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哪吒竟然是個混世大魔王,到底是誰把他寵壞了?

2020-12-27 六石映像

哪吒這個人物形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無論是在《西遊記》中還是《封神演義》中,哪吒這個角色都有出場,且對劇情有不小的推動作用。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在《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開始描寫哪吒的出場。

據說他是靈珠轉世,投胎到李靖的夫人殷氏的肚子裡。

這一胎一懷就是三年零六個月,哪吒終於出生了,隨後被太乙真人收為徒弟。

但是哪吒的出生讓李靖家不再平靜。

他先是攪亂東海,當龍王派出巡海夜叉出來時,被哪吒打死。

後龍王又派了三太子敖丙,又被哪吒打死,還抽了對方一根龍筋。

龍王聞聲趕到李靖家告狀,威脅李靖要告訴玉皇大帝。

哪吒因擔心父母被連累,於是去尋求師父太乙真人的幫助。

誰知太乙真人並無責怪哪吒的意思,他認為敖丙的死為「天數」。

而龍王意欲告到玉帝處實屬「不識大體」,甚至讓哪吒逮住龍王暴打一頓教訓一下。

回來時哪吒安慰父母,出了事自有師父承擔,家父無需掛念。

哪吒愈發囂張,把玩著父親的鎮陳塘關之寶還失手將石磯娘娘的徒弟碧雲童子殺死。

石磯娘娘跑到太乙真人面前告狀,太乙真人將她說教了一頓。

大意是:哪吒是靈珠轉世,是奉元始天尊你之命來輔佐姜子牙滅殷商的,如今傷了你徒弟乃是天命,無傷大雅。

當哪吒回家後發現,父母被四大龍王告到家裡來了。

為了不拖累父母,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

但李靖仍然不肯原諒兒子,拼命阻撓兒子復活。

後來,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為哪吒做了一個新的肉體。

復活後的哪吒憑藉高超的武功和法寶助姜子牙滅了殷商,建立了新王朝周朝。

如此看來,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真是原著中唯一能夠操縱哪吒命運的人啊!

哪吒數次闖禍都是被太乙真人給擺平的,也是最後太乙真人給他做了新的肉身才使得哪吒得以復活。

太乙真人是誰?

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和姜子牙是師兄弟關係。

換言之,姜子牙是哪吒的師叔,因此後期哪吒助姜子牙滅商朝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他為滅商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後人習慣性地將他定位為是一個為民除害、敢於與父權抗衡的英雄形象。

可是當我們看回《封神演義》中的描述會發現,哪吒做的種種「事跡「簡直就是一個「混世魔王」啊!

而太乙真人更像是一個過度溺愛孩子的父親。

屢次跟在哪吒身後為他收拾爛攤子,並且用「爾等凡人的死皆是天數」為哪吒開罪。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並不完全是一個正面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個妥妥的小霸王。

為什麼太乙真人數次用到了「天數」、「靈珠轉世」為哪吒說道呢?

