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讓國人認識武威

2020-12-23 美麗山水任我行

甘肅武威雖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結點,但查看網上的遊記介紹的並不多,只說它原是一個古城,歷史上有過一次強地震把古城和古蹟都破壞了,現存沒有什麼古蹟可玩。

其實武威並不是無景點可看,古代的涼洲就是現在的武威,涼洲詞很多人都讀過,還有中國旅遊商標的圖案「馬踏飛燕」就是武威的雷臺漢墓出土的,還有文廟也是4A級景點,海藏寺也有特色,據說還與藏傳佛教有著淵源,等等這些景點都是在市裡,市郊還有一些景點。

雷臺漢墓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它是一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雷臺在古代是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建有明朝雷祖觀而得名,1969年雷臺地下的東漢大型墓葬被發現,雷臺景區在一個大院子裡面,大院內好象是一個公園,公園不要門票,但公園內的雷祖觀卻要買票40元錢。

雷臺寺所在的公園不小,進大門就看到一個很高的標誌性建築「馬踏飛燕」造形,在它的後面有一個圓形的下沉式廣場,擺了一個銅車馬大方陣,這個方陣就是仿照出土的文物擺放的,廣場的東側是展覽室,廣場的後面就是雷臺觀,雷臺觀裡面就是漢墓的所在地。

雷祖觀坐落在一個大臺子上,臺子的東側就是雷臺漢墓的所在地,那裡現已控掘了兩個墓坑,出土了大量文物,最精美的「馬踏飛燕」青銅器造型被國家旅遊局用於中國旅遊的標誌,讓國人廣為認知。

