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熊秉坤的結局

2021-02-13 黃老道讀史

         熊秉坤照

    1914年7月,熊秉坤在日本參加孫中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在一次聚會上,孫中山指著熊秉坤向在場者介紹:「這就是武昌首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志啊!」1918年10月10日,孫中山為上海《晨報》撰文,稱「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槍起義之日乎」。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稱「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此後,「熊一槍」之說逐漸廣為流傳。

      熊秉坤原名祥元、字載幹。1885年出生於湖北江夏(今武漢)修元鄉熊家灣。因父親早死、家道中落,早年在武昌平湖門碼頭做搬運工,20歲時參加清廷湖北新建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當兵,升正目(相當於班長)。1911年加入「共進會」,任該營總代表,秘密發展會員200餘人。
      1911年9月24日,共進會、文學社召開聯合大會,商討起義大計,但是到了10月9日共進會人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14號秘密製造炸彈時發生事故,孫武被炸傷。俄國巡捕前來搜查,受傷的孫武和其他人脫逃,但起義的文件,旗幟等被搜走。湖廣總督瑞澄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聞訊後,決定當夜發動起義,並派人給各營送信。當日晚負責組織起義的骨幹領導人員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斬首。
    在反清起義機密洩露、革命總指揮部機關遭破壞、清軍警滿城搜捕革命黨人的危急關頭,駐紮武昌城內的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八營率先發難。10月10日晚8時半,熊秉坤在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吹響哨笛,集合隊伍,並對空連發三槍,率工程兵衝出營房,直奔楚望臺,搶奪軍械庫。一營槍響,各營響應,起義軍集結楚望臺,舉隊官(相當於連長)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總督衙門,湖廣總督瑞澄逃走。起義軍控制武昌後,湖北軍政府成立。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全國24個省份有14個先後獨立,最後導致清政府覆亡。

        但熊秉坤打響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第一槍的說法卻存在爭議。有說法稱,1911年10月10日晚7時許,清軍排長陶啟勝查夜,發現班長金兆龍荷槍待命,二人扭打起來。程正瀛幫忙舉槍將陶擊斃,趕來鎮壓的軍官相繼被他擊斃,令軍營大亂,程因此被指為真正的武昌起義第一槍。
      學者伍立楊在《中國1911》中對武昌起義的描述稱,「陶啟勝搖晃站起還想掙扎逃跑,士兵陳定國舉槍對準他,毫不猶豫就扣動扳機,情急之下的這一槍,打中他的腰部。這就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熊秉坤本人所寫《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一文回憶,武昌首義當天,清軍工程第八營二排長陶啟勝查鋪至第五棚時,驚見該棚正目(班長)金光龍荷槍實彈,欲奪其槍。「金見事敗,疾呼曰:『眾同志再不動手更待何時!』中一會員程定國持槍開擊,陶帶傷逃死於家。於是人聲沸騰,槍彈如雨。」史學專家考證,該文是熊秉坤最早回憶武昌起義情形的文字,寫於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間。熊秉坤還在《武昌起義談》中詳細記錄了程定國打響第一槍的經過並讚揚程「此即首義第一聲也」。
     熊秉坤之子熊輝表示,孫中山所說的第一槍更側重於從組織領導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於時間概念。
     武昌起義後,熊秉坤任起義軍第五協統領,先後在漢口劉家廟、大智門、跑馬場一帶與清軍激戰。1912年1月湖北軍政府整編各部,第五協編入第三鎮,移駐雲夢一帶;3月,改協為旅,熊秉坤任第五旅旅長;10月,熊秉坤被授以陸軍少將銜。
     1913年,熊秉坤補授「勳五位章」。因反對黎元洪與袁世凱勾結,受黎通緝,乃棄職逃至贛、寧、滬等地。旋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遭黎元洪懸賞通緝和缺席審判,遠走日本。
    1914年,熊秉坤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秋回湖北,被孫中山委為討袁鄂軍司令。後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任廣州大元帥府參軍。中國國民黨成立後,熊秉坤任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4月,熊秉坤任湖北省政府委員,並受聘為湖北革命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委員,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長。1931年調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於1946年退役。

