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宅旁燈光亮更易犯心臟病
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夜間照明會增加肥胖等健康風險。《歐洲心臟雜誌》刊登中國香港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夜間戶外照明會增加老年人冠心病風險。 中國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孫勝志博士及其研究小組以老年人口為對象展開了平均為期11年的隨訪調查。
-
BMJ:多吃植物蛋白,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小組研究了總紅肉,加工紅肉和未加工紅肉與冠心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估計了用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紅肉對冠心病發病風險的影響。同時,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於1986年及此後每4年填寫一份半定量的食物頻率調查表,包括病史、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飲食習慣等詳細信息,以更新關於潛在風險因素和新疾病發生的信息。用其他食物替代總紅肉、未加工紅肉和加工過紅肉後,冠心病相關的危險比研究結果顯示,在對飲食和非飲食風險因素進行多變量調整後,總紅肉、未加工紅肉和加工紅肉的攝入量均與較高的冠心病風險相關。
-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風險評估和圍術期管理
現有關於跑步機或自行車測功機和心肺功能測試圍術期價值的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表明,患者整體的適度能力可預測術後心血管結局或改善已經從臨床評估中得出的風險預測。影像負荷測試,即負荷超聲心動圖、心肌灌注顯像和心臟MRI,可提供關於左心室功能和結構異常的準確信息,以及應激性心肌缺血是否存在及其程度,可能有助於術前評估高危或已確診冠心病的患者。
-
柳葉刀-公共衛生|中國最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揭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
該研究揭示中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而導致各地人群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也並不相同,指出在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要為降低疾病風險和減輕疾病負擔,需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環境多樣、發展不平衡的大國,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減輕心血管疾病負擔,需要了解在不同地區之間,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存在差異?導致相應風險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否各不相同?哪幾種危險因素經常同時出現並可以一起控制?以及這些分布特徵與哪些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因素有關[1]?
-
近期高血壓研究領域新成果!
,來自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長期高血壓或會增加大腦中小血管損傷的風險,而這往往與痴呆症和中風風險直接相關;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發生,然而過去研究僅將高血壓與阿爾茲海默病風險進行了關聯,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高血壓如何影響大腦的小血管病變(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其是中風和痴呆症患者發生最頻繁的腦血管疾病。
-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近日,多篇新研究成果表明,長期暴露在外太空存在多種健康風險,包括與老化和輻射誘發的DNA損傷。這些新研究揭示了長期航天飛行的六個潛在有害方面:氧化應激(自由基和抗氧化劑的不平衡導致組織損傷);DNA損傷;線粒體功能障礙(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包);端粒長度改變;
-
新英文速遞:基於高解析度夜間燈光數據的青藏高原城鎮化水平研究
現有研究主要基於社會經濟統計數據量化青藏高原的城鎮化水平,然而由於傳統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存在數據缺失和可比性差等不足,限制了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為此,本文利用珞珈一號01星 (LJ1-01) 高空間解析度夜間燈光數據構建複合燈光指數 (Compounded night light index, CNLI) ,量化了青藏高原不同尺度下的城鎮化水平空間格局。
-
銀行密集追債輔仁藥業 關聯互保貸款風險暴露
在這一系列的債務糾紛中,該公司通過關聯方互保的貸款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 3.5億貸款糾紛 9月2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民事判決,涉及到某農商行、輔仁藥業集團和河南省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筆3.5億元信託糾紛。
-
JASN:長期暴露於PM2.5與CKD風險相關
JASN:長期暴露於PM2.5與CKD風險相關 2020-12-24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冠心病風險增加12%,僅因多吃了一份紅肉
當然不行因為你也忍不住「小編,吃啥會降低冠心病風險呢?」紅肉和冠心病風險相關,要用這些食物代替……最近,研究人員又對我們愛吃的紅肉下手了。BMJ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用優質的植物食品(如豆類,堅果或大豆)替代紅肉可能與降低冠心病(CHD)風險相關;用全穀物和乳製品替代紅肉、用雞蛋替代加工紅肉,也可以降低CHD風險。總之,紅肉不好!紅肉就是紅色的肉肉嗎?
-
「耳朵褶皺」是冠心病跡象?符合這5點的人心臟更危險
耳垂上有褶皺,是不是就能推斷此人存在冠心病?《生命時報》結合研究並採訪專家,揭示耳垂褶皺與冠心病之間的關係,解讀心臟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從1974年到2013年,陸續有37項大型試驗從各個角度探尋耳朵褶皺和冠心病之間的關係。有的研究認為耳垂褶子和冠心病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有的研究則認為耳垂褶子和他們的相關性極弱。
-
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雖然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在40歲個體逐漸顯現,但是其實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損傷和病變在此年齡之前就已經出現。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
-
老年冠心病運動治療的研究進展
冠心病患者可通過增加體力活動或參加運動訓練調整生活方式、增加運動耐量,因運動本身是冠心病危險因素管理的重要舉措,參與了機體血脂、血壓、體重、血糖等的調節,同時對心理情緒管理有良好影響,故為老年冠心病患者設計合理的運動治療方案對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冠心病的治療包括藥物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以及運動治療。
-
夜間安全開車的十三個要點 夜間行車時燈光使用的誤區
夜間平安開車的十三個要點1、高速路切記忽然停車假如讓我給高速事故各種風險動作評風險水平,我首先會給高速公路忽然停車放到首位,忽然停車是最最風險的,沒有之一。假如前方車輛總是按喇叭或者閃燈,置信我,他一定是剎不住車了,這時分你要做的不是停車而是往緊急車道裡開,哪怕被拍違章、哪怕車輛蹭傷,保命最重要。
-
30年隊列研究:紅肉有死亡風險,替代品有哪些?
BMJ 2020.http://dx.doi.org/10.1136/bmj.m4141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研究人員研究了紅肉總量,加工紅肉和未加工紅肉與冠心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估計了用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紅肉對冠心病發病風險的影響。紅肉總量包括加工和未加工的紅肉。
-
他們找了6000多張臉後發現,看臉部照片能評估一個人的冠心病風險
未來,冠心病是不是也可以通過一張人臉照片就預判呢?中醫就有望聞問切,其中有專門的「面診」,而現代隨著AI技術的發展,看臉部照片或許能評估一個人的冠心病風險。 近年來,有專家就做了這樣一項研究—— 6000多張臉,試圖找出冠心病和面相的關係 2020年8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鄭哲教授、清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所季向陽教授等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多中心橫斷面研究表明,通過計算機深度學習算法
-
東城區「兩會」報導|突出歷史韻味 用燈光營造夜間生活場景
「東城區街巷的燈光設置應該突出傳統文化特色,打造多種主題的參與性照明和體驗性夜遊,為人們創造更有品質的夜間生活。」東城區政協十四屆委員會五次會議上,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工在改善東城傳統街區夜間照明方面建言獻策。
-
研究揭示多組織轉錄組關聯和孟德爾隨機分析的整合網絡
研究揭示多組織轉錄組關聯和孟德爾隨機分析的整合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2:31 美國範德堡大學Eric R.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
-
為什麼燈光越來越重要?_公司_經濟網_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各種燈光、各種電子屏幕佔據了我們的視線,甚至我們專注於工作或是遊戲,往往都感覺不到晝夜的變化,需要扭頭往遙遠的窗外看一眼,才知道:哦,天黑了……據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美國人一天中有95%的時間都待在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