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這個穴位,能治腿部抽筋,更能消除現代人的「最大頑症」

2021-01-19 掌門談養生

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溼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溼氣。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溼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溼氣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中醫最怕溼邪,把溼邪作為六邪之首,溼氣對人傷害也最大。溼氣多發時節為夏季,此時熱而多雨,溼氣會給很多人的健康造成多種傷害。

《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溼氣可能引起脾虛,而脾虛也可能加重溼氣,溼氣、脾虛二者相互影響。脾虛之後還會造成胃弱,腎虛,肺弱,氣虛,腸胃排洩問題,而溼氣的症狀恰恰是這些重要器官功能減弱之後的反應,從而造成了上述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症狀,如長斑長痘,皮膚暗黃無光,大腹便便,無精打採、大便糖稀等。

祛溼有很多方法,今天掌門師兄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通過經絡穴位祛溼,這就涉及到一個人體的重要穴位—承山穴。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穴位:

穴位釋義

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經穴。又名魚腹,肉柱,傷山,魚腸,腸山,魚腹山,玉柱,魚腰穴。這個穴位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最早的記載,見於《針灸甲乙經》。

「承山穴」。「承」,承受、承託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脾土。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後,水液氣化而乾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穴」。

取穴方法

承山穴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角形凹陷處。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腓腸肌兩肌腹交界處下端,當踝關節伸展時呈「人」字形凹陷處;或於委中直下8寸處取穴。

文獻摘要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霍亂轉筋,大便難。

《針灸大成》:腳氣膝腫,脛痠腳跟痛。

穴位主要功能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門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腫、腳踹酸重、霍亂轉筋、腳跟急痛、腳弱無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脹、大便難、洩瀉、脫肛、痔疾、便血、癲疾、瘈瘲、小兒驚癇等。 現代多用承山穴治療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下肢癱瘓等。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亂轉筋,便秘,痔瘡,脫肛;以及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或癱瘓等。 運動系統疾病:腰肌勞損,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 肛腸科疾病:痔瘡,脫肛;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其它疾病:痛經。

穴位功能一:祛溼大穴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刷牙噁心、舌苔白厚,方便後擦不乾淨,馬桶上也衝不乾淨。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承山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去除困擾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頑症——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為什麼呢?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大多數人,只要按壓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如果我們艾灸承山穴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溼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遊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溼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穴位功能二:美化腿部線條

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年輕女性,都希望自己有纖細的雙腿,可是上班總是坐著,也沒什麼時間運動,總會在小腿上、腰部留下贅肉,到了夏天,更是明顯,讓人很苦惱。這裡有一個好方法,不需要去健身房,也不需要大把的時間,那就是用艾條或者艾灸貼敷貼承山穴,這樣可以充分的刺激承山穴,不但可以美化腿部線條,還能養生保健,可謂一舉兩得。

穴位功能三:緩解身體疲勞

顧名思義,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們的人體,人站著的時候,小腿肚子會緊張,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個紐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人體這一百來斤,全落在這一點上。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們承受的壓力,每個人又要承受學習、生活、工作的壓力,這些壓力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無形的山,壓力在身上背久了,就會使人感到累,使人產生疲勞感。這種壓力,承山穴也會幫人承擔,所以說,它是一個為人緩解疲勞的穴位,無論我們遇到多大的「山」,只要輕輕按壓承山,它都會挺身而出,幫我們承擔壓力,緩解疲勞。我在臨床上經常用雙承山配雙肩井,治療由疲勞引起的腰酸腿疼,有很好的效果。下班累了的時候,我也會用這兩對穴位,為自己消除疲勞。

穴位功能四:治療落枕疼痛

中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落枕,是膀胱經經氣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經上的要穴,具有「運化水溼」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調節膀胱經絡,疏通經氣,消除症狀。治療時,應讓患者俯臥在床上,用拇指腹部用力按壓承山穴。

穴位功能五:治療腿抽筋

生活中,不少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小腿抽筋。別小看小腿抽筋,厲害時,還真讓人難受,使人動彈不得。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讓人疼痛 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人往往會痛醒,好長時間不能止痛,且影響睡眠。此時如果採取中醫的艾灸穴位法,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就是艾灸承山穴。

