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過的一名學生的姐姐,她參加城區名牌私立中學的搖號,搖中了卻沒去,其家長說:他們家是低保戶,根本就提供不起每年一萬二的學費,生活費就更不用說了。後來,這孩子去我們鄉鎮一所普通的初中學校就讀。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並非這所鄉鎮初中學校有多麼出色,而是各種費用明顯比私立名牌中學更低一些。
有人對這位學生家長說,別人家的孩子想要用8萬塊買進入這所初中學校就讀的名額都買不到,為什麼要放棄呢?那家長除了一聲嘆息,並無其他回復……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孩子的出身,很可能會直接決定他們今後的人生。孩子出生在寒門家庭,連好的學校都上不起;孩子如果生在富貴人家,還用有這個的顧慮嗎?
學生的出身,能否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作為老師,我覺得決定學生未來人生的,除了學生的出身之外,能否潛心讀書和學生家長的眼界格局也同樣重要。
01家長的格局,會影響學生成長的「天花板」。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上大學之後的收入都不如一個農民工的收入,於是讓孩子初中畢業後就輟學去工地當農民工。這種家長,拿大學生事業的起點和農民工人生的最高點進行比較,如此眼界,如果每一代人都是這樣的格局,那麼每一代都成為寒門家庭基本上沒有多大懸念的事情。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在外養小三,他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兄弟倆拉扯大。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母親及兩兄弟過得極其辛苦。但這位朋友的母親格局和眼界極高:她認為知識完全可以改變命運,所以她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供兩個孩子讀書,實在沒錢就借向親戚朋友借錢,最終她的兩個孩子都成長成才——老大月薪三五萬,是醫療行業的牛人;老二碩士研究生畢業,如今的月薪也在兩萬左右。而這兩個孩子當年讀書時欠下的債,早就還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位女性家長在兩個孩子都有出息之後就早早撒手人寰,但這位家長的眼界格局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的。
02孩子潛心讀書,未來的人生會有更多選擇。
受教育是相對而言比較公平的事情,中小學階段,每一個孩子學的都是同樣的教材,如果你在學習中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和毅力,在學習中能時刻反思並如同「庖丁解牛」一般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何愁學習成績上不去?孩子只要潛心讀書,那麼他們未來的人生之旅就會少一些「絆腳石」和「中梗阻」。
雖然讀書並非唯一的出路,但讀書卻是很多寒門學子最好的出路。寒門學子在學生年代如果能努力拼搏,此生的命運還可能會改寫,但如果一直渾渾噩噩走出校園直接步入社會,那麼他們和其他學子的差距就變得尤為明顯。
有眼界和格局的家長+潛心讀書的孩子=風光霽月的人生,這個說法你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