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前準備:健身吧教你如何測量最大重量 1RM

2021-01-20 健身吧網

訓練前準備:量測只能舉起一次的最大重量 1RM

  在力量訓練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語 ——RM,到底他是什麼呢?

  RM"是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縮寫,中文譯義是"最大重複值",引譯為"最大重複次數"、 "最大重複次數的重量"或"一定重複次數的最大重量"。

  在健美鍛鍊活動中,"RM"被約定俗成地規定為能夠重複試舉一定次數的負荷重量,如"6~12RM"所表達的就是"最多能重複或連續試舉6~12次的重量"。如用 100公斤進行臥推練習,當竭盡全力最多只能連續推舉5次時,那麼這100公斤就是該動作5RM的重量。為便 於記寫,在訓練計劃中一般都是這樣表達規定的、因人而異的負荷重量。

  每個走進力量房的人都要先做準備,做測試。其中找到你的最大重量就是最基本的準備工作。並不是拿起槓鈴就亂來。

  1RM:以正確的動作只能舉起一次的最大重量。

  而1RM要如何測呢?

  1RM的測量方式。肌力訓練的目是為了讓你變的更為強壯,但有什麼更精確的方式來獲得更有效率的訓練呢?利用「1RM」的結果來設計訓練的菜單,習慣是以深蹲(Squat)、臥推(Bench Press)、硬舉(Deadlift)做為測量的動作,並不建議以單一肌群的訓練動作來做測試,像是二頭肌及三頭肌。

  在進行測試時,必須有一位稱職的保護者,並且一位經過認證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在旁監看測試過程,並且在進行測試前要先進行充足的暖身及對於動作技術的掌握。

  首先是1RM測試的步驟:

  1.先以預估的1RM的一半開始,進行5~10次。

  2.休息1分鐘。

  3.若是進行下肢的動作,增加5-10公斤;若是上肢的動作,增加15-20公斤。

  4.進行3~5次。

  5.休息2分鐘。

  6.重覆步驟3,進行2~3次。

  7.休息2~4分鐘。

  8.重覆步驟3,並嘗試進行1RM的挑戰。

  9.若成功,休息2~4分鐘,重覆步驟8。

  10.若失敗,休息2~4分鐘,減去5~10磅(下肢動作)或15~20磅(上肢動作),再嘗試1RM的挑戰。

  11. 持續的嘗試,直接找到1RM的重量。

  下面有一個估算公式

  估算公式:

  可以透過以上同樣的步驟,找到你可以進行3~5次的最大重量(次最大重量),並且透過以下的方程式來求出預估的1RM:

  1RM=使用重量/ (1.0278 – (0.0278 x 重複次數)

  舉例:1RM = 155磅 / (1.0278 – (0.0278 x 5)

  比方說,在進行臥推的動作,你可以155磅的重量,進行5次,套用到以上的公式,得到預估的1RM為174磅。

  而在看訓練的計劃中,你可能會看過5RM,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方說,某運動員已盡最大努力,能以60公斤做5次反覆的蹲舉,則他的5RM就是60公斤,如果她做四次就已停止,但是還有能力再做一次,這就表示她未完成一個5RM的訓練,同理,如果他以55公斤做5次反覆(但是還能多做幾次),表示沒有正確設定真正的5RM,因為他有可能以60公斤做5次反覆。

