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2020-12-15 俇攘

明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文化極其璀璨的年代,各大學派林立,官場清流強勢,讀書人骨子硬。到了明代中後期,文學更是達到了鼎盛,楊慎、李贄、王世貞無一不是名動千古級別的大文豪,更是有王陽明,被心學崇尚者推上聖人的寶座,與孔孟朱三大聖人並列。

明代無論是戲曲,還是繪畫,還是思想,都較前朝有著巨大的發展進步,而文學更是如此,明代小說乃是歷史上的一大高峰,明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還有「三言二拍」這樣的故事集亦是名傳千古。還有稍微次一點的,也有《東周列國志》等等作品。

明代文化昌盛
封神演義

但是提到明代頂級的小說或者文學作品,一般人不會提到《封神演義》,這部成書比較晚的小說,卻經住了歷史的考驗,最終流傳了下來,並被改編成戲曲電視,讓百姓孰知。但是卻沒有經得起文學界的考驗,沒有什麼研究價值,被文學界擱置在一旁,甚至是鮮有問津。

按理說,封神演義要氣勢有氣勢,要文化底蘊也不差,其中包含的詩詞遠多於三國和水滸。其故事情節也波瀾壯闊,場面也恢弘無比,想像力也十分空前。在明代,是一部極其前衛的仙俠小說。

那《封神演義》對比明代四大名著,到底差在哪?致使其歷史地位難以望四大名著的項背,幾乎就成了一本民俗文化作品。接下來,我們就簡要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和明代四大名著的差距。

打鬥全靠砸法寶

1、打鬥場面過於單一,且雷同較多。

封神演義大部分的打鬥場面都比較單一,而且招數也幾乎類似,對於武鬥描寫不夠細緻,一般打鬥不過幾回合,就要祭出法寶或者使用異術。而打鬥的場面就成了法寶的比拼,誰的法寶過硬,誰就是爺。

而且,許多法術都比較雷同,鄭倫和陳奇的哼哈,就顯得有點雷同。而法寶幽魂白骨幡,與戮魂幡也基本功能相近。還有呂嶽和餘德,一個散瘟疫,一個散痘毒,然後去火雲洞取藥,故事情節也比較雷同。

2、正不正,邪不邪。

闡教人物正面實力太低,不是正面以多欺少,以大欺小,就是陰謀詭計,暗中偷襲,像燃燈這樣的角色,三番五次的臨陣脫逃,讓其他人先上探明虛實,還有很多偷襲,實在不像是一個正面人物,也不像是德高望重的副教主應該做的事情。還有懼留孫對陣餘元,兩次都是讓姜子牙出面,然後自己躲在身後偷襲,完全沒有金仙的身份。而截教的人物也並非就是不倫不類,基本沒有偷襲等招數,雲霄等人還是極為講理的仙人。這樣就造成,正面人物讓人不喜歡,反面人物讓人心生憐憫。

神仙生活

3、人物的描繪不刻骨。

封神最大的敗筆應該在人物刻畫之上,文中沒有絕對的主角,而且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不夠,人物的特點刻畫得單一。

封神中,哪吒、黃天化就是火爆,愛打架;楊戩就是智謀多,穩妥;姜子牙就是聽師傅的話,全文都如此,沒有什麼大徹大悟和改變,特別是絕對主角姜子牙,歷經無數次大戰,卻基本沒有成長。

對照三國,曹操是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從最開始的報父仇屠徐州,到後來接納殺害典韋和長子曹昂的張繡,可見其胸懷的成長。還有曹操是有多面性的,雖然在對敵人時奸邪,但是對自己人卻極為推心置腹,手下的文臣和猛士更是誓死效忠。

而封神中姜子牙卻不是如此,一路上統軍能力很一般,後期被鄔文化一人劫營就斬殺二十萬,完全不像是頂級統帥的樣子,而且一路基本就沒有成長。而黃天化、哪吒也缺少劣勢的情形下,憑藉一己之力創造奇蹟的事跡。

4、與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有很多雷同。

黃飛虎出五關,與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簡直就是一次反向的運動。而楊戩對袁洪,與西遊記中的孫行者對戰二郎神,幾乎就是同一場故事。而哪吒大鬧東海,然後多年後才回歸正途;與孫悟空大鬧天宮,多年後拜師三藏,也基本是一個路子。

