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強迫症5年反思:陷入痛苦就是源自對自己的不接納

2020-12-16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自己曾經患嚴重神經症一年,其中焦慮、強迫抑鬱都經歷過,但說實話根據我的感覺來看,抑鬱症是最絕望,但強迫症是最痛苦的

我的強迫症主要是以思維為主,比如走在路上會擔心自己「萬一瘋了怎麼辦」,「人死後會去哪裡」,「會害怕神懲罰自己」等這種一般人聽到笑掉大牙的思維強迫症。

後來經過大概100多次的心理治療我開始反思,其實上述這些念頭,一般人偶爾也有,但是他們不會過度關注,但強迫症患者卻一直陷在其中,甚至連吃飯睡覺都在想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生活。

強迫是對自我的不接納

當初五年前剛好是畢業的時候,因為很多壓力所以那個時候就很焦慮,突然有一天產生了個想法「人死後會去哪裡?」,我被這個念頭嚇壞了,第一覺得這是個未知,所以拼命希望去想明白,結果一旦想下去就控制不住,後來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天天查人死後的各種可能,嚴重影響生活。

其次,我覺得這個念頭不是一個正常人該想的,總是想去排斥,希望自己忘掉這個念頭,結果越這樣我越焦慮,越痛苦,結果深陷其中。

之後我從一個強迫念頭泛化到方方面面,不得已採取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我才慢慢擺脫。

其實大多數強迫症患者都是完美主義,人大腦會無時無刻產生各種念頭,這些本來就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而強迫症患者因為自己的性格特點,只能接受那些好的念頭或者社會層面允許的,而一旦這些念頭是骯髒的或者邪惡的時就開始各種抵抗,但要知道這些所謂「症狀」其實本質是正常的,那些反應是自然和天生的,如果我們對抗就是在跟自己打一場永遠都不會打贏的仗,是永遠打不贏的。

或者從更大層面來說,強迫症患者是對自我的不接納,不接受意味著內心有一個批判性的聲音,這個聲音不斷地判斷、挑剔著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

那麼這個問題是從何而來呢?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和早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一個孩子的行為是從外部他律漸漸內化為內部自律的。也就是說,我們會先接受成長環境中的他人評價影響,進而內化成我們自我評價系統,並自動使用他人評價規則來監控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

通俗地說,原本是別人不接受我們的某個行為,後來變成了我們自己無法接受那個行為

最後一步步開始越來越容易抗拒自己了。

什麼才是強迫症的康復?

當我們明白了上述的問題後,我想說的是,康復了並不是你沒有強迫念頭、強迫行為等。

真正的痊癒是是自己學會接納自己,學會了允許自己會出現那些想法給我帶來的不舒服和焦慮不安,學會不再排斥、抵抗和消除了 ,學會接納出現的一系列異常的念頭、觀念、思緒、雜念和情緒。

比如,一個人大腦出現想殺人的念頭時,我們要先明白這只是個念頭,並不是真的,我們只需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慢慢淡化這個念頭,我知道這個過程並不好受,但是我們只能學會」認命「,因為強迫症的能量非常巨大,對抗是沒有任何勝算,我們只能允許,等它自然離開。

不過即便這樣,很多強迫症患者還是喜歡鑽牛角尖,一是覺得自己是善良的人 ,不應該出現這個想法。二會把這個念頭當成真的,害怕自己真的會殺人怎麼辦。

我想說,一個人再善良也會出現各種骯髒的念頭,但我們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們是有自知力,所以念頭並不等於我們真的會實施行為

總之,我們的改變,就是改變一個排斥的態度,一個排斥的心理,一個絕對化的心理。 我們的自愈就是學會了接納的態度。學會接受了所有違背自我意願的事情的心態,更要接受現實 ,接受現實和自己的不完美,放棄絕對化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化 ,百分之百化 ,這個也是自然規律。

最後,我想和大家再強調一點,一些朋友可能了解需要接納症狀後,結果天天腦子裡思考怎麼接納,其實這也是錯誤的,有人管這個叫「理論強迫」,就是用理論來對抗症狀,但本質這也是一種強迫,其實這點很好理解,就是強迫換了外在的包裝而已,以前不過擔心害怕門關沒有,現在不過是擔心害怕自己是否理解和用對方法而已。

