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比月入過萬更高級的活法,是活在當下,感悟生活
心流體驗是什麼?
心流體驗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感,它讓你感覺舒適非常,感覺一切都走在正軌上。
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達到忘我的狀態,並且整個過程中內心十分有秩序且安定,即表示你達到了心流的狀態。
仔細想想,自己之前有沒有過心流體驗的感覺,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舉出一二,但卻無法籠統的概括如何做到這種心流體驗的,以及如何持續保持心流體驗的感覺。
這裡推薦一本書叫做《心流》,作者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也是第一個提出心流的概念,並且以科學的視角對這種狀態進行探究和討論的人。
歷史上,曾經妥善運用過心流的人,都是被後世銘記的偉人。
舉個例子,有一位奧地利哲學家,叫維根斯坦,他的著作《邏輯哲學論》傳誦至今,引發各方強烈反響。
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部著作的撰寫條件十分惡劣,是他在戰俘營被奴役時期所寫下的一字一句。
在戰俘營堅持創作,可想而知其中的艱難。他在辛苦服役,毆打挨罵的狀態下堅持閱讀和寫作,從今天推論,我們認為,當時的他,極有可能是進入了心流的狀態,才能完成這部偉大的作品。
那怎麼進入這種心流狀態呢?
首先當然有目標,不論是自己想做的還是被逼的,都比漫無目的的行動來得好,遊戲這點做得很好,你在遊戲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什麼。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即時反饋,你做一件事,立馬就能得到結果,比如問題解決了,球賽贏了,怪物殺了。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挑戰性,經過一系列的挑戰,終於達成了目標。
多麼好的心流啊,人類在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發現新事物的時候最容易發生心流。所以玩遊戲玩那麼久,一點都不覺得累,重複的動作我們反而做得津津有味。
但把遊戲換成工作呢,是不是也能產生這種狀態?
工作常常大多沒啥意義、枯燥重複、不斷遇到壓力挫折,而我們也常常對工作失去信心、失去興趣。我們經常想輕鬆地工作,空閒的時間比較多,但實際未必能帶來更多的快樂,因為對大多數人都不會有效地使用空閒時間。
作者也給出建議,分解工作中每一步,用心的眼光去審視,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時進行時間管理,將工作事項按優先次序排序,有條不紊地處理。
我們的人際關係對心流也有影響,根據研究顯示,朋友的出現,能改善我們的幸福感,帶來的激勵與鼓舞,讓我們的情緒與意識不斷得到磨練,更容易產生心流狀態。
如何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會產生心流?
衡量心流要從兩個維度出發:技能和挑戰。當挑戰與你的技能匹配時,有了心流。當挑戰的目標大大高過你的技能時,將產生焦慮,此時應降低挑戰目標。
當你的技能高過設定的目標,繼續持續這種活動將產生厭倦,便要提升目標,以求挑戰和心流的持續。正是在技巧提高、目標上調的過程中,當事者感受到了成長的樂趣。
尋求挑戰的簡單方法是投入一個競爭性的環境,「活動」不一定是指體能方面,但一定是需要技巧的挑戰,沒有技巧就算不上挑戰。
當我們開始運用一個技巧來應對挑戰時,通常需要全心投入,集中注意力,任何與挑戰無關的事情都無暇顧及,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的感覺,我們所熟知的圍棋高手,熱愛舞蹈的舞者,畫家等藝術創作者都很容易進入得到這種狀態。
同時要明確目標,及時反饋,我們之所以能夠全心投入一件事情,就是因為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還能得到即時的反饋,知道下一步要走向哪裡,怎麼做能夠做得更好。
忘我是一種很難得的人生體驗,因為平時我們過於在意「我」的概念,而被各種限定性的思維所局限,與萬事萬物都有明顯的界限和隔離感。
只有當一個人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時,不知不覺將自己與所做的事情融為一體,自我消失不見,完全感覺不到自己,這時反倒在無意識中擴大了自我的界限,使自己能夠更清晰地看待自己與萬物的關係,產生幸福的感覺。
你是否有經歷過心流體驗呢?這本好書《心流》將帶給你更多獲得心流狀態的方法,高效工作,快樂生活!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