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兒童閱讀報告出爐: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是真的

2021-01-10 幼兒園設計中心

寒假到了,老母親們都已經在摩(瘋)拳(狂)擦(買)掌(書),打算讓孩子大量閱讀了。

不過問題是,每年給孩子買了那麼多書、收集了那麼多書單,孩子真的喜歡讀嗎?能讀完嗎?

一份來自美國的最新報告說:很遺憾,家長給選的書,孩子其實並不喜歡。所調查的3000+孩子中,89%表示「他們最喜歡的書,都是自己挑選的」。

這份由美國閱讀機構Scholastic與YouGov發布的《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還發現了更多令家長出乎意料的結果:

報告

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愛讀書,年收入在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擁有的書籍數量,幾乎是年收入在3.5萬美元以下家庭的兩倍。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讀書,尤其在3年級出現「閱讀滑坡」。好消息是,他們依然認為「閱讀很重要」,只要能選到他們喜歡讀的書,這事兒還有救。

42%的孩子覺得,他們很難找到喜歡的書,然而只有28%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

孩子對搞笑書籍、雜誌的需求,比我們想像得高,而且不管是否經常讀書的孩子,雜誌都是他們相當喜歡的類型。他們還更喜歡故事、文化、背景、角色都很多樣化的書籍。

孩子們的閱讀自驅力,比我們想像得強,他們希望從書中探索未知世界、理解他人生活、進行思考和感受,從閱讀中獲得精神支撐。

閱讀習慣竟和擇校有關係,學校有健全圖書館,孩子更愛閱讀。

網絡不是傷害閱讀的「洪水猛獸」,70%左右孩子認為,網絡幫他們找到想要的書,也讓他們更愛讀書。

「爸爸真棒」旗下,做了許多教育深度測評的「真棒之選」通過解讀這篇報告,發現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在於,它不是站在大人視角,而是真正採訪了3-18歲孩子,替家長打探到了他們真正喜歡讀什麼。

如果你也苦於如何讓孩子真正感受閱讀的美好,這份13年來都在研究「兒童閱讀」的報告,會告訴我們答案。

收入高、愛讀書的家庭

- Z h e n B a n g -

孩子閱讀興趣越高

每個家長都知道,自己愛讀書,孩子也會喜歡閱讀。但遺憾的是,《報告》發現,孩子身邊的「閱讀榜樣」,正在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如下圖):

而「閱讀榜樣」的力量,也有可能被我們低估了。《報告》發現:

高頻閱讀的父母比低頻閱讀的父母,更看重讀書帶來的樂趣;父母如果是高頻閱讀者,孩子也更有可能成為高頻閱讀者;經常閱讀的人,身邊也會有更多熱愛閱讀的朋友,82%的人說了很多或者幾乎所有他們認識的人都喜歡閱讀,而這樣認為的低齡閱讀者,只有34%。還有收入,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年收入在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擁有的書籍數量,幾乎是年收入在3.5萬美元以下家庭的兩倍。

17歲男孩的媽媽說,「我一直是一個熱心的讀者,當我兒子還小的時候,我讀了很多章節書給他聽。我還是希望他能對閱讀產生更多的興趣。經常給我年幼的女兒們讀書,我7歲的女兒也開始自己讀書了。看著他們都長大,從書本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樂趣,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閱讀也有「三年級滑坡」

- Z h e n B a n g -

《報告》發現,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閱讀的頻率、樂趣,和對閱讀重要性的認知,都下降了。

尤其到了學業生涯中至關重要、且閱讀預示學業成功的三年級(8-9歲),孩子為了娛樂而閱讀書籍的頻率開始下降——

只有35%的9歲兒童每周閱讀5至7天,而8歲兒童每周閱讀5至7天的比例就比較高,57%;在8到9歲的孩子中,認為「讀書非常重要」的比例,從65%下降到57%,說自己「喜歡閱讀」的孩子的數量,也從8歲的40%大幅下降到9歲的28%(如下圖)。

不過,《報告》還有一個發現,可以令家長們放心——無論年齡大小,大多數孩子都同意「自己應該讀更多的書來獲得樂趣」,並相信「閱讀很重要」。

所以,如果閱讀體驗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期望,讓孩子持續喜歡閱讀,依然是有可能的。

孩子們喜歡什麼樣的書?