但漢墓出土的大量其它文物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中的銅車、銅馬、銅儀仗隊堪稱中國出土量最多,最有研究價值的考古大發現,是研究東漢禮儀及金屬製作等的最重要的文獻資料。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上的寶庫,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就藏在這裡
    提到古代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絲綢之路是不可忽略的,雖然如今的絲綢之路已經沒有了昔日來來往往的中外商人,也沒有叮叮噹噹的駝鈴聲,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條路上曾經熱鬧非凡。先說說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馬踏飛燕」
  • 你知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在哪兒嗎?為何一條腿站立卻不倒
    說到馬踏飛燕,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雕像,因為它是中國旅遊的標誌,很多旅遊城市也都會有馬踏飛燕的雕塑,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有學過關於馬踏飛燕的課文,但是你知道馬踏飛燕收藏在哪座博物館嗎?馬踏飛燕的造型雖然很酷很飄逸,但是一條腿站立的馬踏飛燕是如何穩穩噹噹站立的呢?
  •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武威雷臺漢墓軍事儀仗隊複製品(原件藏甘肅省博物館)匈奴鷹金冠(戰國時期 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所藏)銅奔馬(東漢 武威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
  • 馬踏飛燕名字再起爭議,到底是銅奔馬、馬踏飛燕,還是馬踏飛鷹?
    馬踏飛燕已經是國人熟知的文物了,1969年在雷臺下發現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中出土,現在被甘肅博物館收藏,馬踏飛燕的地位也非常的高,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國寶「馬踏飛燕」,踏的可能是只鷹
    呂昆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圖像之一,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的命名一直存在爭議,而對於「馬踏飛燕」這一傳播最廣的名字,學術界也一直頗多質疑,其實,這一文物多以「銅奔馬」命名,雖然當年公布旅遊形象標誌時的新聞稿中稱謂是「馬超龍雀」。
  • 「馬踏飛燕」的來歷,你知道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是國內最知名的文物之一。它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這件文物具有歷史故事和考古價值,還在於國家把它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形象標誌而被廣泛傳播,蜚聲內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馬踏飛燕」青銅器,了解一下它的來歷和名字由來。馬踏飛燕的燕子大將軍的陪葬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這裡有一位鎮守張掖的長官張先生。張先生的官職為 「守張掖長」 兼 「武威太守」,也就是全面主持張掖軍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長官。這位守張掖長卒後,陪葬極為「高端大氣上檔次」。
  • 觀點|銅奔馬並非「馬踏飛燕」,所踏或為「匈奴鷹」
    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圖像之一,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的命名一直存在爭議,而對於「馬踏飛燕」這一傳播最廣的名字,學術界也一直頗多質疑,其實,這一文物多以「銅奔馬」命名,雖然當年公布旅遊形象標誌時的新聞稿中稱謂是「馬超龍雀」。
  •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新說法存爭議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 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這件國寶目前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 漫談【馬踏飛燕】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馬踏飛燕」,又稱「銅奔馬」、「馬超龍雀」,1969年10月在甘肅省武威城北雷臺下的東漢墓中發掘出土,它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公斤,純銅鑄造,現保存在甘肅省博物館,已成為重點保護的國寶。
  • 叫了這麼多年「馬踏飛燕」,竟然叫錯了……
    1983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什麼?它不是叫「馬踏飛燕」嘛?沒錯,就是這個聲名赫赫的中國旅遊標誌,長期以來卻為一個名字所擾。「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銅鷫鸘馬」「馬踏飛鷹」「天馬逮烏」……這些都是這個極其重要的標誌物的稱謂。文物部門多用「銅奔馬」,旅遊部門一般沿用社會慣用的「馬踏飛燕」稱謂,當年官方文件確定的「馬超龍雀」的標準說法反而難覓蹤影。
  • 國寶「馬踏飛燕」踏的是燕子嗎?專家:踏的是匈奴王冠上的鷹!
    提到甘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信有太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脫口而出:「馬踏飛燕」!這件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漢墓的東漢時期銅奔馬雕像,在上世紀出土之後因為其同時具有寫實主義的駿馬造型和浪漫主義的馬踏飛燕,是漢代極具代表性的青銅器。後來這件文物在北京展覽時轟動全國,還被選為中國旅遊圖形標誌,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國寶之一了。
  • 一件國寶的命名「新難題」:「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2020年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 叫了這麼多年的「馬踏飛燕」,原來一直真名叫這個……
    「馬超龍雀」真名在此——中國旅遊標誌名稱別再叫亂(圖片來源網絡)一匹頭微左揚、昂首嘶鳴的天馬,左側兩足後曳、右側雙足前探,騰空疾馳而行,其右後足下的飛鳥回首注目驚視……這件把天馬行空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青銅雕像,是上世紀60年代末出土於甘肅武威一座東漢古墓的精品文物。
  • 寧強教授研究新突破:「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本文轉自首師大考古公眾號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教授寧強於2020年8月26日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發現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一隻鷹。
  • 馬踏飛燕?這個聲名赫赫的圖案名字卻一直被叫錯
    然而,這個聲名赫赫的中國旅遊標誌,長期以來卻為一個名字所擾。「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天馬」「飛馬」「銅鷫鸘馬」……這個極其重要的標誌物的稱謂被雜亂混用,甚至錯誤稱名。文物部門多用「銅奔馬」,旅遊部門一般沿用社會慣用的「馬踏飛燕」稱謂,當年官方文件確定的「馬超龍雀」的標準說法反而難覓蹤影。
  • 「我不叫馬踏飛燕!」這個聲名赫赫的圖案其實叫…
    然而,這個聲名赫赫的中國旅遊標誌,長期以來卻為一個名字所擾。「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天馬」「飛馬」「銅鷫鸘馬」……這個極其重要的標誌物的稱謂被雜亂混用,甚至錯誤稱名。文物部門多用「銅奔馬」,旅遊部門一般沿用社會慣用的「馬踏飛燕」稱謂,當年官方文件確定的「馬超龍雀」的標準說法反而難覓蹤影。
  • 從「馬踏飛燕」到「馬踏匈奴鷹」,承載著滿滿的時代豪情
    銅奔馬1969年9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縣城的雷臺古墓。馬高34.5釐米、長44.5釐米、寬10釐米、重7.15公斤。其鑄造工藝為範鑄馬身,然後再與馬尾、馬腿、蹄下飛鳥等部件分別鑄合製作而成。後因時代際遇,銅奔馬被命名「馬踏飛燕」並出國巡展蜚聲中外,後來更被選為中國旅遊的形象標識。最近,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的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這一學術新發現廣受關注,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這件國寶目前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
  • 天馬文化 | 馬踏飛燕隨想
    (本文983字,閱讀需要約2分鐘)馬踏飛燕是中國的旅遊標誌,那匹飛馬以昂揚的氣質和矯健俊美的形象深得國人的喜歡。
  • 國寶「馬踏飛燕」隱藏了啥,為何從不拍正面照?專家:誰敢拍它?
    大家仔細一看,這大石頭上竟然隱隱浮現出一些圖案,大傢伙兒的興致立馬被提起來,三下五除二把這裡清理了出來——竟然是一個墓室!大隊的幹部是見過世面的人,他趕緊通知了當地文物部門,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們迅速趕來現場,前後清理出了200多件完整的文物,其中就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馬踏飛燕」。
  • 馬踏飛燕 甘肅蘭州和武威 一尺高小銅馬何以成為中國旅遊形象大使
    防控疫情 在家旅行之二十二她的原型只有一尺高,卻是聞名世界的文物國寶她只是一匹銅馬,卻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她是一尊出土的漢代文物,卻成了中國旅遊標誌甘肅武威縣幾位村民在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座古墓裡面竟然有銅馬、銅車等200多件文物後經考古發掘,把文物移交給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當郭沫若在甘肅省博第一眼看到銅奔馬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對銅奔馬的造型讚嘆不已當即給她取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名稱:馬踏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