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盤點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不好懂)|盧卡·馬裡內利|第...

2021-01-11 騰訊網

2020年電影業受到了巨大衝擊,但還是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紐約時報》為我們盤點了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原文為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 Dargis ) | A·O·斯科特(A.O. Scott)各自評選,

盧卡·馬裡內利在皮耶特羅·馬切羅改編自傑克·倫敦小說的《馬丁·伊登》中扮演的角色。FRANCESCA ERRICHIELLO/KINO LORBER

1.《馬丁·伊登》(Martin Eden),皮耶特羅·馬切羅(Pietro Marcello)

在這部改編自傑克·倫敦(Jack London)同名小說的精彩影片中,盧卡·馬裡內利(Luca Marinelli)飾演一個自學成才的人,他拋棄工人,轉而接受一種顛覆靈魂與世界的自力更生的意識形態。(在Kino Marquee上觀看。)

2.《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弗雷德裡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是美國最偉大、最慷慨的記錄者之一,他帶你走進波士頓市政廳,在那裡,男男女女們為城市——以及民主——的運轉做出貢獻。(通過虛擬影院觀看。)

3.《貢達》(Gunda),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Victor Kossakovsky)

一隻母豬生下了一窩活潑可愛的小豬,一隻獨腿雞無憂無慮地在這個親密精美的動物世界裡自由自在地遊蕩。(12月11日起通過虛擬影院觀看。)

斯派克·李拍攝了大衛·伯恩的百老匯演出《美國烏託邦》。DAVID LEE/HBO

4.《大衛·伯恩的美國烏託邦》(David Byrne’s American Utopia),斯派克·李(Spike Lee)

鑑於這部片子的視覺、運動和聲音效果之棒,能把我帶到的境界之美好,它應該被命名為《斯派克和大衛帶你離開2020》。(在HBO Max觀看。)

5.《巴克勞》(Bacurau),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Juliano Dornelles)和小克萊伯·門多薩(Kleber Mendon a Filho)

這部令人振奮、打破類型的影片混合了各種風格,顛覆了「小鎮被迫與外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經典故事。搞笑,怪異,血腥,具有深刻的政治意味。(可在流媒體平臺上觀看。)

6.《第一頭牛》(First Cow),凱莉·萊卡特(Kelly Reichardt)

這是一個關於男性友誼的溫情故事,並且譴責了粗獷的個人主義,凱莉·萊卡特的影片為大多數邊疆故事中的勝利主義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而且片中的奶牛很可愛。(可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塔裡亞·賴德在伊麗莎·希特曼的影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中。FOCUS FEATURES

7.《從不,很少,有時,總是》(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伊麗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

在這部講述一個少女艱難尋求墮胎的影片中,你可以感受到屏幕上溢出的憤怒。一幕又一幕,你也可以看到精彩的電影製作。(可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8.《科萊採夫》(Collective),亞歷山大·訥訥烏(Alexander Nanau)

這部扣人心弦、時而令人震驚的紀錄片追蹤了布加勒斯特一場災難性大火的後果,它造成數十人死亡,使政府倒臺,並且激發了英勇的新聞報導。(可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9.《女人四十玩說唱》(The Forty-Year-Old Version),拉妲·布蘭克(Radha Blank)

伍迪·艾倫(Woody Allen)拍過紐約、斯派克·李拍過紐約,現在又有了拉妲·布蘭克的紐約。作為一個在危機中掙扎的劇作家,布蘭克用智慧、說唱、開放的心態和一種爆發的色彩,將藝術鬥爭的浪漫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在Netflix上觀看。)

維多利亞·米羅什尼琴科在《高個兒》中,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LIANA MUKHAMEDZYANOVA/KINO LORBER

10.《高個兒》(Beanpole),康捷米爾·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

這部悲慘、痛苦、令人炫目的導演影片發生在二戰後的蘇聯。巴拉戈夫令人心碎,才華驚人。(可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本段介紹A·O·斯科特(A.O. Scott)評選的榜單

在疲憊焦慮的世界裡讓人受益的影片

波拉特(薩莎·拜倫·科恩飾)和圖塔(瑪麗亞·巴卡洛娃飾)在《波拉特續集》中的逃跑戲。AMAZON STUDIOS

1.《波拉特續集》(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傑森·威奈勒(Jason Woliner)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我能稱之為2020年的最佳影片嗎?我也不知道。這是詭異的一年。但我堅持認為,這部14年前既尷尬又惡搞的經典之作的續集,無疑最適合2020年的電影。部分原因是薩夏·巴倫·科恩(Sacha Baron Cohen)和他的合作者們——包括扮演波拉特之女圖塔(Tutar)的出色的保加利亞女演員瑪麗亞·巴卡洛娃(Maria Bakalova)——在疫情以及總統競選的頭幾個月堅持了下來,使他們的滑稽表演超越了簡單的關聯性,有了一種現在進行時的味道。

