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2020-12-09 戰國霸王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王朝,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朝是王、謝、庾、桓家四大勢力平衡下的產物,東晉時期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謝安、劉裕等人率軍北伐,在東晉的內部,早期有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恩、盧循之亂、桓玄之亂等,最終劉裕統一內部,發動北伐,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也進入南北朝時期。

備註:以其生平主要戰績及所處的時期為主,不包括帝王和北方的十六國將領。

一、謝玄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出身於陳郡謝氏,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謝玄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推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謝玄在任上,組建了北府兵。公元383年,苻堅率軍南下攻晉,號稱百萬大軍,謝玄率領八萬北府兵在肥水之戰擊敗前秦軍隊的進攻,隨後謝玄乘勢率軍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後在會稽病逝,終年四十六歲,諡號獻武。

主要成就:組建北府兵,淝水之戰大破前秦,北伐中原。

二、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為劉弘部將,陶侃率軍平定杜弢、張昌起義、陳敏之亂,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王敦忌妒陶侃的功勞,將他降為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後陶侃又被推舉為盟主,率軍平定蘇峻、祖約之亂,陶侃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死後獲贈大司馬,諡號桓。

主要成就:平定杜弢、張昌起義、陳敏之亂、蘇峻之亂。

三、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祖逖出身於範陽祖氏,是北方的大族,八王之亂爆發後,祖逖先後效力於諸王。永嘉之亂時,祖逖率親黨南下避亂,被琅琊王司馬睿司馬睿任命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軍紀嚴明,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朝廷卻因他勢力強盛,對他非常忌憚,還派戴淵相牽制,不久祖逖憂憤而死。

主要成就:率部北伐,收復河南。

四、王鎮惡

王鎮惡(373年—418年),前秦丞相王猛之孫,前秦敗亡後,王鎮惡隨從叔父王曜歸順東晉,初為臨澧縣縣令,後為劉裕部將,跟隨劉裕南徵北戰,擊殺荊州刺史劉毅,平定江陵,被封為漢壽縣子,後又率軍消滅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被封為遊擊將軍。劉裕北伐後秦時,王鎮惡和檀道濟為前鋒,攻克洛陽、潼關和長安,滅亡後秦。王鎮惡以徵虜將軍、馮翊太守,輔佐劉裕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但被劉裕猜忌,最終王鎮惡被沈田子在傅弘之營中殺害,死後追贈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縣侯,諡號為壯,配享宋武帝廟庭。

主要成就:奪荊州、取長安,助劉裕平定叛亂,滅亡後秦。

五、劉牢之

劉牢之(?—402年),字道堅,雁門太守劉羲之孫,徵虜將軍劉建之子,最初應謝玄之募入北府兵,為其參軍,淝水之戰時,劉牢之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在苻堅敗後率軍攻陷譙郡,因功晉升龍驤將軍、彭城內史,賜封武岡縣男。後奉命救援苻丕,為慕容垂所敗被召回,此後又平定了多處叛亂。王恭第二次起兵時,劉牢之答應司馬元顯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後接管兗、青、冀、幽、並、徐、揚七州及晉陵軍務。劉牢之又率軍平定孫恩起義,後率軍討伐桓玄,聽從何穆建議再次倒戈,致使司馬元顯被殺,桓玄掌權後劉牢之被削奪兵權,拜徵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在部下離散,誤以為其子被害的情況下,自縊而死。

主要成就:夜襲洛澗,平定孫恩起義。

六、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出身譙國桓氏,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娶南康長公主為妻,桓溫任荊州刺史後,率軍消滅佔踞巴蜀的成漢政權,後獨攬朝政十餘年,又三次出兵北伐,一伐前秦、二伐姚襄、三伐前燕,桓溫廢立皇帝,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後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宣武皇帝。

主要成就:收復蜀地,三次北伐。

七、溫嶠

溫嶠(288年—329年),字泰真,出身太原溫氏,曹魏名臣溫恢的曾孫,西晉司徒溫羨之侄。初授司隸校尉都官從事,後任劉琨的參軍,拜司空府左長史。西晉滅亡後,溫嶠南下擁戴晉元帝即位,拜散騎常侍。遷太子中庶子,輔佐東宮,與太子(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溫嶠曾任江州太守,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因功被封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主要成就:平定王敦之亂、平定蘇峻之亂。

