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上山不帶乾糧,吃一種野果充飢,用錢買不到,看長啥樣子

2020-12-18 遊走鄉村攝影師

周末,攝影師慕名驅車150公裡來到鄰縣稷山縣的馬趵泉古村,這座深藏在大山中的古村保存比較完好,馬趵泉村有40多戶,100多口人,隨著農民的經濟發展,年輕人都已搬到山外居住了,村子裡只有10多個老年人留守在村子裡,房屋院落呈階梯狀分布在半山中,沿著砂石小路,腳踏青石臺階,信步漫遊在古樸在的鄉村間,品味著古村曾有的歷史韻味。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間,遠遠望見一位白髮老嫗坐在門口石頭圍子上在敲打著什麼。圖為老人在砸核桃

攝影師走上前看看,了解一下當地風土人情及村子的歷史故事,大媽,今年,72歲,她說她姓林(音),只知道自己姓啥叫啥,她不識字也不會寫,有4個兒子1個女兒,4個兒子隨著安置政策都搬到幾十裡外的鎮子上居住了,他和老伴不願意隨兒女生活就一直住在老村子裡。圖為林大媽舀水準備做午飯。

大媽說,住在山裡好處比和兒子住在一起好處多,4個兒子該和哪個兒子一起生活?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不方便,她住在山裡還能種些青菜、糧食就夠自己吃喝了,不給兒子添麻煩,重要的一點是,山裡涼快,空氣清爽,炎熱的夏季,睡覺還得蓋薄被子。在這裡生活習慣了,適應不了山外的環境。圖為大媽在土灶火上燒火做飯。

古村尚處於開發階段,遊客特別稀少,在攝影師和大媽聊天中,一對夫妻看到我們在聊天也走了過來,問及大媽一個人居住在這裡嗎,大媽說,老伴早上6點就上山採藥材了,估計要等到下午5、6點才能回來。大媽邊說邊從屋子裡拿出一串老伴採的藥材讓遊客觀看,老伴採的是野生的五味子。圖為遊客在品嘗大媽拿的五味子。

攝影師為了等待林大媽的老伴從山裡採摘的五味子是啥樣子,就和大媽在院子裡閒聊著。大媽最為自豪的是的孫女,大孫女在西安上完大學,在西安買了房子成了家,還經常回來看她老兩口子,大媽在家裡撿了許多核桃,曬乾後,等大孫女回來後,給她帶上,說是在城裡買的不如家裡的吃著香。圖為大媽從院子裡的豆角架子上摘了一些豆角,準備炒菜。

就在攝影師、遊客和林大媽你一句我一句拉著家常話時,低矮的石頭牆外有人在晃動,原來是,林大媽的老伴回家了,正在把肩上的蛇皮袋子往牆圍子上放,牆圍子放著滿滿一個大袋子,老人接著又把跨在肩上的袋子放了下來。大爺姓韓,今年75歲,黑廋幹練,聲音洪亮,非常好客,一眼就判斷出他就是林大媽的老伴。

攝影師根據大媽所說的時間,查看手機時間,是下午的5點多鐘。攝影師看到大爺背了兩袋子五味子,再沒有任何行李,便問韓大爺,你上山十多個小時午飯吃的是啥?大爺嘿嘿一笑「山上充飢的東西太多了,從來不帶乾糧的,你想知道我吃的是啥嗎?」韓大爺賣了個關子,引得幾個人哈哈大笑。圖為韓大爺從袋子裡拿出五味子讓遊客觀看。

正在做飯的林大媽聽到幾個人在院外說話也走了出來,幫大爺把五味子搬回家。韓大爺坐在牆圍子上休息一會。目測,大爺採摘的兩袋子五味子約有60多斤,韓大爺每次上山採藥材要走二三十裡路。餓了就摘些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泉水,這段時間五味子成熟了,就吃五味子充飢,他說,五味子解渴、提神、解乏。攝影師聽韓大爺這麼一說,覺得挺神奇的。圖為林大媽把袋子搬回家。

五味子,具有潤肺滋腎,生津止渴斂汗,降血脂,安心神,治療心氣不足,護肝和鎮靜等功效。是一種藥性極高的中藥。攝影師看到韓大爺頭上包了一圈黑布條,問他是上山採藥和這有關係嗎?或者有啥講究。大爺說,黑布條是包紮頭上的傷口的。那是前天,一般五味子是長在山坡的草叢裡的,他背著幾十斤的口袋在草窩子裡採摘時,一腳踏空,摔倒後,頭部磕到一塊石頭上,磕了一個口子。

韓大爺老兩口在山口撿的核桃,林大媽把核桃皮剝掉後放在柴堆上晾曬,這些核桃不管遊客給多少錢他都不賣,說是給大孫女留的。村子裡也沒有啥好吃的,這些核桃給孫女帶上也算是做爺爺奶奶的一片心意。