  一般來說

  1RM-5RM是肌肉力量的最好選擇。

  6RM-12RM是增大肌肉體積最好選擇

  12RM以上是發展肌肉耐力的最好選擇


相關焦點

  • 健身搞肌小技巧:如何安排訓練重量!
    今天分享的是一個安排訓練重量的方法,它能幫你穩步提升重量,分三步走: 第一步:測出你8-10rm的重量; 第二步:用這個重量訓練3周,確保動作順利完成; 第三步:第4周,以槓鈴為例,兩邊各增加2.5kg,重複第二步,以此類推。
  • 健身訓練的重量如何選擇呢?不知道的話,就來看看這個
    想要獲得最好的健身效果,重量就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範圍,而這個範圍又取決於自己想練哪一種力量。前提是必須要了解一個重量單位rm。意思就是說額定重量下的極限次數,比如說9kg10rm,意思就是說9kg的重量最多做10次。其次在去尋找自己想要練的是什麼。
  • 健身訓練,重量越大越好嗎?大重量,肌肉才會生長?
    健身訓練,重量越大越好嗎?大重量,肌肉才會生長? 關於肌肉增長,先拋出【營養,休息】兩個因素,現在我們討論一下【重量】。
  • 進入大重量訓練,你應該如何正確熱身?
    :對於想要建構肌肉及變得更強壯的運動員及健身愛好者,金字塔系統是最受歡迎的訓練方式之一。但問題是,對於高負荷的訓練方式來說,它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暖身方式。[其實,任何重量你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進行,這也是保護你不受傷的最好的方法]上升金字塔(Ascending  Pyramid)方式先從輕的開始,比較多的次數,到最後重的重量,少的次數。
  • RM與1RM的百分比
    是動作可以最大反覆1次的重量,5 RM則是動作可以最大反覆5次的重量。一般來說,1 RM肌力的評量,有助於訓練時的肌力訓練處方規劃、肌力訓練效果評估、以及了解作用肌與拮抗肌的肌力平衡等(王順正等,2014)。運動教練經常會以1 RM的80%、60%做為阻力訓練強度的依據,實際進行訓練時80%1RM、60%1RM可以進行的最大反覆次數是多少次呢?或者,使用10RM強度進行訓練時,使用的重量是1RM的多少百分比呢?
  • 健身中的RM是什麼意思?
    健身的人接觸到的最多的一個健身中的術語相信就是「RM」了吧?不過是你搜網上的健身計劃還是讓教練給你制定健身計劃,都會看到這個詞。那目前來說呢,絕大多數的人在制定健身計劃時都是根據「RM」來的,也就是說先知道你的1RM重量再制定計劃。
  • 如何計算自己的訓練重量1RM
    1RM的意思 表示一個運動者用正確的標準最多只能做1次的重量    6RM就是表示一個運動者用正確的標準最多只能做6次的重量! 那麼怎麼來知道我們1RM是多少呢?我的目標是增加胸大肌的肌肥大的話 那我就要根據最前面的表格 ,我每周訓練四次 算中級水平  我選的適合肌肥大的訓練重量應該是 6RM12RM   訓練組數最少是3組或者更多! 那麼我用的重量應該是85公斤---67公斤    這樣就非常的量化,知道我該具體用多少重量。
  • 怎樣讓你的臥推重量翻倍?你的極限重量又是多少?直戳本文,你就知道!
    導致很多肩膀前旋的症狀(圓肩),所以適當的背部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前鋸肌幫助肩胛骨的前引,所以肩甲伏地挺身可以作為臥推前的一個肩胛骨熱身。斜方肌下側也負責肩胛骨下拉,所以高位下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動作。
  • 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及次數?
    初學者最重要是在訓練中,找到肌肉的控制及發力感覺、正確及規範的動作。 由於剛接觸健身,經常就被問到:我適合多大重量呢,所以今天健君就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
  • 一招教你選健身訓練中阻抗重量
    ,比如最大臥推重量、引體向上數量、仰臥起坐數量等。一般來說,如果某項練習的最大重量為Wmax(1RM),則一組力竭的數量與重量的相關關係為:比如,已知某練習者最大臥推重量為60公斤,由此可知,他用30公斤(60×50%)可以推25次左右,或用45公斤的重量(60×75%)大概可以推12次左右。
  • 啥叫「訓練容量」一廠長大白話說健身
    1rm的50-60%,而增肌容量的上限,一般小於90-95%(超過95%就接近於衝極限,沒有什麼容量積累意義),所以建議訓練的強度範圍選擇是:1rm的50-60%~~~~~~~90%-95%有經驗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根據狀態來總結自己的「增肌最大收益點」,如果你有一名真正的優秀教練,可以讓專業教練來幫助你制定訓練計劃,具體到每次健身的訓練總容量,從而取得最快的進步。