袁洪和楊戩

5、闡教只佔了一個天道。

封神演義的思想,主要還是以天道正確的封建皇權思想為主。有存天道去人倫的理學理念,在心學泛濫的明末,也算是一股清流。封神中很多時候闡教總是以大欺小,以多勝少。

還有殷郊和殷洪站在君父一邊本是人倫,在父命如山的大環境下,殷郊殷洪並沒有做錯,卻被描述成十惡不赦,殷郊甚至受了犁耕之刑而死,違背天道的殷郊的死,是封神演義成就不高的最大悲劇點。

而太乙恃強凌弱殺石磯娘娘,就是理所應當。石磯娘娘只是因為兩個童子接連被哪吒殺死了,然後去找太乙理論,就被太乙說了一大通道理,然後燒死了。而燒死石磯娘娘的理由簡單說就是我有天道,殺你是應該的。這完全不讓人信服。

殷郊之死

6、作者格局不夠,受束縛比較多。

周朝自始至終就站在高山之上,向下碾壓商朝,戰局不利,自會有背後的大仙出面解決問題,元始天尊和老子更是頻繁出手。

而商朝每次戰役的最終結局都是失敗,而西岐似乎也沒有體現出多大的解救萬民的決心,只是一個順應天道之舉,缺乏對正義之師解救被商紂王壓迫的闡述和描繪。

還有闡教的以人為主,動物只能當坐騎的人類沙文主義思想。完全不如截教有教無類,萬仙來朝的平等思想更具博愛精神。

7、主角人物實力太弱,大佬出手過於平凡。

封神演義中,以姜子牙、哪吒和楊戩為絕對主角,而這三人,除了楊戩能達到金仙級別的水準之外,哪吒不過就是三流水準,而姜子牙基本就是不入流。這就導致了主角基本就打不過對面的強敵,然後闡教眾仙以及陸壓、西方教主等人頻繁出手。嚴重減少了主角的戲份。這也是造成主角人物刻畫不夠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石磯無故被殺

8、大佬操控了一切,當中的人物基本不能改變什麼!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都有很多大佬出手的場面,但是這其中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封神中的大人物出場,基本都是孫悟空去請的,他們基本就不會主動出手幫忙,這就表明,孫悟空是經過奮鬥了,最後實在打不過,才去請人來幫忙。

對比之下,封神演義中的大佬,基本就是時刻關注著戰局走向,他們操縱著一切,一遇到情況,立馬出手解決問題。

這裡面有一個重大差距,西遊記之中,大佬沒有實際操縱這一切,而是放任孫悟空去完成任務,就像公司高層看好一位員工,將其下放考察,任由其開展工作,看看能不能取得想要的成績,而員工需要憑藉表現決定自己的命運。

而封神演義,明顯是大佬決定了一切,安排好了路,什麼時候怎麼走,都是設定好的,類比就是公司董事長,讓自己的兒子去基層賺取履歷,一切艱難險阻都會主動幫忙打通,讓其順利完成實習,回來擔任高位。

這兩者之間能更有吸引力,不言而喻。

9、主角人物不夠叛逆,幾乎沒有抗爭封建的精神。

封神中的主角都是無比遵從師命之人,基本沒有什麼人違背過師命,最後活下的人都是那些聽師傅話的人,類比西遊記,封神有明顯差距。

我們來看封神演義中那些有反叛精神的角色的結局,哪吒被徹頭徹尾的改造了,連肉體代思想,完完全全的改造,當哪吒多年後再度見到殺死他並壞了其廟宇的李靖認錯時,封神演義就註定了不如西遊記。

