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及至春秋時代,禮崩樂壞,五霸兵戈,生靈塗炭,《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百,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故天生孔子,大哉!博學而無所成名,作《春秋》,訂五經《詩》、《書》、《禮》、《樂》、《易》,尊王道,正名分,倡仁義,體忠恕、達知名。孟子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然,何謂禮?《說文》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曰:「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曰:「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為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通玄真經》曰:「為上則恭嚴,為下則卑敬,退讓守柔,為天下雌,立於不敢,設於不能,此之謂禮也。」
及至戰國時代,合縱連橫,「從(縱)成必霸,橫成必王」、朝秦暮楚,人心澆薄,故曰《道德經》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通玄真經》曰:「君子無德則下怨,無仁則下爭,無義則下暴,無禮則下亂,謂之無道,無道不亡者,未之有也。」故餘竊曰:「失禮而後智。」
何以曰「智」?《道德經》曰:「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民多智能,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蓋指失禮而後智詐萌生,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政苛者民亂,人多狡詐,忠信日以澆薄。
南師懷瑾先生曰:「春秋戰國的諸侯個個都很聰明,不聰明怎麼能領導那麼多人,成那麼大的事業?但是歷史上擾亂世界、擾亂人類的,也都是第一流聰明的頭腦。不過,聰明沒有道德的培養,那個聰明就成為危害人們的技巧了。」亦曰:「當今全世界都在盛行使用小聰明,而將來什麼樣的人成功呢?一個笨人,一個不玩手段,對人做事非常誠懇的人,這是天地的法則。」
及至近代以來,世道亦衰,人心智詐,信義漸失,荒淫無度,物慾橫流,失信而後,是非不分,人人愛色不愛德,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朋友無義、信義喪失,「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盡失!故《陰符經》曰:「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地覆天翻。」(文圖/善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