      1949後,熊秉坤歷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但文革中被打倒並被抄家。熊輝2010年9月接受《武漢晚報》採訪時披露,父親一輩子得過無數勳章,但對1913年補授的「勳五位章」情有獨鍾,一直保存在身邊。這枚勳章為銀質、圓形,周邊有銀飾葉莖。文革初期,有紅衛兵來抄家,一貫平和的父親大怒,拼著老命從紅衛兵的手中生生奪回勳章,然後藏於老屋的牆角,勳章這才得以保存。
      熊秉坤於1969年5月30日在武漢水果湖畔一間普通民居內離世,xi享年84歲·。據《蘋果日報》報導,熊秉坤臨終前對獨子熊輝說:「我死後,你去找省領導,把我的死訊轉告周恩來,他答應過,要照顧我的身後事……」熊輝表示,「我那時 40來歲,跟官場沒來往,父親雖然做過省政協常委,但文革已被打倒。父親要我去找,我不能不去」,但跑到省革委會(省委)大門,衛兵不知道熊秉坤,經衛兵轉告後,湖北省官員請示北京高層,兩天後根據指示才對熊秉坤之死發訃告舉行告別儀式。
    熊輝表示,「我後來才知道,父親是在周恩來那裡掛名的,他的後事湖北省都無權決定。」講述40年多前冒昧闖省委攔車往事,84歲的熊輝稱,若是今時今日去省委門口攔官,「不被抓走,也會被當瘋子趕走」。
     辛亥第一槍的最後結局,無論如何,還是好的,熊活到84歲,總算善終,還有些辛亥元勳,如: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炮的鄧玉麟,蜀軍政府副都督夏之時,:朱德的仁兄弟——蔡鍔護國軍麾下的虎將何海清,和兩次參加護法討袁的宋鶴庚,竟在1949後被已反革命罪名處決,實在令人唏噓!辛亥革命以推翻滿清王朝始,以另一個紅色政權取代。「革命」二字,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教訓,太多太多。

   (根據東野長崢的博客http://dyczdy.blogchina.com/1203874.html編寫)


 

 

