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心理學:大學生學業荒廢心理因素分析及對策

2020-12-23 玉笛心聲

有的大學生在讀小學和中學時都是非常優秀學生,有的甚至是縣、市、省裡的高考狀元,但進入大學後,其學業一落千丈,甚至不能畢業,難以就業,由此影響人生。

一、主要心理因素。

(一)快樂無約束釋放。有的大學生在讀高中初中小學時候就是在父母管制、甚至高壓下發憤讀書的,心理學認為,人是以快樂為原則的,但在這種管制和高壓下,其人的自由與快樂的天性長期被極度壓抑,這些人早就渴求釋放這種天性。然而,一旦到了大學,沒有父母的管制和高壓,其自由與快樂天性可以得到釋放,這個時候自然難以、不能自控,甚至將盡情的釋放,所以就沉迷於玩電遊、打牌、吃喝及旅遊等,完全靠自學也不能成為現實了,因而導致了學業的荒廢。

(二)失去優越感。一般說,考取大學者,特別是名牌大學者,在學校,在縣區、市區,甚至省內是學習佼佼者,得到了家裡父母、學校老師同學及社會的捧哄,視為「學習王子」;在學校,在家庭常聽一些奉承話,讓他有一種優越感;但到了大學,大家都是同一個水準的同學,而不是以前的「學習王子」了,自然那些捧哄行為和奉承話就沒有了,其優越感自然消失了,甚至產生一種失落感。

(三)期望值太高。由於讀中學的時候是佼佼者,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到大學後,由於沒有認清當前是「同一水準」對手,仍然要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除了天賦,更需要努力;但一旦成績沒有預期,甚至名落孫山時,則很可能產生氣餒的心理,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四)不能戰勝自己。由於上述原因導致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反差,特別某些同學反差極大時,被其自卑感、失落感極大地打擊了,在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更沒有一些戰勝內心的良策時,自然被這些負面心理擊垮了。

(五)生活環境不適。一是自然環境不適,比如南方人難以適應北方的寒冷,北方人難以適應南方的溼熱。二是社會經濟環境不適,比如一些農村貧困學生到了大城市,不只是適應不了城市繁華喧鬧,更因適應不了大城市的消費,特別與「官二代」、「富二代」相比,更是容易產生差距感和自卑的心理。三是獨立的生活不適,由於在讀小學和中學時,其生活起居都是父母全程精心照顧,讀大學後,一切要靠自己,其生活一時難以甚至不可能獨立,有的很多天不洗澡、不洗被子、不洗衣服,導致身體和寢室臭氣喧天,被同學嫌棄,影響室友關係,還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二、主要危害

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給自己的人生,二是給家人。

(一)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沒走好,將給未來人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學業不好,甚至不能畢業,影響就業,影響就業就影響未來的生存,影響未來的成家立業。

(二)兒子考上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不僅是家裡的榮耀,有的還是村裡、縣裡榮耀,更是家人和家鄉人期望,一旦學業的荒廢,有的與家人失去聯繫,更使所有的期望都破滅了。

三、主要對策

(一)學會自控。自控包括自控學業、自控品德和自控身體等「三控」,特別是對那些長期在父母管制和高壓下勉強學習者,尤為重要。自控學業就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大學主要靠自學,再不像小學、中學老師那樣圈羊式和養鴨式餵養,因此要把自己相當的時間交到讀書館和教室,少去或儘可能遠離網吧、歌廳等娛樂場所。自控品德,加強品德修養,遠離品行不好的人。自控身體,就是要保證身體健康、學會生活自理,為學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正確評估。就是要正確評估自我,就是要用現實的和歷史的觀念評估自我,包括現實和歷史的學校、學生等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以正確定位自我,確定目標,以期圖強。

(三)適應環境,要學會適應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適應自然生存條件;社會環境,適應社會生活環境,包括適應社會交往、經濟條件的生存適應等。

(四)不斷進取,讀大學就是進入了人生一個新徵程,也進入了一個新集體,要依據對自我的客觀評估,在新集體中正確定位自己,調整好心態,確定好奮鬥目標。當自己成績在這個集體裡不再是中學時代的佼佼者時,根據自己的能力或相差的距離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要加倍不斷努力,迎頭趕上。

(五)合理期望值。在新集體,無論在學業、經濟等方面都有可能與他人有差距,這是很正常的,因此,很有必要依據新集體和自身情況合理確定自己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值過高,因為期望值過高將使自己產生心理負擔,特別是這種心理負擔長期的積累,不僅使情緒不好,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六)戰勝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要用自我來戰勝自己潛意識中的一些不利人生發展的心理,比如學業上的氣餒、經濟上的攀比等,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相關焦點

