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與勞罕一起,探究歷史真相,咀嚼世相百態,觀察社會人生……
作者:勞罕(王慧敏)
「義勇軍系列」推出後,許多朋友通過各種渠道向我打聽塔城。在下一篇「追尋」文章推出以前,先給大家送上一期塔城「小貼士」:
說起新疆,人們津津樂道的會是哪裡?
除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之外,估計喀什、伊犁、吐魯番、阿勒泰也應該排在前幾位。即使人們逛完了石河子、庫爾勒、和田、哈密,恐怕也很少會有人把塔城列為下一站。
其實,錯咧!大錯特錯咧!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別說在新疆,就是放眼全國,塔城也最不該被忽視。我甚至認為,遊覽新疆,第一個該去的就是塔城!
有關塔城的歷史,我就不贅述了,自古它就是西疆重鎮。有一點,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這裡曾藏著清「中興名臣」左宗棠的夢!
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曾有一個很宏偉的計劃:從塔爾巴哈臺出兵,過齋桑,直搗貝加爾湖;由盛京將軍統兵往北直插,然後西掃;東西夾擊,清淪喪的國土則悉數可復。
但是,慈禧畢竟是個婦道人家,害怕這個強悍的漢人趁機端了她的朝廷,便以體恤老臣身體為由,派左宗棠赴福建督辦軍務。鬱鬱寡歡的左公,在福建任上不到一年就帶著遺憾駕鶴西去了。晚清也喪失了最後一次光復國土的機會。
塔爾巴哈臺,就是現在的塔城。
待膩了「水泥森林」,許多人一定很想領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盛景。告訴你,現在,恐怕只有在塔城才能原汁原味看到。
一般人的印象中,新疆乾旱缺水,塵沙飛揚。又錯咧!
新疆人均擁有的水資源量是全國均值的6.7倍。缺水的是南疆。而北疆,尤其是伊犁、塔城、阿爾泰一帶,無論是降水量還是地下水蘊藏量,都不遜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天,有時候一場大雪,地上積雪能有幾尺厚。
因為水源豐沛,所以,塔城境內,河流縱橫,沼澤遍布,明晃晃的海子俯拾皆是,山巒原隰林茂草豐。每年從4月中旬開始,蜿蜒逶迤的巴爾魯克山就會由淺綠向深綠過渡。由於地域遼闊,湧進眼來的全是綠。這綠,無休無止向著遠方綿延,和天際線連成了一體。在這種綠色背景的映襯下,你會覺得那種綠很有密度,既厚又稠,濃得化不開。
綠色的懷抱裡,躺著一個碩大的草原,叫庫魯斯臺草原。
你知道這個草原有多大嗎?將近300平方公裡。是新疆第一大優質草場。也是全國第二大連片平原草場。有一次,我驅車在草原裡轉了整整一個上午,也只是跨了一個角。
草原裡有一塊溼地給我印象最深:這塊溼地,是因額敏河流經此地時流速減緩而形成。它一眼望不到邊。因為大的緣故,藍天映在水裡,人在高處,抬頭一個天,低頭又一個天。
額敏河,古稱也迷裡河,是一條國際內陸河。它像一條潔白的哈達在塔城境內繞來繞去,也不知轉了多少個彎,最後,才戀戀不捨地注入了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湖。
每年額敏河春汛期間,大量的野生魚類藉助額敏河暴漲的水勢,從阿拉湖逆水洄遊到這塊溼地產卵。這段時間,往往持續兩個月左右。溼地草場上蘆葦叢生,淺水裡到處歡跳著肥嘟嘟的魚。
一次我驅車路過,見幾個牧民正在草叢裡抓魚——確切地說應該是撿魚,數不清的魚兒擱淺在草灘上,魚尾巴拍打著水草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陽光一照,魚鱗如銀片般閃閃發亮。那些銀片,不是一星半點,也不是一片一片,而是鋪天蓋地地向前漫湧漫湧。
幾個牧民的蛇皮袋早已裝滿了,開始挑肥揀瘦起來——把鯉魚、黃魚、鯽魚這些大路貨全扔掉,只留下喬爾泰。而且,小的還不要,必須是那種兩三尺以上的。
喬爾泰學名白斑狗魚,是生活在寒冷地帶河川湖泊中的珍稀特有魚類,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一直被中亞各國視為魚中「軟黃金」。在烏魯木齊的餐館,一條小小的喬爾泰至少得上百元。
說了塔城的草原,再回頭說說塔城的山。
這首歌大家一定聽過: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賽帝瑪麗亞。
那天我在山上打獵騎著馬,
正當你在山下歌唱婉轉如雲霞。
歌聲使我迷了路,
我從山坡滾下,
哎呀呀——
你的歌聲婉轉如雲霞。
……
乍聽到這首歌,大家一定會和我一樣懷有這樣的疑問:從山坡上滾下,還不把人摔壞了?
