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汽車的選擇也不再僅僅是滿足出行的需要,很多人直接把汽車當成了自己的第2張名片,希望用一款高大上的座駕,來顯示自己的身份與獨特的品位,因此,關於自家車型的宣傳,各大車企也是費盡心機,不過有時候,反而會出現用力過猛的現象。
有些車為了「碰瓷」跑車,會宣傳自己的風阻係數比肩超跑,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雖然空氣阻力是很多超跑設計師著重考慮的問題,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風阻係數越低越好,專業賽場上很多賽車的風阻係數都達到了1.0以上,跟普通的家用車水平差不多。
這是因為在設計一款汽車的時候,除了要考慮速度以外,還要確保車身的穩定性,而風阻係數過低就會導致車身在高速狀態下不穩,就需要增大下壓係數來確保車身的穩定,所以對於超跑來說風阻係數不一定需要太低,但是下壓係數必須得高,這其中涉及到的原理與飛機機翼的受力原理相同。
上凸下平的機翼在飛機快速移動的過程中會將空氣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快,壓強變小,而機翼下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慢,壓強變大,因而就會對飛機產生一種向上的推力,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賽車跟超跑,都會採用楔形車身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種造型,才讓賽車不會發生翻車。
而普通的家用車為了保證乘坐者的舒適性,通常會將車身做得比較高,如果車速足夠快的話,就會產生像機翼一樣的效果,而汽車需要的是穩定性,所以普通汽車的造型就決定了它並不能承受很快的速度,所以風阻係數並不是越低越好,在正常情況下,適當的增大反而能夠增加車身的穩定性。
汽車的尾翼也可以有效的增加車身的穩定性,因為汽車尾翼的界面跟機翼正好相反,所以在快速的行車途中,可以給汽車尾部增加比較大的下壓力,從而增強了汽車的穩定性。不過汽車尾翼的大小跟角度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測算,所以如果車輛本身並沒帶有尾翼的話,小編還是不建議大家後期進行加裝,所以風阻係數越低越好?並不一定,看一下飛機機翼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