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高高興興的,找了好久才鎖定的一個產品經理,終於通過了大boss的面試,心想這個月500塊績效獎金終於可以拿到了。
可是,沒曾想,談薪的環節搞砸了,boss說給他7500,年底看表現情況發獎金;候選人說老子現在就是7500,給一樣的還跳個屁槽啊,沒誠意,HR你別聯繫我了。。
難受,想哭!
相信很多親們對上面的場景肯定是往事歷歷在目;很多千辛萬苦找來的候選人,最後關頭因為薪酬沒談攏,最後功虧一簣。
這種困境的造成,一方面是因為HR要維持公司薪酬體系的內部平衡;另外一方面很多時候候選人自我感覺良好,坐地起價。那麼,HR究竟要如何應對這種困境呢?
這6個談薪技巧,也許能幫助你很好的走出這種困境。
很多時候候選人在跳槽時都會心懷漲薪的願望,可如果按現實的收入水平,似乎很難賣個高價,怎麼辦?
於是乎候選人會將各種有的、沒的福利、臨時性的獎金折算到月薪當中去,甚至是故意誇大薪酬事實。這種情況下,如果HR不做充分的了解,就很容易掉到坑裡。
因此,HR在談薪前,務必通過各種渠道,具體了解候選人的薪酬結構,以及實際的收入水平。在談薪中,如果候選人的薪酬水平超出市場水平較多,原則上應要求候選提供原單位的收入流水。
另外,關於候選人的離職原因、離職動機,也需要進行深入的了解,以求深刻掌握其求職心理;為後續的談判增加籌碼。
有些候選人因為自身的優勢、特長,在面試中表現突出;一旦通過面試,通常坐地起價。在面試中,我們可以在側面打擊其氣勢,比如準備1-2個專業程度很高的問題,面試即將結束之時拋出,出其不意,以打壓其心理優越感。
正當候選心理挫敗之時,乘機向候選人強調,本崗位還有其他的候選人在考慮中,公司目前正在權衡;另外,面試最後,刻意的點出候選人不足之處,並強調公司能夠給到候選人繼續成長的良好環境和必要條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自我評價的良好印象,並提升公司的印象分。
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候選人關注工資之外的東西,比如工作氛圍、工作時間、公司福利、距離遠近、成長機會等等;因此,HR在談薪時,應在充分把握求職者動機的前提上,向其推銷全面薪酬(薪酬、福利、個人成長、工作環境、行業前景等等)。
同時,對於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HR務必準確、詳盡的告知候選人,讓候選人對未來的發展空間、以及能夠達到的收入水平滿懷信心。
HR在談薪伊始,不應直接透露公司的薪酬上限,以便為後續的談判保留區間;建議從薪酬上限下浮20%-25%進行談判,當候選人表述不可接受之時,HR表示鑑於候選人的實際情況,會向公司領導進行申請特批,但需要1-2天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冷卻候選人;待二次告知時,候選人意識到HR已經向公司做了爭取,公司也有誠意真心邀請其加入,盛情之下,此時談薪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在設置試用期薪酬和轉正薪酬時,HR通常的做法是試用期薪酬打8折;候選人會感覺這是在變相的降薪;
因此,HR可以在工資結構上做文章,例如嘗試固定底薪+職務津貼+績效獎金的方式;其中固定底薪的部分試用期和轉正後均保持不變,職務津貼試用期間按比例發放,績效獎金從轉正後開始發放。
對候選人而言,試用期間的工資似乎沒有打折,且試用期不參與考核也相對公平;
職業津貼的的發放比例,HR可以進行靈活的控制和調整。
部分銷售性崗位,因為行業轉換,在初期階段收入肯定會受一定影響。此時為成功邀請其加入,可考慮設置2-3個月的績效獎金保底。期間,如業績低於目標,則按保底發放薪酬,如超出目標,可按公司制度進行獎金核算;這樣相對比較公平。
薪酬談判對HR而言是一門技術活,只有充分把握信息,準確捕捉求職心理,方可獲得溝通中的主動權,從而實現預期的目的。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會員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