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王氏立天下」加入王氏大家庭!
王氏立天下微信公眾號:wangshi8666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王氏立天下」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王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力量!
京口王氏家譜被美國哥大收藏
江都嘶馬至今仍存半間祠堂
揚州後人託朋友帶回家譜影印本
《京口王氏家乘》中的宗祠平面圖
王氏源流序
記者宮鋆煜文/圖
宋版《百家姓》排名第八。據史料記載,宋明兩代,王姓均為當時第一大姓。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1%,為中國大陸地區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之一。
揚州老城區住著一戶王姓人家,其家主王心宗歷時數年,託人從美國影印回了失傳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昨天上午,現年79歲的王心宗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家族的來龍去脈以及因塌江遷至揚州的歷程。
1、源出姬姓
祖先為太原望族
王心宗告訴記者,根據《京口王氏家乘》中記載,王姓源於姬姓。始祖為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太子晉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世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之為『王家』,所以太子晉的後人遂以王為姓氏。」
「秦朝末期,先祖王離公長子王元公為避戰亂,遷往琅琊(今屬山東省),是為『琅琊王氏始祖』。王離公次子王威隨兄避難後投奔漢高祖劉邦,劉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威公任揚州刺史,其子孫亦散居各地。九世孫霸公遷居太原,是為『太原王氏』始祖。而我們這一支脈就是『太原王氏』的後裔。始祖及其後人在太原生活數百年,終成當地一大望族。」王心宗介紹。
2、堂號「雙柏」
乃「三槐堂」分支
王心宗說,自己這一王氏支脈的堂號名為「雙柏堂」,根據《京口王氏家乘》中記載,乃是當今王氏一族最大支脈「三槐堂」的分支。「在《京口王氏家乘》中一篇名為《遷祠記》的文章中記載,『華南公繼創宗祠於順江洲之五接橋,堂名雙柏,繼三槐也。』」
「『雙柏堂』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但『三槐堂』可是當今王氏一族最大的支脈。」王心宗介紹,「三槐堂」堂名起源於宋開寶二年,宋太祖許大名府知府太原王氏後人王祐以宰相位,命其除去魏州節度使符彥卿。王祐經過明察暗訪發現符彥卿並無致死之錯,於是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便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一來,王祐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三棵,並對眾人說,「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王心宗說,後來王祐的兒子王旦果然在宋真宗年間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比三公也成了當時的一段佳話。此後,王旦的後人便用「三槐堂」作為自己這一支脈的堂號。
3、世居鎮江
塌江後遷至揚州
「其實從我們家譜《京口王氏家乘》就可以看出來,我們這一支脈世代居於鎮江。」王心宗指著影印的《京口王氏家乘》說,「我的祖輩曾經說過,我們這一支脈的祖先原居住在鎮江順江州,後因為塌江遷至嘶馬,並在當地繁衍生息,成為嘶馬一帶的望族。」
「父親告訴我,我們『雙柏堂』王氏在嘶馬曾經有一間很大的祠堂。每逢祭祀之時,遠近的宗親都會前來拜祭祖先,熱鬧極了,可比廟會。後來因為戰亂等種種原因,我們王氏一族的祠堂漸漸破敗。前些年我曾和幾位宗親前去嘶馬探訪,當地人帶我們去了以前王氏祠堂的所在地,可惜只剩下半間破舊不堪的屋子了。」
王心宗說,如今「雙柏堂」王氏一族的後人散落在全國各地,留在揚州的也大多居住在頭橋一帶,自己是多年前因為工作原因遷至揚州城區,在老揚州城內安家落戶。「今年年初,我和一些散居在各地的『雙柏堂』王氏後人商議,準備明年聚一下,地點就在嘶馬。因為這裡才是我們根。」
4、家乘遺失
託人從美國帶回
「目前我們看到的這一本《京口王氏家乘》是影印本,原件收藏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王心宗感慨地說,「據祖輩回憶,我們《京口王氏家乘》第一次修譜是明代嘉靖年間,此後又有十餘次的編修。因為歷史原因,我們族人收藏的最後一本家乘在解放後也遺失了。所以數十年來我們『雙柏堂』王氏一族的族人都沒有見過自己的家譜,這是父輩和我們這一輩族人最大的遺憾。」
王心宗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自己就一直到處找尋「雙柏堂」王氏的家譜,可惜一直都沒有結果。「大概是三年前,我在天津的族弟王心寅告訴我,他從一位旅居美國的朋友處得知,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見到過『雙柏堂』的王氏家乘。」得知這一消息的王心宗十分興奮,「我讓王心寅拜託他朋友,無論怎麼樣都要想辦法影印一份家譜給我們。他的這位朋友去年回國時,真的把影印版的《京口王氏家乘》帶了回來。我激動得當天就買了機票,去天津迎接這本光緒癸巳年編修的《京口王氏家乘》影印本。」
5、耕讀世家
重孝父母教子孫
王心宗告訴記者,「雙柏堂」王氏一族一直都是耕讀世家。「祖先定下的規矩,子孫必須要讀書。能考取功名者自當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不能考取功名者,也應該自食其力。」
「在《京口王氏家乘》中記載的家訓之中,重點提及了孝父母和教子孫兩點。孝父母指出,『父母養育之恩天高地厚,故孝為百行之首,為人子女必當不竭餘力孝敬父母。』教子孫中提到,『家聲隆替由於子孫之賢否,子孫之賢關乎父兄之教。凡我族子孫當教之習經史明道義。子孫愚者,也當教之禮節。』」王心宗指著《京口王氏家乘》說。
王心宗說,除這兩點之外,家訓中還要求後人要恤孤寡、和鄰裡、務詩書、力農畝等。「家訓中的一字一句都是祖先的人生經驗,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道理,這些道理無論放在何時何地都適用。」
王氏立天下∣微信ID:wangshi8666
送給朋友們! 喜歡的,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