再來說,違背師命效忠父親的殷郊殷洪慘死。曾經違背過師命的土行孫,在懼留孫門前被殺,懼留孫也不救。

哪吒鬧海

10、神體系中依舊等級森嚴,沒有衝破現實桎梏的思想,也沒有詼諧性。

借鑑三國和西遊,造成有些不倫不類,既然是歷史演義,真實人物參與度不夠,全是虛構的神仙在打架。若是架空歷史,像西遊記,卻又太過拘泥於歷史,真實人物參與得也不少。

封神演義中紂王有天命,女媧不敢殺他,周武王天命所歸,送到十絕陣中也不會死。昊天上帝一聲令下,闡教眾人就要商議封神,這些東西都過於突出皇權,不像孫悟空敢於在如來佛祖面前表明想當玉皇大帝的想法。

闡教內部,更是等級森嚴。三大教主,萬劫不滅的修為,在鴻鈞道人面前也只能當著一眾弟子跪著,弟子必須無條件遵從師命和闡教的路線,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下場。

相關焦點

  • 看封神:《封神演義》為什麼沒有入選古典四大名著
    古典四大名著這個概念存在實際上並不太久,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1982年《紅旗》雜誌文藝部編的《論文藝與群眾》書中收錄的署名「田丁」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論》,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明確提出:「《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紅樓夢》所以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同它們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是分不開的
  • 《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只是一介書生,他為何懂得許多道家秘聞
    《封神演義》成書時間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由於該部小說世界觀頗為宏大,還充斥著許多神仙鬥法的場景,也是遠播海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神鬼小說之一。甚至還有不少朋友覺得:為何四大名著沒有《封神演義》這部作品?然而,不少人只知《封神演義》精彩,卻不清楚該作品作者到底是誰。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電影中黑眼圈、大牙縫、不屑一顧的哪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網友們開始熱議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型形象與電影中的不同。  魯迅等學者認為,這部家喻戶曉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正是明代鐘山腳下的應天府(今南京市)人許仲琳。
  • 明代封神演義中的幡實力排名
    封神演義,我國神話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說,也是明代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全文氣勢磅礴且大開大合,在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神話改造,最終將這段歷史故事講述得頗為震撼。 封神演義文中不僅演繹了凡人的徵伐,更多的是涵蓋著神仙的打架。
  •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作者真的是許仲琳嗎?
    而神魔類的內容也是宋人話本中十分常見的,同樣影響了後來的西遊、封神等明人長篇白話小說的編著,《西遊記》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另一部神魔小說巨著《封神演義》的一些問題。現在公開出版的《封神演義》各種版本作者都署名為許仲琳,其根據是民國時期在日本發現的此書最早版本萬曆舒載陽刊本卷二有「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的字樣。
  • 封神演義:365位正神有108位神號涉嫌抄襲?專家:鐵證如山
    封神演義是一部神書,所涉的神話體系非常宏大。但有一點,此書似乎不太受到學術界的認可。清代學者梁章鉅曾將《封神演義》和《水滸傳》《西遊記》並列。但實際上,封神在現代的地位,並沒有達到四大名著的高度。與這兩部名著比較,封神演義就遜色得多了。其中出場的人物眾多不假,但沒有一個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就說主角姜子牙,同樣是勤勞的打工人,卻沒有孫悟空的特立獨行,有血有肉的一面。簡單來講,封神演義其實只是一本幻想小說,當不得史,神話體系也相對混亂,也沒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封神演義》是一本有趣的書。它在我國古典神魔小說中佔有一席之地。當然,如果從文學的角度衡量,它不能說多麼的成功。它的文筆比起名列神魔小說榜首的《西遊記》來,要差了很大一個檔次。它的故事大多數是乾巴巴的,而且套路化非常嚴重。比如破十絕陣,一個個的。先進一個炮灰,再派一個厲害神仙去破。
  • 中國除了四大名著外還有什麼好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相信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所謂的四大名著,但是這四大名著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是誰定下來的呢?這些作者都是明朝清朝的人寫出來的,難道在明朝清朝之前就沒有比四大名著更好的書籍了嗎?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但是這兩部作品裡面卻有著同樣的人物,比如李靖、楊戩、哪吒、土行孫、四大天王、太上老君等等一些共有的人物。那麼到底《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誰借鑑了誰的內容,誰抄襲了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我們接著往下來看。這兩部書的人無關聯非常明顯,首先我們來看看哪吒。