一直以來,古代醫家就把承山穴作為主治肛門疾患和小腿局部病症的常用要穴。《十四經要穴主治歌》云:「承山主針諸痔漏,亦治寒冷轉筋靈」;《玉龍歌》載:「九般痔漏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中醫認為,肌肉抽筋多是由於感受寒邪、遠行過勞、氣血淤滯、經絡不通、筋脈失養等造成的。承山穴位於腓腸肌肌腹,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能較好緩解腿骶部轉筋、小腿痙攣疼痛。

相關焦點

  • 艾灸這個臀部的大穴,腰腿問題輕鬆解決!
    所以,腰腿部的保健已成為現代人保健的重點。有一個穴位,下肢不適都可以找它,這個穴位就是今天掌門師兄要分享的環跳穴,環跳穴能疏通氣血,治療足三陽經所過之病變,最終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穴位釋義環跳,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樞中,髀樞,髕骨,髖骨,分中,髀厭。屬足少陽膽經。環跳。
  • 藥王曾說,艾灸身上的這個穴位,沒有治不好的頑疾!
    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這個穴位在人體的肩背部。中醫典籍中有「打開膏肓,百病難藏」、「運動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等等的說法。中醫認為,病入膏肓,人便無藥可救了。因此人在平常,多多艾灸膏肓,就能百病難侵。
  • 冬季腿部抽筋穴位按摩可改善
    □曹淑芬    天氣漸漸變冷,有些人在冬季發生抽筋的機會越來越高,中醫認為,主要是因為寒主收引,當人體保衛功能不足,又在睡眠時將腳暴露於被子外,便容易使寒氣入侵造成所謂的抽筋現象,此時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幫助改善。
  • 艾灸這個穴位可寧心止痛,是心臟病發作的急救穴位!
    目前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危險因素之一。很多得冠心病的人外出時總是帶著速效救心丸,以便在急性發作時救命之用,但如果有時忘記帶了怎麼辦?其實,中醫上記載有一個心臟病急性發作時可以急救的好穴位,且操作方便簡單。
  • 艾灸初體驗,誰能告訴我好處還有哪些?
    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尤其是航空業、旅遊業、酒店、餐飲、影視等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一時間,新型肺炎實時動態、世衛組織稱絕大多數人仍易感等等關於疫情的新聞資訊成為了全民熱搜。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成為我們生活的第一要務。健康在此時更顯得無比珍貴。健康是什麼?高爾基說:「健康就是金子一樣的東西。」
  • 艾灸這三個穴位,既能解決宮寒,又能去掉肚腩
    更令人高興的是,原來小肚子上的一圈贅肉也沒了,可謂是一舉兩得。既解決了婦科問題,又解決了身材問題。宮寒女性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小腹局部肥胖。因為宮寒會造成新陳代謝率下降,新陳代謝率下降的結果是降低脂肪的消耗,進而引起脂肪堆積,形成局部肥胖。通過艾灸的有效調理,宮寒消失了,故而小腹上的脂肪和贅肉也隨之被「消滅」了。
  • 艾灸不孕不育灸哪裡?艾灸治療不孕症位置穴位圖?(單桂敏)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筆者來和大家聊一聊艾灸不孕不育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知道艾灸不孕不育灸哪裡以及艾灸治療不孕症位置穴位圖。所以無論哪種情況引起的不孕不育都是可以通過艾灸來調理的,因為艾灸的話本身就是純陽之火,可以通過燃燒來刺激身體穴位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作用的。穴位的話我還是建議大家艾灸一些婦科常用的穴位,例如中脘穴、天樞穴以及神闕、氣海、歸來、子宮以及腰部八髎穴和腿部足三裡以及三陰交!
  • 艾灸足三裡穴位的知識 你知道嗎?
    小腿前面能摸得到的有一點稜角的,像家裡面菜刀刀背一樣的骨頭叫脛骨。摸到這個骨頭之後。我們用大拇指的指肚從下往上推,當感覺到推不動的時候,拇指所在的地房就是足三裡。2.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房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二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裡穴。
  • 艾灸最大功能是扶補陽氣!給孩子艾灸,能收穫如下六個好處!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艾灸最大的功能是扶補陽氣,主要是扶脾腎的陽氣。腎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們生長、生殖和發育,管著我們的生老病死,脾胃就是我們的糧庫。所以我們需要扶補先天後天之陽氣。     艾是特別好的能疏通經絡的植物,一個健康的人最主要的是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當你有這兩個條件的時候,亞健康就遠離你了。尤其當孩子腹痛的時候,灸一灸,很快疼就沒有了。
