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禮物》:你所有的迷茫焦慮,都是因為「獨處」的時間太少

2020-12-15 順德枝枝

你有「中年危機」嗎?

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我們的一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我們必須完成:成長,成熟,找到另一半,孕育下一代,為下一代保駕護航而努力奮鬥,等等一系列的「任務」。

或許我們當中有些人完成得很出色,孩子也以我們為榮;或許我們才剛剛做到及格,而且完成得很辛苦。

但在我們做這些事的同時,伴隨我們的還有迷茫,焦慮,不知該怎麼處理各種社會關係等等。

儘管這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還在尋找不同的而又全新的自己,就像探索浩瀚的海洋一樣。

每一天,每個季節,甚至每個十年,關於自己,都有全新的領悟。

但究竟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稍微舒服一點,內心不那麼迷茫,不那麼焦慮呢?

來自大海的禮物

安妮·莫羅·林德伯格,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飛行員駕駛證的女性,身材矮小,內心卻無比強大。同時她也是一位作家,著有《從北方到東方》(North to the Orient)、《陡峭的山坡》(The Steep Ascent)等,她在1938年完成的探險經歷作品《聆聽風起》(Listen!The Wind)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在安妮·莫羅·林德伯格中年之際,她用了一周時間在海邊生活工作,寫下了這本《大海的禮物》,送給那些既迷茫又焦慮的「社會人」。

有緣遇上這份禮物,請務必認真閱讀,因為它能帶給你內心的安定與平靜,找回最真實的自己,做一個活明白的人。

教你如何利用片刻瑣碎的時間,撇下所有社會關係,創造真正屬於自己內心的時間和空間。

你所有的迷茫和焦慮,都因為「獨處」得太少

獨處,讓你找回自己的本心 ;斷舍離,讓你的內心更豐盈;精簡社交,讓你更珍視友情。

下班,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家,稍微給自己幾分鐘放空一下。可再想想,孩子要吃飯不能餓著,馬上從沙發上跳起來奔去廚房做飯。

好不容易哄孩子入睡,想要在陽臺上吹吹風一個人靜靜。突然想起老公的衣服還沒熨好,明天出差要穿,腦海的畫面還停留在陽臺外的風景,身體已經走向房間,拿起了熨鬥。

害怕一件事情沒做好,便會影響到下一件事情的進度。

你所有的迷茫和焦慮,都因為「獨處」得太少!

就像這個漂亮的扇貝,如果一直隨波逐流,就不能塑造漂亮的珍珠。你需要的是給自己騰出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即使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就儘量放空自己。

在那片刻屬於自己的獨處時光裡,也許你就能想明白一些事情,那些一直糾結著自己不放的事情,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真不值得。

「斷舍離」是一種很棒的體驗,除了多餘物品的斷舍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多餘的思緒斷舍離。

安妮·莫羅·林德伯格是一位很棒的女性,她準備的這份禮物小巧而精緻,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從中獲得全新的體驗。

帶你離開繁華的城市,來到靜謐的海邊,漫步在婆娑的樹影間,和悠閒的海鳥做伴,收集形態各異的貝殼,接受大海贈予的禮物。

(完)