- Z h e n B a n g -

1、搞笑類、漫畫類、雜誌類,孩子們一直都喜歡

當大人問孩子,如果為了樂趣而閱讀,你選擇什麼書?許多孩子選擇章節書、搞笑故事。

自2016年以來,想要看搞笑書的孩子數量,增加了10個百分點;漫畫書和漫畫小說,也從8歲起就開始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並且在高頻讀者、中頻讀者和低頻讀者中,幾乎是一樣受歡迎的。

▲比如孩子們都愛的《小屁孩日記》,搞笑程度滿分

此外,還有雜誌。

孩子越大,雜誌的吸引力越大(6歲至8歲年齡段的9%上升到12歲至17歲年齡段的19%),並且雜誌是在低頻讀者比例高於高頻讀者(21%對13%)中唯一受歡迎的形式。

2、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更喜歡能與世界建立連接的書

不過,隨著孩子們獨立閱讀能力增強,故事書的受歡迎程度開始下降,這時候,他們選擇將他們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書:

-40%:想要能讓他們探索從未去過的地方的書籍

-26%:想要關於他們想要熟悉的主題的書

-25%:想要能幫助他們想像和理解他人的生活的書籍,

-25%:想要能讓他們的思考和感受的書籍,

-23%:想要能幫助他們忘記現實生活一段時間的書籍,

-22%:想要能激勵他們做了好事的書籍,

-19%:想要關於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的書。

3、孩子喜歡豐富、有多樣性的書

大多數9歲至17歲的孩子表示,讀物的多樣性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希望從豐富領域的書籍中,了解:

更多和我自己不同的人、生活經歷;不同的文化、宗教、習俗、生活狀況和環境;擁有不同能力、膚色、取向的人。

▲比如《Who was》系列叢書,從歷史名人到當今人物,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文字不難,能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很多名人的一生,了解很多職業的痛點,了解很多流行人物的八卦

其中,對於高頻閱讀的9 - 17歲孩子,書籍多樣性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50% vs. 23%)。而比較有意思的是,對於「多樣性」閱讀,家長和孩子看重的點不同——

家長最看重「多樣的文化、習俗、宗教」(68%);而孩子最看重「和我自己不同的人和生活經歷」。

當孩子讀到與自己不同的經歷時,他們會產生同理心和開放的思維。相反,當孩子們沒有看到反映不同經歷的書籍時,他們就沒有勇氣去擴展他們的思維。

就像一個17歲的女孩分享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所以我想了解差異」。

還有孩子表示,真正打動他們的,是當自己與某個角色、經歷或地點相聯繫時所爆發的情感,正是這種聯繫,讓孩子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

孩子會在書中

- Z h e n B a n g -

尋找理想中的自己

很多父母可能沒想到,書中的人物,是對孩子們很重要的因素。

6歲到17歲的孩子最希望在書中看到的三種角色(如下圖)——

聰明、勇敢或強壯的;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和我相似的。

家長總是擔心,讀太多故事會無法讓孩子學到更多東西。但調查真的證明,孩子通過閱讀虛構或真實人物的故事,會學到很多人生道理(42%孩子表示同意)。他們可以在書中,找到理想中的自己。

一個13歲的女孩說:「我喜歡讀關於我這個年齡的女孩的書,她們能取得超越自我的成就,克服困難,最終變得偉大。」

▲比如《The running dreams》,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如何在失去一條腿的情況下,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非常典型的美式思維,災難時刻如何樂觀又堅韌的堅持下去,是每個孩子和成年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個11歲的小女孩分享,R.J.帕拉西奧(R.J. Palacio)的《奇蹟》(Wonder)裡的奧吉激勵了她,「因為即使人們取笑他的長相,他仍然找到方法度過每一天……這只是表明,你不必成為別人認為你應該成為的人,也不必按照別人認為你應該做的去做。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還有許多孩子引用了歷史人物的例子。

一個10歲的女孩提到了馬丁·路德·金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他教導我,你可以為自己的膚色感到自豪,無論你是誰,你都可以成就任何事」。

而在很多家長眼中,大量的角色選擇,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同時,閱讀給了他們信心、好奇心、知識,拓展了他們的想像力。

孩子怎樣看待閱讀?

