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溼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溼氣。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溼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溼氣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中醫最怕溼邪,把溼邪作為六邪之首,溼氣對人傷害也最大。溼氣多發時節為夏季,此時熱而多雨,溼氣會給很多人的健康造成多種傷害。
《黃帝內經》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溼氣可能引起脾虛,而脾虛也可能加重溼氣,溼氣、脾虛二者相互影響。脾虛之後還會造成胃弱,腎虛,肺弱,氣虛,腸胃排洩問題,而溼氣的症狀恰恰是這些重要器官功能減弱之後的反應,從而造成了上述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症狀,如長斑長痘,皮膚暗黃無光,大腹便便,無精打採、大便糖稀等。
祛溼有很多方法,今天掌門師兄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通過經絡穴位祛溼,這就涉及到一個人體的重要穴位—承山穴。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穴位:
穴位釋義
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經穴。又名魚腹,肉柱,傷山,魚腸,腸山,魚腹山,玉柱,魚腰穴。這個穴位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最早的記載,見於《針灸甲乙經》。
「承山穴」。「承」,承受、承託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脾土。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後,水液氣化而乾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穴」。
取穴方法
承山穴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角形凹陷處。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腓腸肌兩肌腹交界處下端,當踝關節伸展時呈「人」字形凹陷處;或於委中直下8寸處取穴。
文獻摘要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霍亂轉筋,大便難。
《針灸大成》:腳氣膝腫,脛痠腳跟痛。
穴位主要功能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門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腫、腳踹酸重、霍亂轉筋、腳跟急痛、腳弱無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脹、大便難、洩瀉、脫肛、痔疾、便血、癲疾、瘈瘲、小兒驚癇等。 現代多用承山穴治療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下肢癱瘓等。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亂轉筋,便秘,痔瘡,脫肛;以及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或癱瘓等。 運動系統疾病:腰肌勞損,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 肛腸科疾病:痔瘡,脫肛;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其它疾病:痛經。
穴位功能一:祛溼大穴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刷牙噁心、舌苔白厚,方便後擦不乾淨,馬桶上也衝不乾淨。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承山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去除困擾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頑症——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為什麼呢?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大多數人,只要按壓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溼的緣故。如果我們艾灸承山穴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溼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遊泳的時候,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裡感受了寒溼之邪,這時,也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穴位功能二:美化腿部線條
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年輕女性,都希望自己有纖細的雙腿,可是上班總是坐著,也沒什麼時間運動,總會在小腿上、腰部留下贅肉,到了夏天,更是明顯,讓人很苦惱。這裡有一個好方法,不需要去健身房,也不需要大把的時間,那就是用艾條或者艾灸貼敷貼承山穴,這樣可以充分的刺激承山穴,不但可以美化腿部線條,還能養生保健,可謂一舉兩得。
穴位功能三:緩解身體疲勞
顧名思義,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們的人體,人站著的時候,小腿肚子會緊張,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個紐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人體這一百來斤,全落在這一點上。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們承受的壓力,每個人又要承受學習、生活、工作的壓力,這些壓力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無形的山,壓力在身上背久了,就會使人感到累,使人產生疲勞感。這種壓力,承山穴也會幫人承擔,所以說,它是一個為人緩解疲勞的穴位,無論我們遇到多大的「山」,只要輕輕按壓承山,它都會挺身而出,幫我們承擔壓力,緩解疲勞。我在臨床上經常用雙承山配雙肩井,治療由疲勞引起的腰酸腿疼,有很好的效果。下班累了的時候,我也會用這兩對穴位,為自己消除疲勞。
穴位功能四:治療落枕疼痛
中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落枕,是膀胱經經氣不利所致。承山穴是膀胱經上的要穴,具有「運化水溼」的功效。因此,刺激此穴能調節膀胱經絡,疏通經氣,消除症狀。治療時,應讓患者俯臥在床上,用拇指腹部用力按壓承山穴。
穴位功能五:治療腿抽筋
生活中,不少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小腿抽筋。別小看小腿抽筋,厲害時,還真讓人難受,使人動彈不得。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讓人疼痛 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人往往會痛醒,好長時間不能止痛,且影響睡眠。此時如果採取中醫的艾灸穴位法,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就是艾灸承山穴。
一直以來,古代醫家就把承山穴作為主治肛門疾患和小腿局部病症的常用要穴。《十四經要穴主治歌》云:「承山主針諸痔漏,亦治寒冷轉筋靈」;《玉龍歌》載:「九般痔漏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
中醫認為,肌肉抽筋多是由於感受寒邪、遠行過勞、氣血淤滯、經絡不通、筋脈失養等造成的。承山穴位於腓腸肌肌腹,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能較好緩解腿骶部轉筋、小腿痙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