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號,在內蒙古達茂旗石寶鎮溫都不令村委蘇吉新村發生一例鼠疫死亡病例。因為鼠疫屬於高傳染性疾病,從而及時對密切接觸者及整個村都進行了隔離檢測,好在暫時沒有發現異常,也沒有其他人出現發熱等症狀,沒有造成他人的傳染事件。
但6月~9月是鼠疫的高發期,而且近來也可以見到老鼠的量有所增加,所以做好個人的防護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鼠疫的危害性
鼠疫屬於強烈的傳染性疾病,傳播途徑非常多,可以通過跳蚤叮咬、食用未熟的鼠疫病死動物、直接接觸到帶有鼠疫病毒的動物、通過帶有鼠疫病毒的動物或被傳染者的飛沫進行傳播。
而且人們對鼠疫病毒普遍沒有免疫力,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感染。不過好在無症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從而減少被傳染的機率。
鼠疫的病死率非常高,不及時治療,高達30%~60%。在歷史上,十四世紀的時候,歐洲由於鼠疫死亡的人數高達5000萬人。
感染鼠疫出現的症狀
感染鼠疫後的潛伏期一般為1~6天,長的可達8~9天,但多在2~3天內發病。
一般發病比較急,多表現為發高熱,體溫會升至39度以上,而且持續的時間非常長,連續持續幾天甚至幾周,多伴有劇烈頭痛、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狀,有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
另外,嚴重的患者早期就可出現意識障礙、血壓下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
鼠疫的防護,人人有責
1. 及時發現鼠疫病情
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生病等症狀的一些老鼠疫或旱獺等動物要及時上報;發現一些不明原因被動物咬傷死亡的病例要及時上報;發現一些疑似鼠疫的病人,尤其是已經確診的病人一定要及時上報。
鼠疫是一種高傳染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管控,或比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更強,更會導致大流行。
雖然針對鼠疫有一定的抗生素可以使用,但是病死率還是非常高的,一定要注意。
2. 做好個人防護
不接觸,不宰殺旱獺等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這些未煮熟的肉類, 也不要到野生動物區去旅行,更不能在旱獺出入地進行停留,避免跳蚤叮咬。
更不能去接觸一些確診為鼠疫或懷疑患上鼠疫的患者。
3. 預防用藥
對一些需要接觸到鼠疫患者的人員、被疫區跳蚤等叮咬過的高危人群進行預防用藥。
一般來說,四環素、多西環素、環丙沙星、鏈黴素等抗生素對於鼠疫有很好的預防治療效果。
但是這是抗生素的副作用也非常大,如沒有必要,是不能用這些抗生素來進行預防治療的,不能濫用。
抗生素濫用只會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產生耐藥,從而導致真正需要抗生素來救命時,而發現無藥可用。
當然,鼠疫雖然會導致大流行,但主要做好防護,導致大流行的機率很低,也不需要過於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