  • 每天健身舉鐵跟搬磚勞動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關於訓練強度有一種定義下是多長時間做了多少的功,比如你用多長時間完成了這次訓練,1個小時完成20組跟2個小時完成20組,同一個訓練者同樣動作同樣次數重量,一般1個小時完成會被認為強度更大。「每次重量都算這麼準,他是練力量舉的吧?」「健美又不是練舉重,舉多重不重要,控制才是關鍵」
  • 這一年,健身的感悟(附健身計劃表).
    我開始健身的時間是2014年的11月底,純小白入門,健身前: 當時身高175cm,體重80kg,啤酒肚很明顯,為了找份好工作,把時間擠壓的,連跑個步都覺得浪費了光陰,工作定下來之後,終於有比較大塊的時間了,於是開始著手我的健身計劃。
  • 時刻健身教你自測體脂
    找出如何消除體脂和達到你的健身目標通常可以歸結為三件事:了解體內脂肪百分比,如何測量體內脂肪以及學習如何降低體內脂肪。了解體內脂肪以及如何降低體內脂肪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事。健身專業人士需要數年才能掌握它。
  • 健身運動時大重量少次數和小重量多次數有什麼區別?
    健身鍛鍊是負重抗阻力的力量訓練,過程中完成動作的次數和組數是有講究的,重量越重,人所擔負的抗阻承受力越深,次數越多,人所擔負的力量耐久力約大,這些都是靠人體骨骼肌包括白肌纖維和來紅肌纖維完成的。根據通常健身訓練時的實踐結論,大重量、少次數的多組數訓練對提高極限力量最有利,這方面的案例是專業舉重運動員;而次大重量、增加次數的多組訓練對增肌最有利,這方面的案例是專業健美運動員;而小重量多次數的多組數訓練對減脂、維持肌肉清晰度最有利,像那些田徑運動員身上可以常常見到。
  • 減脂的關鍵+如何正確減脂!七千字減脂+飲食攻略+訓練計劃
    然後我們在具體計算出這些熱量轉化為具體食物的重量,沒毛病吧?我們如何把合理攝入熱量轉化為具體食物的重量呢?快快拿起紙筆!重量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訓練的強度,但是這個重量一定是你能夠通過目標肌肉控制發力的,並不是全身借力完成,後者不僅訓練效率低下還容易練出一身傷病。
  • 健身重訓前,如何科學熱身?讓你激活目標肌群、預防受傷
    但是,承受大重量對於關節和肌肉來說是一大考驗,因為它們很容易關節受損、肌肉拉傷,反而肌肉沒練成,小重量都完不成了。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夥可能會說很好解決,只要熱身得當就OK了。那麼大重量訓練前,你怎麼科學地熱身?熱身跑步5分鐘還是熱身拉伸30分鐘?一個完整的熱身,是由RAMP組成的。1.
  • 每次重量訓練可以消耗多少卡路裡,力量訓練可以減肥嗎?
    重量訓練很棒,它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多健康益處,好比提升肌肉質量,提升骨骼密度,改善我們的心血管疾病,還要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等等。但是重量訓練究竟能夠燃燒多少熱量呢?它能夠燃燒與有氧訓練一樣多的熱量嗎?我們參考下面的實驗項目,實驗中有男有女,進行7項訓練動作,重量選用70% 1rm(最大重量的70%)做2~3組,每組8~12下。訓練動作包含伏地挺身,二頭彎曲,腿伸展,三頭下壓等等,是非常合理的中等訓練量,為了估算研究對象燃燒的熱量,他們帶上了特殊的口罩,以便研究人員可以測量氣體交換,從而估算它們的燃燒熱量。
  • 新手如何有序訓練我們的肌肉?手把手教你健身,分享一周訓練表
    新手在剛剛加入健身房之前不懂得如何訓練肌肉?有的新人就會學一些老手健身達人追求數量,弄得自己一天下來很累,第二天沒有精力去健身房,最終導致厭煩健身。還有一些新人沒有詳細的健身計劃,每天不知道練哪塊肌肉,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器械來增加肌肉,更不懂有序的循環訓練我們的肌肉。
  • 新手如何有序訓練我們的肌肉?手把手教你健身,分享一周訓練表
    新手在剛剛加入健身房之前不懂得如何訓練肌肉?有的新人就會學一些老手健身達人追求數量,弄得自己一天下來很累,第二天沒有精力去健身房,最終導致厭煩健身。還有一些新人沒有詳細的健身計劃,每天不知道練哪塊肌肉,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器械來增加肌肉,更不懂有序的循環訓練我們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