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應邀在IEEE旗艦期刊上發表多能源網絡研究長文

2021-01-09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8月14日電 近日,IEEE旗艦期刊《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報》(Proceedings of the IEEE)刊出了由清華大學電機系智慧能源實驗室撰寫的26頁研究長文「多能源網絡分析:標準化建模、優化及碳排放流計算」(「Multienergy Networks Analytics: Standardized Modeling, Optimization, and Low Carbon Analysis」)。論文第一作者為電機系博士生黃武靖,通訊作者為電機系康重慶教授和張寧副教授。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報》期刊實行邀稿制,本期圍繞「多能源系統(Multi-Carrier Energy Systems)」主題向全球14個科研團隊邀請稿件,作為專輯集中出刊,電機系智慧能源實驗室康重慶教授和張寧副教授團隊是此次唯一被邀請的中國科研團隊。此次多能源系統專輯的聯合主編是綜合能源系統資深專家、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Michael Chertkov教授和能量樞紐(Energy Hub)理念的創始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Göran Andersson教授。此次專輯一同被邀請的科研團隊還有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Mark O'Malley院士團隊、墨爾本大學的Pierluigi Mancarella教授團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Roy Smith教授團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Antonio J. Conejo教授團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Pascal Van Hentenryak教授團隊、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梅倫蒂耶夫能源系統研究所的Nikolai N. Novitsky團隊等。

多能源系統能夠利用多種能源之間的耦合來提升能源系統的靈活性,進一步提高整體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電機系智慧能源實驗室的長文從網絡分析理論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對多能源系統進行標準化建模、運行和規劃優化以及碳排放流分析。

多能源網絡建模、分析與優化研究框架

該文將多能源網絡劃分為兩個層次,即:1)以能源轉換為重點的,園區、社區等地理範圍相對較小的區域級多能源網絡,以及2)以能源傳輸為重點的,大城市、省、國家等地理範圍相對較大的跨區級多能源網絡。該文首先分析了多能源網絡標準化建模方法,包括:1)區域級能源網絡的能量樞紐模型,介紹了基於圖論的能量樞紐標準化建模方法,實現區域綜合能源系統穩態能量流的計算機自動化建模,討論了如何採用矩陣化建模方法描述能量樞紐中非線性能量轉換關係;2)跨區級能源網絡的網絡模型,介紹了電力、熱力、燃氣網絡廣義電路分析理論,深入分析了如何利用拉普拉斯變換以及電力網絡分析理論研究熱力與燃氣網絡動態過程及其外部埠等值模型;3)電、熱、氣負荷預測模型。其次,分別探討了區域級和跨區級能源網絡的規劃和運行方法。然後介紹了多能源網絡中的碳排放流模型,用於精確分析與能量流相關聯的各類終端能源等效碳排放,並分析了碳排放流如何在多能源網絡規劃和運行中促進碳減排。最後,該文展望了多能源網絡領域的幾個關鍵研究方向,包括韌性分析、拓撲辨識和模型聚合等。

上述研究成果作為清華大學-國家電網新一代電力系統聯合研究院三項代表成果之一,於8月5日在國家電網公司「國網科技大講堂」活動中進行線上宣講交流,上千人通過國網大學網絡直播在線觀看,宣講產生強烈反響。

區域級綜合能源網絡和跨區級綜合能源網絡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報》是IEEE旗艦期刊,主要發表電氣、電子和計算機領域技術發展的深度綜述(review)、調研(survey)以及指導性(tutorial)論文。