韓大爺在五味子成熟季節每天和村裡的幾個老人相約一起上山採藥,到了山口,一個人選擇一個山坡小道,順著小道往上爬,這一天誰也和誰聯繫不上,各在各的山坡上採藥,他說,在山裡遇到任何事情沒人能幫上你們只有靠自己。從早上6點開始上山,能採摘五六十斤的五味子,已經相當不錯了,能收入百十元錢。攝影師嘗了幾粒,入口酸甜後口略帶苦味。韓大爺說,衝洗乾淨可當做水果吃。你吃過新鮮的五味子嗎?圖為韓大爺採摘的新鮮五味子。

相關焦點

  • 鄉下一種野果小孩成熟才吃,大人卻沒成熟就連枝帶葉弄走,為啥?
    導讀:鄉下一種野果大人小孩兒爭著吃,人稱「酒餅婆」,到底有啥好處?文:三農小七鄉下娃兒的童年,總是特別快樂的。上山能砍柴,也能採摘野果;下河邊不能摸蝦,但能釣魚,而且河邊也有很多的野果。小時候常常出去瘋一天,傍晚才回家,餓了就採摘野果吃。有一種野果印象很深刻,因為找到成熟的很不容易,往往還沒有成熟就被大人們採摘走了。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在山西農村採風時,遇到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村裡人說,這個大皂角樹前面的院子裡有個70多歲的老人家,去年花3000元賣了個「保姆」,這個「保姆」可是厲害,每天能讓老人擠出2斤鮮奶。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
  • 農村有一種野果叫做「豬肚子」你吃過嗎?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呢?
    農村的山林裡生長著許許多多形狀各異的野果,小時候經常上山去採食,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人的生活還是很貧窮的,有些孩子較多的人家,還常常會有揭不開鍋的時候,村裡大一點的小孩便經常會偷著空閒去山上摘野果充飢,其實在那個時候看來,但凡能吃的東西,都是美味可口的,所以山上的野果只要不是太苦澀又能食用的經常都會往嘴裡塞。
  • 奮豆為何吃錢充飢?只怪他帶取款機背包去爬山,誰知有錢沒處花!
    卻為了炫富,只帶了自動取款機背包去爬山,誰知道有錢卻沒處花,只能用錢摺紙鶴娛樂,餓了只能吃錢充飢!真是「二」到沒朋友。小桂子的新式背包是多功能體育娛樂玩具組合背包,可以解決在上山娛樂的問題。兩人想得還是挺周到了,涵蓋了吃喝玩樂的項目。
  • 憶泠散文:小時候吃過的野果
    父親到底是替什麼單位幹活,我不知道,也不太關心,我最關心的就是父親回家時是否會給我和哥哥帶來路上看到順便採摘回來的野果。記得最經常帶回來的一種叫「烏珠」。這種野果彈珠大小,黝黑髮亮,而且沒有果核,吃起來味道很甜。「烏珠」是老家方言,「烏」即是「黑」的意思,"烏珠」就是「黑色的珠子」。每次父親採回來,我和哥哥都會歡呼雀躍的,然後一起分享這些美味野果。
  • 在農村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野果」如今農民採摘拿去賣40元一公斤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野果」如今農民採摘拿去賣40元一公斤。我的家鄉在每年的6月和7月,不僅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而且還有很多野生美味,我先給大家分享一種我最最最愛吃的一種野味——「野草莓」。
  • 80後喜歡的野果,長得酷似板慄,炒來吃很香,90後,00後少有吃過
    一是經濟條件往往不允許;二來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零食。因為山高路遠,運輸上山很麻煩,最主要的是即便運到山上,也很難賣出去。所以,農村購買生活必需品那時候也往往要到鄉鎮上才能夠購買到,零食之類的即使鄉鎮集市上也很少,就更別提在山裡買到了。別說零食,其實主食那時候也不怎麼夠吃。
  • 俗語:「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上山下地是農民日常工作的正常狀態。他們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種自然資源在農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你想燒柴,就必須進入山區,因為在山區,不僅有農民燒柴煮的木柴,還有供人食用的野果,還有用於裝飾房屋的木材,以及治療和拯救動物所需的草藥和動物。 上山不空手為了獲得山區生活所需的山貨,沒有工具,進入山區是徒勞的。即使獲得了,也只是一個皮毛,浪費了體力,並沒有獲得更多的資源。因此,工具非常重要,不管是柴刀還是背簍,不管是柴架還是繩索,空手進山的收穫量都很小。
  • 8旬老人家裡成熟的柿子1個不摘,大雪天留給千隻鳥兒吃,啥情況
    在河南三門峽拍攝雪中地坑院的時候,遇到一對8旬老夫妻正在窯院上面清掃積雪,在老人的身後有幾顆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的漂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些成熟的柿子在深秋過後就可以摘掉的,卻為何能掛在樹上等到大雪紛飛也不採摘。
