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城市相比,由於農村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在同一個地區,對親情更加重視。但是對待親戚時,並不是應該對所有的親戚都一視同仁,而是不同親戚不同對待,比如在農村廣為流傳的「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三不親中的三種親戚,雖然和自己的關係很親近,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姨夫是姨母的配偶,姑父是姑媽的配偶,舅媽是舅舅的配偶。姨母和舅舅是和自己母親有血緣關係、關係最為親近的關係,姑媽是自己爸爸的姐姐或妹妹,和自己的爸爸關係最為親近。但是他們的配偶因為和自己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所以關係也沒有那麼親近。
那麼為何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當自己的姨媽、姑媽和舅舅還在世時,我們和姨夫、姑父和舅媽的關係都會很親近,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卻沒有那麼如意,當姨媽、姑媽和舅舅去世後,以前和自己很親近的姨夫、姑父和舅媽之間的關係就沒有那麼親近,往來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甚至逢年過節都不互相走動。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問,為何自己的嬸嬸和大娘和自己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不在三不親之中呢?這是因為,嬸嬸和大娘是自己叔叔或大爺的媳婦,農村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所以當自己叔叔或大爺結婚後,大家還依然在同一個村子中,互相走動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姨媽、姑媽和舅舅就不相同,幾乎不會在同一個村子裡居住,甚至還有可能距離很遠,所以和這些親戚之間的來回走動全靠姨媽、姑媽和舅舅,當自己的姨媽姑媽和舅舅去世後,來回走動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生疏。
雖然「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很有道理,但是現在由於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改變,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親不親和血緣並沒有關係,而是和利益緊緊相聯繫。大家對於「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