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3位天王,形象上很容易搞混,其中2位本就是同一個來源

2020-12-26 漫夜譚

說起天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壽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的多聞天王。

這四位天王位於欲界六天的四大天王天,在很多寺院的入口處的天王殿中很常見到。負責風調雨順、護國安民。

同樣,封神演義中也有這四位現身,便是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魔禮青、魔力紅、魔禮壽和魔禮海。

而除此之外,還有兩位天王。一位在道家神系中聲名赫赫,另外一位則是佛門中的護法天王。

都是誰呢?

前者是託塔天王李靖,後者則是韋陀天王韋護。

這五位天王中,有三位形象很相似,如果不細看很容易搞混。而且其中兩位,本就是一個源頭,只不過經過諸多演化變遷,才成為了兩個人物。

先說託塔天王李靖。

在封神演義中,他只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師從崑崙山,拜在燃燈道人門下。形象上並沒有九層寶塔傍身。

而到了西遊記中,詳細說了李靖的九層寶塔的來歷。

在西遊記的八十三回中回憶說:哪吒殺了龍宮三太子敖丙,闖下大禍,李靖怕龍王找茬,所以想殺掉哪吒解決後患。結果,哪吒割肉換母,剔骨還父,只剩下一點靈魂飄到了西方如來佛祖那裡。

佛祖給了他一朵蓮花化身,念了起死回生的真言。如此這般,哪吒成為了佛前的一位護法。

後來,哪吒嗔心未退,要去殺李靖報仇。李靖驚慌之下,去西天找如來求救。如來佛祖為了平息父子幹戈,這才賜了他一座寶塔,九層,每一層都有一尊佛。

哪吒以佛為父,所以才不敢下手。

然而,李靖從來不敢放下寶塔,生怕塔離了身,就會遭到哪吒報復。這才有了託塔天王的名號。

但有一點很奇怪,在西遊記中哪吒身為三壇海會大神,李靖為天庭降魔大元帥。為什麼又都成了佛門護法?這不是相互衝突嗎?

這個問題咱們按下不表,下文自會有回答。

咱們再說多聞天王魔力紅。此人的形象上手持一把混元傘,上面鑲著各種寶石。打開傘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搖一搖時,乾坤晃動。

還有韋陀天王韋護,手持的一柄降魔杵。有時抗在肩上,有時杵在地上,還有時端在手中。

而降魔杵咋一看去跟混元傘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在寺廟中,韋陀天王和四大天王都在入口的天王殿中。四大天王坐立在兩側,中間為彌勒菩薩,而彌勒菩薩的背後供奉的就是韋陀天王。

接下來,咱們說到底哪兩位天王是同一個源頭?

實際上,封神演義、西遊記中的託塔天王李靖的形象,要追溯到古老的印度次大陸時代。當時,其原型叫做毗沙門天王。

本來作為印度神話中的一位神祇,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天王。

而到了唐朝玄宗皇帝時期,李靖被尊為戰神列位武廟中。與此同時,毗沙門天王在西北戰場顯靈,擊退了番邦大軍。於是,玄宗皇帝下詔,在西域多座城中立像供奉。

在此過程中,戰神李靖的形象與毗沙門天王漸漸融合,所以才造就了託塔天王這一形象。

說回西遊記中,託塔天王和哪吒本位道教神系,為何又稱為佛教護法的問題。

李靖的原型為毗沙門天王和唐朝軍神的綜合體,而哪吒的原型最初也是由毗沙門天王之子演化而來。所以,這兩者作為佛門護法也就不奇怪了。

這裡可能很多要反駁,中國神話中耳熟能詳的哪吒,怎麼可能是外來神呢?這一點並非是筆者的論點,而是學術界的共識。

哪吒一詞有很多誤傳,比如那吒,那吒等等。但無論怎麼寫,都沒有實際含義。實際是梵語中的Nuzar的音譯,原來是一位古代波斯戰神。在被古印度北侵後,漸漸融合到了印度次大陸神話體系。

後經佛教東傳,毗沙門天王才帶著兒子哪吒來到了漢地紮根。毗沙門天王與李靖融合之後,哪吒便有了姓氏,叫做李哪吒。

同時,這說明了標題中的論題。毗沙門天王為梵語,漢譯為多聞天王。

由此可見,託塔天王和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形象上實屬同一個源頭。只不過道教神系在吸收佛教人物的過程中,經過諸多演化才變成了兩個單獨的人物。

