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於當初人教、闡教、截教三教在碧遊宮共同商議封神榜的時候,對於三教修仙人員是否能上封神榜有了一個標準:修道根基深的成仙人,修道根基稍微淺一點的就上封神榜進行封神,修道根基不行的就重新回到輪迴之道。所以後來對於哪些成仙,哪些上封神榜,哪些入輪迴之道都是以這個為標準的。
黃天化修道根基淺的表現:
一是黃天化的性格,在書裡黃天化的性格描述是「性如烈火」,一點就炸。在黃天化第一次下山往潼關救父之時,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親人團聚原本是好事。可是黃天化沒有見到母親時先是埋怨父親黃飛虎狠心拋棄母親,當得知母親被害時當場氣倒在地,醒來後當場就表示要殺到朝歌為母親報仇,青峰山修道也不去了。這個喜怒與形色的性格明顯是和闡教修道不相符的。
二是黃天化不守闡教戒規,兩次下山都是破戒。第一次在潼關父子相認,這一次是父子重逢,你看黃天化一看到家人重逢都幹了什麼?「飲酒歡聚」、「吃葷」,「穿王服,帶束髮冠,金抹額,穿大紅服,貫金鎖甲,束玉帶」。這還有哪一點像修道之人,你再看看楊戩、哪吒都沒有像黃天化這樣一下山就變了修道之心的。難怪姜子牙在看到黃天化這個樣子就說,我雖然身居相位,也不敢忘記「崑崙之德」。這是因為姜子牙有前車之鑑,當初他被元始天尊安排下山後,也是開葷戒、酒戒、色戒。元始天尊知道後就訓斥姜子牙,還收回了當初的許諾「雖然你去,還有上山之日」的承諾,冷冷地表示「你為人間宰相,受享國祿,稱為『相父』,凡間之事,我貧道怎管得你的盡」。這說明闡教修道對這些戒律是看重的,一旦破了戒那就會受到懲罰。
所以說黃天化這種在三教中屬於修道根基淺的,只能在姜子牙伐紂的過程中死掉,然後再回到封神榜上去封神,這是在劫難逃的。
土行孫修道根基淺的表現:
一是土行孫一開始被申公豹遊說,幫助紂王對付武王,闡教的基本方向就是幫助武王伐紂的,而土行孫一開始是反其道而行之;另外他還想殺武王和姜子牙,這也是犯了大忌的。話說這種被申公豹一遊說就下山幫助紂王的,不是截教眾教徒的行為嗎,所以說嘛土行孫也是和截教教徒一樣,修為不夠嘛。
二是土行孫在伐紂的過程中屢次出現擅自行動的行為,比如當他看到餘元的五雲駝的時候,就半夜私自行動去偷五雲駝,結果卻被餘元裝進乾坤袋內,要不是懼留孫去救他,那麼土行孫已經死了。
三是在土行孫在夾龍山的猛獸崖被張奎砍下腦袋一事,其實懼留孫是已經算到的了,只是因為當時三教已經下了命令沒有理由不能下山,所以只有土行孫死了,他才能下山降服張奎。這在懼留孫給姜子牙的信裡有說道「家師已知應上天之數,這是救不得的;只是過澠池須有緣故。」
所以說,像黃天化、土行孫這種的修道根基不深的在姜子牙伐紂的過程中是必須要死的,這也是封神演義裡天命論的說法,逃是逃不過去的,這都是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