相關焦點

  • 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到底是熊秉坤還是程正瀛?
    武昌起義紀念館建立在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上,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收藏有數千件辛亥革命時期的珍貴文物,分為「辛亥名人字畫」「共和紀念瓷器」「近代名人家譜」等多個展列,屬於國家一級博物館,於2008年10月17日起,向觀眾免費開放。武昌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麼,是誰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呢?
  • 武昌起義,誰都不承認打響的第一槍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爆發  1911年10月10日(夏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
  • 周恩來與辛亥元勳熊秉坤
    熊秉坤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功臣。他是湖北省武昌縣(今武漢市江夏區)人,1884年生,字戴乾,曾名祥元,又名忠炳。
  • 參加起義的幾個人結局各不相同:191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參加起義的幾個人結局各不相同:1911年10月9日中國革命黨人在漢口俄租界籌划起義時,槍枝走火,被迫於提前起義。 武昌起義是很複雜的歷史事件,參與者的結局各不相同。
  • 武昌起義第一槍的打響,竟是因為4個意外!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省武昌市一聲槍響劃破了寧靜的夜空,而武昌這聲槍聲過後,全中國越來越多的地方也打響了槍聲,掀起了一場推翻清王朝統治而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這場革命就是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說到辛亥革命,它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的對象主要是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以及壓榨中國的帝國主義勢力。
  • 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竟然是因為沒有菸灰缸
    3既然要起事,誰來打響這第一槍呢?10月10日晚上7點過,陸軍第八營的哨長(即排長)陶啟勝查夜,發現班長金兆龍、士兵程定國正抱著步槍仰臥睡覺,旁邊還有一盒子彈。排長輕輕地走上前去,幫兩人蓋好被子。見兩人睜開眼睛,於是和顏悅色地對他們說:別多想了,好好睡吧,不會有事的,一切有排長我呢。如果他這樣做了,歷史說不定會被改寫。
  • 湖北新軍也是清軍頭等精銳,武昌起義後對戰北洋軍,為何連遭敗績
    但武昌起義還是在一夜之間取得了成功,因為整個武昌城內忠於清廷的巡警、防營、憲兵、衛隊四支軍隊,加起來也僅有1600餘人。而城內支持革命的新軍第8鎮及第21混成協官兵共計 7000 餘人,超過敵人4倍還多。擁護革命的新軍兵力雖然發動起義綽綽有餘,但面對隨後從京畿地區南下前來鎮壓的北洋軍,就顯得力量單薄。為此,臨時成立的軍政府除臨時招募新兵別無他法。
  • 是誰打響智能革命第一槍?
    1927年8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發起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走向了獨立自由。自此,「八一」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革命精神的象徵。當前,在全球產業深刻變革的新階段,廣汽新能源以科技創新的力量打響了智能革命第一槍,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軍者。
  • 二戰西盤半島戰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西打響的第一槍
    ,第一裝甲師相比,黨衛軍部隊在二戰前期並不是那麼有名,其性質也類似於保安部隊,而第3武裝黨衛隊師的主力團則參加了二戰時期1939年的第一場戰役,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槍,從初期的經歷來看該部隊當時應該具備當時天時地利,為後期的臭名遠揚奠定的基礎,成為了後來二戰時期死亡和屠殺的象徵,那麼既然是打響第一槍的部隊,該戰役怎麼不被人熟知呢,這第一槍到底打在哪裡呢?
  • 武昌起義——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的終局之戰
    工程營的幹部熊秉坤準備先發制人,他在夜間聯絡各營同志一同發難,這時附近單位輜重隊及工程營的士兵也引火燒了草料庫一同響應起義,他們一路勢如破竹地進軍,最後成功佔領楚望臺軍械庫,獲取數萬支步槍、大炮,自此起義軍有了充分的武器彈藥供應。
  • 武昌起義:武漢的歷史地位 是巧合或是安排
    尤其是在清末民初發生的武昌起義,是為辛亥革命的開端,革命黨人兵力起初僅不過數千人,卻能擊敗大清帝國的數萬精銳大軍,它的勝利讓中國各地民眾風起雲湧地響應革命,被視為是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最為關鍵的終局之戰……1.武昌起義前的局勢公元1911年是個充滿著危機與變數的一年。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就領導了一連串的革命運動,準備推翻滿清。
  • 打響美國第一槍?西雅圖成立了一個「自治區」—「國會山自治區」
    而且這樣的行為,不論結局如何,都已經打響了美國分裂的「第一槍」。(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示威者甚至為這個區域繪製出了官方標誌——一把粉紅色的保護傘。該「自治區」甚至還劃分出了一塊「吸菸區」,並寫著「請為鄰居的健康著想」這樣的字樣,這祥和和歡樂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卻是:示威者已經在對該「自治區」進行了「行政管理」。
  • 英錦賽丁俊暉6-1打響衛冕第一槍
    【英錦賽丁俊暉6-1打響衛冕第一槍】2020年斯諾克英國錦標賽繼續在米爾頓凱恩斯進行,首輪爭奪落下帷幕,衛冕冠軍丁俊暉打出一桿65分和一桿130分,總比分6-1獲勝晉級。
  • 被遺忘的抗日名將,打響淞滬第一槍,手下揚名於世他卻被錯殺!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們再次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上海,順著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讓我們看看是誰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1937年8月13日下午三點,第5軍88師262旅旅長彭鞏英,率領部下,在八字橋構築的陣地內,打響了淞滬抗戰的第一槍。
  • 聖禮打響第一槍!
    聖禮打響第一槍!繼綠之韻健康科技創新營銷模式在聯達國際八周年慶典之際推出四天之時,剛參加慶典從大連回到黑龍江的聖禮團隊的家人們,就緊鑼密鼓召開了虎林市場事業說明會,打響了綠之韻新戰役的第一槍! 第一槍已經打響,我們相信禮聯家人們定會捷報頻傳!
  • 武警雲南總隊: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組圖)
    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