走出來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不用根本不用去理會這些擔心。因為你怎麼做都是正確的,你和生活動起來,你也就走出來了。

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夠理解,堅持方法更重要的是回歸生活,就像有人說「生活不是藥,但沒有生活,我們一定會生病」

相關焦點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什麼是強迫症?常見的強迫症可以分為兩種: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可以分為這幾種:攻擊型強迫症(aggressive obsessions):自己害怕會傷害他人,特別苦惱和痛苦。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人吧,有時候是相愛相殺,互相折磨,而強迫症是自我折磨,而且還是自我折磨的極致。其中的痛苦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體會得,語言很難描述。我記得我強迫很嚴重那會兒,從大學退了學,待在家裡,每天除了吃藥就是睡覺。家人對我是愛莫能助,於是放任自由,什麼事也不讓我做。
  • 強迫症: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森田療法幫你減輕痛苦
    只有當一個人的強迫觀念或行為非常嚴重,即使明確知道這麼做不對,也無法控制,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才可能是真的患上了強迫症。強迫症的強迫觀念和行為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反覆發生、持續存在、明顯焦慮和痛苦。打個比方,假設你正在製作一份呈交給甲方的報告,其中有幾行英文,如果左右對齊,英文字母間的距離就會過大,但如果左對齊,右邊就會顯得很不整齊,無論怎麼調整你都覺得不好看、不完美、不舒服。強迫症患者的體驗就是這種不舒服感覺的加強版,會忍不住想把報告調成「完美」的樣子。
  • 強迫症真相:過度關注自我非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容易毀了自己
    他需要保證各個地方都是乾淨的,打掃家停不下來還小,真正讓人無語的是,一次洗澡,他進去就出不來了,從凌晨四點一直洗到下午兩點······他的強迫症全部都是關於乾淨,他最擔心那些髒東西隨著自己的食物進入身體。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抑鬱症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抗拒抑鬱,越是執著其中,就會承受越多的痛苦,越容易陷入其中,也就越難走出來!01 從創業失敗中思考執念2015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三年級,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從成功到失敗,賠了不少錢。
  • 心理學:抑鬱症和強迫症哪個更痛苦?康復者來給你解答!
    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痛苦的,比如患上抑鬱症的人覺得那些強迫症和焦慮症的人起碼還有欲望,自己才是最難受的。患上強迫症的人覺得抑鬱症起碼不會無休止地思考一些無意義的東西。有人形容世界上幾大神經症,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最痛苦,抑鬱症最危險,恐懼症最可怕。
  • 生活中如何擺脫黏人的強迫症,附上強迫症自我篩查
    生活中患有強迫症的人並不少見,甚至有些人還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強迫症。只是有些人比較輕微,沒有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因此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但症狀重的,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種病,仍然在同事朋友面前,生活工作中繼續煩惱和痛苦。這裡,筆者會說自己和身邊人的例子,希望大家對這個症狀重視起來。
  • 強迫型失眠怎麼辦?長期失眠太痛苦,過來人教你如何走出強迫思維
    我的失眠屬於強迫型失眠,從工作開始就失眠,現在已經有5年了,初期是入睡困難, 即便入睡也是多夢,然後吃了幾次安眠的pills之後,睡好了幾天,戒掉後開始有焦慮情緒,從那時候開始徹夜不眠。我最大的性格問題就是「不放心」,剛剛做過的事情,要反覆檢查,還擔心自己沒有做或者是否忘記做,在工作中容易緊張,焦慮,老是反覆檢查,發現一點小問題就自己嚇自己,全部檢查一遍,下班前也是各種檢查,擔心,這樣子反覆強迫行為,我不失眠才怪。
  • 追求細節的完美主義者——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要走出抑鬱強迫症,我建議你可以好好學習一下森田療法
    作為和抑鬱症同類的焦慮症與強迫症患者也越來越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強迫症的患病率是2%到3%,在患病人群中,青少年佔到70%左右。雖然這些數據都表示,神經症患者越來越多,可是真正願意去治療和解決的人並不多。
  • 老懷疑自己沒鎖門?4個強迫症的表現,對照看看自己有沒有
