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中,有一些對「父子間相處之道」情節的描述。雖然書中提到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深入,但是細讀文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子」這一人倫關係的主張。
其中,較為重要、陳述較深入的「父子檔」,共有3對。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相關情節的呈現,並藉此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對「父子」這種關係,究竟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父親的行為招人恨
哪吒,是《封神演義》中的重要人物。書中第十二、十三、十四回,都集中描寫了與哪吒相關的情節,而且「哪吒和父親李靖相處」的情節,佔了相當大的篇幅。
第十二回寫哪吒生性嬉鬧調皮,由於在九灣河以七尺混天綾蘸水洗澡,驚動了水晶宮;又殺龍王三太子敖丙,抽龍筋;龍王問罪,揚言復仇,李靖夫妻為此怒責哪吒。哪吒知道闖了大禍,因此雙膝跪下,對父母言:
「一人做事一人當,豈肯連累父母?」
正因為擔心連累父母,所以哪吒開始一連串的贖罪之行。首先,他前往乾元山向七年未會面的師尊太乙真人求救:
「父母驚慌,弟子心神不安,無門可救;只得上山懇求老師……」
第十三回寫哪吒用震天箭誤射石磯娘娘之門人,石磯娘娘為報仇而擒哪吒,幸得太乙真人前來解圍。雙方交戰中,太乙真人告訴哪吒,四海龍王與天庭已前往捉拿李靖夫妻。
此時,生性桀敖的哪吒竟然放聲大哭,並再次向太乙真人求助:
「弟子一雙父母,子作災殃,禍及父母,其心何安?」
分析上述的情節可知:哪吒雖因調皮闖禍而牽連雙親,但他的內心,一直是不安的。因此,他多次求助於師父,最後更是為了替父母脫罪,而在四海龍王面前剖腹、剜腸、剔骨肉以還父母。
那麼,李靖對兒子惹來殺身之禍,又是如何反應的?
當人家登門問罪時,李靖因自己可能受到牽累而痛責哪吒;當石磯娘娘追殺哪吒時,李靖竟然不管哪吒生死,自行逃回陳塘關……
哪吒剔骨肉替父母脫罪後,哪吒的母親為其在翠屏山建廟。但是,李靖得知此事後,竟然一鞭將哪吒金身打個粉碎,並放火燒了廟宇,口口聲聲說著:
「你生的好兒子,還遺害我不少,今又替他造行宮,蠱惑良民……白白斷送我數載之功!」
哪吒為父母而毀壞了自己的形體,好不容易有了廟宇、受信徒膜拜,可李靖擔心自己的仕途受到影響,竟不惜打毀兒子的金身,使其魂魄無可依歸!
由此可知,《封神演義》作者筆下的李靖,對兒子是冷酷的,甚至是無情的。就其作為而言,他已不配被稱為「慈父」,難怪讀者讀到這裡,都恨得咬牙切齒!
因此,就在「父不慈」而導致「子不孝」的結果下,哪吒公然挑戰父親的權威,誓報一鞭之仇,開始追殺李靖。雖然途中木吒曾以「天下無有不是的父母」來怒斥哪吒追殺父親的行為,但是哪吒則以「和李靖已無父子之情」來反駁。
最後,作者更安排了這樣的情節:象徵「傳統父親絕對權威」的李靖,遭到兒子的追殺而狼狽逃竄,最後幸得燃燈道人出面,才化解父子之仇。
由此可知,在作者看來,「父子相處之道」建立在對等互惠的關係上,亦即「父慈子孝」。如果父親沒有慈愛子女之心,則為人之子,亦可以公然反抗。
兒子的行為讓人爽
《封神演義》對黃飛虎和黃滾的情節描寫,雖然較為簡略,卻頗有深意。
書中第三十三回寫黃飛虎決定投奔西周(因紂王逼死他的妻子,並將他的妹妹摔下樓致死),到了界牌關,被守將黃滾攔下。
黃滾是黃飛虎的父親。此時,他責怪黃飛虎僅僅為了婦人就謀反,是背主求榮、愧對祖先的行為,更痛罵黃飛虎是不忠不義之人。
黃滾告訴黃飛虎,如果反朝歌,就是「不忠」;如果使父母受到牽連,就是「不孝」;如果還想做「忠臣孝子」,就要立即下馬,任由黃滾押解回朝歌受死,並言:
「畜生!你忠孝還得兩全。」
黃滾的意思是:你黃飛虎雖死,還是商朝的臣子,同時又讓父母不受到牽連,還可以保全「忠臣孝子」之名。他這一番話,說得完全不近情理。但是,在「父讓子亡,不敢不亡」的教條規範下,黃飛虎竟然還想下馬隨父進朝歌請罪!
此時,作者以黃明之口道出「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必參商」,此語粉碎了父親的絕對權威,令人拍手稱爽!黃飛虎也因此不再動搖,堅決投效西周,終於成為討伐商紂王的大將。
「遺憾」背後的諷刺
在《封神演義》中,作者對「父子關係」著墨較多者,還有紂王和殷郊、殷洪。
殷郊因為母親被妲己陷害,所以提劍欲砍殺妲己,可紂王誤認為他要弒父,遂下令通緝。
書中第九回寫到,當殷破敗抓住殷郊、殷洪時,紂王竟毫不眷念父子之情,並沒有給他們申辯的機會,就對殷破敗言:
「不須見朕,速斬首午門正法!」
這時,黃飛虎等將領齊上大殿,鳴鐘擊鼓,想要援救。可紂王卻以「君賜死,不敢生」為由,執意行刑。
父子之情乃是天性,但紂王聽信妲己讒言,竟不惜殺害自己的兒子!因此,作者借商容之口,斥責紂王「絕先王宗嗣,慈愛盡滅」。
第五十九回寫殷洪奉赤精子之命下山輔佐西周,但赤精子卻擔心殷洪改變心意,轉而為紂王效力。這時,殷洪以「父不慈,子不孝」來表明自己伐商的決心。
然而,誰也沒想到,殷洪在下山途中,遇到了能言善辯的申公豹!申公豹遊說殷洪道:
「雖紂王無道,無子伐父之理;況百年之後,誰為繼嗣之人?」
果不其然,申公豹說服了殷洪。殷洪選擇接受「子不言父過」的綱常規範,而如此轉變所導致的後果,卻令讀者遺憾不已。
哪吒因父親的無情而追殺父親,黃飛虎因父親不明大義而拒絕順從父命,他們二人最後都成了西周的重臣;可是,殷洪自認為盡了「人子之道」,最後卻遭受「四肢俱成飛灰」之刑,而悽慘斃命,令人唏噓!
從這樣的情節安排,不難看出《封神演義》作者的筆下暗藏玄機——這是對父子倫理教條的辛辣諷刺,也是對封建「愚孝」思想的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