- Z h e n B a n g -

「給我精神支撐,帶我了解世界」

大人總是把「讀書」和「學習」劃等號,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在孩子眼中,閱讀的意義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在《報告》中,74%的孩子認為,閱讀書籍是幫助他們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同樣有73%的孩子認為,閱讀時事新聞使談論或理解時事更容易。

還有53%孩子認為,閱讀幫助他們度過了一個艱難的時期,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撐。

調查中,有經常閱讀的孩子說,「我喜歡讀這樣的書,既可以自我教育,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別人的文化、傳統和種族,或者與我有重大共同點的人物有關的書。即使他們是虛構的人物,它也能讓你與之產生聯繫」。

▲比如《The long walk to water》,是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這本書穿插著講了兩個非洲孩子的故事,為了生存,一天要走兩個小時去打一桶水,對孩子會有很大觸動

而且,經常閱讀還會產生一種「良性循環」——讓孩子們主動想從書和人物中獲得更多。

孩子閱讀得越多:

社會情感方面越豐富,他們對書籍和人物的看法也越多元;談論和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會變得更容易;他們會更傾向於尋找那些他們想要成為的人物,也更有可能欣賞或從某個角色中學到很多東西(如下圖)。

孩子在哪找喜歡的書?

- Z h e n B a n g -

不是爸媽,而是網絡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理所應當地以為,自己給孩子買的書,都是他們喜歡的。

但《報告》顯示,並不是。

有42%的孩子認為,他們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尤其不經常讀書的孩子,這一比例要高得多(59%)。

有意思的是,只有28%的家長承認他們的孩子找不到書。顯然,父母低估了「找書」這件事對孩子的挑戰:認為孩子找書有困難的父母,比孩子少三分之一(如下圖)。

那麼,孩子在哪兒才能找到喜歡的書?

一部分,是在學校圖書館。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擁有強大的教室和圖書館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高頻閱讀者(如下圖)。

調查顯示,在6至8歲的兒童中,擁有健全的教室圖書館的孩子中,有60%是經常閱讀的,而沒有健全的教室圖書館的孩子中,只有51%是經常閱讀的。

在9 - 11歲的兒童中,這一差距為40%對31%;

在12 - 14歲的兒童中,這一差距縮小到26%對23%;

在15 - 17歲的孩子中,差距再次拉大,擁有健全的課堂圖書館的孩子中有17%成為經常閱讀的人,而沒有健全的課堂圖書館的孩子中只有10%成為經常閱讀的人(如下圖)。

孩子找到喜歡的書,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網絡。

71%的孩子認為,網絡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讀的書,而聽有聲讀物的孩子中有70%認為,網絡鼓勵他們讀更多的書。

這也是一個令家長意外的發現:在我們眼中成為「洪水猛獸」的網絡,其實在鼓勵孩子閱讀方面,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可控的情況下,也許我們也可以適度鼓勵,讓孩子通過網絡,搜索他們喜歡的書。

