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發展量力而行 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2020-12-17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 汪清縣位於吉林省東部,隸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2019年末戶籍人口為21.6萬人,其中城區人口約8.8萬人。「十三五」期間,汪清縣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河北新區框架基本形成,河南老城區市政設施提質升級,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在人口向大中城市集聚趨勢下,近年來汪清縣城區人口逐年減少。同時,汪清縣雖已脫貧摘帽,但財力緊張的情況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觀。「十四五」期間,汪清城建宜堅持內涵式發展,做到量力而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城市,進一步提高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十三五」期間城建領域發展成效顯著

一是市政設施提質升級。2016~2019年,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分別完成0.95億元、1.88億元、1.56億元和2.71億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15年末的12.12平方公裡增長到2019年末的12.68平方公裡,城市道路長度由2015年末的67.7公裡增長到2019年末的75公裡。河北(即汪清河以北)新區框架除少數內部道路外已經形成,隨著多個政府部門、學校搬遷和新小區居民入住,目前已經初具人氣。河南老城區主要道路完成改造,基本實現集中供熱,雨汙管網分流建設大力推進,市政設施日益完善。北外環路和連接河南、河北的毓翔大橋等建成通車,城市交通更加順暢。屏風山公園和綜合文化公園建成投用,百姓健身休閒更加便利。

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利用棚改政策性貸款等,投資約10億元改造棚戶區5136戶。利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等,投資約3.8億元改造老舊小區約180萬平方米,並推進失管老舊小區納入物業管理。市民居住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三是資金籌措更加規範。汪清縣屬「吃飯財政」,城建投資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和債務資金。目前汪清縣已形成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專項資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汙水垃圾處理等領域,地方政府債券(主要是一般債券)為專項資金提供配套並支持道路、橋梁、綠化等領域的資金籌措模式,城建項目能夠先落實資金再實施建設,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得到有效遏制。

儘管如此,汪清縣城建領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

一是市政基礎設施尚存短板。汪清老城區基本維持著早期道路框架,南北向道路普遍較窄且斷頭路較多,加之河北濱河路和連接汪清河兩岸的主要橋梁汪清橋也較窄,上下班高峰期部分路段交通擁堵較為嚴重。老城區停車位較少,公園綠地較為缺乏。大部分老舊小區尚無天然氣管網覆蓋。縣城排水防澇設施較為薄弱。

二是片區發展不均衡。隨著縣城北擴東移和片區內相關企業單位的衰落,該片區人口流失,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市面貌較為破敗。

三是城建資金存在結構性短缺。汪清縣2019年剛實現脫貧摘帽,地方財力緊張且需優先保障「三保」「三大攻堅戰」等重點支出,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債券一般不支持可研、環評、水保等前期工作費用。

四是城市風貌有待提升。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中心縣的生態優勢尚未充分展現。

「十四五」期間,汪清縣城建領域如何發展

一是中央政策導向支持縣城建設。汪清作為剛剛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在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方面有望得到較多政策幫扶,加強縣城建設、提高縣城承載能力將是重要的幫扶手段和目標。

二是縣城人口預計將緩慢下降。「十三五」期間,汪清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縣城人口已由2015年末的9.4萬人下降到2019年末的8.8萬人。「十四五」期間,從人口自然增長看,汪清的低生育率水平難以扭轉。從遷出人口看,由於汪清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與州府延吉、省會長春等中心城市仍有較大差距,縣城人口外流趨勢仍將持續。從遷入人口看,由於汪清農村老齡化程度高、朝鮮族人口出國比例大,向縣城遷移的潛在人口有限。儘管虎豹公園生態移民和縣城外林業人口遷移等可能為縣城人口帶來部分增量,但在樂觀的情景下每年僅能增加1000人左右。綜合判斷,預計「十四五」期間汪清縣城人口仍將緩慢下降。

三是城建資金難以顯著增長。中央預算內投資方面,由於汪清縣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十四五」期間獲得的中央投資可能主要集中在汙水垃圾處理、排水設施等城建短板領域。地方政府債券方面,汪清縣財政部門判斷未來幾年一般債券規模可能較近幾年五六億元的年均規模有所下降,但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完成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大幅改善,用於城建的債券資金比例可能有所提升。縣本級資金方面,由於「十四五」期間汪清縣的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還在培育期,同時考慮到招商引資的相關優惠政策,實際可支配的縣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難以有明顯增長。汪清縣目前的房地產去化周期在4~5年左右,還有大量閒置二手房,土地出讓金也將十分有限。綜合判斷,汪清縣「十四五」期間城建資金體量很可能和「十三五」期間(不含棚改資金)大體相當。

基於上述發展形勢分析,筆者對「十四五」期間汪清縣城建領域發展有如下建議:

一是堅持內涵發展和量力而行的發展思路。按照1萬人佔地1平方公裡的標準,汪清縣建成區面積已經足夠,下一步不宜再「鋪攤子」,而應著力提高城市宜居性,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應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資能力,區分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城建投資項目,避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二是集中力量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突出短板。拓寬河北濱河路,重建汪清橋,打通一批斷頭路,進一步優化城市交通格局。利用拆遷棚戶區和部分不具備改造價值的辦公樓等騰退空間,建設停車場、市民廣場和綠地等,提升老城區生活便利性。通過特許經營模式擴大燃氣管網覆蓋面。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儘快完善排水設施。

三是利用重點項目優化片區布局。「十四五」期間,東振片區內有可能迎來客運西站建設、牡圖鐵路擴能改造和縣工業區東振組團建設等項目,片區改造提升迎來重大機遇。建議提前謀劃客運站、火車站周邊集散道路,待相關項目敲定後即可配套實施。根據工業區東振組團建設時序,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並保障項目前期經費。對接「十四五」時期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支持領域,按照超出「十三五」時期年度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規模,分年度儲備城建項目,1年內實施可能性較大的項目應加快推進立項、環評、水保等前期工作,縣財政應加強項目前期工作經費保障力度。

五是打好生態名片提升城市風貌。原則上不再建設高層建築,保護好城市天際線。強化城市設計,新建、改建建築注重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和朝鮮族民族風情。優化汪清河濱水景觀,穩步實施南山公園和慢行系統建設,與城北既有的屏風山景觀等一道,更好展現汪清作為虎豹公園中心縣的生態宜居形象。

(作者分別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就業司掛職幹部 王徵 雷騏禎)

