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一醫院:提升高精尖,兼顧微創術,「組合拳」打出骨科發展路

2020-12-23 澎湃新聞

州一醫院:提升高精尖,兼顧微創術,「組合拳」打出骨科發展路

2020-12-18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

2020年12月5日,鹽源縣的沈某正沉浸在新居即將落成的喜悅中時,意外從天而降,他從房梁上跌落,當即感頸部疼痛明顯且不能活動,家人立即將沈某送往當地縣醫院檢查被告之高位頸椎骨折,需要手術治療,建議轉院。

數日路途勞頓、輾轉奔走,求醫無果之下,患者來到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外科朱宗波副主任醫師及劉科寶主治醫師接診患者後,通過詢問病史、查體及參考影像資料,診斷為:創傷性樞椎脫位(Hangman骨折),需要手術治療,立即為患者實行了顱骨牽引,穩定頸椎和使部分骨折復位。

與此同時,高斌主任醫師帶領朱宗波副主任醫師、劉科寶主治醫師反覆閱讀頸部X片、CT、MRI等影像資料,制定詳細手術方案及術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處理預案,於2020年12月8日在全麻下為患者實施了經頸後路寰椎側塊螺釘+樞椎椎弓根螺釘+頸3側塊螺釘固定、自體髂骨植骨融合術,手術順利,耗時不到兩小時。術後第三天,患者佩戴頸託下地行走,自體感覺良好。

據朱宗波副主任醫師介紹:寰樞椎是寰椎和樞椎的簡稱,也即第一、第二頸椎,位於顱骨與下頸椎的交界區,又稱上頸椎。其解剖結構複雜且特殊、先天變異情況時有發生,毗鄰最重要的兩個組織:中間椎管內是高位脊髓,是分管人體四肢運動及感覺的主幹道,同時也毗鄰腦幹的呼吸、心跳中樞,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呼吸、心跳驟停;兩側為供大腦血供的椎動脈,且椎動脈走形常有變異,如損傷會導致大出血或術後腦梗塞發生、甚至死亡。因此寰樞椎手術是脊柱外科風險極大、技術要求極高、最頂級的手術之一,過去被視為生命禁區,現在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國內一些醫院陸續在開展,但大多集中在一些大醫院。朱宗波副主任醫師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進修回來,攻堅克難,積極開展經後路寰樞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融合術,治療上頸椎骨折、退變等疾病,迄今已成功開展數十例上頸椎手術。

與此同時,從四川省骨科醫院運動醫學專業進修學成歸來的胡文勇主治醫師,在夯實原有手術項目基礎上,新開展髕骨復發性脫位關節鏡下復位、外側支持帶松解重建內側髕股韌帶;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關節鏡下復位關節外固定等系列手術。

上述手術的開展,推動了「大病不出州」的醫療發展格局進一步建立。

在運動系統疾病中,全世界關節疾病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疾病。據估計我國關節病人有1億以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為順應醫學發展以及滿足患者日愈迫切的剛性醫療需求,在醫院「大綜合強專科」的戰略發展背景目標下,州一醫院骨科還積極開展各類關節鏡手術,適用於關節軟組織損傷、滑膜炎、關節游離體,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半月板撕裂,肩關節盂唇損傷、肩袖撕裂,髖關節撞擊症候群、髖關節滑膜病變等。

科主任李軍主任醫師率先在全州內開展膝關節鏡檢術、關節清理術、游離體摘除術、半月板成形術、前交叉韌帶損傷關節鏡下重建術,同時,攜同高斌、王斌主任醫師不遺餘力指導下級醫師,推進科室多項新技術新業務開展。

多項脊柱骨、關節鏡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州一醫院骨科在新技術拓展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結束了過去這類疾病只能轉省級醫院治療的歷史,極大地減少了患者的往返勞頓和經濟負擔,促進了患者康復,造福一方百姓。