這也正是文化變遷的奇妙之處。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沒有封神,此外還有七位也沒有,你知道嗎?
    商周之戰結束後,封神榜上也沒有他的名字。所以他只算是一個會道術的凡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我們知道在《封神演義》中,除了姜子牙之外,還有另外的7位也沒有封神。第1位是哪吒為什麼沒有給哪吒封神呢?哪吒肉身陳勝無需封神,間接成仙登仙,封神演義當中說,哪吒死後,是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用蓮花蓮藕復活的,是縱三世佛之過去佛世家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為尊貴。第2位是李靖
  • 封神演義:365位正神有108位神號涉嫌抄襲?專家:鐵證如山
    封神演義是一部神書,所涉的神話體系非常宏大。但有一點,此書似乎不太受到學術界的認可。清代學者梁章鉅曾將《封神演義》和《水滸傳》《西遊記》並列。但實際上,封神在現代的地位,並沒有達到四大名著的高度。西遊記雖然主角不多,但師徒四人的性格特徵、外貌形象,以及滿滿的使命感都寫得很到位。與這兩部名著比較,封神演義就遜色得多了。其中出場的人物眾多不假,但沒有一個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就說主角姜子牙,同樣是勤勞的打工人,卻沒有孫悟空的特立獨行,有血有肉的一面。
  • 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有何區別,如何區分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四位護法天神,在佛教的教義中,須彌山為世界中心,須彌山周邊圍繞著四大部洲,如東土大唐就在南贍部洲,這四大天王每人護一部洲。魔家四將則是《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這四人在封神大戰死後,才被天庭封為了四大天王。
  • 文化交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的神魔文化圈
    同一個事件,同一個結果,就是操縱這個結果的人不同,《封神演義》是太乙真人復活哪吒,《西遊記》是如來佛祖復活哪吒。要想搞清楚到底哪個更為準確,就要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書的骨子裡根本精髓來說。《封神演義》主題中心思想是「尊道抑佛」。《西遊記》主題中心思想是「尊佛抑道」。《西遊記》裡尊崇佛教、貶低道家,在車遲國這一回裡貶低道家都貶低到什麼程度?
  • 封神演義文王20子:9神8爵1位被作者忽視,只有2位人生贏家
    #封神演義#相傳,周文王姬昌有一百個兒子。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就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而實際上呢?姬昌到底有多少兒子,歷史上已經沒有答案了。只是相傳他的兒子的確很多,而『百』在古時有無窮的意思。所以,文王百子只是一個地道的傳說,意味著多子多孫,繁榮興旺。
  • 盤點《封神演義》中對聖人出手的9位仙人,其中截教就佔了7位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天道聖人(混元大羅金仙)稱得上是修仙的「天花板」,自洪荒開闢以來,無數修士中,也僅僅誕生出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和女媧娘娘這六位天道聖人而已,而第七位最有可能成為天道聖人的東皇太一,最終卻是敗在劫數之下,身化飛灰,可見想成為天道聖人有多難
  • 封神演義:姜子牙共封了365位正神,但只有這7位是真正有權力的!
    封神演義:姜子牙共封了365位正神,但只有這7位是真正有權力的!說起封神榜就能想到美豔的蘇妲己,就能想到姜子牙的壯舉,但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最後封神的片段。在女媧娘娘收了三妖之後,周武王伐紂就算正式結束了,緊接著,就是姜子牙上封神臺打開天書進行封神。
  • 封神演義大帝總匯:1位瘟神5位山神,四御唯獨勾陳大帝沒出場?
    從始至終,封神演義貫穿神話體系,其中自然少不了諸多大帝存在。封神原著中,明確指出的大帝有7位之多。比如,以黃飛虎為首的五嶽大帝。黃飛虎生前義重四方,德行天下,代表著商湯最後的大義,國之砥柱。就是懷疑他是位聖人,怕放虎歸山,動搖商湯社稷。而聖人以慈悲為懷,不忍傷害天下蒼生。更不用說吃兒子的肉。文王算到肉餅是長子的肉做成的,還是含淚吃下。這才解除了紂王的猜忌,成功逃脫了囹圄。伯邑考可能沒想到自己會死,但這種為父獻身的行為客觀存在。封神演義雖然充斥著道家神系表象,但其內核還是離不開儒家思想的影響。
  • 封神演義13正神都當過門神,除了姜子牙之外,你還知道哪幾個?
    今天,咱們要說的還是封神演義。重點介紹其中13個作為門神的人物。首先,咱們要說的是姜子牙。姜子牙在幫助武王伐紂之後,功成身退,沒有成仙也沒有封神,而是回到了封地齊國,享受人間榮華富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姜子牙的確沒有神位。但他的事跡自古被人們津津樂道,所以其地位在民間傳說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神化。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東遊記講的是八仙過海,南遊記講的是華光天王的故事,北遊記講的是真武大帝。如果說「真經」是修行圓滿的隱喻的話,那麼中國歷史上也沒有第二個能與之相抗衡的同等的隱喻。但是《封神演義》則不同,「武王伐紂」,甚至可以說只是一個由頭。《封神演義》的作者只是借著這個由頭,創造了一個宏大的闡截鬥爭的「世界觀」。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的365位神仙中,地位排名最高的三位是誰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按照元始天尊制定的封神榜,在封神臺封了365位神仙,其中榜首是清福神柏鑑。但是有一點必須指出,柏鑑並不是地位最高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他排在榜首,很大可能是跟他以前的主子有關,他以前是軒轅黃帝手下的幹將。