放心,新疆的許多山,儘管海拔高,但相對高度都很低,幾乎是渾圓的,山坡上又長滿了綠草和鮮花,所以,滾下來,皮毛無損,頂多沾一身花香。
塔城主要的山脈,叫巴爾魯克山。翻譯成漢語,意思是「富饒、富足,無所不有」。這座山,濃縮了新疆幾乎所有最美麗的山地景觀。由於地處邊界,開發較晚,很多地方保持了近乎完整的原始風貌,有著蘇格蘭丘陵和紐西蘭峽谷、森林、草甸的景致。
巴爾魯克山,除了冬季,春、夏、秋三季整座山都是花海。新疆的春天比內地要晚些。4月份,陽坡上,白色的頂冰花、黃色的點地梅開始悄然綻放。幾場春雨催生後,野生鬱金香花、錦雞兒花、芍藥花、貝母蘭花競相怒放。這些花,連片一開就是幾百畝、上千畝、甚至上萬畝。你想一想,那是何等的壯觀啊!
在杭州,我看過太子灣公園裡的鬱金香,看過植物園裡的牡丹花,看過蘇堤上的櫻花,和這裡比,西湖只能算盆景嘍。塔城才真正稱得上是風景!
不獨如此。那些公園裡的鮮花,就像如今那些做過美容手術的「俊男靚女」,眉眼精緻是精緻了,但韻味兒總是怪怪的。塔城的鮮花,一律開得舒舒展展,大大方方,不施任何脂粉都能攝人心魄。
新疆的山野,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花潮:
春花剛謝,巴爾魯克山的夏花就豔豔灼灼地開了。山坡上、草原上到處都是叫不上名字的野花。花兒一般不高,但色彩極絢爛,大黃,大紅,大紫,開得坦坦蕩蕩。在陽光下,朵朵明妍燦蔚,亮得你必須眯著眼看。
初秋,巴爾魯克山又變成了深色花海的世界。先是朵兒葉兒都多了些凝重——不管以前什麼顏色,現在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重了幾分。就像一個青澀的少年,慢慢也就長成了一個深沉的漢子。不久,秋風開始為花草鑲上了金邊。隨著秋風勁吹,花兒往前繼續著自己的旅程,一簇簇火紅、一叢叢金黃鋪天蓋地蔓延開去。夕陽下,整個世界都被鑄成了黃金……
到了10月中下旬,塔城開始飄雪了——雪花不也是一種花嗎?我認為,這時候,塔城最有趣的季節才真正到來。你可以騎著馬或是坐著雪爬犁在雪原上盡情奔馳。周遭的空氣是那樣的清冽,馬兒打著響鼻,你也可以肆無忌憚地呼吸——都市裡的人們擔心的霧霾壓根與你無關,甜絲絲的感覺瀰漫在你的五臟六腑。
如果你看倦了雪原風光,可以隨意鑽進哈薩克人的氈房裡歇歇腳,要一杯釅釅的奶茶喝。哈薩克人最好客,喝不舒坦絕不會放你走。瞧!你剛放下杯子,不管到沒到飯點,他或她就會把羊娃子肉又端了上來。
如果你運氣好,也許會碰上阿肯彈唱。
阿肯是哈薩克族民間歌手的稱謂。這些鄉土音樂家們,一般都能即興自編自彈自唱。冬日裡,許多氈房都會舉行這樣的彈唱會。
阿肯彈唱會,實際上是哈薩克牧民用詩歌進行哲理辯論和才智較量的活動。也是傳播知識、交流思想的場所。當阿肯唱出風趣或智慧的歌詞的時候,旁聽的人會不斷地高聲喊叫助興,莽莽雪原平添了許多生趣。
蒼天賦予塔城這麼好的條件,這裡,自然也就很容易活人了。
長期以來,塔城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要穿褲,上南路;要掙票子,上紅廟子;沒有法兒,上北雅爾。」
所謂上南路,就是到南疆——大家知道,天山以南盛產長絨棉,弄條褲子穿自然不在話下。紅廟子,指的是今天的烏魯木齊——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當然容易掙票子。而北雅爾,就是今天的塔城。
我正在寫的一部反映塔城300多年滄桑的長篇小說,名字就叫《北雅爾》。
