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人你知道嗎?回族的葬禮有什麼樣的習俗?回族人究竟會做啥?

2021-03-01 掌上祥符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我喲

掌上祥符(微信公眾號zsxf0378)為您提供最新最熱的祥符資訊。祥符信息盡在掌握!諮 詢合作請加小編微信號:qiyanbo123806,歡迎合作。

一、回族的喪葬風俗概況:

摘要: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約有40萬人,信仰伊期蘭教。回族人死了叫「歸真」。即「回到真主那裡」之意。人死了,家屬不能過度悲傷,更不能捶胸頓足,嚎啕大哭。也不能給死者下跪磕頭,只能下禮(俯著單腿曲跪)。安葬死者,不用棺材,實行軟葬。回族人,不論什麼原因,死在何地,都要抬到清真寺,然後從那裡發葬。凡是在回族居住地死亡的人,不管他的國籍、肝膽色、官職大孝富貴貧賤,回民們只要耳聞目睹,都要去幫助料理喪事,安葬死者。

回族同胞非常講衛生,無論是去禮拜、贊聖,還是與死者遺體告別,人人都要認真沐浴,隨時保持內外清潔。人死後三天之內,喪家不生火做食。喪主和弔唁的人們皆由鄰居和近親接待。這樣既安撫了喪主、減輕了悲傷,又加強了團結。若借死人之機大吃大喝,將會受到人們的譴責。喪葬儀式,程序嚴謹。人將停止呼吸時,親屬將他的頭朝北,腳朝南,面向西,同時口念頭「討白」。其內容是回憶、總結死者一生的善惡功過。


二、蘭州回族的喪葬風俗:

對死者稱為「亡人」。對亡故也稱「歸真」、「口還了」、「無常了」、「毛體了」(阿拉伯語音譯。)忌諱稱「死」。實行土葬,習慣速葬,一般不超過三天。送葬稱為「送埋體」。

葬禮簡單而莊重。首先按伊斯蘭教規,亡人的面容身體要整潔無染。根據亡人性別,聘請有經驗的男女老人,用「湯瓶壺」盛潔淨溫水,對屍體從頭到腳認真衝洗。然後用「卡凡」(阿語屍布)包裹屍體。男人「卡凡」為三件:大臥單、小臥單和襟衣。女人的「卡凡」另加纏胸布、蓋頭為五件。「卡凡」多用白棉布。埋體出門前,須有亡人外家在場,有主喪長輩解開「卡凡」,露出面部,讓親友最後瞻仰遺容。然後放入「塔布提」(俗稱埋體匣,抬入清真寺或「麥咱」(墓地)。由阿訇、滿拉和德高望重、虔誠宗教的人,為亡者轉「費體耶」之後,舉行「者那則」儀式,為亡人祈禱。

墓穴為2米長方形直坑,深2米,寬1米,墓底向西側挖一偏堂。下葬同時,有阿訇一人或多人誦讀《古蘭經》。入葬時將屍體頭朝北,腳朝南,面朝西,平置堂內,然後用土塊堵嚴偏堂。先由亡者長子或主要親人填三銑土,後由眾人相幫掩埋。墳起後為扁圓形,有的也置一些磚或鵝卵石於其上一示區別。亡者家屬根據自己家庭經濟條件施捨「索德格」(也叫乜貼)。

所遺財物,首先嘗試生前債務,剩餘的三分之一施捨,三分之二由繼承人繼承。亡人用過的衣服之類,男子的送與外家(阿舅家),女人的送與娘家。下葬後三天,亡人家屬宰牛羊,煎油香,請阿訇念經祈禱。親友們攜清油等禮品去弔唁,亡者家屬進行款待。以後每逢頭七、二七、三七、四十天、百天、周年舉行紀念儀式。有的只在「主麻日」念「亥聽」做祈禱。回族對亡者,不論男女老幼,不分貧富,均按上述殯葬程序進行。無依無靠的貧窮者亡故後,有爭相幫助埋葬的傳統。喪葬期間禁菸、酒,禁大吃大喝,忌送花圈。


三、回族喪葬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的喪葬習俗,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屬、鄰裡鄉親、朋友等進行哀悼、紀念、祈禱的一種活動,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回族群眾認為,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結果。世界上無論什麼人,他的地位再高,錢財再多,壽命再長,都會有死亡這樣一個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為在世的人,對於死亡,不講貴賤,不論貧富,不管是子孫滿堂,還是鰥寡孤獨的人,一律要盡埋葬的責任,並要葬之以禮。回族的喪葬習俗,既有回回民族的習俗特點,又有伊斯蘭教處理亡者的信仰性質。