相關焦點

  • 孩子,你為什麼不讀書? ——公益視角下的兒童閱讀觀察
    在這所學校裡,閱讀室、閱讀課、閱讀老師一應俱全,就讀的學生大多家境殷實,能夠提供充分的閱讀支持,「但問題不在於這些,他們真的不讀書,」靳元說,「他們與我們不同了,甚至連社交App都不一樣了。」靳元說,孩子們覺得微信、QQ太老套,反倒用短視頻App作為溝通的方式。
  • 2020年的世界讀書日,你家孩子閱讀量達標了麼?
    就最近一次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8.91本,近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讀書的習慣,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近3次。
  • 付立平:五維分級閱讀能力,讓孩子從「愛讀書」到「會讀書」
    「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4月18日起至4月24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蜂蜜閱讀助力青少年成長,攜手關工委健體中心、新華社花漾搜索等共同推出「閱讀伴成長」系列公益講座。4月22日下午七點半第五場正式開講,蜂蜜閱讀創始人——付立平老師,給大家分享了:五維分級閱讀能力,讓孩子從「愛讀書」到「會讀書」。
  • 「讀書,從愛開始」流利說 閱讀點亮孩子們的讀書心願
    ·閱讀發起了「點亮孩子們的讀書心願」的公益活動,號召愛心人士一起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點亮學習夢想。 讀書,從愛開始《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全國城鎮兒童擁有圖書資源佔比88.9%,而鄉村兒童僅有11.1%,如此懸殊的差距深深刺痛著無數教育從業者的心。流利說·閱讀藉此次活動,以書傳遞愛,不僅能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最前沿的學習課程,也能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投入到教育公益中,傳遞知識和溫暖。
  • 如何讓孩子少遊戲多閱讀?浙江要建1000個鄉村兒童圖書館
    繼浙江省首家冰心獎兒童圖書館在永嘉縣三江街道甌窯農家書屋開館後,冰心獎兒童圖書館浙江工作站12月13日正式落地杭州。作為負責、推動、實施該公益項目的浙江思澤教育負責人李作為介紹,未來3年要實現在浙江全省建立1000個鄉村級冰心獎兒童圖書館的目標,讓我們的未來接班人能愛讀書,讀好書。
  • 孩子不愛閱讀的壞處,閱讀王閱讀興趣班逐級突破!
    ——張桂莉張桂莉閱讀王教研顧問美國國家傑出教授美國家庭教育學會主席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結果補習班越上越多,學習不見好轉,甚至越來越差。很多問題出在孩子對題目的閱讀能力。比如,試卷上差不多的題,如果出得靈活一些,孩子就被難住了。補課老師教的,孩子會了;補課老師沒教的,孩子照樣不會。
  • 讓快遞員的孩子愛讀書 讀好書
    大多數快遞小哥都奔忙在異地他鄉,快遞員子女基本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已經成為我國眾多留守兒童中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們健康教育問題亟待解決,我們將持續重點關注這一領域,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伍華副理事長在啟動儀式上如是說。他也藉此呼籲,請大家關愛快遞小哥,關心他們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當您收到您的包裹時道一聲溫暖的感謝。
  • 不會讀書,不一定是「笨小孩」|兒童閱讀障礙症
    兒童閱讀障礙症是什麼?有什麼表現?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它?家庭和教育體系又該如何幫助這一群體?在閱讀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的今天,大部分人對兒童閱讀障礙症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甚至簡單地將之與孩子故意逃避學習、智力低下、懶惰、笨小孩等畫等號。如同抑鬱症、自閉症一樣,兒童閱讀障礙症同樣渴望得到正視。
  • 窮人的孩子,更不愛讀書
    窮人的孩子,更不愛讀書。心理學上有一個「時間矛盾」的概念,即人們相信學習某種本領或購買某種東西,也許能在未來的某些時刻給自己帶來好處,可成本卻要在今天支付,除非他們堅信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否則他們就會無限期的拖延自己的決定。
  • 別敗壞孩子閱讀的胃口
    究竟什麼樣的書才適合孩子閱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讓孩子喜歡閱讀?聽聽國內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章紅講述她的閱讀觀點。  幾十年前中國父母苦惱於沒有書給孩子看,幾十年後的今年,中國父母卻陷入了另一種新的焦慮:我的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
  • 怎能用「讀書圖片」管窺「閱讀習慣」
