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而歷史建築就是時間譜上的音符。
閔行博物館邀你去體驗
「凝固的音樂,以時間為譜」
即將於12月19日
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
「百載重光——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
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
將會帶領參觀者
以「文物修復者」的身份,
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
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
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
01
身臨其境
據展覽主辦方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透露,本次展覽的86件展品中,將有來自全市各個歷史保護建築的展品,其中歷史原件48件。
從展出的磚瓦中窺得老建築當年的模樣 ▲
僅「磚」一項,就有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曾經的清水牆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前身跑馬總會的外牆所用豎向裂紋清水紅磚、卜內門洋行外牆所用的LUNHING磚……
「瓦」有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上歷博的紅色西班牙筒瓦……
徐家匯藏書樓地磚 ▲
不僅如此,現場還有文物修繕工藝的詳細剖析,告訴觀眾,鏽跡斑斑的鋼窗如何修繕,如何找到同材質的木材替換掉腐朽的木料,並展示出完整的修繕工具。
有興趣的觀眾還能自己動手體驗,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份動人的工匠精神。
牌科(鬥拱) ▲
在這裡,文物保護從業者可以找到自己撒過的汗水,孩子們可以讀懂父輩成長的城市,學生們可以學到書本裡沒有的知識,老人們們可以找到少年時的記憶……
頭戴安全帽,穿梭在腳手架之間,體驗一段「我在修文物」的歷程。
02
興趣盎然
此次展覽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
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扶手欄板花飾 ▲
展覽以方式多樣的展陳、豐富的展品,宣傳推廣本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展現修復文物的優秀案例、精湛工藝和工具,建築構件實物,讓市民更加了解文物保護的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徐家匯天主堂的滴水獸 ▲
修繕時候被替換了下來
展出的為原件
一位布展人員告訴記者一件剛剛發生在商場電梯裡的趣事——
「我正在手機上翻看『百載重光』的展覽海報,沒想到引起了旁邊路人的注意,他可能瞥見了我的手機屏,湊過來問我展覽的內容,當得知是關於上海建築遺產保護的展覽時,他可高興了,提出要加我微信,以便及時得知展覽的消息,組織感興趣的朋友一同來參觀。」
展覽的倒計時海報 ▲
在上海,有那麼多人渴望了解這些佇立街頭的建築「老人」,渴望了解這座城市的故事……
歷史不再是文獻資料,而變成了有溫度的現場。
此次特展將持續4個月。
到時候一起去展覽現場看看吧 ▲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編輯:小開
圖片:展品圖為主辦方提供,其餘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