八、朱序

朱序(?—393年),字次倫,益州刺史朱燾之子,朱序率軍平定司馬勳之亂,升任為徵虜將軍,賜封爵位為襄平子,後又率軍大敗前燕將領傅末波,平定錢弘等人的叛亂,朱序鎮守襄陽,前秦軍隊攻克襄陽後,朱序詐降。淝水之戰中,朱序暗助晉軍,大敗前秦軍隊,朱序也投歸東晉,後任監揚州、豫州五郡軍事,豫州刺史,屯兵洛陽,朱序又擊退叛晉的丁零首領翟遼,大敗西燕皇帝慕容永,死後追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主要成就:平定司馬勳、錢弘等人的叛亂,淝水之戰中,幫助東晉大敗前秦;多次擊退翟遼、大敗西燕皇帝慕容永。

九、朱齡石

朱齡石(379年—418年),字伯兒,建威將軍朱騰之孫、中書侍郎朱超石之兄,家族世代擔任將帥,朱齡石初任殿中將軍,跟隨桓修,劉裕消滅桓玄後,朱齡石成為劉裕的部將,跟隨劉裕平定盧循之亂,後朱齡石率軍攻滅蜀地的譙縱,被封豐城縣侯,胡夏皇帝赫連勃勃率軍南下時,東晉防線全線崩潰,朱齡石因水道被斷遭擒,押解至長安被殺。

主要成就:攻滅譙蜀。

十、沈田子

沈田子(383—418年),字敬光,沈田子父親沈穆夫,因參與孫恩之亂被殺,祖父和叔父都被處死,因弟弟沈林子向劉裕陳情,得以倖免,沈田子跟隨劉裕北徵南燕、平定劉毅和司馬休之、北伐後秦,立下不少戰功,後秦滅亡後,劉裕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等協助,沈田子因擅殺王鎮惡,坐罪被處死。