相關焦點

  • 所謂的迷茫,都是因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一個讀者跟我說,她最近很迷茫,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在公司待了四五年了,不知道是自己成長太慢了,還是老闆看不到她的努力,總之就是沒有給她升職,突然就覺得這四五年的時間有點不值得了;周圍的朋友也很多,可是翻了翻通訊錄,說句話的人都沒有;日子好像過得也就那樣,每天擠早晚高峰,回家吃飯睡覺追電視劇,毫無新鮮感和熱情。
  • 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當你迷茫的時候,不如想想是不是自己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因為當你做完了自己應該做的,你至少應該是安心的,至少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每天看著自己進步一點點,怎麼會有遺憾,哪裡有時間迷茫。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本該拼命去努力的年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 珍惜你的焦慮和迷茫,它們讓你遠離無趣的生活
    而畢業之後的聚會就不一樣了,這個說自己工作到了什麼崗位,一個月收入多少錢,公司裡那個前輩一個月工資多少,幾年時間買房買車;那個說自己的行業前景怎麼怎麼樣,什麼時候能夠買房買車,什麼時候跳槽工資翻倍。總之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話中,大家都在不斷的傳遞出一個想法,那就是我想成功,我想在最快的時間內成功。
  • 當你對未來迷茫時,不妨這樣做,領悟得越早越容易走上坡路
    當你對未來迷茫時,不妨這樣做:一、把所有的痛苦、彷徨、迷茫先放在一邊,先平復自己的情緒「所有的經歷都是必然,不摔跤永遠不知道哪裡的路最平坦。」既然如此,還不如將所有的痛苦、彷徨、迷茫暫且先放一邊,先平復自己的情緒。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東西,但它卻具有一定的「能量」,它潛伏在每個人的體內,操控著你的言談舉止以及思想。
  • 你可以迷茫,但不能深陷其中
    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眼界太高,實力太差,要消除迷茫,需要我們把心沉下來,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無論是學習、考試、還是求職,丟棄幻想,接受現實,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標邁進,每走一步,迷茫就少一點,信念也就更堅定一點。小助手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改善心態。
  • 正能量: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
    1、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本該拼命去努力的年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你連早起10分鐘都做不到,還奢望什麼成功?你不努力沒人替你承擔。2、成功人生四步曲:耐住寂寞;抵住誘惑;懂得放棄;學會選擇。3、有些路認真走下去,生活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人到中年總會有太多力不從心,想勤奮,卻總是敵不過惰性;想努力,卻總是陷入低效的狀態;想精進,面前卻總是彎路不斷;讀了很多書,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費了;人生仿佛越使勁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二、認清焦慮和迷茫的根源及其本質在生活和工作當中,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事情有很多,但歸結起來,焦慮的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 怎樣渡過迷茫焦慮期,怎麼樣調整自己……
    將近三十年的人生總讓我感覺迷茫,好像迷茫就是人生的常態一樣。從無從選擇,無從逃避變成了不問未來只求現在。這中間裡我無數次蛻變,有時變得溫婉有時變的瘋狂,18歲時我認為,我就是我。24歲時我認為,我不是我。28歲我終於真正開始了解自己並且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曾經的迷茫都變成了養分,成就了新的自己。
  • 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最近迷茫於關於賺錢的事,然後今天翻到了微信裡之前收藏的褚時健先生說的一段話,忽然豁然開朗。褚時健先生說:「入一行,先別惦記著能賺錢,先學著讓自己值錢。沒有哪個行業的錢是好賺的。賺不到錢,賺知識;賺不到知識,賺經歷;賺不到經歷,賺閱歷;以上都賺到了就不可能賺不到錢。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本該拼搏的年紀,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這一段話真的有如醍醐灌頂,讓原本混沌的腦子瞬間清醒了許多。是啊,如果人的目的性太強,反而會適得其反。
  • 焦慮?迷茫?你只是選擇了錯的人生賽道!
    10%的人,每天都面臨各種選擇,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時候焦慮,迷茫,懷疑自己。偶爾有所收穫,各種揮霍,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陷入癲狂的狀態。然後又陷入各種各種選擇的循環怪圈。卻始終找不到一條能讓自己滿意的道路。而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欲望的加碼。各種割韭菜,最後把自己送進監獄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 人到中年,習慣性的焦慮和迷茫,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怎麼破?
