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如果不叫穿山甲,是不是就不會遭受這樣的厄運?

2020-12-17 大話生活百科

穿山甲是一種全身長滿盔甲、會鑽土、長相特別的國家二級保動物。穿山甲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動物,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2~7千克。穿山甲身上披著像勇士的鎧甲一樣的鱗甲,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穿山甲的鱗片邊緣呈褐或灰褐色,幼年穿山甲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

穿山甲雖然樣子長得笨乎乎的,但它卻忠於人類,被稱為消滅白蟻的「專家」。白蟻是專門破壞森林的害蟲,它的繁殖得特別快,能把成片的森林吃掉。在250畝林地裡,只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任何傷害。

穿山甲喜歡住在洞穴中,洞穴的結構也很講究,常常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同。穿山甲一般每年對洞穴進行2次改造,以適應不同的氣候,比如通風涼爽的夏洞和背風向陽的冬洞。穿山甲白天在洞裡睡覺,晚上出來覓食,和我們人類恰恰相反。

穿山甲膽子很小,當遇到敵人時,它就會挖洞藏身,或爬上樹枝,然後用扁長的尾巴捲住樹枝,再慢慢地向上爬。如果來不及,就會把自己縮成一個大金球,因它的鱗甲非常堅硬,用「鎧甲」保護自己,這樣敵人就不會吃到它了。

穿山甲在亞洲被廣泛獵殺,以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使用,該物種在其原生棲地均大幅減少。在中國,非法捕殺、走私或販賣穿山甲,可被判監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在我國穿山甲被列入「中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Ⅱ類保護物種(1989年),它還列入「實施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條例」(1992年)和「瀕危野生動物和植物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條例」(2006年)。在2000年得到進一步保護,這兩項司法解釋確定了專門懲罰涉及穿山甲販賣罪行的標準。

我國在2007年發布了,加強對傳統藥物穿山甲物種的監管通知,意味著穿山甲的狩獵許可證將不再被籤發,已有的穿山甲稱重入庫,庫存將被驗證、認證,庫存貨物受試者僅通過醫院等指定網點進行零售業務。

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穿山甲受到1976年「野生動物保護條例」(1980年修訂,1996年)和「2006年動物和植物瀕危物種保護」的保護。在中國臺灣,所有穿山甲在1990年8月起,根據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1994年修訂)受到保護。

自1994年起,所有種類的穿山甲都被列在《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除此之外,穿山甲也受到了大多數分布國家法律的保護,但是由於執法不力、處罰過輕,很多國家的法律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中,將分布於中國和越南的兩種穿山甲都定為「極危」物種;將另外兩種亞洲穿山甲定為「瀕危」物種;將非洲四種穿山甲全部定為「易危」物種。

