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宜居城」的康莊路——欽州全面加快邁向小康生活

2020-12-23 新華網廣西站

  【原標題】「江海宜居城」的康莊路——欽州市全面加快邁向小康生活觀察

  「不愁吃不愁穿,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40多歲的劉帥,從20歲起跟著父輩學習養蠔,目前在欽州七十二涇海域擁有12張蠔排,年產量20萬公斤,年收入40萬元左右。近日,他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團談起「蠔生活」,笑容燦爛。

  上世紀初,國畫大師齊白石三遊欽州,留下了「願風吹我到欽州」的詩句,讓很多人心生嚮往。今天,欽江、欽州灣和茅尾海融匯的欽州市,精心書寫「港、區、產、城、人」文章,大力發展臨港綠色工業、臨港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做好城市品質提升和鄉村風貌改造工作,打造「江海宜居城」,加快步伐邁向全面小康。

  發展提升特色產業

  夯實小康幸福基礎

  「從來沒有擔心過大蠔的銷量。」劉星鋒說起自己的大蠔,相當驕傲。

  返鄉創業的劉星鋒,經過幾年打拼,名下公司擁有大蠔養殖基地2個,養殖面積300畝,深水抗風浪網箱基地2個,網箱30個,2019年公司大蠔產量超過3000噸,產值1800多萬元。劉星鋒成為當地養殖致富帶頭人,過上了小康幸福生活。

  欽州是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高度重視大蠔產業發展。「政府給予漁民政策扶持,符合條件的蠔排補貼一半的錢,一個大蠔基地的補貼資金達到大約10萬元。」欽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業科副科長李選積告訴記者。

  通過實施大蠔特色產業提升工程,扶持養殖龍頭企業、養殖大戶開展深海大蠔標準化吊養示範,欽州大蠔呈現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市大蠔養殖面積15.2萬畝,產量27.4萬噸,年產蠔苗1.6億支(串),苗種及養殖產值突破30億元。加工生產的原汁蠔油、蠔豉系列產品暢銷粵、港、澳等地,並帶動了水泥、竹木、化工、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大蠔養殖是欽州助力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一個縮影。要想富,產業發展是出路。欽州結合當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夯實群眾小康幸福的經濟基礎。

  8月2日,記者在欽北區大垌鎮平山村看到,一群純白波爾山羊正在吃草。

  這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梁開玲今年引進的良種山羊。「純白波爾山羊個兒高、體型重,養殖效益好。」梁開玲說。

  梁開玲是庫區移民,在東莞的五金廠打工時,因為金屬粉塵汙染患上了肺病,不得不辭工回鄉治病。買藥、供子女讀書、贍養父母……梁家過得非常拮据。

  脫貧攻堅精準識別,梁開玲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他發展山羊養殖,如今發展到140頭,產值超過20萬元,實現持續穩定脫貧。他建起了一棟270多平方米的「合院式」磚混結構樓房。飽經生活磨難的梁開玲終於圓了自己的安居夢,「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持,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產業發展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9年,欽州市6.8萬人脫貧,64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25%。

  繡花功夫管理城市

  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7月22日,欽州市舉行城區口袋公園認捐認建暨一馬路古城牆遺址公園啟動儀式。口袋公園以老城脈、新生活為主題,旨在弘揚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欽州因地制宜,見縫插綠,在主城區規劃建設30個集生態保護、美化環境、休閒遊憩、健身娛樂、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口袋公園。公園主要選址在老舊城區群眾居住密集處、主幹道街邊拐角處、城市閒置地等位置,屬於老百姓身邊的「迷你」城市公園。

  建設口袋公園,是欽州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城市建設與治理水平,關乎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欽州緊緊圍繞「乾淨、整潔、生態、有序」的核心目標,以打造城市形象、整治城市亂象、補齊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綠化美化亮化城市為抓手,聚焦老百姓所急所憂所盼,高質量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全力建設一座「江海宜居城」。

  5月,欽南區啟動城市品質提升垃圾「清零」行動,向「髒、亂、差」宣戰,向「潔、淨、美」發起衝鋒。老城區街道、小巷路邊磚石、雜草、生活雜物、「牛皮癬」廣告等紛紛被清理。

  「聚集老百姓所急所憂所盼,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推動城市治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欽州市委書記許永錁說。

  「城市越來越乾淨整齊,我們的生活也更加舒心,幸福感大大提升。」家住欽南區子材西大街的香港某美容產品代理商鍾幸說。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走進浦北縣北通鎮清湖村委九梅麓村,但見村容整潔、竹疏花影、樹蔭橫斜,宛如世外桃源。

