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和他的《和葛閎寺丞接花歌》

2021-01-08 無心隨墨

在《清平樂》第八集中,宋仁宗在和韓琦、富弼談到範仲淹時,剛誇完範仲淹的《瀟灑桐廬十詠》,韓琦又給仁宗推薦了範仲淹的另外一首詩,看那長長的捲軸就知道,那是首長詩,詩的名字叫《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仁宗讀完忍不住還讚嘆了一句,「好一個『不學爾曹向隅泣」。那麼這首詩到底寫於什麼背景下,詩裡面又寫了什麼內容呢。

還是先介紹一下背景。在明道二年(1033),範仲淹因極諫仁宗廢郭皇后事,而被貶睦州。當地有老卒,本為東京「瓊林苑中吏」,技藝高超,得意一時,後來因罪被貶,到現在年老悲泣。因此事,範仲淹的兩位朋友,葛閎和章岷先後有事寫其事,後來範仲淹也和了一首,便是此詩。這首詩本來的題目很長,像一篇介紹背景的小序,說得非常清楚,叫做《桐廬郡卒陶旻者,本隸瓊林苑,以接花為事,因罪黥送於此。寺丞葛君閎感而作接花歌,幕中章君岷和以相示,因而綴焉》。算了,下面我們就簡稱《接花歌》好了。可以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做好心裡準備,比較長。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

江城有卒老且貧,憔悴抱關良苦辛。

眾中忽聞語聲好,知是北來京洛人。

我試問云何至是,欲語汍瀾墮雙淚。

斯須收淚始能言:生自東都富貴地。

家有城南錦繡園,少年止以花為事。

黃金用盡無他能,卻作瓊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來,曉宣口敕修花臺。

奇芬異卉百餘品,求新換舊爭栽培。

猶恐君王厭顏色,群芳只似尋常開。

幸有神仙接花術,更向都城求絕匹。

梁王苑裡索妍姿,石氏園中搜淑質。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膩壤彌縫密。

回得東皇造化工,五色敷華異平日。

一朝寵愛歸牡丹,千花相笑妖嬈難。

竊藥嫦娥新換骨,嬋娟不似人間看。

太平天子春遊好,金明柳色籠黃道。

道南樓殿五雲高,鈞天捧上蓬萊島。

四邊桃李不勝春,何況花王對玉宸。

國色精明動韶景,天香旖旎飄芳塵。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獻壽羅星辰。

兌悅臨軒逾數刻,花吏此時方得色。

白銀紅錦滿牙床,拜賜仗前生羽翼。

惟觀風景不憂身,一心歲歲供春職。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訴。

竄來江外知幾年,骨肉無音雁空度。

北人情況異南人,蕭灑溪山苦無趣。

子規啼處血為花,黃梅熟時雨如霧。

多愁多恨信傷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減,復有鄉心難具陳。

我聞此語聊悒悒:近曾侍從班中立。

朝違日下暮天涯,不學爾曹向隅泣。

人生榮辱如浮雲,悠悠天地胡能執。

賈誼文才動漢家,當時不免來長沙。

幽求功業開元盛,亦作流人過梅嶺。

我無一事逮古人,謫官卻得神仙境。

自可優優樂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爾則奇,江鄉卑溼何能施。

吾皇又詔還淳樸,組繡文章皆棄遺。

上林將議賜民畋,似昔繁華徒爾為。

西都尚有名園處,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爾歸,相逐栽花洛陽去。

這首《接花歌》,我們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部分,從開頭到「復有鄉心難具陳」,這一部分主要是老卒自述身世,寫自己原來在瓊林苑做花吏時的得意,寫自己接花的技藝之高,寫自己所接之花之受歡迎,還曾因被皇帝欣賞而受賞賜。然後因罪被貶,沉淪老卒,別鄉辭親,內心悽苦。

第二部分從「我聞此語聊悒悒」到「曾不恓恓吊形影」,詩人又自述自己被貶的經歷,但是他寫自己被貶,毫無悲傷之感,他感覺沒有必要像老卒一樣悲傷,「不學爾曹向隅泣」,而且他竟然說,被貶沒什麼,貶到這裡很好,「謫官卻得神仙境」。地方這麼美,太喜歡了,幹什麼在這裡自嘆孤單呢,在這裡「自可優優樂名教」。

剩下是第三部分,寫這個地方不適合接花,你有本事也無法施展,特別是皇帝現在不是奢靡之人,連上林苑以後都可能還給百姓打獵耕種

,那些接花的奢華之事,已成過往。自己想要學習白居易歸隱洛陽,他也希望這個接花老卒,以後有機會被赦回去,回到宮中也無用武之地,不如和他一樣歸於洛陽,也是很好的。

這首詩和《琵琶行》有某些相似之處,都通過某人的身世自悲,引出詩人自己的感嘆。不同之處在於,白居易聽完琵琶女的自述,引發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而範仲淹雖然「我聞此語聊悒悒」,但卻「不學爾曹向隅泣」,他並不以被貶為可悲可嘆。通過範仲淹的《瀟灑桐廬郡》我們也能看到,他確實做到了一種「寵辱偕忘」,或許這也正是他「憂樂天下」而不是「憂樂以己」的一種很好體現。也可以說,裡面滲透的這種思想,和他的《嶽陽樓記》是相通的。

