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五期)——磁器口陳麻花傳統製作...

2020-12-23 磁器口陳麻花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五期

//////

磁器口陳麻花傳統製作技藝

我能聽到麻花的笑聲 +

磁器口。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陳昌銀站在橫街的一處石梯上,眯縫著眼睛朝遠處望去街口,他的店鋪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遊客,聲浪起伏。

「小妹,給我拿10袋。」「紫薯和怪味各要5袋。」「嗯這三種口味各要10袋!」最嚇人的一家遊客出現了:「這8個口味,每種口味一袋,8袋一套,一共12套。」

12套加起來就是96袋。店員手忙腳亂。

陳昌銀面無表情,卻心如潮湧。20年前,他絕沒想到會有今天。

80年前的某天,磁器口高石坎,一個中年漢子挑著蓋著白布的擔子,一邊爬石梯坎一邊吆喝:」麻花,麻花,又香又脆的小麻花——「

『 起源 』

□□□□

陳景洪——陳昌銀的爺爺。

20世紀30年代,時局動蕩,合川人陳景洪結束了在北方的漂泊生涯,回到老家合川金鐘村。回家,當然得給家人朋友鄰居帶點禮物,學得一身麻花炸制絕技的陳景洪便支起油鍋炸麻花,準備送給鄉親們。

由於麵粉、雞蛋、白糖、芝麻等材料都很有限,親友鄉鄰眾多,陳景洪擔心麻花不夠分,只好把原本的大麻花縮小,炸製成了僅兩寸長的小麻花。

沒想到這種小巧玲瓏的麻花一送出去,吃過的人都點讚:「從沒吃過這麼香酥的麻花。」連續幾天不斷有人來打聽:「還有沒有那種小麻花賣呀?

陳景洪一拍大腿:「必須得有啊!

合川鄉下很快就施展不開了。陳景洪挑上炸制麻花的傢伙什兒趕往重慶,要去開闢更大的市場。走到磁器口,他停下了腳步。

這一年是1937年,風雲激蕩,重慶成為戰時首都,磁器口成了商賈雲集的著名水碼頭——平日裡停靠在碼頭的各種船隻多達數百艘,真正是「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

就是這裡了。陳景洪放下挑子,支起油鍋,雙手在案板上翻飛,搓動、摺疊擰花,一個個漂亮的小麻花從他的手指間跳出,跳進滋滋冒煙的油鍋裡點......

小麻花迅速在磁器口走紅,街坊鄰裡、走卒販夫甚至客居在沙磁北碚一帶的文化名人,都喜愛上了甜香酥脆、入口化渣的小麻花。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喊陳景洪的名字了,直接叫他「陳麻花」。

到後來,坊間居然誕生了一句歇後語:「陳麻花兒下酒——乾脆」。

若干年後,磁器口這個名字通過父親之口,深深印在了陳昌銀心底。

1999年,42歲的合川農民陳昌銀和妻子進了重慶城。兒子陳建兵考上了重慶交通學院,夫妻倆陪兒子來報到上學,繳完學雜費,陳昌銀口袋裡只剩下50元錢。

夫妻倆商量後達成了共識:必須來重慶打工掙錢,否則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交不上了。兩人在江北城暫住了一個星期,沒找到工作。陳昌銀一咬牙,扛起扁擔麻繩,當了一個「棒棒」。

有一天,陳昌銀正在菜園壩汽車站幫人扛貨,突然看到一個小販挑著一些麻花在叫賣,5元一袋,生意爆好。

陳昌銀腦袋「嗡」的一聲開了竅:炸麻花?我行啊!

『 閉關兩月,「麻花」手到擒來

□□□□

爺爺和爸爸的手藝附體,炸麻花那真是水缸裡捉烏龜——手到擒來。

夫妻倆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回了一趟合川老家。回家幹什麼?做試驗啊。他閉關修煉多日,炸好的麻花全部免費請村裡的老人們品嘗,讓大家提意見。

