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寫了3對父子,讓人又恨又爽又遺憾,其中有何玄機?

2020-12-22 玲瓏文史

在《封神演義》中,有一些對「父子間相處之道」情節的描述。雖然書中提到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深入,但是細讀文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子」這一人倫關係的主張。

其中,較為重要、陳述較深入的「父子檔」,共有3對。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相關情節的呈現,並藉此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對「父子」這種關係,究竟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父親的行為招人恨

哪吒,是《封神演義》中的重要人物。書中第十二、十三、十四回,都集中描寫了與哪吒相關的情節,而且「哪吒和父親李靖相處」的情節,佔了相當大的篇幅。

哪吒影視形象

第十二回寫哪吒生性嬉鬧調皮,由於在九灣河以七尺混天綾蘸水洗澡,驚動了水晶宮;又殺龍王三太子敖丙,抽龍筋;龍王問罪,揚言復仇,李靖夫妻為此怒責哪吒。哪吒知道闖了大禍,因此雙膝跪下,對父母言:

「一人做事一人當,豈肯連累父母?」

正因為擔心連累父母,所以哪吒開始一連串的贖罪之行。首先,他前往乾元山向七年未會面的師尊太乙真人求救:

「父母驚慌,弟子心神不安,無門可救;只得上山懇求老師……」

石磯娘娘劇照

第十三回寫哪吒用震天箭誤射石磯娘娘之門人,石磯娘娘為報仇而擒哪吒,幸得太乙真人前來解圍。雙方交戰中,太乙真人告訴哪吒,四海龍王與天庭已前往捉拿李靖夫妻。

此時,生性桀敖的哪吒竟然放聲大哭,並再次向太乙真人求助:

「弟子一雙父母,子作災殃,禍及父母,其心何安?」

分析上述的情節可知:哪吒雖因調皮闖禍而牽連雙親,但他的內心,一直是不安的。因此,他多次求助於師父,最後更是為了替父母脫罪,而在四海龍王面前剖腹、剜腸、剔骨肉以還父母。

那麼,李靖對兒子惹來殺身之禍,又是如何反應的?

李靖畫像

當人家登門問罪時,李靖因自己可能受到牽累而痛責哪吒;當石磯娘娘追殺哪吒時,李靖竟然不管哪吒生死,自行逃回陳塘關……

哪吒剔骨肉替父母脫罪後,哪吒的母親為其在翠屏山建廟。但是,李靖得知此事後,竟然一鞭將哪吒金身打個粉碎,並放火燒了廟宇,口口聲聲說著:

「你生的好兒子,還遺害我不少,今又替他造行宮,蠱惑良民……白白斷送我數載之功!」

哪吒為父母而毀壞了自己的形體,好不容易有了廟宇、受信徒膜拜,可李靖擔心自己的仕途受到影響,竟不惜打毀兒子的金身,使其魂魄無可依歸!

由此可知,《封神演義》作者筆下的李靖,對兒子是冷酷的,甚至是無情的。就其作為而言,他已不配被稱為「慈父」,難怪讀者讀到這裡,都恨得咬牙切齒!

哪吒劇照

因此,就在「父不慈」而導致「子不孝」的結果下,哪吒公然挑戰父親的權威,誓報一鞭之仇,開始追殺李靖。雖然途中木吒曾以「天下無有不是的父母」來怒斥哪吒追殺父親的行為,但是哪吒則以「和李靖已無父子之情」來反駁。

最後,作者更安排了這樣的情節:象徵「傳統父親絕對權威」的李靖,遭到兒子的追殺而狼狽逃竄,最後幸得燃燈道人出面,才化解父子之仇。

由此可知,在作者看來,「父子相處之道」建立在對等互惠的關係上,亦即「父慈子孝」。如果父親沒有慈愛子女之心,則為人之子,亦可以公然反抗。

哪吒影視形象

兒子的行為讓人爽

《封神演義》對黃飛虎和黃滾的情節描寫,雖然較為簡略,卻頗有深意。

書中第三十三回寫黃飛虎決定投奔西周(因紂王逼死他的妻子,並將他的妹妹摔下樓致死),到了界牌關,被守將黃滾攔下。

黃滾是黃飛虎的父親。此時,他責怪黃飛虎僅僅為了婦人就謀反,是背主求榮、愧對祖先的行為,更痛罵黃飛虎是不忠不義之人。

商紂王劇照

黃滾告訴黃飛虎,如果反朝歌,就是「不忠」;如果使父母受到牽連,就是「不孝」;如果還想做「忠臣孝子」,就要立即下馬,任由黃滾押解回朝歌受死,並言:

「畜生!你忠孝還得兩全。」

黃滾的意思是:你黃飛虎雖死,還是商朝的臣子,同時又讓父母不受到牽連,還可以保全「忠臣孝子」之名。他這一番話,說得完全不近情理。但是,在「父讓子亡,不敢不亡」的教條規範下,黃飛虎竟然還想下馬隨父進朝歌請罪!