2.《市政廳》(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科萊採夫》(亞歷山大·訥訥烏)

對政府的憎惡和對新聞的蔑視,是當代反民主思維的標誌,而這些紀錄片對此進行了有力反駁。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將他對波士頓市政當局工作的長時間沉思觀察,變成了一曲屬於程序的交響樂,展示了在沒有戲劇性的時候,民主是如何得到恪守的。相較之下,亞歷山大·訥訥烏對羅馬尼亞致命官場腐敗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記錄,則充滿戲劇張力——展現了可怕的政府功能失調,以及英勇與之鬥爭的努力,讓人血脈賁張。加在一起,這兩部片表達了耐心與憤怒是至關重要、且互為補充的公民美德。(在虛擬影院觀看《市政廳》;在流媒體平臺觀看《科萊採夫》。)

《第一頭牛》是導演凱莉·萊卡特最新的一部準西部片。ALLYSON RIGGS/A24

3.《第一頭牛》(凱莉·萊卡特)

凱莉·萊卡特最新的這部類西部片平靜地審視了友誼,同時尖刻地批判了全球資本主義——這在19世紀的俄勒岡領地得到了充分展現。俄裡昂·李(Orion Lee)和約翰·馬加洛(John Magaro)精彩演繹了兩個不合時宜的人物,他們的點心蛋糕創業公司因為供應鏈問題、有問題的商業操作以及冷酷無情的貪婪人性而失敗。(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4.《馬丁·伊登》(皮耶特羅·馬切羅)

比起自己的出生地美國,傑克·倫敦發表於1909年的自傳體小說在歐洲始終更受歡迎,皮耶特羅·馬切羅的這個瘋狂的電影版既是一封熱忱的情書,也是一次明目張胆的文化和想像力剽竊。馬丁(由帥呆了的盧卡·馬裡內利出演)移居那不勒斯,基本上整個20世紀都成了他的熱情與雄心的背景陪襯。文學、政治、鬥爭、性愛——這部火熱而驚喜不斷的史詩應有盡有,抹去了現實和幻想的邊界。(在Kino Marquee觀看)

裡德·伯尼與 《女人四十玩說唱》的編劇、導演和主演拉妲·布蘭克。JEONG PARK/NETFLIX, VIA ASSOCIATED PRESS

5.《女人四十玩說唱》(拉妲·布蘭克)

拉妲·布蘭克是一個迷人的人物——不安、逗趣、得體、自負。飾演自己的拉妲·布蘭克是一個傑出的表演者,拿出了激情,同時又有毫不顧忌的坦誠,這是任何的回憶錄都需要具備的成分。最重要的是,交出了自己的導演處子作的拉妲·布蘭克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電影人,總能發現紐約劇場的荒誕,以及城市本身這部流光溢彩的大戲。(在Netflix觀看)

6.《棕櫚泉》(Palm Springs),麥克斯·巴巴科夫(Max Barbakow)

在這個《土撥鼠之日》(Groundhog Day)主題的演繹版裡,克裡斯汀·米裡奧蒂(Cristin Milioti)和安迪·薩姆伯格(Andy Samberg)的相遇不怎麼可人,他們在一個期待值越來越低、沒完沒了重複的世界裡尋找著愛與意義。電影人(麥克斯·巴巴科夫執導;安迪·西亞拉編劇)本來沒打算拍一部隔離愛情故事,但是兩位主人公身上有某種東西的確在與無聊、焦慮和犬儒的誘惑做鬥爭,讓本片成為這仿佛沒有盡頭的可怕一年中的一絲慰藉和一個亮點。(在Hulu觀看)

西爾弗羅·佩雷拉在打破類型的電影《巴克勞》中飾演的角色。KINO LORBER

7.《巴克勞》(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

烏多·基爾(Udo Kier)和索尼婭·布拉加(Sonia Braga)!科幻和西部片!《巴克勞》是一座位於巴西偏僻地區的虛構小鎮的名字,這部歡鬧、暴力的探險故事不尊重類型和敘事規範,這就構成了一種更普遍——也更尖銳——的叛逆形式:反抗權力的傲慢;反抗至今困擾巴西的殖民暴行和蓄奴歷史遺存;反抗專制主義抹殺歷史、壓抑快樂、無視來自未來的緊迫訊息的衝動。總的來說,這似乎就是這部電影的含義所在。(在流媒體平臺觀看)