    稍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讀書的場面並不能代表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只能說,這種閱讀圖書的候機方式很文明,也讓我們看到了愛學習、愛讀書的民族希望。同樣的道理,日本孩子在機場候機集體讀書也不能說明什麼。不少網友將此與中國孩子對比,稱中國孩子只會玩手機。
  • ...讀書上百本,是什麼讓青島這所雙語學校的孩子對閱讀保持如此熱情?
    以下是李校長的分享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今天,再和大家聊一聊,孩子愛上閱讀之後,怎樣提升閱讀質量的問題。曾經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你們班孩子那麼愛讀書?我說,第一,我是個不愛講課的老師;第二,我是個愛給孩子講故事、讀童詩、誦經典的老師。第三,我會給他們鋪好地墊,買來好書,往那兒一擺,就把孩子全都吸引過來了。其實,沒有孩子不愛讀書的。
  • 一年讀書上百本,是什麼讓青島這所雙語學校的孩子對閱讀保持如此...
    以下是李校長的分享之前,我和大家分享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今天,再和大家聊一聊,孩子愛上閱讀之後,怎樣提升閱讀質量的問題。曾經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你們班孩子那麼愛讀書?我說,第一,我是個不愛講課的老師;第二,我是個愛給孩子講故事、讀童詩、誦經典的老師。第三,我會給他們鋪好地墊,買來好書,往那兒一擺,就把孩子全都吸引過來了。其實,沒有孩子不愛讀書的。
  • 閱讀,凝聚起抗疫的精神力量——2020年閱讀大數據報告(第三季)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光明日報、騰訊公司、京東集團、閱文集團、微信讀書繼2018年和2019年的發布「閱讀大數據報告」後,再次聯合發布《閱讀大數據報告(第三季)》,此次報告的主題,聚焦2020年疫情期間的閱讀,主要綜合京東集團圖書銷售大數據、閱文集團電子書和微信讀書在線閱讀的大數據,分析讀者的閱讀行為和閱讀興趣,提煉出值得關注的十大閱讀現象
  • 2020部編版必備閱讀書單新鮮出爐!讓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一直是我們強調的重要技能,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自學能力等。如何幫助孩子過一個充實且有意義的假期呢?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培養閱讀習慣,高級的閱讀質量,讓孩子的成長獲益良多。
  • 王志庚:閱讀不只是讀書
    閱讀不只是讀書 2014年,在長春的「市民讀書節」系列活動中,應市少兒圖書館邀請,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長王志庚來到長春王志庚作為中國圖書館學會未成年人圖書館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近年來致力於兒童閱讀指導和閱讀推廣服務工作。
  • 優加青少英語邀請美國英語教育專家談兒童早期閱讀
    但對於孩子的閱讀方面家長有很多的疑問。早期閱讀對於孩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閱讀呢?身在美國紐約的美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優加青少英語學術總顧問沈莉莉老師,為熱愛閱讀的家長講解了早期繪本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閱讀,並讓大家直觀體驗美國經典繪本課堂。同時,優加青少英語的「親子天天直播」欄目正式開啟,可在優加青少英語官方網站或優加青少EDU微信公眾號免費觀看。
  • 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兒童閱讀推廣觀察與思考
    在這所學校裡,閱讀室、閱讀課、閱讀老師一應俱全,就讀的學生大多家境殷實,能夠提供充分的閱讀支持,「但問題不在於這些,他們真的不讀書,」靳元說,「他們與我們不同了,甚至連社交App都不一樣了。」  靳元說,孩子們覺得微信、QQ太老套,反倒用短視頻App作為溝通的方式。
  • 郭史光宏:成為孩子閱讀中有協助能力的大人
    許多兒童之所以不愛閱讀,其實只是還沒遇上能點燃自己閱讀熱情的書,崔利斯稱之為「全壘打書」。要培養終身的閱讀者,僅僅提供「選書」的機會是不夠的,還得確保他們的「閱讀」。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上課時間幾乎都在進行傳統式的教學活動,教科書以外的文學作品與童書,一般被稱為「課外讀物」,是課堂教學所不鼓勵的。在上課時間閱讀此類書籍,常會遭至批評,一些學校甚至將「講故事」或「讀書給孩子聽」視為浪費時間。
  • 從小閱讀的孩子vs從不閱讀的孩子,真正的輸贏就在「閱讀差異」
    相反喜歡閱讀的孩子早慧,閱讀能活躍腦細胞,因為大腦猶如身體的肌肉用進廢退,越吸收知識越思考,大腦越強壯。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的創始人格蘭·多曼博士曾接觸過一名腦癱兒湯米,湯米的母親讓湯米從3歲起接觸書籍,一直堅持到湯米6歲時,湯米竟然能閱讀美國6年級的書籍,引起學術界一片譁然。可以說,經常閱讀的孩子會越來越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