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一陣冰冷的秋風過後,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一下子變得大不相同。最先知冷暖的大雁又加快了飛回南方衡陽的腳步,一點也沒有停留片刻的意思。每當黃昏分號角吹起時,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便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聽起來很熱鬧,但心卻異常清冷。看那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突兀的是一座座城門緊閉孤零零的城池在互相守望著。
忍不住拿起一杯濁酒一飲而盡,酒入寸腸後便不由得想起遠在萬裡之外的親人們,不知道他們現在可安好?真想跟著大雁一起飛回去看看他們啊,只可惜眼下戰事未平,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聽著遠方傳來的悠悠聲,只覺得天變得愈發寒冷刺骨,原來厚厚的霜雪已經鋪了一地。夜已深了,徵戰的人們啊都難以入睡,細細看去,只見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一個個都已滿頭花白,一個個偷偷地抹著思鄉的淚水。
寫這首詩時,北宋與西夏戰爭正在持久的對峙時期,而心憂天下的範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他看到了這一幕,深深地被觸動著。雖身負重任,但天長日久,就連範仲淹自己也難免起鄉關之思,更別提在拼死打仗的戰士們了。任何時候,戰爭一起,最遭殃的永遠是邊疆的戰士,和黎民百姓。戰士們拿命去保衛家國,而黎民百姓則要忍受著戰爭帶來的痛苦,一方面是要繳納應付戰爭增加的稅費,還要承受失去親人的雙重打擊。最後國家可能保住了,但多的是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或許正是有感於此,範仲淹才會潸然淚下。他當然也想家,但更多的是為眾多拿命廝殺的將士們悲傷。曹松才會憤然說出那句「平均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話來。國與國的連綿不絕的仇恨,最後卻要一個個無辜的鮮活的生命去承受。
面對這首詩時,我們總是過多的關注到範仲淹筆下為國捐軀的戰士們的慷慨悲壯,卻很少人人讀懂範仲淹真正的憂傷,以及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或許想要說,建功立業是悲壯的,也是淺層的;他更想說的是,如果不需要打戰就可以享受太平盛世,那麼誰都不會願意慷慨赴死,誰都希望能常伴家人左右,過著平平凡凡的日子。所以我們既要讀懂戰士們的慷慨,更要讀懂戰士們的無奈。只有讀懂了這一層,我們才會珍惜和平來之不易,更加珍惜我們的生命。如果可以,沒有人會真的願意拿自己的命去換那可能無法享受到的榮華與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