這首《接花歌》,雖然沒有《琵琶行》名聲大,作品的感染力也稍有不如,但裡面塑造的接花工的形象,詩裡滲透的那種「憂樂觀」,那種超越了個人得失,進退自得的精神,也是十分獨特的,值得我們反覆吟誦品悟的,這對於我們更好的理解範仲淹和他的思想也很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這部文人云集的大劇吃透歷史了嗎?
    劇中第2集和第5集也分別讓晏殊吟詠自己的詞句,「小閣重簾有燕過」出自他的《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梧桐昨夜西風急」出自他的名詞《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很好地凸顯他的大詞人身份。範仲淹《知否》中飾演盛紘的劉鈞,在《清平樂》中飾演範仲淹。
  • 《嶽陽樓記》:範仲淹和滕子京到底有多鐵?|文明之聲
    與範仲淹有怎樣的淵源?範仲淹又是如何創作出這篇傳世佳作的?範仲淹畫像。圖片來自網絡滕宗諒,字子京,河南洛陽人,公元1015年與範仲淹同年進士及第,與範仲淹政治志趣相投,倆人是終身好友。早年,滕宗諒曾在泰州協助範仲淹主持修築捍海堰,由泰州軍事推官召試學士院,累遷殿中丞。
  • 範仲淹的「憂」與「樂」
    王安石評論他:「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範仲淹的從政生涯中,蘊涵著極為寶貴的政治思想和智慧,也蘊涵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而其為政之道最為突出的,則是「以天下為己任」。範仲淹「以天下為己任」,首先表現在他「有憂天下之心」。中國古代士人,歷來具有比較強烈的憂患意識。
  • 廉吏史海丨範仲淹:一生先憂後樂 千載廉儉家風
    範仲淹,字希文,諡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範仲淹自幼立志以天下為己任,在近四十年的仕宦生涯中,無論是在中樞做副宰相,還是在地方做縣令知州,他都以利民為宗旨,勤政愛民,廉潔儉樸,輕財重義。
  • 《清平樂》範仲淹和張妼晗才是「天生一對」
    什麼和什麼呀?範仲淹和張妼晗怎麼能整到一起去呢?不要拿張妼晗這種作女,埋汰我們家大文豪好嗎?先別急,請聽苗苗細細道來。說真的,《清平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從某種程度來講,範仲淹和張妼晗活得肆意灑脫,只是目的不同而已。所以,苗苗才說,範仲淹和張妼晗才是「天生一對」。
  • 慶曆新政為何失敗 歐陽修害了範仲淹?
    新政開始不久,監察御史(監察官)梁堅就上書彈劾陝西地方官滕子京和西部軍區副司令張亢貪汙挪用機要費。這兩個人一向為範仲淹器重,是新政的堅決支持者。機要費是皇帝批給官員的一小筆機動錢,在使用上有模稜兩可的餘地。範仲淹見此,不惜辭職,起而為他倆辯護。但對方也以辭職要挾,有一個與範仲淹作對的叫王拱辰的御史中丞(監察官)也鬧辭職,而且真的不來上班了。
  • 範仲淹的兒子,沒一個是差生
    知子莫若父,範仲淹曾經評價自己較有作為的三個兒子:「純仁得到我的忠義,純禮得到我的沉靜,純粹得到我的幹略。」範仲淹功高德昭,後繼有人,共有四子。長子範純祐很孝順,一直侍奉左右,可惜身體不好,三十歲以後便纏綿病榻,不堪任事,所以未被父親提及。幼子範純粹官至戶部侍郎,《宋史》給他貼的標籤是「沉毅」、「有幹略」,符合其父之言。
  • 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主持慶曆新政,後人稱道的包青天包拯支持嗎?
    當然還有一些大臣正在裝死,他們既不支持改革,也不反對改革,改革和這些人無關。那麼,名垂千古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對慶曆新政是什麼態度呢?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包青天和範仲淹有著同樣的理想:那就是希望宋朝變得更好。所以範仲淹才會挺身而出,力促改革,實現自己的理由,包拯才會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留下包青天的美名。
  • 範仲淹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過得如何?範仲淹得以善終了嗎?
    而這句話的提出者,則是北宋時期的名臣範仲淹。說起範仲淹,這位北宋的名臣,在歷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這篇《嶽陽樓記》之外,由他主導的慶曆新政,幾乎影響了北宋上百年的時間。北宋一朝,如果要評一個對北宋影響力的人物榜單,範仲淹絕對能夠名列前十。不過,相比於範仲淹一生的光輝成就,對於範仲淹的身後事,大家往往就沒那麼了解了。
  • 範仲淹:如何處理憂樂?心態很重要
    慶曆五年(1045),範仲淹罷參知政事,出邠州。此後餘生,他再無踏入京師。慶曆新政的失敗讓範仲淹感慨良多,他的心境不僅體現在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中,也體現在晚年的交遊上。範仲淹晚年的交遊對象、交遊表達都體現了他當時獨有的心境。「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後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 範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政之道
