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底子辰光」,都藏進了這個「百載重光展」

2020-12-16 騰訊網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而歷史建築就是時間譜上的音符。

閔行博物館邀你去體驗

「凝固的音樂,以時間為譜」

即將於12月19日

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

「百載重光——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

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

將會帶領參觀者

以「文物修復者」的身份,

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

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

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

01

身臨其境

據展覽主辦方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透露,本次展覽的86件展品中,將有來自全市各個歷史保護建築的展品,其中歷史原件48件

從展出的磚瓦中窺得老建築當年的模樣 ▲

僅「磚」一項,就有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曾經的清水牆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前身跑馬總會的外牆所用豎向裂紋清水紅磚、卜內門洋行外牆所用的LUNHING磚……

「瓦」有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上歷博的紅色西班牙筒瓦……

徐家匯藏書樓地磚 ▲

不僅如此,現場還有文物修繕工藝的詳細剖析,告訴觀眾,鏽跡斑斑的鋼窗如何修繕,如何找到同材質的木材替換掉腐朽的木料,並展示出完整的修繕工具。

有興趣的觀眾還能自己動手體驗,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份動人的工匠精神。

牌科(鬥拱) ▲

在這裡,文物保護從業者可以找到自己撒過的汗水,孩子們可以讀懂父輩成長的城市,學生們可以學到書本裡沒有的知識,老人們們可以找到少年時的記憶……

頭戴安全帽,穿梭在腳手架之間,體驗一段「我在修文物」的歷程。

02

興趣盎然

此次展覽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

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扶手欄板花飾 ▲

展覽以方式多樣的展陳、豐富的展品,宣傳推廣本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展現修復文物的優秀案例、精湛工藝和工具,建築構件實物,讓市民更加了解文物保護的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徐家匯天主堂的滴水獸 ▲

修繕時候被替換了下來

展出的為原件

一位布展人員告訴記者一件剛剛發生在商場電梯裡的趣事——

「我正在手機上翻看『百載重光』的展覽海報,沒想到引起了旁邊路人的注意,他可能瞥見了我的手機屏,湊過來問我展覽的內容,當得知是關於上海建築遺產保護的展覽時,他可高興了,提出要加我微信,以便及時得知展覽的消息,組織感興趣的朋友一同來參觀。」