8.《大衛·伯恩的美國烏託邦》(斯派克·李)/《戀人搖滾》(Lovers Rock),史蒂夫·麥奎恩(Steve McQueen)

現場演出和家中的聚會,哪個更讓你想念?這些由音樂和封閉空間內身體的運動驅動的電影充滿歡愉與欲望,儘管同時他們清楚生活是何其艱難。《戀人搖滾》(Lovers Rock)是史蒂夫·麥奎恩的《小斧子》(Small Axe)中最短、最甜美的一章,講述了1980年代初倫敦一個夜晚的故事。《美國烏託邦》由斯派克·李執導,捕捉了大衛·伯恩2019年在紐約哈德遜劇場的一場龐雜的演出。在兩部影片中,體裁是訊息,快感是政治。(在HBO Max觀看《美國烏託邦》;在Amazon觀看《戀人搖滾》)

在紀錄片《迪克·詹森的去世》中,導演柯爾斯滕·詹森和她的父親演繹了迪克·詹森死亡的各種場景。NETFLIX

9.《迪克·詹森的去世》,基爾斯滕·詹森(Kirsten Johnson)

基爾斯滕·詹森的電影是一部向著可知現實的邊界走去的紀錄片,思考著死亡、記憶和人類意識的神秘。同時這也是導演與自己的父親——一位患有失智症的退休精神病醫生——的想像合作,兩人一起演繹了父親之死的場景。最終的結果爆笑而駭人,殘忍中又有著出人意料的人性。(在Netflix觀看)

10.《靈魂》(Soul),彼得·多科特(Pete Docter)

這部最新皮克斯(Pixar)長片——一則抒情的、形而上的故事,講述一名爵士樂鋼琴家死後的歷險——傳遞的訊息是,活著是好事。影片原本計劃於今春上映,但電影人們肯定想不到它表達的東西在時機上何其湊巧,又是何其討喜。(12月25日開始在Disney+觀看)