    (《石渠寶笈》卷二九《宋範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跋)在範仲淹的從政生涯中,蘊涵著極為寶貴的政治思想和智慧,也蘊涵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而其為政之道最為突出的,則是「以天下為己任」。朱熹(1130—1200)說:「範公平日胸襟豁達,毅然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又說:「且如一個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
  • 憂深樂淺的範仲淹
    將軍和徵夫互為對稱,將軍的白髮凝聚著多少場次的徵戰,戰爭使得將軍的白髮頻增,戰士在深夜飲著淚水,在戰場上飲著死亡。兩者間有著多麼深廣的憂愁呀!這被範仲淹抓到了,抓攝到詞裡。一闋千古傲世之詞吟誦古今。詞有多憂、憂有多深,範仲淹之憂就有多深。    在詞海歷史中僅僅留存五首詞的範仲淹,在詞的海洋中開一代之文風,他用憂思給詞正位,用人民性塑造詞牌。善作詞者,必先善做人。
  • 元昊與範仲淹
    一方面,他利用與宋朝媾[gòu]和的機會,發展已經佔據的夏州等地區的社會經濟,鞏固自身統治;另一方面,則利用宋朝贈予的錢財,繼續擴充勢力。其子李元昊,作為他的急先鋒,率兵先後奪取了吐蕃控制的涼州和回鶻控制的甘州,使西夏的勢力延伸到玉門關以東。與此同時,李德明還把靈州懷遠鎮(今寧夏銀川)改稱興州,在那裡大建宮殿、宗廟和官署,作為西夏新的統治中心。
  • 海賊王 和之國第一美男菊之丞,戴惡鬼面具是為了拒絕美女?
    小菊、雷藏潛入監獄救路飛導致引起大騷亂,在路飛等人和百獸海賊團是海賊苦戰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赤鞘九俠,他就是河松。而路飛的師父兵五郎也終於和他們相認了,原來他就是前任黑幫老大花之兵五郎,而兵五郎也讓小菊和雷藏他們亮明自己的身份。
  • 「先憂後樂」—範仲淹
    看《清平樂》讓我想起範仲淹,尤記得初中時候背誦《嶽陽樓記》,很是朗朗上口,令人振奮。範公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小時候父親去世令家境貧困,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當範仲淹得知身世,很是傷感,毅然辭別母親去應天書院求學,數年苦讀,終有所成。居廟堂之上,他忠誠事君,秉公直言,直言朝拜劉太后不妥,惹來被貶地方;處江湖之遠,他兢兢業業,實惠子民,修海築堰,惠及一方百姓。
  • 《清平樂》範仲淹從改革先鋒,到黯然退場,他做錯了什麼?
    範仲淹實行新政以來,裁撤冗官力度過猛,仁宗終於坐不住了,於是和晏殊前去範仲淹住處說情,勸他暫停整治吏治。沒想到範仲淹厲聲拒絕,無奈的仁宗和晏殊只能先後離開。一身樸素裝束,一椽破舊的房屋,這就是範仲淹生活的標配。從他來到東京開始實行新政的一刻起,他就做好了要大幹一場的準備。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由此可見,這篇大名鼎鼎的《嶽陽樓記》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後囑託範仲淹而作的。而滕子京又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能找上範仲淹呢?這得從《宋史》中找找答案。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與範仲淹同一年考中進士。範仲淹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後來因御史中丞王拱辰彈劾他有貪汙等行為,被貶官至嶽州,即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稱的巴陵郡。這才有了他重修嶽陽樓的事情。
  • 「高考移民 」範仲淹
    而範仲淹則和近年有錢人家花巨款送子女到衡水、昌樂等高考名校學習的「新高考移民」表面上相似,但又絕對不同。因為他投親入籍楚丘縣(今曹縣東南),進入名校攻讀五年,以楚丘縣貢士身份考中進士,乃是走投無路之舉。今日曹縣人應該以範仲淹為邑人感到無比自豪。但不管屬於何種情況,稱他為古代「高考移民」則名副其實。至於他為何要當「高考移民」來到今曹縣之地,想必很多人搞不清楚,我願為您細細講來。
  • 範仲淹和韓愈的話還在耳邊,所以對方方和梁的言行更是讓人費解
    從網友提供的線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教授,或者說作者,是方方的朋友,協會前主席,在美國上發表了武漢日記,他忍不住嘆了口氣,想起了幾個句子古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魚找魚蝦找蝦」「蛇鼠一窩」。雖然不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圈,但不能代表湖北和武漢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