相關焦點

  • 犰狳還是穿山甲?
    有人問有一種長的特別像穿山甲的動物到底叫什麼名字?什麼?居然還問穿山甲長什麼樣?這不是疫情期間火過一陣的動物。它長這樣很明顯了,犰狳的甲是分開的,穿山甲的甲是連在一起的,簡單說,犰狳穿的是板甲,像是攤開的麻將牌,甲片之間沒有重疊,但卻有縫隙。
  • 穿山甲真是病毒中間宿主?我在這部紀錄片找答案
    作者丨半菀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發布了一則消息:經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科研團隊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新冠毒株相似度達99%。看到這條消息,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高興的是,如果是真的,是不是從此以後人們就能放棄捕殺和食用穿山甲?
  • 淺談穿山甲,長得像爬行類,卻是實打實的哺乳動物
    一場疫情將禁食野生動物推上了風口浪尖,尤其是一些看起來就不像是常見食物的野生動物,更是被人們討論得更加熱烈,比如蝙蝠、穿山甲等等,尤其是穿山甲,根據已有的數據統計調查,發現它是這個世界上非法交易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尤其是前些年,經常出現在一些隱秘的餐館裡,人們扒其甲,食其肉。
  • 名貴中藥材——穿山甲
    主血瘀經閉;症瘕;風溼痺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氣血虛弱、癰疽已潰者及孕婦禁服。 【附方】        ①治癰疽無頭:穿山甲、豬牙皂角(去皮、弦)各一兩。共炙焦黃,為末。每用一錢,熱酒調下。其瘡破,以冬瓜藤為末敷,瘡幹即水調敷之。諸癤瘡皆可用。
  • 綠會訴廣西林業穿山甲公益訴訟案律師代理詞|有理有據
    四、因為被告怠於行使職責,致使本能回歸自然、自然生存的案涉穿山甲,繼續在被告處人工馴養、終致產生疾病、難逃死亡厄運截至2017年9月17日(隔離檢疫期滿),案涉的8隻穿山甲依然存活;根據被告提交的《野生動物救護入檔及獸醫評估表》、《個體檔案及救護記錄》證實,003、004、009、011號分別於2017年9月1日、9月17日、9月3日、9月26日開始自主進食,均具備了野放生存的條件
  • 世界穿山甲日:中國人吃穿山甲,外國人早已經把穿山甲當寵物養了
    世界穿山甲日:中國人吃穿山甲,外國人早已經把穿山甲當寵物養了 穿山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從7000萬年前食肉動物進化而來,是唯一有鱗甲的哺乳動物。穿山甲的鱗片間長著稀疏的毛髮,這是它們作為哺乳動物的特徵之一。
  • 穿山甲再次被推上風口:人與野生動物的區隔是如何打破的
    穿山甲沒法繁殖了。」2月初,「廣西官員請吃穿山甲」被曝光後,吳詩寶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的信息,幾乎都和穿山甲有關。他認為,當前穿山甲比大熊貓還珍稀,「它每年只生一胎,一生就繁殖十頭左右。一旦遭受破壞種群恢復就非常慢。」吳詩寶的疾呼並非杞人憂天。他和他的研究生剛結束在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20多個保護區的最新考察,一個穿山甲的新鮮洞穴都沒找到。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穿山甲平常無固定住所,隨覓食時所挖洞穴而居,棲息一兩晚,如果覓得地下的大蟻巢,停留時間就會長一些,吃完巢蟻才走。穿山甲白天多蜷縮於洞內酣睡,無洞不能度日;入夜外出覓食,一個夜晚常於數個山體中活動,達5~6千米之遙。中國人早在2000年前就對穿山甲有了認知,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延年不死,壽何所止?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者,可能是穿山甲?
    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和肖立華對比了穿山甲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體內的基因樣本,並結合其他研究結果,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來源。兩位研究人員在2月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二者序列之間的相似度高達99%。
  • 穿山甲的功效與作用
  • 帶毒穿山甲樣本並非來自廣東
    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成果:在穿山甲身上發現的一種β冠狀病毒與人類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似度達99%,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是如何被科學家們「鎖定」的?找到中間宿主對疫情防控有什麼作用?
  • 世界穿山甲日,被剝皮、被火烤的它們即將被吃到滅絕
    如果不專門查閱,可能不會有人注意,2月的第三個周六的意義——世界穿山甲日。不像別的節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或者紀念,世界穿山甲日是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發起的,為了警示人們穿山甲所處的困境,同時號召採取措施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
  • 中華穿山甲蹤跡難尋,「野保女俠」:它對維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本次,我們特邀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講述她與穿山甲的故事。&nbsp&nbsp&nbsp&nbsp穿山甲,這種看起來一身鐵甲的「冷血」動物,實際是一種毫無攻擊性的哺乳動物,因為所謂的藥用價值以及「野生美味」的標籤,成為世界上遭受非法貿易最嚴重的哺乳動物之一。
  • 鄱陽:近10年首次發現野生穿山甲
    7月2日中午,江西省鄱陽縣田畈街鎮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這是該縣近10年來首次發現此類物種。鄱陽縣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劉道理:這是一隻幼體,它名字叫穿山甲,是我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近十幾年都沒發現過。據觀察,這隻野生穿山甲頭尾長約50釐米,重約2.5公斤,為幼體,全身覆蓋鱗片,呈灰褐色,身體狀況良好。
  • 野生穿山甲現身盈江犀鳥谷
    12月28日,攝影家在去觀鳥的途中,偶遇一隻正在過馬路的穿山甲。發現穿山甲的當地村民和攝影家,紛紛上前拍照,而這隻被「圍觀」的穿山甲並未逃竄,給予了攝影愛好者充足的「相處」時間。一位當地村民說:「我在這生活了20多年,只是在很小的時候見到過,現階段能見到野生穿山甲,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長文解析人與野生穿山甲的「交集」:5隻能換一棟小樓房
    其實從種群密度來說,中華穿山甲可能遠遠低於大熊貓。這意味著什麼呢?穿山甲沒法繁殖了。」2月初,「廣西官員請吃穿山甲」被曝光後,吳詩寶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的信息,幾乎都和穿山甲有關。他認為,當前穿山甲比大熊貓還珍稀,「它每年只生一胎,一生就繁殖十頭左右。一旦遭受破壞種群恢復就非常慢。」吳詩寶的疾呼並非杞人憂天。
  • 《東遊記》穿山甲:對一個上進妖怪被神仙和世道逼成反派的思考
    從一個一心想要修道成仙的小妖精到處處遭受排擠不得志最後黑化圖存,穿山甲這個人物承載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和道德思考,是一個十分值得細品的角色。而穿山甲就沒想過要殺何仙姑,他想的是如何用心計過關,既能取得教主信任,又能保全何仙姑的性命。仙人黑化之後尚且人格全無,穿山甲作為一個入了魔道的妖怪,還能堅守「何仙姑對我有過救命之恩,今日我若殺了她日後也一樣能背叛你」這樣正確的三觀,實在是不容易。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廣義上說,穿山甲是整個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物種的總稱,現存的穿山甲科下有3個屬:穿山甲屬、長尾穿山甲屬以及地穿山甲屬,其中穿山甲屬下有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以及菲律賓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下有2種:白腹長尾穿山甲和黑腹長尾穿山甲,地穿山甲屬下也有兩種:南非的穿山甲和巨的穿山甲。
  • 釋新聞|穿山甲為何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味著什麼?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穿山甲調整保護級別的公告(2020年第12號):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經國務院批准,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意味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的保護。
  • 廣州的「穿山甲」餐桌,《世界攝影大賽》的遺珠之憾
    但由於自然棲地的消失,以及人類大量的濫殺獵捕——特別是我國對中藥的需求,更讓穿山甲成為「全世界盜獵走私數量最多的哺乳動物」——亞洲的4種穿山甲,目前都已是瀕危物種或極危物種。因此亞洲的不法商人,近年來才會極力搶進非洲,兇猛地開啟了大賺黑心錢的國際盜獵黑市。在中藥傳統上,穿山甲的鱗片磨成粉後,常用於活血與消腫作用,據稱可緩和風溼通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