回族喪葬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主要是13世紀前後由中亞、中東一帶遷徙至我國的各族穆斯林形成的民族。在形成前,他們作為穆斯林,在喪葬方面實行著伊斯蘭教的喪葬制度。


不置一物也,其棺即日便出。瘞之,或聞有至瘞所,脫去其棺,赤身葬於穴,以屍面朝西。」周密記載的回族先人的喪葬習俗,有許多不準確和謬誤之處,如回回穆斯林死後著水,洗滌周身,其中要漱口,洗淨鼻涕,但並不是「蕩滌腸胃」。

來源  今日頭條  趣歷史  圖片來源網絡

如何關注我們

①複製「zsxf0378」,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進入「查找公眾號」,輸入掌上祥符,即可找到。

也可以長按識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編輯  大河木林秀

相關焦點

  • 歷代回族的服飾習俗
    回族男子頭纏「戴斯達爾」、戴白帽的習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宋代周輝《清波別志》說:「層檀,南海旁國也。貴人以好越布纏頭。人之言語如大食。」元代,回族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都比較高,回族人的服飾習俗和其他習俗一樣,都是自由的,沒有任何限制,有著漢族服裝的,有穿阿拉伯、波斯等地樣式的,有自製的白帽、巾袍和鞋等,開始向民族服裝發展。但是,到了明代,回族人的服飾習俗就開始受到限制。
  • 這就是真正的回族人
    回族人不愛表達,忠厚老實,外粗內秀,心裡的話從來就羞於表達,有時急得腦門冒汗;回族人說話不好聽,一口濃濃的口音,伴著憨厚的樸實的語言,仍不被人理解甚至讓人誤解; 回族人只會踏踏實實的去做,跟回族人交朋友,你要有耐心,其善良純樸的心要慢慢去領會。
  • 回族就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回族:這種謬論還要傳多久?
    不僅其他兄弟民族對回族產生了各種混亂的認識,很多回族人對此也是一頭霧水,假如在大街上找位做生意或田裡耕作地回族人,然後問他什麼是回族?什麼是穆斯林?十有八九得到地回答是「回族就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回族啊。」如果你在單問他穆斯林是什麼意思,可能就回答不上來了。根本不知道穆斯林是什麼意思卻說自己就是穆斯林,這真是一種悲哀。
  • 回族人不吃豬肉有什麼原因?「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太一樣
    回族人不吃豬肉有什麼原因?「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太一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兄弟親如一家,又各自保留著獨具特色的傳統習俗,很多民族以自己色彩豔麗、製作精美的民族服飾而被外界知曉,還有一些民族因為能歌善舞而得到讚美,但是也有一些民族是因為他們特殊的飲食習慣而被人們記住。比如,朝鮮族喜歡吃冷麵、打糕,比如維吾爾族喜歡唱歌跳舞,比如滿族曾是中國清朝的皇族,再比如回族是不吃豬肉的民族。
  • 回族的歷史起源是什麼?估計和你想的不一樣!
    其中回族為中國第四大民族,到現在都有很多人把回族搞混,認為回族和維吾爾族是一回事。其實回族的形成頗為波折,中間吸納了很多東西,和維吾爾族雖有關聯,但相去甚遠。那麼回族的歷史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回族的正式形成,則要一直等到明朝。元朝統領中國的時候,有大批「色目人」來到中原定居,為了實行對中原地區長久有效的統治,他們強令中原人移風易俗,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原人就此被同化了。
  • 一名寧夏回族人對伊斯蘭教現狀的憤懣和憂慮
    爸爸回來把我們兄弟姊妹幾個叫一起東湊西借湊了10萬元,結果阿訇還說有點兒少。爸爸說,爺爺一直看病住院,花完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阿訇竟然說你們真不懂花錢,最後阿訇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很多我們根本不認識的人參加葬禮,有300多人。
  • 回族人為什麼愛戴帽子
    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回族人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愛戴帽子,仿佛做了帽子半永久不會掉一樣。這個帽子其實叫回回帽也叫「禮拜帽」、「頂帽」,是一種沒有簷的小圓帽,是回族的服飾標誌。
  • 【祥符手機報】 第478期 祥符民生、時政、熱點新聞
    祥符發生美麗蝶變,城區一街一景觀,一路一特色,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八網」入地,乾淨、寬闊的街道整齊劃一,鋪設考究的大理石人行道做工精細,讓人眼前一亮。美麗鄉村掀起一場美麗風暴,以紅豆杉之鄉西姜寨為代表的祥符區美麗鄉村走進中央電視臺,成為祥符人的驕傲。美麗鄉村建設鄉鄉都出彩,鎮鎮有驚喜。遠可欣賞,近可觸摸。
  • 為什麼回族人大多是姓馬的?不說你未必知道原因!
