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歷程的實踐與思考(上)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5年何其短暫;我國歷史的進程中,「十三五」規劃的這5年,卻註定極不平凡。
起點之上,國際環境波譎雲詭、國內發展動能轉換,內外部都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終點之處,5年規劃的分量、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歷史與現實的期待在此交織承載。終點擔子重,起點步子沉,兩點之間,中國畫出了一條乘風破浪的向上曲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當「十三五」即將轉身離去,世界渴望知道中國靠什麼「贏了」?答案,就在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戰略判斷中,就在「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的行動哲學中。
(一)
「十三五」時期的中國,既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又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性階段。全面審視內外發展大勢,「新的歷史特點」便有了深刻的旨歸。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鍵題眼在「變」,深刻影響在「百年」。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潮起潮落間,人類面臨著許多迫在眉睫的共同挑戰,涉入其中的國家註定難以「皆大歡喜」。
自然,有人不願看到醒獅的振奮、巨龍的騰飛,不願看到中國人民的生活美好,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貿易霸凌主義之實,肆意妄為、唯我獨尊,為和平發展蒙上陰影,給世界帶來許多不確定性。
但正如那句蘊含智慧的古老諺語所言,風向轉變的時候,有人築高牆,有人造風車,區別在於是否有眼光和胸襟。
當不確定性讓人們對未來既期待又困惑之際,中國用自身的確定性作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認識到,開放的大門打開,新鮮空氣能進來,風浪也會進來,各種挑戰打壓躲不開、繞不過,是我國發展壯大過程中必經的歷史關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有敢打的決心、必勝的信心,更做好了打攻堅戰和持久戰的充分準備。
「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都無法阻擋。」面對霸凌主義的狂風暴雨,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始終沉著應對,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定從容、「櫛風沐雨砥礪行」的戰略定力,有統籌兼顧的全面布局、因時因勢的科學打法。「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我們的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不管對方出什麼牌、使什麼招,始終心中有底、陣腳不亂,有理有利有節予以回應,牢牢把握鬥爭的主動權。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對於矢志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來說,既定的方向不會被左右,既定的目標不會被打亂。堅持在更高起點上深化改革開放,在更深廣的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更大力度加快推進自主創新,中國不斷壯大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不斷為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站立於時代的潮頭、道義的高地,追求的是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創造更多紅利,一切艱苦磨礪只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二)
這是一個必須銘記的時刻!
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這一天起,中國再無貧困縣。
回望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願望。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歷代先賢的追求從未停止,無數先民的呼喚響徹天空。照進現實,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百年大黨,將如期兌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承諾,歷史性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
歷史性、幾千年,投射成一個字,便是「難」。向著目標衝鋒的最後一程,更是千難之後還有萬難。但,一諾既出,萬山無阻!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中國共產黨人,不畏難、敢迎難、善克難。
「十三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傾注大量精力關心扶貧工作,考察調研最多的是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的每一個階段,召開座談會把脈開方,直指難點部署目標任務;在訪貧問苦的每一次考察,叮囑兜住「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謀劃「摘帽不摘責任」的長遠;在萬家團圓的每一個春節,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噓寒問暖送祝福……「脫貧攻堅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的質樸話語,展現的是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
「將軍奮勇,三軍用命。」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頑固堡壘,依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不懈奮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考察地湖南十八洞村,到曾被聯合國稱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之一」的寧夏西海固;從率先脫貧摘帽的江西井岡山,到曾經「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每一個脫貧攻堅的戰場,都傾注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頂層謀劃、善作善成,都凝結著數以百萬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和困難群眾的團結一心、艱苦實幹。
面對戰勝貧困這個世界性難題,依靠實事求是、務實篤行的科學精神,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貢獻了減貧脫貧的中國智慧。在「精」字上下功夫、在「準」字上謀實招,構建大扶貧格局、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當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吸引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注目光,為全球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提供了光明前景。
正因如此,中國的精準扶貧理念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文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傑弗裡·薩克斯驚嘆,「中國與貧困的鬥爭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鬥爭之一,並且對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鑑。」
(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自外部的評價,僅僅是反觀自己的一個視角。只有參與、見證歷史後才發現,在決戰脫貧攻堅的當口,在衝刺「十三五」圓滿收官的時刻,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何等驚險的一場鬥爭。
越是風急浪高,越是驚險顛簸,越需要把穩舵、定好向。只有參與、見證歷史後才知道,這個已被「十三五」時期諸多實踐更深入證明的規律性啟示,於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疫」中再次發揮了強大威力。
一場場統攝全局的重要會議,一項項及時有力的科學決策,一輪輪卓有成效的國際溝通……習近平總書記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明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邏輯,堅定了全黨全社會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念,指明了同病魔奮戰的鬥爭方向。
第一時間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中央指導組,第一時間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提出明確要求……無數個「第一時間」,見證了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的堅強有力,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推進的制勝之舉。
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對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人群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把穩企業、保就業作為優先選項……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透露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迫感、行動力,既明確「怎麼看」,又指明「怎麼幹」,為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率先恢復經濟正增長奠定了基礎,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了信心。
穿越風雨,山河無恙。回望抗疫大戰,我們對一個政黨的領導力、一種制度的優越性有了更深切的認知,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有了更堅定的自覺和自信。
穿越風雨,山河壯麗。回望一路艱辛,極不平凡的「十三五」在勝利中迎來了收官。收官,是終點,亦是起點。由一場場偉大鬥爭標註的極不平凡的「十三五」,也積蓄著繼續出發的力量。跨過重重關口的古老民族,在千磨萬擊中愈加堅勁,在風雨兼程中行穩致遠。
站上新的起點,環顧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成為影響歷史發展的變量;審視自身,「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但是,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困難和挑戰是磨刀石、是考卷,成功和勝利是答案、是回聲。中華民族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黨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偉大政黨——這是我們直面偉大鬥爭最大的依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本報編輯部)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