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樵夫峽谷砍柴,發現1800多年的摩崖石刻,至今一字不損

2021-01-19 騰訊網

不去甘肅,可能都不會知道隴南還有這麼一處佳景:西狹頌。「西狹頌」為我國漢隸書法「三頌」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藏於甘肅成縣一處天井山麓魚竅峽中,此處則是成縣有名的自然風景區:西狹頌風景區。

古有《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埔閣頌》同稱為漢代書法「三頌」,且為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至今一字未損。如此高的文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難怪有人會說,到甘肅旅遊如果錯過了魚竅峽的《西狹頌》,那真的是走馬觀花,錯過了國寶。

清代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稱:「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清末民初學者梁啓超稱之為:「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

古人時刻都在教導我們,要謙遜

西狹頌摩崖石刻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千年摩崖石刻橫空出世,被奉為國寶,甘肅這個山溝也跟著出名了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然而甘肅隴南成縣天井山麓的魚竅峽不僅有靈山秀水,還有足以威震四方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便是蜚聲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狹頌》。
  • 探秘福壽山摩崖石刻
    福壽山摩崖石刻位於平川區水泉鎮小黃灣村南黃河西岸的紅砂巖崖壁上。石刻分為「捧燈照岸」、「太上混元宗派」、「福壽山初績」三個區域,呈「L」形分布在黃河西岸長50米、高20米的紅砂巖壁上。主要內容分別為《建創修福壽山逍遙宮南北塔募引》、《創修福壽山記》、《購買地契文書》、《修建磨針觀記》。
  • 孔望山漢代摩崖石刻、石大象及石蟾蜍
    摩崖石刻沿著象石邊的山腳石砌小路,西行約五六十米,摩崖造像石刻便展現在眼前。在一處赭黃色的高低參差的崖壁上,依山就勢鐫刻著100多個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人像,其內容有道家傳說,也有佛教故事。這些人物形象,雖經歷了1000多年的櫛風沐雨,但仍栩栩如生,輝耀於石壁。
  • 平潭石刻掌故丨一起走進摩崖石刻背後的故事
    12月5日上午,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民俗專家阿燦在實驗區圖書館開展「平潭石刻掌故」主題講座。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解摩崖石刻背後的神奇故事,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感受到了摩崖石刻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當人們徜徉在烏石山、於山時,就會發現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 飛來:西湖摩崖石刻的杭州訪客
    飛來峰就像「書法寶庫」 奠定西湖摩崖石刻的底子隱秘的角落 前人埋寶 今人解碼飛來峰天天有新發現,一點不誇張。如今,他在邵群多年「打底」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披沙揀金,對摩崖石刻做更深入的研究。其中的重點——飛來峰,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發現。比如,韓世忠的兒子韓彥直12歲的榜書作品《韓世忠翠微亭題名》,那是一手漂亮的顏體。說不定何時,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你就突然跟這位天才的書法少年偶遇了。
  • 雲洞巖摩崖石刻|文辭爾雅 書法奇麗
    翰林學士豐熙縱覽雲洞風光,寫下長達一千一百餘字的《鶴峰山雲洞遊記》總結雲洞奇觀,反覆於人地賓主的遇合,文辭爾雅,書法奇麗。豐熙的書法在藝壇上享有一定的聲譽,清高宗御刻三希堂法帖,就曾收入他的墨跡多幀。雲洞巖歷來以豐富的摩崖石刻景觀著稱於世,摩崖石刻賦予了雲洞巖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文化積澱。
  • 探訪清徐邊山摩崖石刻
    中隱山,四周高峰,其山中隱,閉合縈繞,有寺曰中隱,或以水名,謂清泉寺,地處小峪溝,俗稱小峪寺,寺後山崖石壁因有多處摩崖石刻書法而獨樹一幟。其摩崖石刻,橫亙裡許,起於何時,無明確記載,最晚的是民國年間的。
  • 甘肅最後的絕對秘境 比九寨溝要美十倍
    它的景色,與九寨溝有神似之處;但它的美,卻不只是九寨溝縣的5倍。△稻城亞丁左手四川,右手陝西,與甘南同屬一省,它是「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也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溼潤的氣候讓它的風光叫板甘南。千年峽谷· 西狹頌存有1800餘年摩崖石刻在隴南,有一個因為保存了1800多年的摩崖石刻群而聞名的峽谷,叫做西狹頌。這塊摩崖石刻叫做《西狹頌》,是我國「漢三頌」之首,具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價值。
  • 漢隸碑刻與摩崖石刻書法的風格特點