就是在今天,塔城的生存條件在全國也屬佼佼者。塔城農民人均耕地有十幾畝——且是旱澇保收的水澆地。再看看現在的東部農村,人均才有多少耕地呀?
所以,歷史上,除了做生意的,逃荒、逃婚、逃罪的,也都想方設法往塔城湧。這裡,也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移民社會。
說到活人,我給大家講講塔城的這隻奇特的羊——巴什拜羊。
在新疆,恐怕鮮有人不知道巴什拜羊的。這羊,還真有些傳奇色彩。
巴什拜羊,是用巴什拜這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巴什拜,全名是巴什拜·喬拉克,哈薩克族人,1889年出生於塔城的裕民縣。在新疆現代史上,他可算個不折不扣的名人!
他的出名,一是緣於抗美援朝的時候曾捐獻過一架飛機——在那個年代,在大陸以個人名義捐獻飛機的,只有他和河南的豫劇大師常香玉兩個人。再就是,他培育出了優良畜種巴什拜羊。
巴什拜是如何培育巴什拜羊的?民間有很多種版本。一種較為可信的版本是,這個窮得叮噹響的普通牧民,年輕的時候羊無一隻,只好為巴依老爺(地主老財)放牧。也該他走運,一天早上醒來,他發現他的羊群中混進了一個不速之客——這是一隻體型健碩的公盤羊。
盤羊對於當地的牧民來說,並不陌生。這種野生的羊類,不獨體型健碩,且嗅覺靈敏,偶有響動,便撒蹄狂奔,往來如風,牧民縱馬也很難追得上。物競天擇,盤羊即使在零下20多度的低溫,仍可在野外自由自在地覓食。
合該巴什拜發財,他看見這隻公盤羊時,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正在和他的土羊交配呢。巴什拜多了個心眼,沒有驚動盤羊。等盤羊「辦完事」離去,他在那隻和盤羊恩愛的土母羊身上做了個記號。
過了幾個月後,土母羊產下了一隻小公羊。這隻小公羊日怪得很,出生幾分鐘後就能站立行走。
小羊的優良基因很快顯示了出來:生長快,骨骼大,不足一個月就比其它羊大出一圈。更絕的是,冬天大雪封山,土羊只能躲進羊圈靠舍飼,這隻羊則可以用前蹄刨開冰雪吃草根。
碰到草原旱災,牧草枯死,它甚至可以用嘴拱開堅硬的地表。
有心的巴什拜大喜過望,開始用這隻羊進行繁殖,並把它的家族單獨歸為一群。不久,另一結果讓巴什拜更是欣喜若狂:這種羊繁殖能力驚人。一般的羊一年生一胎,這種羊兩年能生三胎,且經常一胎生兩隻。
「夏壯、秋肥、冬瘦、春乏」是草原畜群難以逃脫的鐵律。北疆冬日奇冷,不少老弱病羊等不到次年開春便一命嗚呼了。而這種羊,再冷的天也不能奈其何,在雪地裡照樣撒歡兒。
經過多年的摸索,巴什拜終於培育出了羊的一個新品系——巴什拜羊。靠著這種雜交羊,巴什拜很快成為富甲一方的鄉紳。
巴什拜「富而有禮」,不但做了很多修橋補路、舍衣捐糧之類的善事,還把他培育出的優良品種向鄉親們推廣。很快,這種毛色呈紅棕色、鼻梁弓起、尾巴分瓣、四蹄雪白的「怪羊」在塔城的山野裡蔓延開去。
巴什拜讓人記憶最深的還有這樣幾件大事:除了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外,他投資修建了巴什拜大橋和塔城第一座火力發電站,捐資興辦了裕民縣第一座民漢小學,抗戰中向抗日前線捐贈了200匹戰馬……
我和巴什拜好像還真有些淵源:在新疆工作時,曾在人民日報上系統地介紹過巴什拜羊;還採訪過他的多位嫡親家屬。他的後人,男的一律高大健碩,女的個個優雅高貴,讓我對哈薩克這個民族有了全新的認識。