文/圖 田梅 塗華坤

主編:蔣映春

原標題:《州一醫院:提升高精尖,兼顧微創術,「組合拳」打出骨科發展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安市第四醫院·西安市人民醫院骨科團隊成功開展頸椎微創技術治療
    6月15日,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頸椎間盤突出(頸5-7節段椎間盤突出),當地醫院考慮到傳統開放性手術,手術創口較大,術後需要內固定物,恢復時間長,推薦來西安市第四醫院·西安市人民醫院進行就診。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舉辦SuperPATH全髖關節置換高峰論壇暨微創骨科培訓...
    9月12日,由長沙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沙市第一醫院承辦的SuperPATH全髖關節置換高峰論壇暨微創骨科培訓基地掛牌儀式在2號樓10樓會議室舉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王萬春、長沙市第三醫院教授雷青、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博士後雷鵬飛等專家出席會議。
  • 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微創病區主任 常峰--妙手回春 35年治癒上...
    常峰,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我省椎間孔鏡微創技術的領軍人物,現任山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骨科脊柱微創病區主任。1995年10月在我省開展了 《高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SPR)治療腦癱》的新技術,使眾多腦癱患者得到了康復;2012年2月率先在我省開展了德國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避免了大開刀手術的弊端,為我省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2013年最早於國內報導了腰椎管狹窄症 (包括椎體後緣離斷症)的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2014年最早報導了腰椎滑脫症的內鏡治療技術;2015年開展了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前路
  •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髖關節中心聯盟成立儀式暨中西醫結合骨科微創...
    為進一步提高省內骨科疾病診治水平,推廣骨科微創新技術,助力河南骨科診療事業的發展,10月2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骨科專家學者齊聚新密市骨科醫院,通過專業知識授課和典型病例分享,重點圍繞「骨科微創技術、髖關節診治」研究熱點,共同探討中西醫結合診治骨科疾病的規劃與發展。會議期間,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髖關節中心聯盟正式成立。
  • 煙臺山醫院骨科:跨越發展六十載,創新引領「強骨」路
    煙臺山醫院骨科成立於1958年,是全省地市級醫院中最早的骨科專科。60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煙臺山醫院骨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強到優;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合作,在給煙臺人民帶來更好診療服務的同時,也帶動全市骨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巧手再造健康骨骼 ——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荊門一醫骨科四大病區...
    四大病區六大亞專科異軍突起荊門一醫骨科始建於1976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前任主任帥克寧的帶領下,科室在骨科治療領域已創下全市多個第一:1988年,開展全市首例帶血管蒂髂骨移植、首例帶血管腓腸神經移植術、首例臂叢神經修復術;1989年,開展全市首例股骨頭置換術;1991年,開展全市首例脊椎側彎矯形術;1992年,開展全市首例腰椎間盤突出症髓核摘除術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實施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在醫院手術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的通力配合下,成功為一位重度下脫垂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原有的疼痛症狀術後即刻消失,在腰圍保護下可自由下地行走。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懷化骨科技術新革命 髖關節置換微創時代來臨
    2020年上半年,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在懷化率先開展了單側髖關節SuperPath髖關節微創置換術,成功為幾十例老年患者解除多年髖關節疾患痛苦。單側髖關節SuperPath髖關節微創置換術採取小切口,切口僅長約5-6釐米,不再進行肌肉及肌腱切斷,術中出血少,手術當天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自行如廁,沒有其它不適,術後傷口完全癒合,髖關節活動無影響,可以正常蹲坐,術後兩周傷口完全拆線,痊癒出院。患者很是滿意:「這個手術沒什麼痛苦,恢復挺快的,這樣我能少住幾天院,減少一些費用。」69歲的王某如是說。
  • 預告︱中國醫師協會脊柱微創高峰論壇
    福建省醫學會骨科分會承辦單位: 福建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脊柱外科學組福建省莆田學院附屬醫院一、會議地點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六樓國際學術中心(新區門診大樓6樓)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東圳東路999號二、會議時間
  • 【每日學術】微創與精準時代的關節外科
    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 approach, SuperPath)由Chow 於2009 年首次提出,並在2014 年在國內各大醫院相繼開展,成功地利用SuperPath 微創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患者進行治療,也實現了我國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在一些方面與世界微創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同步發展
  • 鎮江一人醫骨科團隊「改良版」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將推廣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鎮江訊 12月10日,徐先生在鎮江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病房內看護著正在下床行走的母親,對其不久前進行的全髖置換術連連稱讚。據了解,此次一人醫骨科團隊為患者進行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了他們在國內研發首創的CH-DSA新技術,該手術參考了國外多種微創術的優點,並根據我國國情進行了改良,從年初開展至今已成功為百名患者完成手術。這名72歲的患者有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中風後遺症等慢性病,幾年前還做過胃部腫瘤切除手術,身體狀況欠佳。12月5日,患者下樓時不小心跌倒,造成了右側股骨頸骨折,右髖部疼痛劇烈。
  • 解放軍第463醫院骨科喜摘全國大獎
    11月18日,由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辦、骨科基礎學組承辦的
  • 市骨科醫院與河南大學醫學院籤約
    本報訊(記者 楊三川)7月29日,漯河醫專二附院(市骨科醫院、市五院)與河南大學醫學院籤訂非直屬附屬醫院合作協議。 市骨科醫院始建於1949年,歷經70餘年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
  • 創傷骨科開展微創精準...
    「很多醫生讓我做膝關節置換手術,我一直恐懼不能接受,沒想到重慶市人民醫院開展的微創保膝技術不但解決了我多年的膝蓋疼,還保留了我自己的膝關節,還有啊,我的腿還變直了,真是神了!哈哈哈!」術後的患者李某爽朗地笑著說。
  • 微創還是開放?東區骨科UBE技術給你新的選擇!
    最讓小葛糾結的是:每個醫院給出的治療方式不同,各種各樣的治療方式讓小葛難以抉擇。有的說可以保守治療,有的說可以做微創手術,有的說必須進行開放手術效果才好。 在了解到鄭州人民醫院東區骨科開展的「UBE技術」可以實現微創的切口,同樣能達到開放性手術的減壓效果後,他最終下定決心進行手術。
  • 【口碑TOP10】武漢骨科「人氣」最旺的三甲醫院
    武漢作為大都市,各種綜合醫院、專科醫院林立,而醫生是大家求醫時最關注的方向標,醫師人數不僅折射出醫院的綜合實力,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相關專科的發展水平。本報綜合網絡數據,對武漢市三甲醫院的骨科醫師人數進行排行,僅供參考。
  • 骨科醫生眼睛的延伸技術——關節鏡微創手術
    骨科醫生眼睛的延伸技術——關節鏡微創手術 2020-04-1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渭南市骨科醫院成為河南省骨科醫院協作醫院
    渭南青年網(圖/文 閔盼龍)11月26日,渭南市骨科醫院與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協作醫院揭牌儀式暨學術交流活動在市骨科醫院舉行。協作醫院的建立,對渭南市骨科醫院增強創新驅動力和持續核心競爭力,促進醫院全面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挺直脊梁、不斷向前」的脊柱骨科
    (一)專科建設發展歷史沿革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中心骨傷中心二骨科(脊柱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脊柱病重點專科,自20世紀70年代末行第一例脊柱手術,在幾代人的努力下脊柱專科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並於1997年從骨傷科中分化出專門從事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脊柱相關疾病的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