題圖均來自相關電影資料與網絡截圖。

來源:電影界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盤點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不好懂)
    2020年電影業受到了巨大衝擊,但還是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紐約時報》為我們盤點了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原文為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 Dargis ) | A·O·斯科特(A.O.
  • 《紐約時報》2020 年度最佳電影
    2020年電影業受到了巨大衝擊,但還是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紐約時報》為我們盤點了2020年十部最佳電影。原文為曼諾拉·達吉斯(Manohla Dargis ) | A·O·斯科特(A.O. Scott)各自評選。
  • 《紐約時報》:影評人列出2019年度最佳電影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據美國《紐約時報》12月5日報導,美國兩位影評人評出了心目中的2019年度最佳電影。他們的點評如下:  A·O·斯科特:值得辯論的電影  電影這個藝術形式正處在又一個周期性身份危機中。
  • 文章頻道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賈樟柯作品...
    消息源自紐約時報官網文中多數影片介紹來自豆瓣電影數英DIGITALING 綜合報導,轉載請遵循文章底部規範6月11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評選出21世紀以來25部最佳電影,在這份榜單中拔得頭籌的是美國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的作品《血色將至》。
  • 威尼斯影帝《馬丁·伊登》盧卡·馬裡內利專訪
    所以,當今年威尼斯電影公布,將有一部改編自傑克·倫敦小說《馬丁·伊登》的同名影片入圍主競賽,立刻吸引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和好奇。如何將這部打上作者自傳烙印的經典名著真實又有藝術價值地再現大銀幕?尤其是原本發生在美國的故事,將會被轉移到歐洲大陸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城?
  • 《紐約時報》公布的21世紀迄今最佳25部電影,你看過幾部?|豆瓣|...
    來源:丫頭不乖《紐約時報》評選出了21世紀迄今為止25部最佳電影。先聽聽《紐約時報》怎麼說的吧:我們的21世紀已經接近過去了六分之一了,在這段期間內,有成千上萬的電影被拍出來。這意味著,這些電影之間的排序和戰鬥已經開始了。作為《紐約時報》的首席影評人,我們決定為這些電影排名,在Facebook上一些電影學者的協助下,選出這些在未來註定成為本世紀經典的25部電影。
  • 盤點:2020年十部讓影迷失望電影,你看過哪部?
    最近小編看了一部心心念念好久的電影,結果發現槽點也太多了吧!讓我分分鐘棄劇的節奏呀,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今年最讓你失望的電影第十名:《肥龍過江》作為2020年香港賀歲片電影,的確,我還是很期待王晶導演的作品。我記得他去參加吐槽大會時說一想到他就想到「爛片」。這部電影以甄子丹為主,故事情節也比較傳統。
  • 《紐約時報》評出21世紀最好的25部電影,中國獨佔3部
    來源:中外藝術 《紐約時報》之前評選出了21世紀迄今為止25部最佳電影,請注意是本世紀最佳…… 先聽聽《紐約時報》怎麼說的吧: 我們的21世紀已經接近過去了六分之一了,在這段期間內,有成千上萬的電影被拍出來。
  • 2019 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紐約時報》評 2019 年度十本好書
  • 2019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紐約時報》評 2019 年度十本好書《呼吸》(Exhalation)特德·姜(Ted Chiang)著《呼吸》是美國華裔科幻作家,4 屆雨果獎、4 屆星雲獎得主特德·姜的第二本小說集,收錄了特德·姜的 9 篇中短篇小說,其中 4 篇《雙面真相》《大寂靜》《臍》和《焦慮是自由引起的暈眩》
  • 盤點全球十部經典黑幫電影,哪部你看過?沒看趕緊去追劇吧(一)
    盤點全球十部經典黑幫電影,哪部你看過?沒看趕緊去追劇吧(一)盤點全球十部經典黑幫電影,哪部你看過?沒看趕緊去追劇吧(一)後面還有40部經典哦!第三部,《教父》這不電影講的是黑幫家族的小兒子接任父親的工作成為黑幫老大的故事,這部電影在1973年獲得了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三項獎,然後還獲得了第30屆美國金球獎的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等將,2007年美國電影協會把這部電影排進了「百年百佳影片」第二名。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中國趙濤進前十
    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趙濤,2000年因參演賈樟柯導演的電影《站臺》而一舉成名。2006年主演的劇情電影《三峽好人》摘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2008年擔任監製的作品《無用》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紀錄片最佳影片。
  • 盤點2020年的十部火爆電影,你都看了嗎?(上)
    疫情拉開了2020年的序幕,這一年對大多數人來說,艱難又匆匆…很多行業都受到疫情影響,尤其對影視行業的波及不小,各大影院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都處於關門狀態。2020年上映的電影數量雖然比不了往年,但是仍然有一些不錯的電影值得看,下面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的10部火爆電影,你都看了嗎?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賈樟柯妻子趙濤挺進前十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20、羅布·摩根21、凱薩琳·德納芙22、梅麗莎·麥卡西23、馬赫沙拉·阿里24、索尼婭·布拉加25、蓋爾·加西亞·貝納爾趙濤,2000年因參演賈樟柯導演的電影
  • 盤點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
    你知道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都有哪些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全球最受歡迎的十部科幻電影。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102007年美國著名搞笑電影《飛出個未來》,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92009年美國3D科幻電影《阿凡達》,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82000年法國動畫科幻電影《王子與公主》,豆瓣評分8.6分全球科幻電影最受歡迎排行榜top7
  • 安德烈•格裡米內利49年音樂傳奇之路如何締造?
    1984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格裡米內利便接受盧奇亞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的邀請參演著名的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音樂會。以這次邀演為契機,兩位音樂家開啟了之後200多場音樂會的合作,包括1990年倫敦海德公園、1993年紐約中央公園,以及巴黎艾菲爾鐵塔、莫斯科紅場。2003年格裡米內利獲勳義大利大軍官勳位功績勳章。
  • A站撿到寶的精品,入選紐約時報,當初說最後之作的它也曾入選?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公布2020年年度「最佳電視節目」與「最佳海外電視節目」名單中,出現了同一部日本動漫——《別對映像研出手》,這就非常讓人感到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這部作品是今年年初播放的冬季新番,由A站獨播,也就是整個年度被網友吐槽「A站撿到寶,B站虧大」其中一部作品,不過這句充滿嘲諷意義的話語
  • 《紐約時報》2020年度十大好書
    每到年末,《紐約時報》都會選出年度十大好書,評選的對象是在美國發行的英文著作,虛構和非虛構各佔一半。這份榜單綜合了作品價值、社會性、市場表現等多重因素,也成為國內版權引進的一個「風向標」。2020年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紐約時報》11月23日就早早公布了今年的十大好書。
  • 10部2020年度最佳電影,僅一部華語電影上榜
    2020年被看作是影視行業的寒冬年,院線電影受到極大衝擊,高分電影甚少,今天的影單來盤點一下2020年度最高分電影。 誰說寒冬無佳片?今年的高分好片都在這兒了。
  • 2020年最佳國際劇集榜,兩部韓劇打敗《愛的迫降》登榜
    自韓流興盛以來,許多優質韓劇創下華麗的收視奇蹟,不僅在亞洲地區爆紅,魅力更是席捲歐美國家,讓全世界都為之瘋狂,像是《愛的迫降》就登上美國Netflix綜合播放量前十名、《時代雜誌》票選Netflix上的最佳韓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