巴什拜死於1953年。當時他好像任職塔城行署專員。他隨新疆政府考察團在內地考查時病逝杭州。遺體暫厝在杭州中山中路的鳳凰寺。後來,由政府派員護送回塔城,安葬在了巴爾魯克山北麓。他的墓地,現在被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呢,現在駐節杭州,每次路過中山中路時都不忘去一趟鳳凰寺,因為我惦記著巴什拜呢!
這麼好的羊,如果你有機會去塔城,可別忘了嘗一嘗喲!
最該嘗的是巴什拜烤全羊。做法很講究:半歲小羊宰殺剝皮、去蹄和內臟後,用一頭穿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再用蛋黃、鹽水、薑黃、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麵粉等調和成的糊汁把全羊抹上,頭部朝下放進熾熱的饢坑中,蓋嚴坑口,用溼布密封,燜烤一小時左右才算烤成。揭蓋您瞧:全羊呈金黃色,那種黃透著光澤;香味呢,隔著幾十步遠,直撲口鼻。
上面介紹的是塔城的自然風物。塔城的俄羅斯風情也值得好好說一說。
塔城自古就有「中亞商貿走廊」的美譽。往東往西地勢都很平坦,從這裡可以便捷地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西行至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現在,僅一個塔城地區,就有5個縣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達546公裡。
塔城的對外商貿,最早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俄國布赫瑪爾塔商隊。這些商人攜帶俄貨抵塔城進行邊境貿易,收購本地大批珍貴獸皮、羊毛、土特產運回俄國。這些人有的漸漸在塔城安了家。
1850年,清政府與俄國籤訂《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塔城成為新疆首個對外開放的口岸。此後,俄商在塔城開洋行、辦銀行,商業網絡延伸到烏蘇、烏魯木齊。俄僑紛紛湧入塔城置業。「自斜米至塔城道上,俄商駝鈴不絕於途。」塔城對外貿易額佔全新疆的40%以上,成為名揚中亞、歐洲的繁華商埠。
俄羅斯人大規模來塔城定居,出現在蘇聯「十月革命」前後。洶湧的革命浪潮,衝得舊世界東搖西晃,沙俄貴族、資本家、地主、舊知識分子、舊官僚為躲避鎮壓,蜂擁到塔城避難。
再後來,巴奇赤和阿連科夫率領的白匪軍被蘇聯紅軍擊敗後,也成建制地湧進了塔城。人數達數萬。
阿連科夫,據說是沙皇的女婿。這個傢伙,為人極其兇殘,打仗勇猛無比,連史達林麾下的名將布瓊尼也不能奈其何。
這夥匪徒的湧入,成為新疆的不穩定因素,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邊患。
塔城人民、甚至全體華夏兒女,都應該感謝楊增新。這位民國時期新疆首任省長兼督軍採取了靈活政策:一方面堅持收繳其武器,另一方面在指定地點對他們妥善安置,並儘量避免了蘇俄紅軍的越境追擊。
楊增新有大智慧:知道阿連科夫不會善罷甘休,先是把他送往迪化軟禁,用好吃好喝麻痺他,甚至讓人陪其吸食鴉片以消弭其鬥志,後又秘密將他引渡給蘇聯。阿連科夫回國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楊增新可謂高明矣!