    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西北地區是我國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做為中國回族第一大姓馬姓,在這裡表現的尤為突出。根據寧夏固原縣(包括今彭陽縣)戶籍調查,回族馬姓佔總人口的1/3。俗語道:「十個回回九個馬,不姓馬來也姓尕。」
  • 回族特色名菜,帶給你濃濃的民族風味,你知道幾樣特色菜!
    導語:回族特色名菜,帶給你濃濃的民族風味,你知道幾樣特色菜!回族美食大家都吃過多少呢?回族是一個人口比較多的中華民族,有近幹萬的人口數量,回族關鍵遍布在我國的寧夏,新疆和甘肅、青海省等地域,回族人喜歡吃牛羊肉,許多的回族美食全是跟牛羊肉相關,下邊就來一塊兒認識一下回族人民的特色美食和飲食文化吧。1、撒子撒子是一類極為酥脆的油炸食品。口感香酥爽口,可作為休閒食品或是正餐。"
  • 回族,史上最全的解釋
    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懸掛起「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新疆地區的回族,在節前要掃塵,粉刷房屋。男人要理髮,男女都要沐浴、換新衣。全家吃「粉湯」。
  •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回族人民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撒子:饊子就是一種油炸食品,吃起來口感很酥脆,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撒子一般被作為零食小吃,或者是主食正餐,這是一款很有名的時令美食,被製作成了多層圓柱形金絲,形狀渾厚,輕巧美觀,現在也有很多寒具面制油炸食品,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麻花等等。
  • 居家養老 祥符「好味道」
    正如其名,亮眼的黃色調為主的建築,精心設計的標識,讓人很容易就找得到。據了解,祥符街道老年人口近1.3萬,佔全街道戶籍總人口的13.4%。祥符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紅崗介紹,近年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有序推進「陽光老人家」體系建設,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模式。
  • 回族的習俗禁忌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那麼回族有bai什麼特別的風俗習慣呢?
  • 這些老洛陽人的習俗您知道嗎?
    您知道老洛陽人在這天都吃啥喝啥幹啥嗎?別急,咱們先從端午節的來源說起。端午節的醞釀期在周代,形成於漢、晉之間,起源與古人的歲時禁忌和迷信有很大關係。周朝的民俗觀念中,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這是因為陰曆五月正當仲夏,暑熱即至,毒蟲滋生,易犯疾病。
  • 祥符警方依法刑拘5人!
    8月24日,三門峽澠池縣的段某、段某鵬、趙某、趙某隆、劉某5人因在祥符區非法捕捉壁虎
  • 回族人身上怎麼有了漢族文化烙印?
    下面的回族文化為您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漢文化在其先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早在唐宋時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往求之」的聖訓,吸引和驅使大批的穆斯林翻山越嶺、飄洋過海,踏上了中華大地。漢學對蕃客和土生蕃客產生了很深的影響。當時來華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今伊朗人)中,精通漢文化者不乏其人。
  • 《民間喪葬習俗》葬禮的含義並不是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是從來沒見過葬禮的。不知道是因為地廣人稀不好籌辦,還是我所在的那個小鎮子的習俗中不講究大辦喪事,家鄉的老人去世,都是悄無聲息的,有時發現有位老爺爺或者老奶奶好久沒見到了,略一打聽,才知道已經走了。所以我12歲之前,從來沒見過葬禮。對「死人」這件事的印象,都是從書裡來的。
  • 祥符區徐宏建為抗擊新型肺炎的一線人員送溫暖
    今日新聞網訊看著大家都在為了疫情防控怪辛苦,夜裡那麼冷俺也幫不上啥忙一點心意!一句樸實的話暖了奮鬥在一線黨員、幹部和志願者的心!1月30日午時剛過,祥符區半坡店鄉程莊村委愛心人士徐宏建來到祥符區半坡店鄉韓寨村口抗擊新型肺炎防控卡點,為該鄉抗擊新型肺炎的一線人員捐贈了十件棉衣、方便麵、礦泉水蒲公英茶西瓜霜含片一系列的生活用品,為一線工作人員助力夜間值班取暖和生活之憂。
  • 統治西北百年:回族的體質比漢族好嗎?
    首先,馬佔鰲是個有遠見的領袖,他從來沒有在表面上反對過清政府,在示弱了左宗棠後,還說如果有什麼困難,國家要做什麼。那時的清政府正代表著整個國家,他的這句話無疑是給清政府的官員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畢竟,衛兵和起義軍的意思完全相反,#為什麼馬家軍能屢戰屢敗,回族人的體質真比漢族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