    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有強迫症,覺得自己只是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會督促人們越來越好的習慣,但是強迫症就屬於精神方面的疾病了。強迫症的人會有一些表現,大家如果懷疑自己有強迫症,可以一一對照一下。
  • 2018年最新研究:TMS治療強迫症的系統綜述
    除此之外,趙又廷還自爆自己有「雙數強迫症」,家裡的電視音量及空調溫度都要調成雙數而不是單數。展露出強迫症一面的趙又廷,被眾嘉賓調侃打趣,也讓觀眾看到了明星光環下不一樣的他。但事實上,對於真正患上了強迫症這一類神經精神疾病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是痛苦不堪的。
  • 強迫症是病嗎?別再為強迫症而痛苦,其實你是「被神選中的人」!
    為什麼說有強迫症的人是「被神選中的人」呢?從進化心理學的理論來看,基因總是自私的,它只在乎自己能否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而其他諸如人倫、道德、法律等等都是可有可無的附加品。所以,基因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優勝劣汰,最終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 醫生,我到底是不是強迫症?—南昌二七醫院
    據小張講述,她大概是從高中開始患上哪些症狀的,但是當時不清楚,直到這些症狀讓她的生活痛苦不堪,才慢慢發現她與別人的不一樣,自己是一個多少可怕的異類。小張說她的主要症狀是強迫自己去反覆思考一件事的準確性,不讓它發生錯位偏差。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立刻改變和欣然接受都是人生蛻變的開始
    2015年,她開始了個人脫口秀節目《金星秀》。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她那樣讓人生充滿幸福。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暢銷書《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過了一會,女兒回來對爸爸說:「爸爸,您可能還記得,從3歲到5歲,我一直是個愛哭的孩子,但從5歲生日那天起,我決定再也不哭了,我可以改掉愛哭的習慣,但我覺得爸爸你也可以改改愛發脾氣的習慣。」當他登上就職演講臺時,馬丁·塞利格曼說出了他的計劃:「很多心理學家都在努力幫助病態的人減少痛苦,而我的志向非常不同,我就是要讓幸福的人更加幸福。」
  •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一位定期從外地過來的女子,被診斷為強迫症的患者,醫生建議她必須服藥兼心理疏導;她也認為自己的症狀很嚴重,已經影響了家庭和工作,影響了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其實那個不舒服、擔心,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她就是這樣不停的責怪自己,不停的為很多人操心,不肯放過自己,這恰恰是她焦慮和強迫的根源。當然這個諮詢到最後取得重大突破,她的症狀逐步好轉,是因為發現了早年與性羞恥相關的記憶。在年幼時,她曾被一位鄰居叔叔性侵犯,並被威脅不許告訴任何人。
  • 《飛行家》:擺脫強迫症的困擾,才能成就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
    赫本離開後,休斯的強迫症愈發嚴重,而事業的危機和自己的失敗的雙重打擊,更是徹底壓垮了休斯的心理防線,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與世隔絕,讓潔癖和強迫症日以繼夜地折磨自己。其實,赫本的出現,就像在休斯孤獨的人生中打入的一縷光。她給予了休斯安全感和幸福,也讓休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正如因此,當赫本離開休斯的時候,休斯才會如此地不堪一擊,甚至自暴自棄。
  • 如何區別「強迫症」和「強迫行為」?
    但是孩子還沒玩完,我就收拾了,導致孩子總哭……可我也沒辦法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之前有位早孕媽媽也和老六說,因為之前流產過兩次,現在每天她都要看自己的內褲二十多次,檢查有沒有出血。不看就會擔心是不是又出血了,看了才會放心一點,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強迫症。
  • 「致病」強迫型人格與強迫症如何區分?
    強迫症是指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是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患者會存在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明知不該做,不該想,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方法
    強迫症是一種重複動作和思維的疾病,患者往往難以自控的重複著某種思維和事情,若不重複一定的次數,患者便會感覺備受煎熬。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們總結了強迫症的自我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