塔城又一次俄羅斯族人匯入,就與義勇軍回國有關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奮起抵抗,寧死不做亡國奴,各路義勇軍加起來多達數十萬人。日寇的殘酷圍剿,使大批鐵血之士飲恨九泉,餘部不得不退入蘇聯境內。後經蘇聯政府與國民政府協商,有近4萬人轉道西伯利亞從巴克圖口岸回國。這些將士在蘇聯時,有的娶了俄羅斯族人為妻。
這麼多源流的匯入,便使塔城融入了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你看,塔城的舊建築,保留著歐陸風格的鐵皮紅頂;許多家庭的客廳裡,掛著俄羅斯油畫,門帘、窗簾、臺布上都有掇花和鉤花作品——掇花這種俄羅斯族民間刺繡工藝,在俄羅斯本土已幾近失傳。
在塔城的任何角落,都會聞到烤麵包的香味。塔城人把麵包叫「列巴」(俄式麵包),把冰激凌叫「瑪洛什」。人們喜歡吃用土豆和牛肉末做成的「尕得列得」、用雞蛋和牛奶做成的「比勒內」餅。
閒暇,街頭花園或廣場上到處都有人跳「阿津諾什嘎」(踢踏舞)。這是俄羅斯族民間最為流行的一種舞蹈,因皮鞋踏地、踢踏有聲而得名。舞者根據手風琴的節奏來決定舞步,手風琴演奏得越歡快,跳的節奏越激越,花樣也越多。
這種舞蹈極有感染力,當有人表演的時候,圍觀者會不由自主地吹起口哨,輕踏鞋底和著節拍,一時間人人都成了舞者,踢踏聲震天動地。
對於塔城人而言,手風琴這種西洋樂器是他們最熟悉的樂器,許多人是聽著手風琴長大的。據說,在塔城,十個人裡面能找出三四個會拉手風琴的。幾年前,塔城曾刷新世界最大規模手風琴合奏紀錄——1517人合奏手風琴。
走在塔城大街上,不時會有金髮碧眼的俄羅斯族嬌娃擦肩而過。這些俄羅斯族女性大多身材高挑,膚如凝脂,珠圓玉潤。養眼得很!
不獨如此,俄羅斯族女性熱情奔放,堅韌能幹。
在塔城,我採訪了許多義勇軍戰士的俄羅斯族妻子,在風雨如磐的年代,她們無所畏懼,用火一樣的愛,用勤勞和汗水,為她們的丈夫、孩子,遮起了風風雨雨。這讓我想起了十九世紀初年的十二月黨人。當121名起義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時,絕大多數人的妻子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與丈夫一起流放。
同樣,嫁給義勇軍的這些俄羅斯族女性,無論從感官到內心,都讓人充滿了欽敬!
生活在塔城的人,實在是太幸福了。每次去塔城,我都流連忘返,羨慕不已!
