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一名嚴重的抑鬱焦慮的患者,曾經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後來我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自我治療、以及學習了一些宗教知識讓我擺脫了痛苦。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我從佛學知識中領悟到走出抑鬱的幾個要點:
擺脫我執
相信大家都知道,佛教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執」。
根據佛教的觀點,我執就是講一個人太看重自己了。比如對待一些自己根本無能為力的事情還是特別執著,關於這一點有心靈疾病的人,往往也是太過於自我中心,比如 一旦得不到認可,就覺得「他傷了我的自尊、侮辱了我的人格」……
其實這一點當代心理學也有解釋,比如心理學認為心理問題大多是由於「內心的衝突」或「早年創傷」導致。
而內心衝突 大多都是因為過度執著一個本不能改變的事情導致,在森田療法中這個叫做「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療法認為很多人產生心理疾病是因為有些人生存欲望很強的人,就把這些正常的東西視為不正常,導致注意力過分的關注,從而引起病症。
要知道抑鬱、焦慮、強迫等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很多人不能接納它們,總是抗拒,於是導致過度關注症狀從而深陷其中。
要擺脫痛苦,第一步就是要走出「我執」。
但具體怎麼走出呢?很簡單,不管了帶著症狀去生活就好,該幹嘛幹嘛,久而久之症狀一點點就消失了。
正所謂: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學會與痛苦共存
我們知道,佛學還有一個方法幫助人們解脫痛苦就是打坐修禪。
但現代社會很難找到這樣的條件,不過我們只要了解其中的理念,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在打坐的時候,其實更多為了讓你在焦慮時可以平等對待這些負面面情緒,這就是鍛鍊你產生平等心。
抑鬱焦慮的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過度抗拒排斥這些症狀和痛苦 ,所以才越陷越深,當你平等對待它們其實也就是真正的接納了它們,症狀自然就遠離你了!
這一點我們在生活也可以嘗試,告訴自己症狀不可怕,嘗試擁抱它們接納它們,一點點痛苦就慢慢消失了。
活在當下
很多人一直糾結什麼是佛?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複雜,佛就是覺悟的人,脫離痛苦的人。
那麼怎樣才能覺悟?才能脫離痛苦呢?
據說只要能夠時時刻刻活在當下,這個人就沒有太大的問題,痛苦也就隨之消失了。
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總是悔恨過去,憂愁未來,這種思維方式的英語叫rumination(反芻)。心態或是憤怒(指向外界時),或是抑鬱(指向自我時)。
所以我們要學會培養自己活在當下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心理諮詢、佛學的禪修或者瑜伽的冥想都可以。
比如搜索網絡上面的一些觀呼吸方法,但要注意,我們任何方法都要持之以恆,短期這些都看不到效果,不過不能氣餒,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擺脫痛苦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