此時,作者以黃明之口道出「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必參商」,此語粉碎了父親的絕對權威,令人拍手稱爽!黃飛虎也因此不再動搖,堅決投效西周,終於成為討伐商紂王的大將。

商紂王劇照

「遺憾」背後的諷刺

在《封神演義》中,作者對「父子關係」著墨較多者,還有紂王和殷郊、殷洪。

殷郊因為母親被妲己陷害,所以提劍欲砍殺妲己,可紂王誤認為他要弒父,遂下令通緝。

書中第九回寫到,當殷破敗抓住殷郊、殷洪時,紂王竟毫不眷念父子之情,並沒有給他們申辯的機會,就對殷破敗言:

「不須見朕,速斬首午門正法!」

妲己劇照

這時,黃飛虎等將領齊上大殿,鳴鐘擊鼓,想要援救。可紂王卻以「君賜死,不敢生」為由,執意行刑。

父子之情乃是天性,但紂王聽信妲己讒言,竟不惜殺害自己的兒子!因此,作者借商容之口,斥責紂王「絕先王宗嗣,慈愛盡滅」。

第五十九回寫殷洪奉赤精子之命下山輔佐西周,但赤精子卻擔心殷洪改變心意,轉而為紂王效力。這時,殷洪以「父不慈,子不孝」來表明自己伐商的決心。

然而,誰也沒想到,殷洪在下山途中,遇到了能言善辯的申公豹!申公豹遊說殷洪道:

「雖紂王無道,無子伐父之理;況百年之後,誰為繼嗣之人?」

申公豹劇照

果不其然,申公豹說服了殷洪。殷洪選擇接受「子不言父過」的綱常規範,而如此轉變所導致的後果,卻令讀者遺憾不已。

哪吒因父親的無情而追殺父親,黃飛虎因父親不明大義而拒絕順從父命,他們二人最後都成了西周的重臣;可是,殷洪自認為盡了「人子之道」,最後卻遭受「四肢俱成飛灰」之刑,而悽慘斃命,令人唏噓!