相關焦點

  • 【生態之城 宜居潛江】城市建設綠色發展觀察
    看到城市環境大變樣,雅樂居小區居民姚懷軍開心地說。無論是外地客商,還是普通市民都對我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和品質提升豎起大拇指。圍繞「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發展戰略,近幾年來,我市已累計投入城市建設綠色發展資金137.6億元。
  • 連雲港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新聞發布會
    切實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沿海、沿河、沿山等特色空間營造,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推進連雲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強城市家具、公園綠化等品質建設,彰顯海濱城市特色魅力。 3.強化系統思維。以人民為中心綜合推動各項安居、適居、樂居工程,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現實需求,建設宜居港城。
  • 松山區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近年來,松山區在城市建設方面始終遵循環保理念、踐行低碳主張,致力於讓綠色成為城市的標籤,讓綠色渲染城市,走出了一條「森林式、園林化」的特色生態宜居城市之路。目前轄區內的公園、長廊、植物園、民俗園等十餘個,綠地面積達到200餘萬平方米,松北新城規劃公共綠地和居住區等附屬綠地共8578.76畝,建設區綠地率38.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15平方米,形成了以濱河公園、松州公園、中心公園等大型綠地為主,以友誼大街、松州路等街路綠化廊道和多個中心綠地為輔的園林綠化景觀格局。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南竹北移」促進城鄉生態宜居...
    「水邑竹海、生態聊城」、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城鄉生態宜居謀思定向、把脈導航。他指出,近年來,聊城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的新定位、新藍圖,著重做好「水、綠、潔」三篇文章,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市綠色化、生態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呈現出「城區、近郊、村鎮綠化交相輝映,水網、路網、林網綠化縱橫交錯,生態林、產業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國土綠化新格局,2018年,聊城市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林業建設為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 當塗縣住建局全力推進宜商宜居宜遊城市建設
    連日來,當塗縣住建局組織專題研討班,開展集中研討,立足崗位、聯繫實際,高質量、高品質、高標準、高水平全力推進宜商宜居宜遊城市建設。    高質量開展城市建設。進一步做好市政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工作,梳理城市防洪排澇存在問題,完成整改落實,不斷提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
  • 錦州市園林集團以黨建引領推動生態宜居建設
    遼寧省錦州市園林集團黨組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章黨規等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黨建引領促管理、抓好管理提效能」為工作思路,緊抓思想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以黨建引領推動園林綠化精細化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前不久,錦州市園林集團榮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 「安居、適居、樂居」 2022年連雲港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將初見成效
    ,為打造「美麗宜居海濱新港城」,系統開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各項試點工作,為推動「高質發展、後發先至」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介紹,連雲港市將按照「三美協同、三居遞進、三城與共」的美麗宜居城市發展目標,通過各類重點試點項目系統、有序、高質實施,建成更多可觀可感、人民滿意的美麗宜居住區、街區、小城鎮。
  • 福田建設城市中心生態高地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向標和睛雨表,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情況。深圳市福田區作為現代化中心城區,可謂是「寸土寸金」。福田區自然生態資源究竟有多豐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福田管理局已完成對福田區GEP測算,構建了符合福田區特色的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
  • 萬山:打造生態城市 建設綠色家園
    近年來,萬山區堅持綠色引領建新城,大力實施全域綠化工程,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努力打造生態優勢明顯、生產清潔環保、生活舒適便捷、服務完善高效、氛圍開放包容的山水園林城市和一批綠色鄉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
  • ...雙勝利」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復工...
    【堅持兩手抓 奪取雙勝利】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復工見聞新甘肅2016年4月,慶陽市被確定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試點面積29.6平方公裡,試點項目256項,批覆總投資47.35億元。一慶陽西湖建設項目,就是試點項目之一。
  • 生態建設繪新城 蔡家自貿區發展「加速度」
    通過三年的探索和發展,北碚板塊從基建、生態、宜居等多維度,交出了滿意答卷。  2697戶企業入駐  蔡家自貿區迎來掛牌3年  2017年4月1日,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舉行掛牌儀式,北碚蔡家組團1.18平方公裡納入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範圍,今年北碚板塊即將迎來掛牌3周年。
  • 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宜業美麗文祠
    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宜業美麗文祠
  • 成都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這些都是公園城市建設為成都市民帶來的福祉。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兩年多來,成都圍繞服務「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業」,推動理念落地,加快建設美麗宜居之城,努力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
  • 石柱:全力實施鄉村汙水管網建設助力生態宜居
    連日來,筆者所到之處,市民們對重慶石柱縣積極推進汙水管網建設帶來居住環境的改善稱讚不已。近年來,石柱縣把鄉鎮(街道)汙水處理及管網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按照「汙水全面收集、管網封閉運行、節約投資成本、減少維護成本」原則,在鄉鎮(街道)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啟動鄉鎮(街道)汙水管網及農村居民點生活汙染治理工程,不斷完善管網布局,提高全縣汙水收集率、處理率,有力促進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助力生態宜居城市建設
  • 院士大師齊聚杭州 共話韌性宜居城市建設
    圖為大會主論壇現場本次兩場盛會分別以「補水汙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麗城鄉建設」和「韌性宜居·健康活力」為主題,邀請了20多位院士大師,400多位城鎮水務和城市規劃領域的權威專家就如何緊扣人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宜居城市」
  • 青羊區加快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 建設生態宜居和諧新城
    功能區堅持公園城市「人城產」的產城融合發展理念,以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公建配套優先、生態環境優先的「三個優先」發展思路。   實際上,四川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只是青羊總部經濟區多個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推進的小小縮影。打造成都總部經濟高地與生態宜居新城標杆,功能區致力於發展更多的載體、更好的服務。今年9月,成都青羊總部經濟基地正式開園,一期產業、商業籤約率很快達到90%以上,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二期也將在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會聚於此的區域總部公司多達數十家。」
  • 加快新區城市現代化建設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 泉州晚報數字報...
    本報訊 (記者莊丹丹)20日,市委書記康濤帶隊前往鯉城區,調研新區城市現代化建設。 江南片區佔地45平方公裡,依託優越的山水資源稟賦,計劃建設環灣城市的產業新區。康濤來到紫帽山,遠眺片區開發現場,聽取規劃建設匯報,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精心打磨,做一片成一片,示範一片帶動一片,抓好人文生態、城市功能、民生配套等建設,打造高端產業發展集聚區。 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規劃用地3325畝,總投資約130億元,項目分三期建設,力爭打造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樣板新城。
  • 甘州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實錄
    甘州區充分藉助生態優勢和品牌,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植入城市建設管理,打好生態牌,做足水文章,走好治汙路,全力讓生態這張名片更「美」、讓綠色這塊金字招牌更「亮」,加快建設美麗宜居生態城市。豐富「綠」的內涵。山因林而秀,城因綠而美,綠色是城市發展最美的底色。今年,甘州區加大城市綠化工作力度,進一步優化城市綠化結構,提升城市綠化檔次,打造市民就近就便休閒場所,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宜業宜居宜遊,讓市民生活得更加舒適舒心舒暢,推動實現綠色讓城市更精彩、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 國家園林城市徐州繼續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今年47歲的魏玉松,在國土綠化和城市生態建設方面已工作27個年頭,他表示,在2005年以前,我市還有10多萬畝荒山沒有綠化,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徐州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變了以往由單純綠化而變成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改造城鄉生態條件,打造宜居城市。資料顯示,2005年,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6.9%,森林覆蓋率25.3%。
  • ...委員會副主任李後強: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應用美學原理加以指導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要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提出了「兩中心兩地」的發展目標。四川如何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論壇上,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進「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為題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