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期,刷爆全網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廣受好評,截至7月30日,票房已經超過《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56億,被眾多網友稱為「國產動畫最優秀的作品」、「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
電影中黑眼圈、大牙縫、不屑一顧的哪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網友們開始熱議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型形象與電影中的不同。
魯迅等學者認為,這部家喻戶曉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正是明代鐘山腳下的應天府(今南京市)人許仲琳。
署名者是「紫金山腳下的隱者」但生平無從知曉
明代中葉,在奉佛崇道的社會思潮下,神魔小說風靡一時。《封神演義》就在明代萬曆年間出版,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全書一百回,寫姜子牙助武王伐紂、回國封神的故事,小說極盡想像、誇張。
早期的哪吒在神仙傳記和雜劇裡,有事跡而無性格;到了《西遊記》,哪吒開始有了情感和主體意志;《封神榜》中,哪吒的章節更加豐富,「熊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劇情更成為了經典。
不過,對於這本書的作者,歷來多有爭議,但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版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的明代萬曆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卷二首頁有一行署名:「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這提供了重要線索。
「鐘山」就是今南京的紫金山,「逸叟」是遁世隱居的老人,「鐘山逸叟」是編者許仲琳的號。魯迅、孫楷第等學者據此判斷,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許仲琳,當代一些專家學者也傾向此觀點。
然而許仲琳的生平事跡無處可查,至今還是一塊空白,無法核實;且這個署名僅出現一次,其餘十九卷均沒有出現。
有專家認為許仲琳是別人託名,《封神演義》的作者另有其人。因此,作者到底是誰,學界產生了爭論。
爭論一
作者是無名氏,為名或為利
清代儒學者梁章鉅在書中說,林樾亭曾經告訴自己:從前有個讀書人,在他大女兒出嫁時用盡了家財,二女兒因此很埋怨,這位讀書人安慰她別擔心,後來就根據《尚書·武成篇》中「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之類的話語,敷演成了《封神傳》一書給二女兒作陪嫁。二女婿將書稿出版銷售後,竟獲得了很多財富。
但梁章鉅在他另一本書中說法又有變,他同樣沿用林樾亭的話,說《封神傳》是明代一位飽學儒生所作,意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足而三。
不管是為利,還是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較有才華的讀書人,但姓名就無從知曉了。
爭論二
作者是王世貞,寫完《金瓶梅》寫《封神榜》
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的領袖王世貞,也被認為是作者。傳說中的王世貞還是《金瓶梅》的作者(《金瓶梅》的署名作者「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學界仍有爭議)。
據說,王世貞寫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後,命令他將書稿獻給皇上看。王世貞擔心不妥,通宵達旦寫了部《封神演義》,代替《金瓶梅》上呈。王世貞因疲勞過度,連頭髮也變白了。
不過,以上這些傳聞因無可靠證據,都不足為信。
爭論三
作者是明道士陸長庚,博覽群書,頗具才華
《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本世紀30年代,張政煨考訂「元時」系「明時」之誤。
而在「許仲琳作者論」之外,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明代道士陸長庚作者論」。首次出現這種觀點的是在清代文獻《傳奇匯考》中。根據鹹豐年間的《重修興化縣誌》卷八「人物誌」的記載,陸西星字長庚,江蘇興化人,聰明過人,頗具才華。他博覽群書,文章嫻熟,又工於書畫,能領悟性命天道之類深奧的道理,與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絕當時,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獲取好成績。於是拋棄儒服,頭頂黃冠做方外遊客,幾次碰到高人異士,學了不少仙真秘訣,後來撰寫了數十種有關仙釋的書籍,並為《莊子》作注,名《南華經副墨》。
不少學者認為,陸西星擅長文章,又精通釋道,以他的經歷修養,應該是《封神演義》最合適的作者。
然而,看似極為合理,但沒有任何直接證據,仍然難以服眾。
爭論四
民間藝人世代積累,許仲琳匯集成《封神演義》
結合中國文學的歷史語境,《封神演義》並非一時創作而成。學者李亦輝發表在《蘇州大學學報》上的文章認為,像《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世代積累型的長篇小說一樣,《封神演義》也曾經歷過詞話本階段。學者徐朔方認為《封神演義》是「民間藝人世代積累的集體創作」,因此「沒有單一的作者」。儘管有時代積累集體創作的基礎,但一部各方面都臻於成熟的作品的出現,必然是某個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文人編輯加工的結果。
至於許仲琳在《封神演義》成書過程中的貢獻,因詞話本、許仲琳編輯本今皆不存,我們已無法確知許仲琳到底做了哪些加工改造的工作。李亦輝認為,「大體而言,許仲琳是將詞話本階段處於鬆散共存狀態的若干主題、內容不同的子故事整合成一個首尾貫通的單體故事,從而形成今日所見之《封神演義》一書之雛形;其在《封神演義》成書過程中的貢獻,當介於普通編輯者與獨立創作者之間。」
可以說,《封神演義》的作者問題至今仍是一個待解之謎。(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