由於處於額敏盆地的底部,塔城的地下水異常豐富,往下隨便挖幾尺,水就「噌噌」冒了出來。城裡到處是泉眼。因為四處都有泉水滲出,小小一座城,竟有5條河流穿城而過。
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稱讚塔城是「五弦之都」和「萬泉之城」。這一提法,後來被很多文章引用。
水多,土壤肥沃,又鮮有人砍伐,塔城便到處古木參天。我曾多次下榻塔城地區賓館,記得院子裡有一棵大橡樹,胸徑幾個人都抱不過來。聽人說,這棵橡樹是僑居塔城的俄羅斯人當年從高加索故鄉引進的。
塔城文化南路和左公路交匯處也有好多棵這樣的古橡樹。橡樹樹形優美,樹冠寬大,葉形獨特,適合在歐洲弱酸性土壤生長。可不知什麼原因,儘管塔城當地的土壤大都呈鹼性,這些樹,依然生機勃勃,至今絲毫不顯老態。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塔城的白樺樹。這種樹,在塔城隨處可見。人說:「大樹下面無小草。」白樺樹樹幹又高又直,枝葉不蔓不延,陽光可以照到根部,所以,白樺樹下依然綠草如茵。
我不止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明媚的陽光下,青春的男女斜倚著白樺樹幹,彈起吉他,縱情訴說著衷腸。周圍就是茵茵的綠草地,草叢中,蒲公英撐起了一個個傘蓋,一陣風兒吹過,花絮帶著他們的夢,一起飄向了遠方。不遠處,清澈見底的小溪緩緩流著,聲音又輕又柔,流出的似乎都是濃情蜜意……
對了,有一次,我在人民公園附近的草地上還目睹了這樣一幕:一個帥小夥兒靠著白樺樹歡快地拉著手風琴,嘴裡打著悠悠的口哨,一個年齡相仿的麻慄色頭髮的女士合著節拍翩翩起舞,穿布拉吉的身影旋起的全是青春和靚麗。邊上,一個扎著蝴蝶結的小姑娘正拿著一個帶把兒的網兜在小溪裡撈魚——這一定是他們的女兒了。
終於撈到了一條,小傢伙發出了歡快的叫聲。父母迅速趕了過去,小夥子把那條一拃長的小魚叢網兜裡拿出來,三下五除二收拾乾淨,隨手丟進樹下一個炭爐煨著的小鍋裡。
看了這一幕,你有何感想?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有了這些,你還去尋找詩意和遠方嗎?
快瞧!一年四季,塔城的陽光都是透亮透亮的,你就是眼睛瞪得再大,也找不到空氣中一絲絲纖塵。夏夜,天幕的星星是那樣的近,似乎伸手可觸。秋日,高迥的藍天深不可測,讓你忘卻了前世今生。你知道塔城人是怎樣形容自己所處的環境的嗎? 「天藍得過分!花開得放肆!」
其實,還應該加上一句:「人純得可愛!」
人純,與塔城的民風有關。
這座10多萬人口的邊城,匯聚了華夏各個民族。五湖四海、五行八作的人,共同守護著藍天下的這塊淨土。長期的共同生活,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使這座城市極具包容性。
在這裡,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不需要那麼多的心防,你、我、他的手始終緊緊攥在一起!拿過節來說,不管是漢族人的春節,穆斯林群眾的古爾邦節,俄羅斯人的復活節,各族人民都會熱熱鬧鬧、體體面面過上一回。再看春節市場供應,櫃檯上不但有內地的各色菜蔬、水產品,還有穆斯林群眾愛吃的饊子、韭葉子、巴哈力、巴旦木等等。
在這裡,文化廣場上,不僅表演歡快的麥西來甫、踢踏舞,還表演豫劇、秦腔、越劇、京劇……
在這裡,各民族互相通婚。有的家庭,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回族……一共會有十多個民族。
在這裡,各民族互幫互敬,親如一家!