  • 封神演義:7位亡者本該封神卻沒封,3條魂魄進入封神臺就失蹤了
    封神演義號稱封了365位神,但根據實際統計,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共封了373位。 可能是作者統計疏漏,也可能有些人物原本該封神,最後卻有漏掉的人選。 要進封神榜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得死掉。在封神之戰生還者,無一不是福源根性深厚,有資格成仙的。
  • 李天飛: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到底都是幹什麼的?
    《封神演義》最後,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這個神譜,並不與任何佛教、道教的體系兼容,而有非常強烈的民間特性。所以這個榜單,就為我們分析明代的民間信仰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資料。
  • 封神演義中,連紂王都封神了,這八位鼎鼎大名之人卻未被封神
    封神演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講的是玉帝想招募下屬,玄門三教以王朝更替為由,發動封神之戰,敕封周天365位正神的故事。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說參與封神的人大多都封神了,但其實也有些名氣很大,但卻未被封神的人。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封神中名氣極大,但卻未被封神的八人。
  • 從《封神演義》看正邪大戰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故事講述了人間周武王和紂王的爭戰、妖魔罪行、正邪對立,以及在大變革時代中人們選擇的善惡之理。當中的一些故事或許能給處於當今社會的我們帶來啟發。(繪圖:志清)以下內容選自《封神演義》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一、營中缺糧 子牙心急忽見總督糧儲官,見子牙具言:「三濟倉缺糧,止可用十日,請丞相定奪。」子牙驚曰:「兵困城事小,城中缺糧事大,如之奈何?」武成王黃飛虎曰:「丞相可發告示,與居民富厚,必積有稻穀,或借三四萬,或五六萬,待退兵之日,加利給還,亦是暫救燃眉之計。」
  • 封神演義中的"黃巾力士"為何在西遊記中都消失了?
    在封神演義中,各路神仙都曾召喚過黃巾力士幫助。比如廣成子和赤精子用黃巾力士救了即將被處斬的殷洪殷郊,元始天尊派黃巾力士擒拿了申公豹,太上老君派黃巾力士捉走多寶道人,女媧娘娘派黃巾力士錘死金大升,截教三代弟子聞仲也能召喚黃巾力士收伏辛環。甚至昊天上帝的南天門也由黃巾力士執守。
  • 《封神演義》中,闡教十二金仙中的四位與西方二聖有何淵源?
    《封神演義》中,闡教十二金仙中的四位與西方二聖有何淵源?《封神演義》更像《西遊記》的前傳,仔細閱讀,我們可以找出其中的許多淵源,將二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封神大戰,本就是昊天上帝為平衡各派勢力而進行的重新洗牌。槍打出頭鳥,其中損失最大的要數鴻鈞老祖三弟子通天教主的截教及其門人弟子。受益最多的卻不是東方任何勢力,而是當時還勢單力孤的西方教。
  • 藤崎龍與封神演義
    隱世靈語與PSYCHO+也是如出一轍,不過隱世靈語好在對手設定上留有餘地,『復活的日本名人惡靈』別的不說,起碼灌水起來也比較容易些,好歹讓隱世靈語故事撐到了第63話未完……隨著故事推進,封神戰鬥方式也豐富多樣了起來,但其縝密之處卻依然如故。封神演義在各種各樣的戰鬥上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戰鬥雖然精彩,但無論怎麼豐富的戰鬥,一旦游離於故事之外,它就會變得累贅起來。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在《封神演義》小說中,位階最高的幾位大佬被稱為聖人,包括昊天上帝、瑤池金母、鴻鈞道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女媧娘娘、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一共十二個大能。事實上這十二個大神中,大部分都不是準確意義上的人族,但書中稱他們為聖人,咱們也就沿襲此說法吧。
  • 《封神演義》寫了3對父子,讓人又恨又爽又遺憾,其中有何玄機?
    在《封神演義》中,有一些對「父子間相處之道」情節的描述。雖然書中提到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深入,但是細讀文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子」這一人倫關係的主張。其中,較為重要、陳述較深入的「父子檔」,共有3對。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相關情節的呈現,並藉此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對「父子」這種關係,究竟秉持什麼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