展覽的倒計時海報 ▲

在上海,有那麼多人渴望了解這些佇立街頭的建築「老人」,渴望了解這座城市的故事……

歷史不再是文獻資料,而變成了有溫度的現場。

此次特展將持續4個月。

到時候一起去展覽現場看看吧 ▲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編輯:小開

圖片:展品圖為主辦方提供,其餘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

相關焦點

  • 上海老底子餅乾、華夫「邊角料」竟然那麼火!小辰光的味道,不止是...
    上海老底子餅乾、華夫「邊角料」竟然那麼火!小辰光的味道,不止是懷舊! 泰康、沙利文、茂昌、光明…… 這些我們從小耳熟能詳 現在卻鮮少看到的老牌子 在這裡都能找到!
  • 還記得老底子阿拉是哪能鍛鍊身體的伐?▸上海獨白◂
    有辰光班級之間會踢友誼賽。只要看到體育老師來觀摩,大家就都踢得相當賣力,都希望自己會被選進校隊。到了五年級,我被選進了校隊!遺憾的是,小老蟲沒有選上。我看到小老蟲一臉哭出烏拉的樣子,他太喜歡踢球了。後來我偷偷問體育老師,為啥沒有挑小老蟲?老師講,足球要短兵相接,他人長得矮小,力氣小,扛(拼搶)不過人家,踢球光靠活絡還不夠。我不敢把這個信息告訴小老蟲。
  • 老底子的上海話哪能講?常用新、老滬語了解一下
    現代漢語原來 老派上海話:本底子 新派上海話:老底子/老早子 現代漢語什麼地方 老派上海話:啥戶蕩 新派上海話:啥地方
  • 老底子的上海話哪能講?常用新、老滬語了解一下→
    老底子的上海話哪能講?點擊聽過去的上海人怎麼說話▲1現代漢語原來老派上海話:本底子新派上海話:老底子/老早子2現代漢語什麼地方老派上海話:啥戶蕩這些看上去"不搭界"的上海話,竟是同一個意思,你都認識嗎?
  • 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開幕
    2020年12月19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上海閔行區博物館展出。展覽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展覽將持續4個月。    2020年12月19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上海閔行區博物館展出。展覽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展覽將持續4個月。
  • 「百載重光」特展今開幕 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
    昔日上海跑馬總會舊址樓梯的欄板花飾是怎樣的?那些修舊如舊的上海老建築,用怎樣的工藝「恢復」原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從今天開展的《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找到。展覽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展覽通過宣傳推廣本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經驗,讓市民更加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在這裡,上海的老人可以在老房子、老建築的細節裡找到自己的舊時光。」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真如區」,儂曉得伐?
    上海老底子62年前上海老底子有一個真如區儂曉得伐?講起真如,交關人都曉得真如寺、真如鎮、真如火車站,但對真如區就不大清爽了。1966年改名為上海味精廠。1980年恢復原名。上海火柴廠大門(攝於2004年7月5日)舊時房舍以磚木結構瓦平房為主,僅有少數樓房。在1924年齊魯戰爭、1932年「一·二八」戰爭和1937年「八·一三」戰爭中,許多房舍及暨南大學等建築都毀於戰火。建國後,大批多層住宅樓房在真如鎮一帶建造了起來。
  • 魔都老底子冷麵店個個米道嗲!普陀這幾家你都「切」過嗎?
    再搭配冷餛飩、綠豆刨冰醉滷、糟貨……這便是老底子上海寧夏日的頂級享受小編這次為大家獻上魔都高人氣冷麵店合集,個個米道嗲(速速收藏!挨家打卡!)大富貴的冷麵性價比極高,每份都有模有樣,分量很足,口味很穩。特色的冷麵非常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最懂吃的老上海人會配上一碗紅豆湯,就是最地道的吃法啦。辣肉澆頭涼麵,肉質厚實,已經熬出了辣肉的油水,吃起來很有嚼勁。肉丁不小,滿滿當當地鋪了一層,醬汁順著面的縫隙滲入。
  • 上海小開