  2019年至今,該村通過資金整合,累計投入20萬元鄉村風貌建設資金、20萬元幸福鄉村示範村建設資金、100萬元民宿建設資金和60萬元「廁所革命」建設資金,很好地解決了「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汙水橫流、雜草亂放」的問題,形成了小河潺潺、鄉韻悠悠、村風融融的鄉村美景。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環境成為影響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欽州堅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決策部署,著力開展「美麗村屯」建設,融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和「幸福鄉村」活動,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打造生態宜居幸福鄉村,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欽州市市長譚丕創說。

  該市著力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結合「三清三拆」、抗疫愛衛「村莊清潔行動」等活動,對農村環境髒亂差進行整治、改造、提升;紮實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加大鎮級壓縮中轉站、村級轉運站建設力度,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以上;積極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建成鎮級汙水處理設施項目47個,完成21個行政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開展300戶以上農村公廁改造31個,戶廁改造1500座,完成35座農貿市場公廁改造。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目前,欽州農村環境明顯改觀,「傳承文明、濱海風情、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鄉村新風貌正在形成,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記者 潘雲鋒)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西河村:大步邁向幸福小康生活
    礦區西河村,相傳是因位於春秋戰國時期趙簡子所築的平潭古城之西、「河因城而名、村以河而冠」而得名。這些年來,這個典型的城中村更因自身長足的發展和「三來」品牌等為大眾所知。走進西河村,鄉村氛圍帶來的親近感油然而生,一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過,兩邊高樓、小院、商超、古廟、停車場、老戲臺……現代生活與古老記憶,在這裡完美交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西欽州:一個「大蠔」撬動一座「小城」
    曾嘉雯 攝在欽州,像「蠔哥」劉星鋒這樣因蠔而興、因蠔而富的人還有很多。欽州是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大蠔不僅是欽州的名片,也是欽州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法寶。一個蠔有撬動一座城的力量。年產蠔苗達1.6億支(串),供應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省區及越南等國家,我國70%的蠔苗產自欽州。欽州大蠔苗種及養殖產值已突破30億元。大蠔成為欽州水產養殖業的支柱產業,成為欽州沿海農民增收和貧困群眾脫貧的主要產業。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是欽州千千萬萬人大踏著步伐,以堅實的姿態走在小康道路上的身影。路的前頭,仿佛大海中的蠔排,不斷伸向希望的遠方。養殖場蠔工郭太忠。
  • 回眸「十三五」,高新(江海)這樣走過!發展令人振奮……
    江門河南岸老城區,「萬裡碧道」城央綠廊繞城郭。在這條總長20公裡,集休閒運動、工業遺存、總部經濟及觀光於一體的都市碧道上,超大型兒童公園、江海雲道、下沙公園、演藝中心等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的標誌、活力的源泉、媒體的寵兒。
  • 新媒體大咖齊聚江海,這些點評值得一看……
    「高新區(江海區)的發展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精彩了。」這是很多人的心聲。近年來,高新區(江海區)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的主陣地,不僅要以高端產業吸引人,還要以高端公共服務配套留住人,是高新區(江海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群眾滿意精品工程的集中體現。
  • 解開杭州「小康」密碼:數字基因 幸福品牌 宜居本底
    14日,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稱,杭州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發展目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可用「數字」「幸福」「宜居」三個關鍵詞歸納杭州的小康成色。  數字基因:數字賦能數智杭州  如今,「數字」已成為嵌入杭州發展血脈的基因。
  • 廣西北部灣銀行欽州分行成立11周年特別報導
    2009年8月18日,廣西唯一省級城商行在邕外設立第一家分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欽州分行誕生(以下簡稱「北行欽州分行」)。 11年來,欽州分行與時代同行,以勇立潮頭的姿態昂首闊步;11年磨一劍,欽州分行與時代同頻,與地方經濟共振,累計投入近500億元支持重大企業及重點項目,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50億元,累計向欽州市納稅1.4億元,與欽州經濟社會發展共贏。
  • 隆昌建「城湖一體」魅力宜居城市
    未來五年,隆昌縣將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這「一個主題」,圍繞加快建設環渝腹地區塊經濟發展新高地,加快建設川渝經濟合作示範的「典範區」,加快建設獨具魅力的宜居城市這「三個加快」,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交通網絡化、旅遊品牌化「五項任務」,努力建設幸福美麗隆昌。
  • 站上小康新起點 邁向幸福下一站