    焦慮和迷茫是你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會讓你不舒服,讓你的生命狀態缺乏活力。你甚至會覺得「每天習慣性地焦慮和迷茫」是一種錯誤,但是,威廉·喬丹曾說過:「錯誤是智慧的成長之痛。沒有錯誤,就沒有個人的成長、沒有進步、沒有勝利。」因此,先接納這種消極感覺,這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獨處,是一個的的清歡。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一書中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我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獨處時,最輕鬆,不用刻意迎合,不用強顏歡笑,不用違心而為。可以天馬行空,喝茶看書,聽曲靜坐。
  • 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因為你還不夠好
    生活中有太多的焦慮、有關年齡的、身體的、情感的,等等。只要有思想、有追求有比較,就會有焦慮。急劇擴張的城市中,焦慮也以極度誇張的方式擴展著、延伸著。只要是認真地活著,焦慮就如影隨形。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把焦慮變成動力而非壓力。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周國平曾說:「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大多數人把社交看成一種能力,卻常常忽略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獨處是多年來劉若英獨特的生活方式。她曾在公開場合中坦言:「對我而言,孤獨不是孤苦,而是一種享受,自己跟自己相處是很有趣的。」也曾在新書《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的序言中寫道: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 什麼是獨處呢?有人說獨處的重點在「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網上關於獨處的釋義為一個人單獨生活,單從字面上看我就覺得特別孤獨。人是群居動物,無論你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享受美食,還是喜歡和一群人一起,都無法擺脫社會性和人際關係。嘴邊總是掛著喜歡獨處的人,大多都是來源於現實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不如意。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人也可以安然地處之,並且有著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
  • 你所有的迷茫,都源於缺少安靜
    人人都愛嘆今年各種難,幹啥啥不行,幹什麼都不賺錢。發現每天心情都是浮躁的,迷茫的,工作之餘間隙時間除了刷抖音,就是到各大APP上瀏覽消息,好像什麼也沉不下心來做,越是這樣,心情越發的不平靜。每天日出工作,日落回家,都好久沒有心來感受周遭的一切,看著那像水洗過一樣的文字,明亮,輕柔,現在吸引不到我了,因為心中已經塞滿愁悵與擔憂。想想往日最喜歡那種美文,看著就如感同身受,心情也隨作者文字的美好而美好。如今,看不進去,好久沒有靜下來去感受陽光的美好,花兒的妖豔,樹木的綠意。
  • 人到成熟,要回歸生命的樸實無華,要學會自己與自己獨處中去對話
    獨處,是在喧囂中的沉思與自省在遠離塵囂和世俗的寧靜中打開一盞燈,獨自一人對著蒼茫暮色中的月光與自己對話,傾訴留白:你因為長途跋涉,行色匆匆,有多久沒有像現在這樣靜下心來,獨自一個人思考一下自己走過的路和未來行走的方向?你因為在浮華與虛榮的名利場中走了太久,澄澈的目光與澄明的心靈因為沾染了雜念,而覆上了厚厚的塵埃。
  • 在獨處中,想你,等你
    佛說:今生遇見,只為,了卻一段前緣, 於是在獨處中,等你出現,當你笑顏迎來,融化了那心底的嚴寒,便是你的降臨,獨處才修得正果。一個人在獨處時,在安謐的空間裡,享受獨處的時間,徹底地忘掉所有懊惱,還有久積心頭的愁悶,才能清心寡欲,隨心自由。時光匆匆,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一不小心從指縫裡溜走,還沒來得及停歇一下,時間就不知道去哪了?
  • 如何獨處?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你可以找到無窮盡的事情來做,不管是自發的還是被啟發的,而一旦進入獨處狀態,你就會開始思考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我們每天所處的世界,由他人構成。獨處則意味著你將與同類隔離。我們可以從進化的角度來解釋獨處時的焦慮(這在很早以前意味著飢餓與危險),但無法否認:當你企圖找尋一個倚仗,一個至死不渝的陪伴,一個存在的證明,一個生活意義的解釋,最靠譜的還是那個自己吶。
  • 獨處,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很透徹!)
    [詳細]2019年 11月11日 08:34虛雲虛雲禪師虛雲長老評論(9)修行心路:手術室的燈光修行心路:手術室的燈光文/智閱 手術室所有的燈都打開了,亮堂堂的,醫生們都在嚴肅地備戰。也許是因為信仰堅定,時時能感應到諸佛菩薩就在身邊,內心沒有一絲恐懼,反而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