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壽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的多聞天王。
這四位天王位於欲界六天的四大天王天,在很多寺院的入口處的天王殿中很常見到。負責風調雨順、護國安民。
同樣,封神演義中也有這四位現身,便是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魔禮青、魔力紅、魔禮壽和魔禮海。
而除此之外,還有兩位天王。一位在道家神系中聲名赫赫,另外一位則是佛門中的護法天王。
都是誰呢?
前者是託塔天王李靖,後者則是韋陀天王韋護。
這五位天王中,有三位形象很相似,如果不細看很容易搞混。而且其中兩位,本就是一個源頭,只不過經過諸多演化變遷,才成為了兩個人物。
先說託塔天王李靖。
在封神演義中,他只是鎮守陳塘關的總兵,師從崑崙山,拜在燃燈道人門下。形象上並沒有九層寶塔傍身。
而到了西遊記中,詳細說了李靖的九層寶塔的來歷。
在西遊記的八十三回中回憶說:哪吒殺了龍宮三太子敖丙,闖下大禍,李靖怕龍王找茬,所以想殺掉哪吒解決後患。結果,哪吒割肉換母,剔骨還父,只剩下一點靈魂飄到了西方如來佛祖那裡。
佛祖給了他一朵蓮花化身,念了起死回生的真言。如此這般,哪吒成為了佛前的一位護法。
後來,哪吒嗔心未退,要去殺李靖報仇。李靖驚慌之下,去西天找如來求救。如來佛祖為了平息父子幹戈,這才賜了他一座寶塔,九層,每一層都有一尊佛。
哪吒以佛為父,所以才不敢下手。
然而,李靖從來不敢放下寶塔,生怕塔離了身,就會遭到哪吒報復。這才有了託塔天王的名號。
但有一點很奇怪,在西遊記中哪吒身為三壇海會大神,李靖為天庭降魔大元帥。為什麼又都成了佛門護法?這不是相互衝突嗎?
這個問題咱們按下不表,下文自會有回答。
咱們再說多聞天王魔力紅。此人的形象上手持一把混元傘,上面鑲著各種寶石。打開傘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搖一搖時,乾坤晃動。
還有韋陀天王韋護,手持的一柄降魔杵。有時抗在肩上,有時杵在地上,還有時端在手中。
而降魔杵咋一看去跟混元傘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在寺廟中,韋陀天王和四大天王都在入口的天王殿中。四大天王坐立在兩側,中間為彌勒菩薩,而彌勒菩薩的背後供奉的就是韋陀天王。
接下來,咱們說到底哪兩位天王是同一個源頭?
實際上,封神演義、西遊記中的託塔天王李靖的形象,要追溯到古老的印度次大陸時代。當時,其原型叫做毗沙門天王。
本來作為印度神話中的一位神祇,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天王。
而到了唐朝玄宗皇帝時期,李靖被尊為戰神列位武廟中。與此同時,毗沙門天王在西北戰場顯靈,擊退了番邦大軍。於是,玄宗皇帝下詔,在西域多座城中立像供奉。
在此過程中,戰神李靖的形象與毗沙門天王漸漸融合,所以才造就了託塔天王這一形象。
說回西遊記中,託塔天王和哪吒本位道教神系,為何又稱為佛教護法的問題。
李靖的原型為毗沙門天王和唐朝軍神的綜合體,而哪吒的原型最初也是由毗沙門天王之子演化而來。所以,這兩者作為佛門護法也就不奇怪了。
這裡可能很多要反駁,中國神話中耳熟能詳的哪吒,怎麼可能是外來神呢?這一點並非是筆者的論點,而是學術界的共識。
哪吒一詞有很多誤傳,比如那吒,那吒等等。但無論怎麼寫,都沒有實際含義。實際是梵語中的Nuzar的音譯,原來是一位古代波斯戰神。在被古印度北侵後,漸漸融合到了印度次大陸神話體系。
後經佛教東傳,毗沙門天王才帶著兒子哪吒來到了漢地紮根。毗沙門天王與李靖融合之後,哪吒便有了姓氏,叫做李哪吒。
同時,這說明了標題中的論題。毗沙門天王為梵語,漢譯為多聞天王。
由此可見,託塔天王和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形象上實屬同一個源頭。只不過道教神系在吸收佛教人物的過程中,經過諸多演化才變成了兩個單獨的人物。
這也正是文化變遷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