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就在昨天,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了許多人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漂移神父」開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
沒想到作為會員的他,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貴。
這是會員的配送費,為6元:而非會員的配送費,為2元:
這件事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美團作為有前科的公司,再次遭到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當然了,也有部分網友對這篇文章提出了質疑。
質疑的焦點,主要在「配送時間」這塊上。
我們能看到,美團外賣會員的那張截圖,配送時間為55分鐘:
而非會員的那張截圖,配送時間為35分鐘:
因此不少人拿「定位」和「緩存」說事,認為這並不是大數據殺熟。
那麼,到底哪一邊是對的?
美團真的有在大數據殺熟嗎?
於是我開通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親自試試。
請注意我的支付時間、手機字體,以及頁面布局,後面有用:
OK,我叫來了我的同事,他並非美團外賣會員,我們一起確定了地址定位。
這是我(美團會員)的定位:
這是我同事(非美團會員)的定位
由圖可知,我們都是在同一時間(下午2:54分),同一地址(盈科智谷)來進行測試的。
我們繼續看。
這是我在這家店的配送費,為6元
這是同事(非會員)的配送費,為3元: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和我槓:
「你這兩張圖的配送時間不一致,配送費當然不一樣啊。」
OK,那這家店你怎麼解釋?
這是我(會員)的配送費,為7元:
這是同事(非會員)的配送費,為6元:
同一配送時間,都是40分鐘,配送費卻完全不一樣。
你怎麼解釋?
繼續說下一家店,這是我(會員)的配送費,為1元:
同事(非會員)的配送費,為0.5元。
配送時間是不是一樣,都是30分鐘?
那為什麼我作為會員的配送費要一塊錢,不是會員只要0.5元?
美團!你還說不是在大數據殺熟?
有的網友表示,同一個辦公室點的同一個店的相同的三杯奶茶,卻發現自己的配送費比同事多一塊。
朋友們,差一塊錢都是錢,我們無數個用戶被割一塊錢,對美團來說就是一筆巨款了。
而且我和同事的手機界面區別一看就知,我根本不存在一絲造假的可能性。
美團大數據殺熟的現象,目前來看是真實存在的。
美團今年已經不是第一次翻車了。
4月10日,正處於疫情的尾巴。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在那一天,發布了《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
矛頭直指美團外賣「佣金太貴」、「設置壟斷條款」等問題。
這份交涉函有理有據地指出了美團目前存在的問題。
第一:疫情之下餐飲業人人自危,美團這時候居然還乘人之危,收取高額外賣佣金。
第二:疫情期間,美團依然保持著它的「壟斷態勢」,觸碰了廣東餐飲行業的底線。
7月29日,有媒體報導稱:
美團的支付頁面中,美團月付和銀行卡支付,佔據優先位置,支付寶支付則消失不見。
無法使用支付寶,也嚴重阻礙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如果說當年那個狂撒優惠,佣金超低的美團,是屠龍的勇士的話:
那麼現在的美團,已經快變成另一條巨龍了。
如今,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已經磨刀霍霍,把目光瞄準「社區團購」了。
這也逼得人民日報要跳出來,批判他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了。
說回會員這件事。
我花15塊,就是讓美團你割我韭菜的嗎?
我15塊開的會員,就這?
希望美團能妥善處理這件事,給我們一個滿意的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