    摩崖石刻相比較刻碑而言,比較自然隨意。之所以稱之為摩崖石刻是因為將需要的內容直接刻在山崖石壁上,而且形式多變,幾乎沒有固定的形制於模式。其內容多為碑文、經文、佛像、詩賦名言警句以及有紀念意義的內容,多以文字書法為主等。由於碑刻和摩崖石刻的形制不同,其藝術性有非常大的區別與不同。
  • 「沉睡」水下三十年,北京白河堡摩崖石刻露「真容」
    「我在水庫工作8年了,以前放水,這組石刻從沒有露出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順著水庫巡查員呂雙利的指引,記者發現石刻左下邊水線處,還有幾個字跡清晰可辨,這應該是破解這組石刻身份的「密碼」,目前區文物所正在對這組文字進行研究。
  • 飛來峰就像「書法寶庫」 奠定西湖摩崖石刻的底子
    邵群等人在飛來峰石窟造像中反覆踏勘  飛來峰天天有新發現,一點不誇張。  今年,邵群和許力在每天必經之路,新發現了一處北宋題記——蘇軾的好朋友、北宋文學家晁端彥「侍親來遊」。如今,他在邵群多年「打底」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披沙揀金,對摩崖石刻做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的重點——飛來峰,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發現。  比如,韓世忠的兒子韓彥直12歲的榜書作品《韓世忠翠微亭題名》,那是一手漂亮的顏體。說不定何時,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你就突然跟這位天才的書法少年偶遇了。  飛來峰,在他們的尋找下,一點點解碼。
  •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摩崖石刻——千古留芳的鐫刻 信息來源:魚峰區紀委監委 發布日期:2020-12-18 15:38 【字體:大中小】
  • 目前已發現「貞豐花江摩崖石刻群...
    來自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消息,11月18日,黔西南州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專項調查工作啟動,經過6天的田野調查,調查組發現黔西南州竟藏有多處石窟寺。」、冊亨縣的「觀音巖摩崖造像」、貞豐縣的「貞豐花江摩崖石刻群」「者坎神仙洞摩崖」、普安縣的「觀音洞石窟」、晴隆縣的「盤江橋石刻群」。
  • 一場火災救了書法史赫赫名跡《西狹頌》(附:摩崖原石實拍,震撼!)
    《西狹頌》至今保存完好,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隸書碑文。 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鐫刻,在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此石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楊守敬評論說:「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書家落款之例。
  • 唐朝奇遇故事:樵夫砍柴遇到神仙,詮釋了幻術再高,也怕菜刀
    話說唐朝的唐僖宗在位時,山西境內有個叫候元的樵夫,樵夫生活在山村之中,而山村的特點就是山地十分多,但是耕地又十分少。在這樣的環境裡,如果只是通過耕地來換取口糧,但這樣的勞作還是吃不飽飯,因此樵夫必須通過上山砍柴換取銀兩,勉強維持生活。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之後,元結請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季康、瞿令問、袁滋分別用玉箸、懸針、鐘鼎三種風格各異的篆體書寫出來,刻在了三處摩崖上,成為「浯溪碑林」的開山之作。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元結守母喪隱居浯溪,好友顏真卿從江西撫州刺史卸任北歸,特意來看元結。元、顏兩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功臣,又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分別多年,此刻相見,彼此十分高興。
  • ...斷橋邊摩崖石刻群中竟然發現神秘代碼!你能猜出來是什麼意思嗎?
    一邊是斷橋,一邊緊挨著北山街,面對兩大「爆款」景點鄰居,不足百米長的石函路寂寞成了「小透明」,你可能無數次路過它,卻不一定去那裡好好走一走過。 殊不知,歷史上,石函路曾經是杭城出入錢塘門和西湖的要道,而北山街建成,不過只有100年。石函路上,有多處摩崖文字石刻,長年被青苔覆蓋。
  • 甘肅隴南之景媲美九寨溝?老徐:不遑多讓
    從洞內紀遊題字來看,萬像洞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吸引遊客,至今,洞內還留有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00多面,詩詞題刻768首記多首,對萬象洞奇景百般撫唱,倍加讚賞。猶以民國時期陝、甘、青檢察使高一涵在洞中所題「別有洞天」和趙樸初題寫的「萬象洞」最引人注目。清代武都人賈廷琯的《萬象仙洞》最有代表性,他在詩中贊曰:「不是人世間,包羅萬象天。
  • 泉州清源山新發現10多方摩崖石刻
    30多名泉州文史愛好者組團踏勘清源山主景區4個月新發現10多方摩崖石刻說起清源山,泉州無人不曉,可山上的摩崖石刻,卻鮮有人真正留意。得知組團踏勘摩崖石刻,他也欣然加入。踏勘——17年前為崖刻拍照 今再見欣喜異常「5月至今,前往清源山踏勘了30多次。少的時候四五人成行,多的時候10多人。」李以健告訴記者,平日裡隊員少一些,周末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