    現在上海街頭巷尾外地人開個小店也會得用迭兩個英文字了嘛,意思是弗靈光賣弗脫的落腳貨拿跳樓價來賣,強(便宜)點賣賣脫。上海人用久了就拿來貶低一個人:「迭檔碼子頂骯三!」今朝講起來:「人渣一個!」洋涇浜裡頂出彩就是「小開」,上海老裡百早剛剛開放的辰光,外國商船停了外灘十六鋪碼頭,上海人對外國船長照英文音譯叫一聲:「開普頓(Captain)」。
  • 上海博物館舉辦夏衍舊藏珍郵展
    原標題:上海博物館舉辦夏衍舊藏珍郵展 夏衍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麗琴攝影報導)4月4日至5月3日,上海博物館將舉行「方寸寄懷——夏衍舊藏珍郵展」。這也是上海博物館第一次為郵品舉行專場展覽。
  • 上海人的冬天「吃頭勢」 (作者:楊錫高)
    老底子,上海人家的早餐基本都是泡飯,小菜勿是幾根醬瓜就是半塊乳腐。「難板」吃根油條,要用醬油蘸蘸呃,「舍勿得」吃,蘸醬油可以省著吃,怪勿得現在有些老爺叔吃油條仍舊習慣蘸醬油。阿根娘還時常燒一鋼盅鑊子羅宋湯,其實這門手藝幾乎所有的上海阿姨都「來賽」。最早是從逃難到上海灘的白俄人那裡學來的,食材是洋蔥、土豆、牛肉、番茄沙司,洋涇浜英語把俄羅斯讀成羅宋,所以這個湯就叫作羅宋湯。
  • 加拿大的上海小囡▸上海獨白◂
    伊是一塌刮子肚腸裡翻出來,拿小辰光屋裡周圍格地標物挖空心思儕想出來了。作孽啊!國旅朋友對格些用上海閒話講出來格老地名,賽過又勒拉考第二門外語哉,真是搖頭加搖手也來勿及。最後請出伊格領導,上了點年紀就是水平勿一樣,想了想講:「記得電影裡看到過還是書裡讀到過,上海法租界頂有名氣格酒店就是『錦江飯店』,就定上海『錦江』吧。」
  • 老上海糕團
    上海老底子對於成長在糕點甜蜜氛圍裡的上海寧來說,傳統的糕點是感情的寄託,更是童年的美好回憶。那種又軟又糯的口感,還經常被和滬語的「嗲」聯繫起來,形成食物和語言互通的說法。
  •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新成區」,儂曉得伐?
    上海老底子60年前上海老底子有一個新成區儂曉得伐?歲月如飛,往事如煙。當阿拉將時光倒轉60年,會發現那時上海曾經還有一個新成區。圖中可見跑馬廳的馬房以及一塊規模頗大的墓地,該墓地是上海最早的猶太教墓地。20世紀30年代靜安寺路最東段。當時已呈現車水馬龍之勢。華安大樓(後稱金門大酒店、華僑飯店大樓)以及西僑青年會大樓(現今為體育大廈)都已經建成。
  • 原來老上海都藏在這
    原來老上海都藏在這 2020-12-17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底子看的幾場球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王俊敏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老底子看的幾場球那天是11月30日,記得上海時間已經到晚上近十點了才開球。又是冬天,天特別冷。我的老嶽父仍然要我們把他抱在榻椅上,裹好棉被,堅持看比賽。那天不順利,鬼使神差,開賽沒幾分鐘,對方一個球就順風飄忽著進了中國隊龍門。門神李富勝也無奈。雖然我們全力拼搏,仍然鎩羽而歸。那晚球輸了,我們全家擔心的卻是嶽父老人家,趕快向他解釋出線希望為什麼還在,很久,老人家才平靜下來。
  • 老大昌、紅房子、紅寶石...13款老牌美味,藏有小辰光的甜蜜!
    「無甜不歡」的上海人,對海派西點簡直是愛得深沉,蝴蝶酥、別司忌、冰糕、哈鬥、慄子蛋糕、鮮奶小方...光是念名字就讓人直流口水!更不用說這些奶香濃鬱的西點,還凝聚了上海人童年甜蜜的回憶。這篇《滬上海派西點合集》,足足有7家13款美味,帶你重返那些美好時光~全都可以在黃浦區吃到哦!01老大昌(淮海中路店)創立於1937年的滬上老字號老大昌,以老上海傳統特色的西番尼、哈鬥、白脫蛋糕等西點聞名上海灘。民國才女張愛玲、當代作家王安憶等名流們更是對她讚不絕口!
  • 從上海人家裡包春卷分工,秒懂你家誰是一家之主?!
    其實,那辰光不僅勒了立春這一天食用,平常出去白相比如春遊辰光,大家也歡喜也帶上「春盤」。到了唐宋辰光,這種吃法就更加盛行。也就是阿拉一開始講起的杜甫的那首七律《立春》裡描寫的情景。阿拉現在想想,阿拉老祖宗唐朝辰光嘎行的春盤,是不是也應該是現在日本人吃的飯糰、手卷、壽司拼盤佬啥的老祖宗啊?!哈哈,有這個可能哦!
  • 第三屆進博會上海準備好了,「上海展」劇透在這裡→
    該處綠地的養護負責人孫冬說,前兩屆進博會舉辦時,這一區域的綠化養護還只能人工澆灌,今年都裝上了自動化噴淋,不僅節省人工成本,景觀效果也能保持更久。進博會期間每日9時至11時,部分列車將在2號線虹橋火車站清客,參展人員分流至17號線諸光路站,以減少乘客到站後排隊入館的時間;在第二屆展館東側P8「即停即走」停車場的基礎上,新增P15龍聯路地塊,作為即停即走停車場,提高車位利用率,均衡各登陸口客流。精細化的管理背後,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