主要成就:擊破南燕,平定嶺南,大敗後秦。

相關焦點

  • 東晉十大名將排行錄
    東晉立國於危難之間,前期有一些守土安邦的名將,但是東晉最強應該是中後期,前秦淝水之戰,不戰而潰之後,東晉趁勢北上,佔領了河南大片領土,特別是東晉末期,有了劉裕的加持,攻滅南燕後秦,東晉一躍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的割據政權。
  • 楚漢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此時期除了造就韓信這個絕世名將,還造就了不少名將,以下為此時期的十大名將,以其一生戰績及成就入選,劉邦雖戰績頗多,但多是謀士出謀劃策,故不能入選,章邯是秦朝名將,主要戰績是在秦朝時期,故不能入選,鍾離昧,季布等將領雖名氣大,但戰績少,故不能入選。
  • 唐朝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三、王忠嗣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王訓,唐朝時期著名將領。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封清源縣公。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被唐玄宗收為假子,賜名忠嗣。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徵。730年,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
  • 秦國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一、白起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是平民出身,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推行軍功爵制,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起在伊闕之戰殲滅24萬魏韓聯軍,俘虜魏將公孫喜,在華陽之戰中斬殺13萬趙、魏聯軍,在伐楚之戰中攻陷楚國國都郢城,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白起在長平一戰殲滅45萬趙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國外十大名將
    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1896年出生,在二戰期間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曾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1941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史達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1974年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歲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十大名將
    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宗室大臣,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十六國第一名將。他的主要功績有:在棘城以2000騎痛擊後趙10萬大軍、奇襲後趙將軍麻丘,大敗麻丘於三藏口、屢破高句麗、平高麗、克扶餘,俘虜扶餘國王及廉臺決戰,連環馬破冉閔,俘虜冉閔。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群雄割據的年代日本湧現了大量名將,其中功績最顯赫的被十人被統稱為「日本戰國十大名將」,日本古代名將排名誰最厲害?十、毛利元就毛利元就人稱「西國第一智將」,由安藝國小豪族起身,終統治西日本十國。在1517年的有田中井手之戰中,初次上陣的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名震天下。
  • 人物常識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夏陽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馬錯學屬縱橫家。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
  • 衡陽伊山寺:東晉名士桓伊與《梅花三弄》的故事
    衡陽伊山寺(圖片來自伊山寺官網)位於湖南省衡陽縣杉橋鎮伊山腳下的伊山寺,是湖南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兩晉時期,隨著佛教傳入湖南,湖湘地區陸續興起了八座寺廟,衡陽伊山寺即為其一。因東晉名士桓伊曾在雲錦庵生活過,後來人們將雲錦峰更名為伊山,將雲錦庵更名為伊山寺,以示紀念。桓伊,字叔夏,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縣臨渙鎮)人,東晉將領。在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桓伊與東晉名將謝玄、謝石、謝琰、桓衝等率8萬晉軍,大破前秦天王苻堅統率的80萬大軍,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後受封永修縣侯、右軍將軍。此外,桓伊還是當時一流的音樂家,吹笛子號稱「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譽。
  • 東晉或許比你想像的還要好的多!
    東晉從南遷一直到劉裕篡權,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並沒有像南宋一樣。因為一時的苟且對北方異族稱臣;一味的割地賠款,甚至不惜殘害忠臣良將。東晉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對北方先後發動了八次大規模的北伐,五次收復中原故都;先後滅掉周邊多個小國,兵力強盛。單就軍事力量東晉遠遠超過兩宋時期。
  • 東晉名將—陶侃
    陶侃平定陳敏、杜弢(tāo)、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yìn)後,即率兵徵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八王之亂引起江南動蕩不安的局勢,為陶侃施展才幹提供了機遇。
  •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巫山發現東晉時期紀年墓 墓內壁磚刻"永和九年"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書法家王羲之召集文人墨客在紹興城南寫下了《蘭亭序》;與此同時,在巫山,一位逝者默默地被下葬於江邊,為後人留下了刻有一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紀年銘文磚。
  • 皇帝也是名將!細數皇帝中的十大名將
    今天下呂居士來說說歷代皇帝中的名將。本文只列皇帝,所以秦始皇之前的君王不列入評選。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帝王。東漢光武帝劉秀「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南朝宋武帝劉裕宋武帝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軍旅,逐漸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使東晉重新統一;北伐滅國南燕、後秦,大破北魏鐵騎,收復中原大片領土,尤為重要的是光復了洛陽和長安兩都,最終建立了劉宋政權。
  • 【歷史】盤點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眾評選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曾用名:織田吉法師(幼年),織田信長(成年)   仮名:三郎,上總守,上總介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將軍二、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名將。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護,甲斐守護,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法名信玄(德榮軒信玄簡稱),幼名勝千代,通稱太郎,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後,武田信虎嫡長子。
  • 二戰十大名將,同盟國有六位將領入選,法西斯陣營也有四位上榜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二戰時期的十大名將。同盟國陣營;這個陣營成員有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法國等幾個大國為首的陣營,稱之為盟軍。在二戰時期同盟國盟軍出了六位優秀名將。(排名不分先後)蒙哥馬利第一位是;蒙哥馬利(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是二戰時期英軍著名軍事統帥,也是邱吉爾唯一拿得出手的英軍著名將領
  • 歷史名將排名:關羽僅62位 最輝煌竟是他
    87、周德威五代時期後唐將領,用兵持重,常出奇制勝,解潞州之圍,柏鄉大捷,都完全體現了周德威的智謀和膽識,特別是後者,一萬兵力完勝朱全忠八萬人。後被李存勖所殺。86、祖逖東晉時期著名將領,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另一個人的故事,當上將領之後發動了北伐,集結了兩千人左右就往北方出發,在渡長江是,他以船槳擊水,說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在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十大名將是哪些人?排名第一可能有些爭議
    在1998年時,日本政府在他們的國立公文書館下面設立了亞洲歷史資料研究中心,裡面提供了許多關於抗日十大將軍的珍貴原始公文資料。對於日本收集這些資料足以看出日本對中國的名將有多重視了。
  • 某網友心中的古代十大名將排名,我想說:為何有常遇春沒有徐達?
    現在來看看某網友粉絲心中的古代十大名將排名:TOP、10 常遇春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但天資不凡,隨人習武后更是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後加入盜賊團夥,但終究覺得前途渺茫,於是乘著一次機會,就去朱元璋那裡自薦入伍,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
  • 謝安,東晉時期屈指可數的忠臣良將,卻被認為功高蓋主
    謝安出生於名門世家,他身處的朝代是當時的東晉時期。當時的東晉被三個領導人所佔有,其中一個就是司馬家,另外一個就是王氏,還有一家就是謝氏家族。在謝安年少的時期,他就得到了當時許多王爺等在朝堂當中有一定地位的人誇讚,大家普遍認為這個小孩看起來資質不凡,未來將會在朝堂當中得到重用。
  • 古往歷朝歷代名將武廟榜,一聖、一亞、十哲、六十一將
    陸抗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杜預京兆郡杜陵縣人(今陝西西安)魏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文廟武廟都上榜。陶侃鄱陽郡梟陽縣人(今江西都昌)東晉名將。慕容恪昌黎棘城人(今遼寧義縣)十六國十大名將之一,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