「這回搓得太細了,你看,一炸就起泡了。」「嗯嗯,這批麻花有點澀,得加花生油、核桃油。」「不錯了,這些麻花味道很好,要是再加點糯米粉,就會更酥脆。

這些老人可是吃過正宗陳麻花的吃貨,嘴巴刁得很。不過正是這些挑剔的舌頭,讓陳昌銀炸制的小麻花越來越美味,無意中形成了一套複雜的質量標準。

尤其是外形漂亮而內裡酥脆這一點,可能因為老人們牙口不好,反覆提出無數意見,結果是陳昌銀的小麻花特別酥脆:「麻花拋起來掉地上,會摔得粉身碎骨,根本撿不起來。」

雖然有點誇張,但今天你去試試,真的會摔碎的,很碎那種。

兩個月後,出山的日子到了。

陳昌銀的麻花挑子悄然出現在江北城老街。金黃玲瓏的小麻花,還沒靠近就香氣撲鼻,輕輕一咬,「咔咔咔」碎人一嘴。

陳昌銀的小麻花在江北城賣瘋了,一天50斤、80斤、100斤地噌噌往上漲,看不到頭。陳昌銀在租賃房裡起早貪黑地炸,都趕不上銷量的瘋漲。

1999年7月的一天,陳昌銀挑著麻花擔子無意中走進了一家雜貨店。店主伍禮蘭見他家麻花好吃,人又老實,就跟他聊天,教他做生意的一些竅門,還借給陳昌銀一個小攤位賣麻花。

陳昌銀說,伍姐對他幫助很大,讓他學會了怎麼做生意。後來他在江北一個市場花5000塊租下一個攤位,準備大幹一場。誰知兩個月後,這個市場因為舊城改造要拆遷。他只好又挑上擔子,走街串巷。

就在這時,一個人出現在陳昌銀面前:「磁器口,歡迎你來。」

這人叫單大國,當時磁器口管委會的負責人。2000年的磁器口剛開始旅遊開發,急需引進特色民間風味小吃。陳昌銀的出現,讓正在為尋找合適項目發愁的單大國眼前一亮。他一番摸底調查,發現火爆江北城的小麻花居然和六十多年前風靡磁器口的陳麻花之間有著清晰的傳承關係。

於是他軟磨硬泡,非要把陳昌銀引到磁器口來。

磁器口?陳昌銀心裡一動。爺爺陳景洪白手開創「陳麻花」的故事,在不就發生在這個地方嗎?

『 「陳麻花」與「磁器口」

□□□□

雖然單大國給出的條件很優厚,但陳昌銀夫妻去磁器口考察了一番後,大失所望。這地方到處都是破爛房子,冷冷清清沒有人氣,下午買菜都買不到。「我們在江北城,一天至少要賣上百斤麻花。在這兒肯定直接做死了。」接連考察了三次,夫妻倆都不看好那裡,最後謝絕了磁器口管委會的邀請。

然而,陳昌銀還是沒有完全放下,因為磁器口這地方,是他爺爺曾經輝煌過的福地。隔三岔五他都要去逛逛,有一次碰到了毛血旺店主張秀英,張秀英問他吃飯嗎?陳昌銀說自己是炸麻花的,磁器口有沒有賣麻花的店家呢?

沒有沒有。

一攀談,陳昌銀和張秀英還是合川老鄉。張秀英力勸陳昌銀來試一試,還說大家鄉裡鄉親的,可以把自家一個小門面租給他。

陳昌銀心裡一動,問,租金一個月多少呢?張秀英說,80行不?

2000年5月,陳昌銀的麻花鋪子在磁器口開張了。儘管有心理準備,但一天下來,麻花只賣出三四十斤,比江北城差遠了。

但是,好戲在後頭。從6月起,磁器口的宣傳推廣力度猛增,越來越多的遊客湧進了這座千年古鎮,每天的人流量超過萬人。陳昌銀的麻花鋪子本來就小,人一多,他只好把油鍋支到鋪子口,現場炸制小麻花。

每次陳昌銀在街頭現場炸制麻花,遊客就會圍得水洩不通看他表演,時間一長,「陳麻花」的綽號穿越80年時光,又在磁器口出現了。

當時的陳麻花有多火爆呢?一天要賣掉上千斤麻花,根本做不贏。陳昌銀不得不實行「限購」,每人限購兩斤。可越限購買的人越多,排出的長隊把街面都攔斷了。

『 我能聽到麻花炸好時發出的笑聲,你信嗎?』

□□□□

千年磁器口,百年陳麻花。如今人們一提起陳麻花,就會想到千年古鎮磁器口;同樣,來到磁器口不嘗嘗陳麻花,好像總有遺憾。

那麼,陳麻花的賣點到底在哪呢?