  • 《封神演義》,無法擺脫和《西遊記》進行比較的命運
    《封神演義》在知名度上來講和《西遊記》不相上下。關於這本書的創作年代,一直沒有定論。普遍觀點認為,這本書創作於明代隆慶年間。肯定有很多人會感到好奇,為什麼明代會出現如此成功的神魔小說?估計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明代的成化、嘉靖、萬曆等幾位皇帝都信奉道家思想。
  • 《封神演義》中十大凡人猛士排行榜
    封神演義,是我國歷史上最具演義色彩的長篇神話史詩,重敘事,輕人物心理刻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為軸,以封神為主線,展現了道家闡教和截教兩派的明爭暗鬥,相互鬥法。 書中姜尚所統領的西周將士,從岐山之西開始,一路東徵,過關斬將,直破殷商國都。
  • 贈書| 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能信服嗎?
    其實《封神演義》是一部並不完善的作品,它在創作之初,有意與《西遊記》《水滸傳》等名著爭勝,但這位作者善於做宏觀架構,細節和體例上的駕馭能力卻不強,所以原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不好懂的地方。 不過,透過文本的迷霧,似乎也可以發現一些東西。
  •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關於準提道人這個稱呼是來自中國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之中,標準的聖人修為,為西方教二教主,師兄是接引道人,同樣也是聖人修為。他們二人被合稱為西方二聖,是東方教元始天尊的座上賓,主動請廣成子前往西方邀請來幫他完成封神任務的。
  • 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有何區別,如何區分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四位護法天神,在佛教的教義中,須彌山為世界中心,須彌山周邊圍繞著四大部洲,如東土大唐就在南贍部洲,這四大天王每人護一部洲。魔家四將則是《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這四人在封神大戰死後,才被天庭封為了四大天王。
  • 封神演義13正神都當過門神,除了姜子牙之外,你還知道哪幾個?
    今天,咱們要說的還是封神演義。重點介紹其中13個作為門神的人物。首先,咱們要說的是姜子牙。姜子牙在幫助武王伐紂之後,功成身退,沒有成仙也沒有封神,而是回到了封地齊國,享受人間榮華富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姜子牙的確沒有神位。但他的事跡自古被人們津津樂道,所以其地位在民間傳說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神化。
  • 封神演義誰才是終極大BOSS?操縱封神大戰,促成商亡周興!
    名著之所以能流傳數百年而不朽,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它內涵豐富,禁得起多角度解讀。  一部《封神演義》,有人看到了歷史更迭,王朝興衰;有人看到了武將徵伐,兵機奇謀;有人看到了仙人鬥法,絢爛神奇;還有人看到了權謀韜略,步步驚心……  作為中國第一部將歷史與仙幻融於一體的經典名著,《封神演義》確實值得反覆閱讀,再三研究。
  • 封神演義中十五大超級法寶排名
    封神演義,作為明代最為傳奇的浪漫主義小說之一,以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重點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人物的名分定位史,講述了我國神話體系的形成,全書數百位神仙,各顯神通,演繹了一場遠古仙俠大戲。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因為三教的設定各不相同,那麼在這部雜糅三教的小說中,這些聖人之間的地位到底怎麼界定呢?都並列為最高神?其實不是的,從小說的字裡行間中,我們其實可以梳理出一些蛛絲馬跡。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封神演義中那幾位來歷成謎的角色
    封神演義作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介紹神仙譜系的作品,但是在這當中,有部分角色的身份來歷作者並沒有描述清楚,給讀者無盡的遐想。其中部分角色的身份,也給了當代很多修仙小說二次開發的機會。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封神演義中比較有名的一些主要角色中,來歷成謎的這幾位!
  • 30年前的《封神榜》,服裝大膽尺度超前,女主演都不好意思穿
    但是,在後來另一部神話巨作《封神演義》中,作者以《西遊記》為基礎來完善此神話系統,並為其撰寫了令人心動的背景故事。作為一本非常受歡迎的古典小說,自然地《封神演義》就像四大名著一樣,已經被改編成影視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熟悉的可能是《鳳鳴岐山》、《武王伐紂》和《封神英雄榜》,但是在一些老觀眾眼中,最經典的是90年代的《封神榜》,由傅藝偉,湯鎮宗和其他人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