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見明皇圖
任仁發(元)
絹本設色
41.5cm×107.3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是一幅道教題材的作品,描繪的是盛唐時期,唐明皇請得道高人張果(老)出中條山,兩人見面的場景。畫面上,明皇高坐於畫面中央,手扶團椅,龍體前傾,正一臉驚奇地看著眼前的玩意兒;張果端坐右側,長鬚飄飄,氣定神閒。
不過兩位主要人物都不是畫面的點睛之處。畫面中間,一位童子將巾箱中摺疊的毛驢放出,這紙糊的毛驢滿地跑才是吸引滿場,包括皇帝視線的關鍵。畫馬聖手任仁發信手拈來,不僅將小毛驢塑造得活潑生動,人物表情也相當到位。
人物造型用綿密細膩的線條,設色並不濃豔,符合元畫設色清雅的時尚。人物形象除了將張果塑造得瘦骨清像,有道家仙風道骨之韻外,其他人都還原了盛唐的豐潤飽滿。
唐明皇身後的官員有議論紛紛、眾說紛紜的,也有對現場把戲並不關心、自得其樂的。張果身側的紫衣官員顯然非常投入,雙手相握,一臉驚喜的表情。作者抓住了關鍵性的瞬間,以舞臺布景的展現方式,塑造了生動的群像,製造出戲劇衝突感的瞬間。這在此前人物畫中尚未出現,或許與元代雜戲盛行有關。
在元代畫家中,任仁發最擅畫馬,以瘦馬自嘆自憐,但畫風繪製工細,構思精巧,又不同於「逸筆草草」的文人墨戲。該畫的創作動機,有著遺民心結的因素。選擇盛唐的宮廷活動為畫面背景,本就有追思前朝盛世,懷舊尋夢的寄託所在,也能不斷引起南宋遺民的內心共鳴。
內容節選自《最美人物畫100幅》
林木主編 李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