論文連結: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13254

供稿:電機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電機系師生獲2020年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最佳論文獎
    清華新聞網8月13日電 8月3-6日,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電力與能源學會年會(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在線上召開。會上,清華大學電機系師生的論文「需求側智慧能量樞紐綜合靈活性研究」(Exploiting Integrated Flexibility from a Local Smart Energy Hub)獲最佳論文獎(Best-of-the-Best)。
  • 電機系在津主辦2020年能源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
    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1日,2020年能源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委會學術年會在天津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聚力能源網際網路,賦能數字新基建」,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委會、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會議採取現場會議和視頻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但如何製備出兼具高電化學性能且優異力學性能的高性能電極材料一直是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目前,碳材料,過渡金屬氧化物和導電聚合物等材料由於具備出色的電學、力學性質,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的製備。其中,分子剪切技術和超分子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分別解決電極材料能量密度低和力學性能差的問題,已經成為目前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電機系舉行線上科研討論會
    清華新聞網6月24日電 6月23日下午,清華大學電機系及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以下簡稱「四川院」)、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院」)在騰訊會議平臺舉行科研討論會。電機系線上科研討論會魯宗相表示,本次會議是響應學校第18次科研工作討論會的總體計劃而安排的院系研討。
  • 電機系成功舉辦第七屆IEEE高電壓工程及應用國際會議
    清華新聞網9月16日電 9月7-10日,清華大學線上舉辦了第七屆高電壓工程及應用國際會議(ICHVE2020)。會議協辦方包括IEEE電介質與絕緣委員會、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
  • 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
    清華新聞網8月10日電 8月6日,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等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電容薄膜」(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 經濟學院蘇志偉教授在能源經濟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新聞網訊 近日,經濟學院蘇志偉教授及團隊成員王凱華博士以青島大學經濟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分別在能源經濟領域頂級期刊Energy(影響因子為5.537)和Energy Policy(影響因子為4.88)連續發表三篇系列高水平文章。
  • 國產SCI期刊,到底有多牛!
    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海內外華人科學家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清華電機系李琦、何金良在高溫電容器介質薄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電機系李琦、何金良在高溫電容器介質薄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10月3日,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及合作者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一種顯著提高聚合物電介質高溫儲能特性的通用化、高通量、環境友好的製備方法》(A Scalable, High-Throughput
  • 法學院一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Policy發表
    由法學院胡德勝教授與博士生許勝晴共同完成的論文「Opportunity, Challenges and Policy Choices for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中國發展頁巖氣的機遇、挑戰與政策選擇)近日已由專業國際權威期刊Energy Policy(《能源政策》)在線發表,即將正式出版。
  • 西華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文章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程波)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韓志強副教授課題組在等量層流燃燒研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Energy》上公開發表題為「On the equivalent effect of initial temperature and
  • 探討發表科技期刊論文需要掌握的技巧
    科技期刊的性質往往從刊物的名稱即可大致區分開,但要進一步了解期刊性質,就要看該刊的期刊簡介和徵稿須知。一般來說,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綜述這類學術性論文,可以投向學報或通報這類學術性期刊;涉及技術、工藝、設計、設備、材料等為主要內容的論文,最好投向專業性、技術性、實用性強,並與實際結合緊密的技術類期刊。
  • 自然地理學博士畢業發表北大核心期刊,加急發表見刊
    此外與國內外上千家學術期刊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合作的期刊涉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省級期刊等多個層次,所有期刊均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總署登記備案,以及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網都有收錄。「這帶來了科研資助及科研活動的增加,尤其是在跨學科研究領域」。
  • 北大核心期刊第八版有效期審稿發表快的期刊,大學教師評副高發表
    陸志明一共發表了5篇SCI稿件,其中兩篇發在了所在領域排名前五和前十的期刊上。而如今,他一年完成的SCI稿件多達十幾篇,大多發在了中低端期刊上。劉煜提到,在期刊選擇的尺度上大致包括:期刊出版的時效性、國際編纂慣例、英語的文獻書目信息(落款、作者信息、摘要、樞紐詞、參考文獻、項目等)以及同行評議等。現在評定正高多是要向核心期刊投稿的,核心期刊是含金量比較高的刊物,加分也是比較多的。
  • 那些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各國政要
    但是,有那麼幾位國家領導人,還在讓阿旺膜拜但不可求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讓我等芸芸眾生何以堪。第一當屬歐巴馬。這位當年的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法學院高材生在「畢業季」(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連續在JAMA(2019影響因子45.54)、Science(2019影響因子41.845)和Harvard Law Reviews(2019影響因子7.136)發表了3篇文章,內容分別涉及醫改、清潔能源和刑事司法改革
  • 廣東衛生晉升期刊目錄發表快郵寄期刊%
    廣東衛生晉升期刊目錄發表快郵寄期刊%見刊時間通常為稿件錄用通知書發出後1-2個月。正高文章,我們堅持"誠信合作,期刊編輯等優秀人士,擅長於高品質文章潤色、文章審閱。24小時注意文章發表進程,投稿方式:文章審稿快速,
  • 清華大學5位教師5位校友當選2021 IEEE Fellow
    主要從事大電網能量管理與運行控制、能源網際網路/主動配電網運行調度與自律控制、機器學習理論及其在能源系統的應用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因在能量管理與運行控制方面的貢獻而入選。唐傑唐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副系主任。2006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社交網絡、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等。
  • 南開學者在金融學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宮旭)近期,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李欣明多篇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  論文「The Effects of Cultural Values on Bank Failures around the World"於2019年11月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上 。該文首次開展了廣泛的銀行層面破產的國際研究,探索了國家文化對銀行破產的影響。
  • IEEE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劉國瑞當選
    IEEE 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會員人數超過 40 萬人,遍布 160 多個國家。IEEE 致力於電氣、電子、計算機工程和與科學有關的領域的開發和研究,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已制定了 900 多個行業標準,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這是 IEEE 歷史上首次由華人當選主席職位。
  •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清華新聞網4月1日電 3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電機系「景德講壇」第一講在西主樓217報告廳舉行。電機系校友、「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受邀作了題為「搶抓電磁能時代發展先機」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