    多年來,銅川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於產業轉型、城市升級、民生改善,小康指數的穩步提高,讓幸福城市的內涵更豐滿,讓革命老區人民共建共享新時代的文明幸福。把城市當作「家」來經營幸福指數首先是市民的健康指數、社會的平安指數。
  • 「讀懂我們的全面小康」綠色,全面小康的鮮明底色
    只有發展,才能實現小康;只有綠色,才能高質量發展。「綠色小康」,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基礎;「十四五」時期步入高收入國家水平,2035年後邁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需要增進綠色,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向世界展現綠色繁榮的中國範式。
  • 江蘇:走在前列 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砥礪前行,高水平建成獲得感更強的全面小康75歲的張志明雖是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民,卻像城裡人一樣領退休金、住老年公寓,每天健身下棋、休閒散步,隔三差五去村裡的文化中心看戲聽曲……「不愁吃不愁穿,日子美得很!」對於如今「有錢又有閒」的生活,老張心滿意足。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個「接力棒」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 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貫穿中國改 革開放 40 餘年的全過程,歸根到底就是 一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生活更 美好的動態過程。從 1978 年到 2020 年,中國小康社會建設歷經四次飛躍,人民福祉得到極 大提升,小康建設 40 多年來的民生發展 是一場馬不停蹄的接力賽。
  • 共繪欽州發展同心圓
    欽州正處於繁華盛世,匯聚重要戰略機遇,迎來加快發展之時,同心圓是欽州人民追求的「明月」,是欽州人民要賞的「明月」,也是亟待去做的「明月」。這個時候,人生有更多出彩的機會。觀大勢,謀大局,從世界風雲變幻中找準欽州發展的「東風」。當前,看我們欽州發展的「東風」:站在中國-東協自貿區風口,西部陸海新通道牽引,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兩國雙園合作示範,保稅物流暢通雙循環,改革開放新高地形成產業匯聚……風起雲湧,如何船載「港、區、產、城、人」發展願景乘風破浪?並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呢?
  • 常州天寧區:一段新徵程——決勝全面小康 夢想照進現實
    當前,「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作為一種理想和夢想,中國人對「小康」一詞有著割捨不斷的情愫。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五」嶄新徵程的開啟之年。   我們要全面建成的,是怎樣的小康?
  • 全國人大代表胡五嶽:打造許昌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城市名片
    胡五嶽:按照總書記給我們指明的方向,打好「四張牌」、抓好六大任務的落實,我們提出了加快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城市發展定位。正像您剛才說的,我們明確定位以後,全市上下思想更加統一,方向也更加明確。
  •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決勝小康:產城融合已呈現新氣象
    15日,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田醒民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開發區產城融合已呈現新氣象,「南部新城」已具雛形。  當日,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強富美高,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技術開發區專場,發布會由揚州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交流處(新聞發布處)處長李海峰主持。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 廣東中山榮獲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
    廣東中山市榮獲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 李多輝 攝中新網中山12月27日電 (記者 鄧媛雯)2020年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頒獎盛典26日晚上在廣東中山市舉行。頒獎盛典上共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等11個獎項。其中,中山市榮獲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中山是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是中國氣候宜居城市,是唯一一個以偉人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城市。」頒獎典禮上,中山市副市長葉紅光代表中山市發表獲獎感言時,向四方賓客發出了盛情邀請,「中山這座城市一定要多來。」
  • 回眸「十三五」高新(江海)這樣走過 留下堅實奮鬥足跡 寫就高質量...
    在這條總長20公裡,集休閒運動、工業遺存、總部經濟及觀光於一體的都市碧道上,超大型兒童公園、江海雲道、下沙公園、演藝中心等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的標誌、活力的源泉、媒體的寵兒。老城區更新出新出彩,產城人融合提升能級,都市生態農業「後花園」讓環境更優。
  • 隆堯康莊路有一道美麗的風景
    附近居民讚嘆:這是康莊路一道美麗的風景啊!康莊路貫穿縣城東西大道,周邊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很大,一直以來,康莊路的垃圾收運工作壓力很大。為全面提升康莊路市容環境衛生面貌、培養沿線商家和居民定時定點正確投放生活垃圾的文明習慣,隆堯清德環衛公司推出新舉措,於今年8月在康莊路開展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工作,並將垃圾桶更換為節能環保電動垃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