選料就不用多說了,什麼精製麵粉、芝麻、香而不膩的核桃油、優質糯米、上等冰糖等,都是標配;和面也不用多說,加上水和雞蛋,反覆揉搓,直到質地均勻,方能保證酥脆。

最好看的是搓麻花:將均勻切成5寸長的條狀面塊擺在桌子上,雙手按住,一搓,呈「8」字形那麼一擰,十指飛舞間,麻花迅速成型,視覺效果非常炫。最後是炸麻花,這個全憑經驗感覺,沒有十年以上的實操和領悟,很難炸得漂亮。

陳昌銀說,我能聽到麻花炸好時發出的笑聲,你信嗎?

創新能力也是賣點。陳昌銀和兒子陳建兵結合現代人的口味變化,研發出了十多個新品種麻花,除了原味、椒鹽味、麻辣味等傳統口味外,還有蜂蜜味、海苔味、五香味,喜歡嗎?核桃味、肉鬆味、葛粉味,想試試嗎?怪味、紫薯味、巧克力味,聽說過嗎?

陳昌銀今年64歲了,「陳麻花」這副擔子已全交給了兒子陳建兵,他現在最喜歡在磁器口的街巷裡瞎逛,一個人。

逛什麼呢?看看誰家的東西做得實在,瞅瞅哪些後生小夥做事專心。就像20年前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就像80年前爺爺第一次來到磁器口,充滿好奇,充滿自信。

這狀態,真像麻花在油鍋裡發出最美妙的笑聲。

本文來源於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叢書——《重慶寶貝·美食》 作者羅磊、華勇,攝影師晉毅。摘選時略有刪減

