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學生在讀小學和中學時都是非常優秀學生,有的甚至是縣、市、省裡的高考狀元,但進入大學後,其學業一落千丈,甚至不能畢業,難以就業,由此影響人生。
一、主要心理因素。
(一)快樂無約束釋放。有的大學生在讀高中初中小學時候就是在父母管制、甚至高壓下發憤讀書的,心理學認為,人是以快樂為原則的,但在這種管制和高壓下,其人的自由與快樂的天性長期被極度壓抑,這些人早就渴求釋放這種天性。然而,一旦到了大學,沒有父母的管制和高壓,其自由與快樂天性可以得到釋放,這個時候自然難以、不能自控,甚至將盡情的釋放,所以就沉迷於玩電遊、打牌、吃喝及旅遊等,完全靠自學也不能成為現實了,因而導致了學業的荒廢。
(二)失去優越感。一般說,考取大學者,特別是名牌大學者,在學校,在縣區、市區,甚至省內是學習佼佼者,得到了家裡父母、學校老師同學及社會的捧哄,視為「學習王子」;在學校,在家庭常聽一些奉承話,讓他有一種優越感;但到了大學,大家都是同一個水準的同學,而不是以前的「學習王子」了,自然那些捧哄行為和奉承話就沒有了,其優越感自然消失了,甚至產生一種失落感。
(三)期望值太高。由於讀中學的時候是佼佼者,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到大學後,由於沒有認清當前是「同一水準」對手,仍然要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除了天賦,更需要努力;但一旦成績沒有預期,甚至名落孫山時,則很可能產生氣餒的心理,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四)不能戰勝自己。由於上述原因導致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反差,特別某些同學反差極大時,被其自卑感、失落感極大地打擊了,在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更沒有一些戰勝內心的良策時,自然被這些負面心理擊垮了。
(五)生活環境不適。一是自然環境不適,比如南方人難以適應北方的寒冷,北方人難以適應南方的溼熱。二是社會經濟環境不適,比如一些農村貧困學生到了大城市,不只是適應不了城市繁華喧鬧,更因適應不了大城市的消費,特別與「官二代」、「富二代」相比,更是容易產生差距感和自卑的心理。三是獨立的生活不適,由於在讀小學和中學時,其生活起居都是父母全程精心照顧,讀大學後,一切要靠自己,其生活一時難以甚至不可能獨立,有的很多天不洗澡、不洗被子、不洗衣服,導致身體和寢室臭氣喧天,被同學嫌棄,影響室友關係,還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二、主要危害
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給自己的人生,二是給家人。
(一)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沒走好,將給未來人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學業不好,甚至不能畢業,影響就業,影響就業就影響未來的生存,影響未來的成家立業。
(二)兒子考上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不僅是家裡的榮耀,有的還是村裡、縣裡榮耀,更是家人和家鄉人期望,一旦學業的荒廢,有的與家人失去聯繫,更使所有的期望都破滅了。
三、主要對策
(一)學會自控。自控包括自控學業、自控品德和自控身體等「三控」,特別是對那些長期在父母管制和高壓下勉強學習者,尤為重要。自控學業就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大學主要靠自學,再不像小學、中學老師那樣圈羊式和養鴨式餵養,因此要把自己相當的時間交到讀書館和教室,少去或儘可能遠離網吧、歌廳等娛樂場所。自控品德,加強品德修養,遠離品行不好的人。自控身體,就是要保證身體健康、學會生活自理,為學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正確評估。就是要正確評估自我,就是要用現實的和歷史的觀念評估自我,包括現實和歷史的學校、學生等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以正確定位自我,確定目標,以期圖強。
(三)適應環境,要學會適應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適應自然生存條件;社會環境,適應社會生活環境,包括適應社會交往、經濟條件的生存適應等。
(四)不斷進取,讀大學就是進入了人生一個新徵程,也進入了一個新集體,要依據對自我的客觀評估,在新集體中正確定位自己,調整好心態,確定好奮鬥目標。當自己成績在這個集體裡不再是中學時代的佼佼者時,根據自己的能力或相差的距離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要加倍不斷努力,迎頭趕上。
(五)合理期望值。在新集體,無論在學業、經濟等方面都有可能與他人有差距,這是很正常的,因此,很有必要依據新集體和自身情況合理確定自己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值過高,因為期望值過高將使自己產生心理負擔,特別是這種心理負擔長期的積累,不僅使情緒不好,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六)戰勝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要用自我來戰勝自己潛意識中的一些不利人生發展的心理,比如學業上的氣餒、經濟上的攀比等,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