因為在《封神演義》中,滅商建周是人心所向。

所有人都覺得,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滅了殘暴的商朝建立周朝。

其他死去的人都是不值一提的「蝦兵蟹將」。

哪吒身為靈珠轉世,身上肩負著巨大的使命,所以無論他犯了多大的罪,都不能怪他。

作者用了哪吒這一人物形象,來表達民眾想要滅了商朝的迫切和決心。

並且為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對神權的盲目崇拜。

這才有了哪吒這個「靈珠轉世」的神仙即使殺了很多人,都能夠被原諒。

不因有別,只因哪吒是法力過人的神仙。

但是後來哪吒在姜子牙消滅商朝的戰役中,立下了不少功勞。

也算是和前期自己犯下的過錯,將功補過了。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電影中黑眼圈、大牙縫、不屑一顧的哪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網友們開始熱議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型形象與電影中的不同。  魯迅等學者認為,這部家喻戶曉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正是明代鐘山腳下的應天府(今南京市)人許仲琳。
  • 唐朝戰神李靖,是怎麼變成《封神演義》裡哪吒的爹?
    誰贊成,誰反對? 為什麼說李靖是戰神?因為他戎馬倥傯二十年,為唐朝滅掉了4個國,分別是南梁蕭銑,宋國輔公祏、東突厥、吐谷渾。對於普通將領來說,一生建立上述功業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誇一輩子了,李靖卻乾淨利落地全部完成。不僅如此,李靖在功成名就後急流勇退,從而安享晚年,活到了79歲高齡,才因病去世。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許仲琳的《封神演義》成書在後。論故事內容呢,《封神演義》寫的是商周之間武王伐紂的事,而《西遊記》一百回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這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千年以上了。但是這兩部作品裡面卻有著同樣的人物,比如李靖、楊戩、哪吒、土行孫、四大天王、太上老君等等一些共有的人物。那麼到底《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誰借鑑了誰的內容,誰抄襲了誰的呢?
  •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而楊戩對袁洪,與西遊記中的孫行者對戰二郎神,幾乎就是同一場故事。而哪吒大鬧東海,然後多年後才回歸正途;與孫悟空大鬧天宮,多年後拜師三藏,也基本是一個路子。封神演義的思想,主要還是以天道正確的封建皇權思想為主。有存天道去人倫的理學理念,在心學泛濫的明末,也算是一股清流。封神中很多時候闡教總是以大欺小,以多勝少。
  • 《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只是一介書生,他為何懂得許多道家秘聞
    《封神演義》成書時間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由於該部小說世界觀頗為宏大,還充斥著許多神仙鬥法的場景,也是遠播海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神鬼小說之一。甚至還有不少朋友覺得:為何四大名著沒有《封神演義》這部作品?然而,不少人只知《封神演義》精彩,卻不清楚該作品作者到底是誰。
  • 《封神演義》寫了3對父子,讓人又恨又爽又遺憾,其中有何玄機?
    在《封神演義》中,有一些對「父子間相處之道」情節的描述。雖然書中提到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深入,但是細讀文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子」這一人倫關係的主張。其中,較為重要、陳述較深入的「父子檔」,共有3對。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相關情節的呈現,並藉此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對「父子」這種關係,究竟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沒有封神,此外還有七位也沒有,你知道嗎?
    商周之戰結束後,封神榜上也沒有他的名字。所以他只算是一個會道術的凡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我們知道在《封神演義》中,除了姜子牙之外,還有另外的7位也沒有封神。第1位是哪吒哪吒肉身陳勝無需封神,間接成仙登仙,封神演義當中說,哪吒死後,是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復活的,是縱三世佛之過去佛世家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為尊貴。第2位是李靖
  •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關於準提道人這個稱呼是來自中國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之中,標準的聖人修為,為西方教二教主,師兄是接引道人,同樣也是聖人修為。他們二人被合稱為西方二聖,是東方教元始天尊的座上賓,主動請廣成子前往西方邀請來幫他完成封神任務的。
  • 《封神演義》闡教二代弟子中,哪吒的武力戰鬥值能夠排到第幾位
    我們提到《封神演義》中的二代弟子這個事情時,闡教,應該會尷尬一下。怎麼講這個事情呢,聽我繼續細細道來,闡教這個二代弟子,那是相當模糊。但只有先理清了這個問題,才能來對比哪吒的武力戰鬥值,否則,你總不可能拿哪吒跟十二金仙去對比吧?一、闡教的二代弟子,到底是指哪些人?
  •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有哪吒,但《封神榜》裡面卻沒有孫悟空?