本文旨在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技藝背後的故事,嚴禁作為商用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重慶美食系列之五:陳昌銀麻花
    陳昌銀麻花俗稱陳麻花,味道酥軟,口味獨特,如今幾乎成為了重慶磁器口古鎮的代名詞,也成了重慶特色小吃的典範代表,成為了重慶的一張名片。其先後獲得了「中國名小吃」、「重慶特產」、「重慶名點」等稱號。 隨著磁器口古鎮旅遊業的發展,過去這條幾乎無人問津的古街,人流量每天超過上萬人。看到這種情景,陳昌銀決定現場製作麻花,這種表演式的藝術行為,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遊客。時間一長,「陳麻花」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由於是磁器口獨此一家,「陳麻花」的利潤相當可觀。
  • 千年磁器口正宗「陳麻花」只有一家,快來看你吃對了嗎?
    你聽說過「陳麻花」嗎?如果你去過重慶磁器口古鎮,就會見到這一網紅食品。在重慶,「陳麻花」被視為當地一絕,有著「沒吃過陳麻花,就沒到過磁器口」的說法。早年當地有陳昌銀、陳建平、陳文貴、陳穩健、千年陳……據悉,賣麻花的有30多家,「陳麻花」也有10多家。那麼多的麻花店,哪家才是正宗的?
  • 巴江水泡菜傳統製作工藝榮獲《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
    2017年7月「重慶市文化委員會」正式為「重慶市巴江水飲食文化有限公司」頒發《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泡菜傳統製作工藝證書!由2016年6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重慶巴江水泡菜傳統製作技藝榮獲《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巴江水泡菜傳統製作工藝獲得《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之不易,在此之前「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重慶市人民政府」相關領導多次對我公司進行考察,對我公司的生產流程以及加工工藝充分認可,並且高度讚揚我公司為傳統食品工藝做出的巨大貢獻,鼓勵巴江水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繼續發揚傳統文化精髓,為重慶以及中國餐飲行業添加風採
  • 「陳麻花」商標之爭終審!重慶陳麻花公司告贏國家知識產權局
    正如北京的牛街、成都的錦裡、西安的回民街一樣,重慶的磁器口也是網羅了眾多網紅小吃的打卡集散地之一,而陳麻花就是當地令無數遊客駐足流連的小吃之一。據了解,陳麻花是重慶市知名的特色傳統小吃,早在清末便已流傳開來,是來到重慶不可錯過的一道風味。
  • 重慶磁器口出現大量假麻花,每家店都排長隊,味道令人們大失所望
    現在說到中國網絡的紅色城市,重慶需要名字,上個月的11連休中,重慶成為了遊客最多的城市,重慶的著名景點也人山人海,在各大重慶必打卡景點排行榜中,磁石口古鎮計算,去磁石口的遊客都發現和我一樣有趣的現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重慶磁器口出現大量假麻花,每家店都排長隊,味道令人們失望。
  • 「陳麻花」商標案落幕,陳麻花告贏商標局
    北京高院在二審判決中撤銷了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該案作出的一審行政判決,以及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裁定,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就針對重慶市磁器口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陳麻花公司」)註冊的爭議商標「陳麻花」商標的覆審申請重新作出裁定。
  • 豉生南國,此物相思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十一期...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十一期//////永川豆豉釀製技藝 豉生南國,此物相思 按漢字「六書」的定義,豉,應該是個形聲字。左邊的「豆」是形旁,表明類屬,不是黃豆,就是黑豆。右邊的「支當然就是音旁了。然而它並不讀「支」。在普通話裡,它讀尺」,尺子的尺。
  • 重慶珍檔 | 坐擁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磁器口古鎮
    溫友松在磁器口興辦絲綢等實業,使磁器口成了民國時重慶早期有名的工業區。以後,又有不少廠商紛紛在磁器口設廠綴絲,生絲貿易使古鎮磁器口成為重慶開埠後有名的工業區,使磁器口成了當時中國非常有名的絲綢重鎮。03 欲罷不能的美食去過磁器口古鎮的人,無不對那裡的美食讚不絕口。
  • 除了火鍋和小面,重慶的美食菜單上還有這些美味
    除了火鍋和小面,重慶的美食菜單上還有這些美味!重慶這座網紅城市,除了洪崖洞景區、磁器口古鎮、解放碑、長江索道等打卡勝地之外,重慶還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吃貨之城」。但是提起重慶美食,除了火鍋和小面,其實它們也是一樣的讓人回味。磁器口麻花麻花界不只有天津麻花出名。重慶磁器口的陳麻花,去過重慶的人都知道有過受歡迎。作為磁器口的招牌小吃,麻花在磁器口可謂是店多客多,到磁器口隨便走一圈,隨便就可看到30多家賣麻花的小店,其中打著「陳麻花」招牌的就有12家。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燈籠製作工藝
    燈籠又稱花燈,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其歷史非常悠久,是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是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源於皇宮和大戶人家,後傳到民間,其主要作用是照明和地位的象徵,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傳統燈籠製作工藝在2010年被命名為三門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即「送孩兒燈」。
  • 陳麻花通過大數據「畫像」線上銷量猛增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吳剛)旅遊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相伴於旅遊業發展的旅遊食品行業,自然不能倖免。然而,重慶的知名旅遊食品陳麻花,卻通過大數據給消費者「畫像」擴大線上銷售,「風景獨好」——過去線上一天賣1000單左右,現在一天至少賣3000單。
  • 「陳麻花」商標案二審宣判,然而你還是分不清誰是正宗陳麻花
    北京高院在二審判決中撤銷了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該案作出的一審行政判決,以及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無效宣告請求裁定,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就針對重慶市磁器口陳麻花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陳麻花公司」)註冊的爭議商標「陳麻花」商標的覆審申請重新作出裁定。據了解,這起案件始於重慶多家麻花店對「陳麻花」商標的爭奪。
  • 「陳麻花」線上銷量一路看漲 背後有一頭 「飛象」在助力
    2019年,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器口「陳麻花」藉助C2M(用戶直連製造)產銷協同,實現「反向定製」,在今年疫情期間,其電商銷售份額由以前的不到四成,提升到了現在的八成。4月線上銷量同比增加30%左右。
  • 沈丘毛筆製作技藝被推薦!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中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 遵義市3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遵義市3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23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麻花」商標被提無效?陳麻花公司力挽狂瀾化險為夷?
    在磁器口古鎮上,銷售麻花的商家比比皆是,麻花的品牌眾多。曾經,「陳昌銀麻花」、「陳建平麻花」、「老街陳麻花」、「古鎮陳麻花」、「陳守林陳麻花」等一眾麻花商家和平共處多年。近年來,相安無事多年的多家麻花商家卻因為「陳麻花」商標鬧起了彆扭,一場商標糾紛也因此展開。
  • 重慶非遺購物節在璧山秀湖水街非遺小鎮舉辦
    來源:經濟日報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近日在重慶璧山區秀湖水街非遺小鎮正式來開帷幕。據悉,本次非遺購物節將持續至6月20日。
  • 小磨香油製作技藝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小磨香油製作技藝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2020-12-22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從年初一旺到年初六
    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濃濃的傳統年味中盡享新年的喜悅。湛江人最為熟悉熱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從年初一開館到年初六,每天人頭攢動,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湛江木偶戲、吳川飄色、吳川瓦窯鼓、雷州石狗、遂溪獅頭彩扎、北坡遊魚等等,列入國家、省級非遺項目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