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女人一樣,張丹丹人生的分水嶺是從生娃後開始的。
生娃之前,她是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行業最高榮譽「金話筒獎」的獲得者,風光無限,志得意滿。
生娃之後,生活如同改換了一個賽道,讓她的所有榮譽和光環都清零,開始了育兒路上的摸爬滾打,升級打怪。
近七年時光,白駒過隙,現在的張丹丹是6歲半女孩的和1歲半男孩的媽媽,憑藉抖音帳號@張丹丹的育兒經,已成為擁有逾500萬粉絲的育兒專家。
關於育兒,她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如今,成為都來讀書領讀人的張丹丹,除了向大家分享育兒經驗,也向粉絲分享她讀到的好書。
凌晨四點哭泣的「女強人」
不得不說,張丹丹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剛懷老大的時候,她已經在湖南衛視工作了十幾年,主持的《晚間新聞》《背後的故事》,無論收視還是口碑都很好。她還開始在主持人工作之外擔任製片人。
就算一直工作到孕九月,挺著大肚子,帶著全新的團隊,一個字一個字地改稿子,一幀畫面一幀畫面地剪輯,早上9點開早會,下午5點開晚會,晚上10點才回家,她也樂此不疲,完全忘了自己是個孕婦。休產假後,就瘋狂的地學習育兒知識,汲取優秀女性的育兒經驗。她曾自信的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來迎接一個新生命。
然後,老大出生了。她沒想到,當真正去養育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時,自己居然會如此手足無措。
孩子吐奶、洗澡時忽然大哭……這些細微的小事,都足以讓這個新手媽媽各種擔驚受怕。張丹丹回憶說:「現在我的大女兒已經五歲了,這五年裡,除了工作,我所有的時間都是孩子的,從來沒有出去看過一場電影,沒有跟朋友吃過一頓飯,每天陪她睡覺、吃早餐,陪她玩兒,陪她笑,陪她哭。對她,我可謂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在南方冬天的深夜,凌晨四點,困得想撞牆的張丹丹,餵完二寶後,突然嚎啕大哭。不為別的,只因為自己太累了,甚至想找個人聊天都找不到,她被無力感深深地包圍,只能無望地痛哭。
因為痛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痛哭過後,想想曾經走過的和即將面對的,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她要做一點事,比如寫一本書,寫一本能夠帶給媽媽們力量和安慰的書,於是就有了《媽媽總是有辦法》。
該書自面世以來備受認可,受到父母必讀、常青藤爸爸、新浪育兒等母嬰和兒童頂級媒體的強烈推薦,還得到敬一丹、劉濤、胡可、李湘、黃磊、何炅、凱叔、汪涵等超強明星團的大力支持,一度蟬聯當當網親子家教書籍榜的榜首。
入駐抖音,一年收穫粉絲500萬
一年以前,張丹丹看到抖音上有很多育兒類的優質內容,就想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把自己近6年來帶孩子的經驗,分享給走在育兒路上的父母。
2019年4月27日,張丹丹用抖音帳號@張丹丹的育兒經開始陸續發布育兒類視頻,沒想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100萬粉絲的支持。這讓她受寵若驚,也對今後的視頻創造信心百倍。
為了讓更多寶爸寶媽方便獲取信息,張丹丹細心地給所有視頻做了分類:0—3歲寶寶、4至6歲寶貝,6歲以上孩子。
打開@張丹丹的育兒經,很像走進了一本視頻化的百科全書。從孩子的習慣養成、情緒管理、性格塑造、入園適應,再到能力培養、親子閱讀、生命教育、二孩教育、幼小銜接等育兒問題,張丹丹都給出了有效的應對方法。
爸爸玩手機,不陪孩子怎麼辦」、「孩子膽小怎麼辦」、「孩子犯錯了怎麼辦」......在張丹丹看來,專家們對這些常見育兒難題給出的建議,是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共性,並不普遍適用於具體個體,而解決的過程需要父母的參與和思考,至於方法則可以從閱讀中找到答案。
比如,針對爸爸陪伴少的問題,張丹丹就在抖音裡推薦了一套爸爸圖書繪本,以情景帶入的方式,對爸爸和孩子產生心理暗示,引導家長對照生活中的相似情景進行思考,尋根溯源,對症下藥,受到了粉絲們的一致好評。
針對性格培養、學習習慣、幼小銜接等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張丹丹會通過抖音直播,詳細講解相關問題的成因和應對方法。對於自己曾經走過彎路,她也從不藏著掖著,自己知道的好方法也都傾囊相授。貼心周到的育兒分享,讓張丹丹通過抖音,迅速積累了一大批粘性強的粉絲。
不僅如此,張丹丹還會介紹一些急救方法、預防兒童受侵害的方法,其中一條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視頻竟收穫了68.8萬的點讚量。張丹丹說,生命教育和自我保護,是父母往往容易忽視的,而這些恰恰是父母最需要掌握的。
張丹丹表示,照顧好孩子的一個「秘訣」是堅持讀書。每次出差時,她包裡都會放兩本書,飛機上去時看一本,回去時看一本,兩本就看完了。「每一個家庭最好的育兒專家永遠不是別人,一定就是媽媽自己。一個愛孩子,一個碰到任何事總是有辦法的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