  • 聽說家鄉野果又熟了,整個童年陪伴我們的野果山貨,你吃過幾種?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年我在老家吃過的野果吧!看看你有沒有吃過?1、野生小柿子這種小果果是生長在深山老林裡,當然在農村的寨子裡也會偶爾有一棵棵,即使果實變黃熟透了,吃起來還是非常的澀,要一直到自然風乾或曬乾才會變甜,小時候我記得我們會經常去採,然後拿回來放到樓頂上曬來吃。
  • 山西農村8旬老奶奶,滿頭烏髮精神矍鑠,看說出啥秘密
    周六的上午,攝影師和影友在山西省中條山區的一個小山村遇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她獨坐在村頭的樹蔭下,看到我們走了過來熱情的打著招呼,對我們問吃問喝,一個慈祥善良的母親形象出現在面前。老奶奶一頭烏黑的頭髮讓女影友非常羨慕,她試探著問老人家有沒有染過發,奶奶說:「染啥發啊?
  • 青海才有的魚類,魚卵有劇毒,曾當成糧食吃,如今成保護動物禁食
    導讀:青海才有的魚類,魚卵有劇毒,曾當成糧食吃,如今成保護動物禁食文/農夫也瘋狂親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提問,有人問以前吃不飽飯的年代,山裡河裡都有不少野味,為何當時不去上山抓野兔、下河撈魚等食物來充飢呢
  • 茂名鄉間趣事,童年上山拾山棯子充飢,抹不掉的歲月痕跡
    說到山棯子,又稱「金桃娘」,生於粵西茂名地區的農村人都不陌生,也不會忘記。七八十年代,每年的放暑假時,不少人都到過山澗野嶺去拾回來除了充飢就是賣錢。據百度介紹:山棯子為桃金孃科植物,是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
  • 88歲老人一年三季打赤腳,吃飯從來不上桌,不吃魚肉之外的肉類
    昨日,在鄉下遇見一個長鬍子老人,我打招呼:「老人家,您的鬍子真漂亮哦」,老人答:「沒淋過糞水,長得不好」,說完,哈哈大笑起來。這個老人真幽默,於是和他擺起了龍門陣。女兒看著父親赤著腳,總覺得在親戚朋友面前不太體面,於是找來一雙鞋子讓老人穿上,老人不願意,一氣之下回到家,之後很長時間不願搭理女兒。到如今,老人喜歡當「赤腳大仙」,幾十年來,從未因此受涼生過病。
  • 山西8旬老人住1個百年老宅,言說「門樓」是寶物,看啥樣子
    當我們問起老人祖上是幹啥的,能蓋起這樣的豪宅?大娘說,這院子聽老伴說住了祖上七八代人了,至於是那一輩的祖先蓋得,我一個女人家不多差事,以前就沒有問過老先人都是具體幹啥的,隱隱約約聽巷裡老年人有的說是中過舉人,有的說在汾河碼頭鎮上是個商人,反正我也搞不清。
  • 特種兵野外生存訓練,不能帶乾糧,那他們吃什麼?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特種兵野外生存訓練,不能帶乾糧,那他們吃什麼?說了你可能不信眾所周知,汽車要跑就要經常給它加汽油,電視必須插上電源否則就不能播放,人類每天要思維和活動就得吃東西。對於常人來說,一日三餐是固定的,如果不吃飽飯就會沒有能量收入,就會餓得慌,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這樣的真理適用於每個人,連「全能兵王」特種兵也不例外。在部隊裡,軍人的訓練強度非常強大,特種兵作為特殊的兵種,實行的任務比其他兵種更難,訓練的強度就更重,加上特種兵時常在野外訓練,飲食方面肯定和常規不一樣,所以我們來看看特種兵在野外吃什麼吧,看完「菜單」後,很多人飯都吃不下了。
  • 花果山7旬老人,屋頂有1美味讓人隨便吃,啥東西
    這是一位73歲的老人,她和老伴生活在這裡,老伴上山幹活,所以她一個人在家。她說子女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住在縣城裡,看到大家拿著相機,感覺有點新奇,仿佛在說這麼偏僻的地方,有什麼可照的呢?在老人的平房旁邊放了一把梯子,大家納悶:這麼大年紀了,放把梯子,這多危險呀,難道還要通過梯子爬上爬下?
  • 江城的野果
    家在江城,家鄉野果多,幾十種、上百種,沒人能數得清,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野果出現,味道各不相同。在我的記憶裡,家鄉野果的味道是人生最初的記憶,也是童年的開始,特別是那些六一兒童節前後成熟的,黃黃紅紅,樣子可愛的野果。(雨水果)
  • 農村一種野果,人稱「糖罐子」,賣到10元一斤,卻少有人願意去採
    大家都知道許多山上面生長著野果,許多農民們會經常上山去採摘野果。再加上現在的農活基本上都忙完了,很多農民就乘著比較閒暇的時候,會上山去弄一些野果子拿到市場上賣,以此來為自己家的支出補貼一下。只是有一種野果子的渾身就長滿了小刺,許多農民們都不願意去摘這種果子,寧願把它扔在地方也不願意去撿回來。實際上這種果子的名字叫做糖罐子,以前大家都以為這種果子和它的本身一樣,應該比較清甜好吃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