從這樣的情節安排,不難看出《封神演義》作者的筆下暗藏玄機——這是對父子倫理教條的辛辣諷刺,也是對封建「愚孝」思想的深刻反省。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電影中黑眼圈、大牙縫、不屑一顧的哪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網友們開始熱議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型形象與電影中的不同。  魯迅等學者認為,這部家喻戶曉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正是明代鐘山腳下的應天府(今南京市)人許仲琳。
  • 盤點《封神演義》中仙界的6大叛徒,其中5人被封神,一人後成佛
    自古至今,不論哪朝哪代,叛徒都是最遭人恨的,即便是所謂的「棄暗投明」,也會遭人唾棄;因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為人子,當以孝為先,為人臣,當以忠為首。而在小說《封神演義》中,闡教和截教絕大部分的仙人都能做到忠於己方,但也有一小部分仙人,選擇了背叛,現在這裡,就來盤點下,到底有哪些仙人當了叛徒。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這件事,搞得評點者鍾惺都吐槽了,說有那個麻煩,就讓後面那個去破,不就省得前面的那個送命了嗎?所以,這還是編故事不會編。而且,《西遊記》探討的人性之自由、身心之修煉等深刻話題,甚至再次一等的《鏡花緣》探討的社會問題,《封神演義》也幾乎沒有。無非就是神仙鬥鬥法,天上地下折騰一回,就得了。
  • 封神演義3位天王,形象上很容易搞混,其中2位本就是同一個來源
    說起天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壽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的多聞天王。這四位天王位於欲界六天的四大天王天,在很多寺院的入口處的天王殿中很常見到。負責風調雨順、護國安民。
  • 藤崎龍與封神演義
    因為藤崎龍有這麼幾個缺點:在寫本文之前,筆者把藤崎龍全部漫畫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些故事吧,世界觀千差萬別,故事類型也不盡相同,但在除去屍鬼封神等改編作後,藤崎龍所有原創的故事都可以總結出一句話——男孩跟女孩(順便一提,男孩和女孩之間大多都不是愛情),然後男孩進行戰鬥。
  • 封神演義:作者在開篇埋了3個伏筆,暗示憤怒的女媧被人當槍使了
    封神演義開篇,就介紹了本書的一個大背景。商紂王的父親有三個兒子,長子叫做微子啟,次子叫做微子衍,第三子就是商紂王。封神演義原文中記述,商紂王之所以被被先皇青睞,是因為他能託梁換柱,力大無窮,但實際上呢?長子微子啟和次子微子衍都是庶出,只有商紂王是嫡子,所以說他的繼位具有歷史必然性。
  • 三山五嶽有異人:封神演義中散仙、妖怪的實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先後介紹了截教、闡教二三代的精英,本文就來介紹截教、闡教、西方教以及天庭、商周之外的能人異士,包括散仙和妖怪,本來軒轅墳三妖、梅山七怪等得到紂王封妃授予官的不能在此列,但封神演義裡妖怪就這些,只能算入。這些人數量不少,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檔次。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神仙體系被兩部偉大的著作給歸類,這兩部偉大的著作就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研究一段時間發現,這兩部作品有關聯。論成書年代,是吳承恩的《西遊記》寫書在前。許仲琳的《封神演義》成書在後。論故事內容呢,《封神演義》寫的是商周之間武王伐紂的事,而《西遊記》一百回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這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千年以上了。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七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贈書| 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能信服嗎?
    其中雖然有高手統稿安排、創作重要情節,但總歸不像今天的作家那樣,從頭到尾每一個字都是他的創作。 日本內閣文庫有一套明代版《封神演義》,卷二第一頁有一行字:「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鐘山逸叟」是許仲琳的號,鐘山應該就是南京的那座鐘山。許仲琳和《封神演義》的關係,就是這麼點信息。
  • 《封神演義》中最強大的仙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人物眾多,單單被姜子牙封為正神的,就有三百六七十位。其他還有肉身成聖的「小強」以及倚仗師門庇佑逃過殺劫的闡教大仙。《封神演義》中事件繁雜,既有忠臣與奸佞的朝堂鬥爭,又有邦國之間的彼此攻伐,更有仙界三教勢力的絢爛鬥法。若只是粗略讀來,確實很難理清頭緒。那麼,如何才能在紛繁蕪雜的人物與事件中提綱挈領,一舉勘破迷局呢?很簡單,抓主要人物。
  •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
    《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是誰?關於準提道人這個稱呼是來自中國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之中,標準的聖人修為,為西方教二教主,師兄是接引道人,同樣也是聖人修為。他們二人被合稱為西方二聖,是東方教元始天尊的座上賓,主動請廣成子前往西方邀請來幫他完成封神任務的。
  • 封神演義:楊戩會八九玄功,實際並不是72變,而是真有72個二郎神
    封神演義中有個玉鼎真人,門下有一個愛徒,叫做楊戩。儘管全書沒提及二郎神這個神號,但人們默認將楊戩跟二郎神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楊戩這個人物是以二郎神為原型打造的;而二郎神卻不單單指的楊戩。為什麼這麼說呢?
  • 新《封神演義》,雷人的不僅是群妖造型
    可再看人物設置,似與原著南轅北轍,更像是封神故事的「同人」作品。  新版電視劇《封神演義》正在播出,屢屢破1的收視率讓這部周播劇的熱度蓋過了不少同期的日播黃金檔劇集。尷尬的是,與高收視率同行的,還有最低至3.4的網絡評分和巨大的爭議。  一部《封神演義》變得面目全非,毀經典還是更新經典,獨闢蹊徑還是胡編亂造,網友爭得不可開交。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以至於到今天,依然是修行人必備的典籍。雖然不能依此修仙了道,但其中大道哲理可謂是千古不變的法則。雖不能據此煉就一身玄術,但卻是玄學法脈的啟迪。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
  •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有何異同?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有何異同?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是否處於同一級別?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封神演義:365位正神有108位神號涉嫌抄襲?專家:鐵證如山
    封神演義是一部神書,所涉的神話體系非常宏大。但有一點,此書似乎不太受到學術界的認可。清代學者梁章鉅曾將《封神演義》和《水滸傳》《西遊記》並列。但實際上,封神在現代的地位,並沒有達到四大名著的高度。西遊記雖然主角不多,但師徒四人的性格特徵、外貌形象,以及滿滿的使命感都寫得很到位。與這兩部名著比較,封神演義就遜色得多了。其中出場的人物眾多不假,但沒有一個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就說主角姜子牙,同樣是勤勞的打工人,卻沒有孫悟空的特立獨行,有血有肉的一面。
  • 《封神演義》中十大凡人猛士排行榜
    封神演義,是我國歷史上最具演義色彩的長篇神話史詩,重敘事,輕人物心理刻畫,以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為軸,以封神為主線,展現了道家闡教和截教兩派的明爭暗鬥,相互鬥法。 書中姜尚所統領的西周將士,從岐山之西開始,一路東徵,過關斬將,直破殷商國都。
  • 封神演義中那幾位來歷成謎的角色
    封神演義作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介紹神仙譜系的作品,但是在這當中,有部分角色的身份來歷作者並沒有描述清楚,給讀者無盡的遐想。其中部分角色的身份,也給了當代很多修仙小說二次開發的機會。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封神演義中比較有名的一些主要角色中,來歷成謎的這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