  • 怎麼看待有些大學生因沉迷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
    隨著遊戲行業的快速發展,確實有不少大學生因沉溺於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論其原因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沒有哪個大學的大學生同意禁止遊戲。大學生沉迷遊戲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2、身邊有親朋好友和老師一直在灌輸著這樣的理念:到了大學就輕鬆了,到了大學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帶著這樣的觀點,結果很多人到了大學把自甘墮落當成一種很正常的行為並且毫無察覺。3、到了大學未能及時調整自己適應大學生活節奏,感覺自己每天都很迷茫,找不到繼續努力的目標和理由,只能每天渾渾噩噩,碌碌無為。
  • 積極心理學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積極心理學是由心理學教授塞利格曼、彼得森、契克森米哈賴等人創立的,其理論受到人本主義思潮影響,繼承並發展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重點關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著重研究人類優勢和美德,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使人們生活得更有意義。
  • 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業成績是最主要壓力來源
    據了解,該《報告》樣本覆蓋全國40餘所高校的12117名大學生,採取在線問卷調查、小組訪談等方法,調研了大學生當下的健康態度和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全面分析。根據《報告》,64%的大學生認為健康要從年輕時做起,並開始有意識地主動維持身體健康,會關注健康信息,主動尋找解決健康困擾的手段。
  • 育人育心《青少年(10-14歲)學業成長的路徑與對策》校園開講!
    紅網時刻長沙1月12日訊(通訊員 周汨 任幸)為了給家長家庭教育答疑解惑,促進家校合力的形成,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實現學校教育資源共享,營造良好的公益教育氛圍,1月10日上午,以青少年成長為主題的「郡洋家庭教育公益講壇」系列講座之首期主題講座「青少年(10-14歲)學業成長的路徑與對策」在長沙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開講啦!
  • 新高考改革與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
    一、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 (一)生涯規劃與學業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在一個縱橫交織的生涯發展框架中展開的,關心個體一生當中的教育、職業及相關角色的選擇與發展,包括對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等因素的選擇和創造。
  • 大學生容易從心理上放鬆對學業的要求,表現為失去學習目標與動力
    大學生在經歷過高中階段高強度的學習,經歷過緊張的高考之後進入到大學,極容易從心理上放鬆對學業的要求,表現為失去學習目標與動力,無法正確掌握自身學科的學習方法,懶散且不嚴謹等。如果持續這種狀態,成績低下必將是無法避免的結果,失落感、迷茫感、自卑感、焦慮感、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也很容易侵蝕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極其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與成長成才。社團是大學校園的第二課堂。
  • 陳堅——《疫情期間,大學生如何做到在家安心學習》
    主講人: 陳堅,心理學博士、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現任福建省心理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心理學會管理心理學委員會主任、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諮詢教師。
  • 大二男生休學寫書為哪樁 莫荒廢學業因小失大
    記者近日從江城多所高校了解到,如今不少大學生熱衷出書,有專家認為,大學生出書是件好事,但若因此荒廢學業則是捨本逐末之舉。  休學寫書學生堅持,家長和老師均反對  從2010年休學至今,武漢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二男生郭波(化名)一直在潛江老家,每天生活的重心就是創作新書。「父母原本就不同意我休學,時不時催我回學校。」
  • 榮格心理原型測試,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理論丨榮格八維測試
    榮格,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是神秘而陌生的,然而他的那些心理學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學。1907年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在維也納見面,交談長達13小時,此後開始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他更強調人的精神的崇高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而且弗洛伊德如父親般的權威也讓榮格無法忍受
  •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須置身於日益豐富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放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背景下考察,社會急劇變革的大環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裡研究。拓寬視野,開闊思路。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自我封閉,不能自我循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態環境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一個中心:以自我成材為中心,學生中出現了考研熱、實用知識熱、晚自習率高、去圖書館人多的現象。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一、慣性心理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一)固化的心理。慣性心理效應與固化的心理極為相關。
  • 導致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再加之就業壓力增大,社會保障不健全,有些制度和體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都嚴峻地考驗著社會成員包括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使大學生面臨著很多挑戰,心理上更存在著多方面的壓力,包括社會責任的壓力、生活本身的壓力、競爭的壓力以及整個社會不斷加快的節奏所帶來的壓力等等。
  • 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平等?心理學告訴你心理發展的節奏和特徵
    心理學的三項使命:治療精神疾病,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充實,發現並培養有天賦的人!心理發展不等同於生理發展,就好比有些人年紀輕輕卻有著成年人的成熟和穩重,有些人雖然是身處社會的成年人,卻有著小孩一樣的幼稚與天真在心理學上,許多的心理學家就對心理發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維果斯基,皮亞傑等學派以及代表人物在這個方面都進行了相關研究和解釋 其中總結出了關於人類心理發展的三個性質
  • 實時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思想狀況,家庭及生活狀況
    理念決定行動,具有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教師,會主動運用相關技巧和方法教育、引導、影響貧困大學生。首先,高校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心理學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參加培訓,領悟積極心理學理念,學習積極心理學知識,掌握積極心理學在教育、諮詢中的運用技巧,並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展開運用,幫助貧困大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困惑的能力。其次,教師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示範者,應運用積極心理學知識豐盈自身,一位人格健全、積極陽光、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本身就蘊涵著豐富、優質的心理教育資源。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因此,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知識,實證研究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分析創業教育的調節作用,對促使高校創業教育改革始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其價值引領過程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二、研究假設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屬於人格心理學範疇。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心理健康月系列報導之三: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案例分析
    現就職於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畢業後一直從事心理學的教學,主要講授課程有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衛生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輔導活動設計等。發表20餘篇心理學方面的論文,參編《心理學概論》《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等教材。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然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並非弗洛伊德,而是另一位同樣的頂級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是神秘而陌生的,然而他的那些心理學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學。
  • 大投機家的證券心理學1 股市短期漲跌有90%受心理因素的影響
    《大投機家的證券心理學》與之前讀過的科斯託拉尼大師的另一本著作《證券投資課》有所不同,《證券投資課》是以科斯託拉尼回答學者問題的方式總結而成,《大投機家的證券心理學》主要講述的是作者一生的經歷以及所見所聞,以更加主觀的方式來描述自己在遭受質疑或承受壓力時的反應以及心理變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投資中的智慧。
  • 高校大提琴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與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相比,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相關培訓,每個學生自身素養各有差異,造成大提琴演奏水平不一。沒有針對性的教育,只是傳統的教育形式,會削弱學生對大提琴學習的興趣,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2020-03-25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