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高新區託管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部分區域移交大會舉行,標誌著這些區域正式移交由高新區託管。
今年6月23日,西安市高新區就曾召開過託管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部分區域的工作動員大會。
據了解,此次由高新區正式託管的10個鎮街為:雁塔區丈八街道、魚化街道;長安區興隆街道、東大街道、細柳街道、五星街道和靈沼街道;鄠邑區的秦渡鎮、草堂鎮和龐光鎮。
移交大會現場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託管雁塔區區域為:魚化寨街道的科技路以南區域,丈八街道的科技路—高新四路—南二環—高新三路—光泰路以南、太白南路以西區域,電子城街道的科技路—博文路—科技二路—太白南路以西區域,杜城街道的太白南路以西區域,託管面積45.4平方公裡。
託管長安區區域為:細柳街道、靈沼街道、五星街道、東大街道四個整建制街道,郭杜街道、興隆街道的西灃路以西區域,託管面積266.5平方公裡。
託管鄠邑區區域為:秦渡鎮、龐光鎮、草堂鎮三個整建制鎮,託管面積367.5平方公裡。
以上託管面積共計679.4平方公裡。
託管後,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全面負責託管街道(鎮)的黨群、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等管理。同時各街道(鎮)行政區劃保持不變。託管街道(鎮)及有關機構在職工作人員,其原有身份暫時保持不變。託管後託管範圍內的財政收入全部由高新區徵管,不再與有關區縣分稅。
託管區域
①雁塔區(40個村、45.4k㎡)
魚化街辦(涉及13個村、18.2k㎡)
丈八街辦(涉及27個村、27.2k㎡)
②鄠邑區(121個村,367.5k㎡)
秦渡鎮(涉及55個村、50.6k㎡)
龐光鎮(涉及25個村、37.4k㎡)
草堂鎮(涉及44個村、279.5k㎡)
③長安區(124個村,266.5k㎡)
細柳街辦(涉及44個村、45.8k㎡)
興隆街辦(涉及20個村、29.9k㎡)
五星街辦(涉及17個村、25.3k㎡)
靈沼街辦(涉及20個村、27.2k㎡)
東大街辦(涉及23個村、138.3k㎡)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14年來,西安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迅猛,綜合指標位於全國53個高新區前5位。
作為陝西對外開放的西部高新產業前沿科技領地和窗口,西安高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高新區板塊是近年來西安樓市熱點板塊,房價居西安區域之首。
早在2007年起西安就進行了第一次「創業」,而後到2010年又通過「多元融資、組團開發、整體推進、規模發展」的發展路徑,基本完成了構建「國內一流高新區」的目標,今年以來,高新區不斷拓展創新、開發、招商引資吹響了第三次「創業」的號角。
這次託管對於高新區第三次創業提供了新的土地資源,在這次託管後,高新區規劃面積將再次擴大,達到307平方公裡,新託管的區域將依託高新區的開發和招商引資儘快發展起來,帶動區域經濟,為高新區總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高新區,西安寸土寸金的區域,高樓林立,住宅聚集,板塊拓展,高新樓市會受影響嗎?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張寶通(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1、問:板塊拓展對高新區後期經濟發展的影響?
答:高新作為開發區,是我們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但開發區普遍有一個問題,開發區只是搞產業發展,它沒有真正的管理職能,它要徵地,它要進行治安管理就必須地方去擔當,這就出現兩元化的矛盾,現在把雁塔區、高新區、鄠邑區歸高新區託管,實際上高新區將走上上海浦東新區的路、走天津濱海新區的路,以後就會既有產業發展權還有行政管理權,這樣矛盾就解決了,就可以更好地推動發展。把經濟發展權、開發區、行政管理權統一起來,這就是未來高新區發展的方向。
2、問:對託管區域本身有什麼影響,後期能否依託高新區開發招商引資能力發展起來呢?
答:託管後就不再是依託高新區,而是作為高新區的一部分,不再是單個鎮(街),不再是農村了,它變成高新區了,成為西安發展的引領,這種託管是一個跨越的發展,後期經濟將飛速發展。
3、問:對西安高新樓市有何影響,房價是否會上漲?
答:不會上漲。託管後,高新區板塊拓展,土地增多,房價會逐漸平穩,是一個好事,過去是寸土寸金,現在被託管的地區由不值錢轉變為寸土寸金,對被託管地區也是好事,高新區地方增大,土地供應量增多,對遏制房價上漲起到了緩解作用,尤其是對於樓市更是好事。
重磅推薦:
西安7盤2828套房源價最新出爐!最低單價8428元/平!
西安8盤正在登記,3個項目搖號已定,買房抓緊啦!
一日內9項目獲批入市!滻灞某純新盤均價9413元/平!
樓市突變!這個城市忽然響起一個驚雷!房價會被按住嗎?
最新:西安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 每年每人限額10200元
最新:西安樓市成交量環比下滑58.57%,供、銷、價均降!
最新!西安又一高鐵取得重大突破,開通後1小時直達這裡!
西安房源充足房價下滑!另類廣告折射房屋租賃市場「遇冷」
對標成都地鐵,西蓉「競爭」近十年差距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