  • 頸椎不好,艾灸三個穴位,通肩頸,全身輕鬆
    艾灸是中醫常用於治療疾病的手段,操作起來並不複雜,只要找準穴位在家就可操作。通常在治療頸椎病時,用艾灸這樣幾個穴位:1、肩井穴:此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肩井穴具通經活絡之效,為膽經調暢氣血的樞紐,可影響到膽經的疏洩功能。
  • 艾灸這個腿上的穴位,是緩解心慌的好方法,卻少有人知道!
    而對於外傷引起的心悸則最好先治好外傷再施用灸法。今天掌門師兄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穴位雖然位置在大腿上,但是對於輕症型的心慌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卻很少被人提及,這個穴位就是「伏兔穴」。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穴位釋義伏兔,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別名外溝。屬足陽明胃經。伏兔,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
  • 打鼾不難治,艾灸6大穴
    後3個階段屬於深度睡眠期,對於消除疲勞、恢復體能起著重要作用,而打鼾恰恰會破壞深度睡眠期。第二天就會出現頭暈嗜睡、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3 誘發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暫停的時候,胸腔會承受特別強的負壓,這個負壓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心臟擴大、血管擺動等。 反覆呼吸暫停,可造成長期間歇性低氧血症,就會刺激肺部血管收縮,這樣一來,心臟就得更用力才能把血泵進去,簡言之,心臟負擔加重了。
  • 冬季寒冷,膝關節疼痛,這幾個穴位你艾灸了嗎?
    而中醫艾灸治療膝關節痛也有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論依據:中醫艾灸認為疼痛點在膝部的經脈和經筋;局部感受風寒之邪,遂致氣血阻滯而成。根據「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經取患部穴位。既然艾灸治療關節疼痛效果這麼好,在具體操作時時,我們又該如何取穴呢?
  • 警惕,不要再同時艾灸多個穴位了
    經常有灸友諮詢艾灸能否同時灸很多穴位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從古至今,包括中醫關於艾灸古籍中的記載,艾灸是有嚴格的順序的。我們簡單點說就是「先背部後前部,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軀幹後四肢」,這個是所有艾灸名家都一致認可的順序,概括來講,其實就是先陽後陰。
  • 艾灸治腹瀉
    艾灸方法:取坐位。點燃艾條,對準下巨虛穴,距離皮膚1.5~3釐米處,每次溫和施灸10~20分鐘。每日1次,5~7天為一個療程。上取天樞,下取下巨虛,兩個穴位上下呼應,打通經絡氣血,使作用更強。艾灸方法: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準天樞穴,距離皮膚1.5~3釐米處,每次溫和施灸10~20分鐘。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由此可見,熟練的掌握穴位的知識,對於艾灸養生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氣血循環不暢,便會導致器官、組織的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不僅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且更會加速器官的衰老,疾病、老化等一系列問題都找上門了!女人氣血不足容易造成以下幾種疾病:1、乳腺疾病:氣血不足的女生更容易出現乳腺疾病,因為氣血不足會引起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以,乳腺疾病也可能是氣血不足帶來的常見危害。
  • 艾灸足三裡穴的6個好處,你知道嗎?
    艾灸是傳統的中醫養生方式,但是由於普通人對穴位知識知之甚少,所以艾灸現在變成了只有在養生館或中醫科室裡能體驗到的中醫調理方式,穴位艾灸對疏通經絡,驅寒去溼氣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一些穴位,可以起到多種調理作用,即便經常適度按摩,也能夠對調節身體起到一定效果。
  • 常按腳踝上這一穴位 頭不疼腿也不抽筋了
    穴位按摩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個養生方法,並且身體上分布著諸多不同的穴位,保健效果也是各有不同的。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很關鍵卻很容易被忽視的穴位——崑崙穴,我想這個穴位名稱大家也不是很熟悉。那麼,按摩崑崙穴有啥養生作用呢?
  • 艾灸足三裡穴位圖 足三裡的準確位置圖
    很多人都不知道足三裡怎麼找,因此也發揮不出該穴位的作用了。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提供尋找足三裡穴位的方法,當然也配有足三裡的準確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