我認為,塔城是新疆民族團結做得最好的一座城市!從史料記載的當年歡迎義勇軍的場面也可見一斑:
巴克圖口岸距塔城市區只有10公裡許——是新疆距離城市最近的口岸。距哈薩克斯坦的馬坎赤鎮也只有60公裡。所以,當年義勇軍進疆,絕大部分走的就是這條道。
剛剛穿過西伯利亞冰原和渺無人煙荒漠的義勇軍官兵們,早已是飢腸轆轆。眼前的一幕一定使他們沒齒難忘:塔城街道兩旁,老百姓早早就準備好了烤肉、饢、抓飯……一字排開,一眼望不到頭。淳樸的各民族兄弟們,撲上去擁抱著歸國的子弟兵,爭先恐後地把東西往他們懷裡塞。戰士們一邊啃著饢、嚼著肉,一邊擦拭著眼淚……
因為長期飢餓,一看到這麼豐盛的飯食,有的戰士竟然吃得撐斷腸而斃命。發現這個情況,部隊馬上下令控制飲食。由大塊吃肉、吃抓飯,改成喝麵湯、喝稀飯。等腸胃慢慢適應了,再開始正常進食。
塔城人民的淳樸熱情,深深打動了義勇軍官兵。這也使得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此選擇將根扎在了塔城。
而義勇軍的匯入,把愛國、忠勇、孝悌、信義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進一步固化在了這塊土地上。
回望上世紀前葉那段歷史,一頁一頁都寫滿了離亂。遇到亂世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了苟且偷生,低眉順眼當「良民」。有的甚至為了一己之私,助紂為虐當漢奸。而這些義勇軍將士,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為了整個民族的生存去拼死一搏,這是多麼強健的人格!
有人提議,該在巴克圖口岸樹一尊義勇軍歸國紀念碑!
我完全贊同。不過,我有個提醒:不要樹成像志願軍那樣的雄赳赳氣昂昂荷槍凱旋的樣子。因為當年一到蘇聯,義勇軍將士們就被繳去了槍械。漫漫回國路,又是那樣的艱辛——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大部分人衣衫襤褸無以避寒。眼看著國門近在眼前,但是,在從蘇聯的阿雅古斯到巴克圖口岸的200多公裡路上,暴雪突降,蹣跚行走的他們有的再也無法邁動雙腳,一萬多人就這樣倒在了國門之外……
「天山嶠嶠,烏水蕭蕭,忠魂冤魂,嶽節韓操……」忠勇義勇軍,是中華民族最不該被忘記的一個群體!義勇軍將士帶來的這種民族精神,在後來的「伊塔事件」和「 中蘇鐵列克提事件」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我此後的文章中,會給大家詳細介紹。
的的確確,塔城,不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活樣板,也應該被樹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示範基地!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像我一樣發出這樣的感慨:厲害了,我的塔城!
朋友,如果你去新疆旅遊,千萬別忘了去塔城。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很多地方你都可以不去,塔城你可不能不去啊!
杭州美嗎?都說美,是人間天堂!我就住在西湖東岸,推開窗子眼前就是柔媚的西湖。可我,總是很悵然!
我認為,是男人,就應該騎一匹快馬沿著巴爾魯克山的山脊線縱轡疾行,突然間翻腕提韁,人和馬都對著清風明月發一聲長嘯!
可惜,我只能心在天山,身在杭州了!
相關文章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一)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二)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三)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四)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五)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六)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七)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十)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十一)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十二)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十五)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十九)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二十)
▶ 方家舊聞(長篇小說節選之二十一)
▶ 來來往往
▶ 這個多雨的秋天
▶ 耐住寂寞才會贏
▶ 西湖邊的 「兩道風景」
▶ 不改初衷
▶ 教誨將伴筆耕老——我與老師範敬宜的點滴往事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一)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二)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三)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四)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五)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六)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七)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八)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九)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十)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十一)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十二)
▶ 追尋義勇軍遠去的背影(十三)
▶ 我的三位已逝的同事之二:老班
▶ 桑麻絮話(2):大老邢跑項目
©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 勞罕(王慧敏)
公益傳播 圖片轉自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勞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