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抑鬱、強迫?心理學:就是會有這種思維看待不完美
有一句話,叫「娑婆即是遺憾」。
很多人要問,世間為何要有遺憾?事事圓滿,萬事如意,不是更好嗎?
因為,沒有遺憾的世界,給你多少幸福和圓滿,你也感受不到。正是因為有了遺憾,有了對比,人才會感覺到幸福,而幸福從來都是比較級。
有一個農夫,他的家裡有兩隻木桶,一隻有裂縫,另一隻完好無損。農夫每次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那隻完好無損的木桶,每次都能把滿滿一桶水運到家裡,而那只有裂縫的桶,每次到家時只能剩下一半的水,這樣的狀況,讓有那隻裂縫的木桶感到非常慚愧和自卑。
有一天,那只有裂縫的木桶向農夫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農夫驚訝地對有裂縫的木桶說:「你沒有看見挑水的路邊,那些盛開的花朵嗎?為什麼所有的花朵,都開在挑水回來時你所在的那一邊?
其實,我早就知道你有裂縫,所以,我在你這邊灑下花種,每次挑水回來,你漏出的水,都可以澆灌它們,正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挑水的路上一路風景。」
因為農夫不是從普通的角度看那只有裂縫的木桶,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看待它,重新調整了它的功能定位,讓這隻有裂縫的木桶,由自身的劣勢變成了優勢。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待問題,如果能換一個角度,缺點和優點會相互轉化。
比如,你覺得一個人說話很直,不給人留一點情面,換個角度一想,這正說明此人為人直爽,不會耍心眼,是個可交的朋友;再比如,你嫌一個人辦事過於保守,要考慮好久才能下決心,換個角度看,這正是他小心謹慎的表現,在他的提醒下就不容易上當受騙。
在《戰勝強迫症》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非常年輕的小夥子,因為好友的背叛,失去了本來就不多的積蓄,一直悶悶不樂,最好導致抑鬱、強迫、失眠。
他說自己太倒黴了,這麼年輕就遇上了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太背了。
我問他,現在的這場危機,讓你感覺非常倒黴,你失去了本來就不多的積蓄。通過這件事,你是否從中得到了一些經驗教訓,以後再交友時,會不會更謹慎一些?
他說,當然了!這麼大的事,我當然要記住這個經驗教訓,我一輩子也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我再問,那你覺得,你現在的積蓄多,還是20年以後的積蓄多呢?
他明顯愣了一下,然後說,當然是20年以後多啦,現在我才畢業,沒什麼積蓄的,就算背騙了,錢也不多。
我笑了,接著再問,那你覺得,是現在遇到這個人,被騙好一些,還是20年以後遇到這個人,被騙好一些?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覺得哪個後果好一些?
他想了一下,然後說,老師,我明白了,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倒黴,剛進社會就遇到這樣的人,現在想想,也不能說這完全就是一件壞事,至少,我的損失並不多,如果沒有這個經驗教訓,等我積蓄更多時,再遇到這樣的人,我的損失會更大。事情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我可能還要謝謝他,是他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課,早些遇到,我就能比別人更早的成熟,今後也會少走很多彎路。20歲摔了跟頭,可以很快重新再來,如果真的到了40歲時遇到這樣的事情,可能後果會更嚴重,畢竟那時應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了,要負擔的東西更多。
所以,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結果,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它,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