    中國最有名的兩部神魔小說《封神榜》(又叫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早出現的《西遊記》裡有哪吒,哪吒還與孫悟空打過架,但是後出現的《封神榜》裡只有哪吒,卻沒有孫悟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盤點《封神演義》中的5大「福德之仙」,韋護第三,黃龍真人第四
    其實小說《封神演義》說的就是渡封神大劫這件事,而渡劫成不成功,與自身實力高低並無太大關係,關鍵是要看運氣,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因果;但一般而言,有德之人自然有福,所謂有福,就是有天道庇護,有天道庇護,在面對大劫的時候自然更輕鬆更容易;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封神大劫期間的五位「福德之仙」,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如果說「真經」是修行圓滿的隱喻的話,那麼中國歷史上也沒有第二個能與之相抗衡的同等的隱喻。但是《封神演義》則不同,「武王伐紂」,甚至可以說只是一個由頭。《封神演義》的作者只是借著這個由頭,創造了一個宏大的闡截鬥爭的「世界觀」。
  • 《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和四聖誰強誰弱?
    《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和四聖誰強誰弱? 《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和四聖實力強弱對比。 封神之初,各教教主都嚴令弟子在洞府修行,避免踏足塵世紛爭,最後封神榜上有名。通天教主門人弟子最多,堪稱萬仙來朝,他直接在碧遊宮門口掛上「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踏身西土,封神臺上有名人」的牌匾,用來警示門人弟子。
  • 封神演義:哪吒手上血債纍纍,太乙真人護短不講理,不怕遭天譴?
    哪吒惹下的禍事比孫悟空都不差,太乙真人是個修道的,理應知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可他為什麼不計後果的保護這個弟子?原來,哪吒的後臺連太乙真人都得供著。李靖是個中規中矩的商朝總兵,兩個兒子金吒木吒跟著名師修道,都很有出息。最讓他不省心的就是第三個兒子。
  • 關於封神演義中的黃巾力士
    《封神演義》是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神說小說,以姜子牙聽從元始天尊命令下山輔佐周武王伐紂的中國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西方教諸仙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故事,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做結尾。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由人到神, 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漁樵,由山野到海島,由紅塵到世外,誰也不能在外,主動或者是被動的,選擇背後的因果,因果過程中的善惡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衝動,或者是猶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決絕,每個生命的態度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決定了自己的將來。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 《封神演義》中最強大的仙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人物眾多,單單被姜子牙封為正神的,就有三百六七十位。其他還有肉身成聖的「小強」以及倚仗師門庇佑逃過殺劫的闡教大仙。《封神演義》中事件繁雜,既有忠臣與奸佞的朝堂鬥爭,又有邦國之間的彼此攻伐,更有仙界三教勢力的絢爛鬥法。若只是粗略讀來,確實很難理清頭緒。那麼,如何才能在紛繁蕪雜的人物與事件中提綱挈領,一舉勘破迷局呢?很簡單,抓主要人物。
  • 明代封神演義中的幡實力排名
    封神演義,我國神話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說,也是明代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全文氣勢磅礴且大開大合,在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神話改造,最終將這段歷史故事講述得頗為震撼。 封神演義文中不僅演繹了凡人的徵伐,更多的是涵蓋著神仙的打架。
  • 《封神演義》中的「斬三屍」到底是什麼?
    在《封神演義》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中,太乙真人給石磯娘娘坦白,十二金仙一千五百年都沒能「斬三屍」,所以犯了殺劫。換句話說,哪吒殺石磯娘娘的童子,太乙真人殺石磯娘娘,都是為了完成殺劫,完成定數。 那麼,「斬三屍」為什麼那麼重要?
  • 請你來給封神中闡教三代弟子排名,你會怎麼排?哪吒和楊戩誰厲害
    我認為《封神演義》原著中玉虛宮三代弟子排名前四的應該是:楊戩、楊任、韋護、哪吒楊戩乃是玉虛宮三代弟子之翹首,這個沒有爭議!熟悉《封神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封神最後一共有七位肉身成聖的幸運兒。確切的來說,《封神演義》中根本就不存在二郎神和玉皇大帝的人設。《西遊記》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二郎神叫楊戩!楊戩在《封神演義》中的武王姬發麾下充當的是智勇雙全、造化過人的儒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