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攝影師慕名驅車150公裡來到鄰縣稷山縣的馬趵泉古村,這座深藏在大山中的古村保存比較完好,馬趵泉村有40多戶,100多口人,隨著農民的經濟發展,年輕人都已搬到山外居住了,村子裡只有10多個老年人留守在村子裡,房屋院落呈階梯狀分布在半山中,沿著砂石小路,腳踏青石臺階,信步漫遊在古樸在的鄉村間,品味著古村曾有的歷史韻味。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間,遠遠望見一位白髮老嫗坐在門口石頭圍子上在敲打著什麼。圖為老人在砸核桃
攝影師走上前看看,了解一下當地風土人情及村子的歷史故事,大媽,今年,72歲,她說她姓林(音),只知道自己姓啥叫啥,她不識字也不會寫,有4個兒子1個女兒,4個兒子隨著安置政策都搬到幾十裡外的鎮子上居住了,他和老伴不願意隨兒女生活就一直住在老村子裡。圖為林大媽舀水準備做午飯。
大媽說,住在山裡好處比和兒子住在一起好處多,4個兒子該和哪個兒子一起生活?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不方便,她住在山裡還能種些青菜、糧食就夠自己吃喝了,不給兒子添麻煩,重要的一點是,山裡涼快,空氣清爽,炎熱的夏季,睡覺還得蓋薄被子。在這裡生活習慣了,適應不了山外的環境。圖為大媽在土灶火上燒火做飯。
古村尚處於開發階段,遊客特別稀少,在攝影師和大媽聊天中,一對夫妻看到我們在聊天也走了過來,問及大媽一個人居住在這裡嗎,大媽說,老伴早上6點就上山採藥材了,估計要等到下午5、6點才能回來。大媽邊說邊從屋子裡拿出一串老伴採的藥材讓遊客觀看,老伴採的是野生的五味子。圖為遊客在品嘗大媽拿的五味子。
攝影師為了等待林大媽的老伴從山裡採摘的五味子是啥樣子,就和大媽在院子裡閒聊著。大媽最為自豪的是的孫女,大孫女在西安上完大學,在西安買了房子成了家,還經常回來看她老兩口子,大媽在家裡撿了許多核桃,曬乾後,等大孫女回來後,給她帶上,說是在城裡買的不如家裡的吃著香。圖為大媽從院子裡的豆角架子上摘了一些豆角,準備炒菜。
就在攝影師、遊客和林大媽你一句我一句拉著家常話時,低矮的石頭牆外有人在晃動,原來是,林大媽的老伴回家了,正在把肩上的蛇皮袋子往牆圍子上放,牆圍子放著滿滿一個大袋子,老人接著又把跨在肩上的袋子放了下來。大爺姓韓,今年75歲,黑廋幹練,聲音洪亮,非常好客,一眼就判斷出他就是林大媽的老伴。
攝影師根據大媽所說的時間,查看手機時間,是下午的5點多鐘。攝影師看到大爺背了兩袋子五味子,再沒有任何行李,便問韓大爺,你上山十多個小時午飯吃的是啥?大爺嘿嘿一笑「山上充飢的東西太多了,從來不帶乾糧的,你想知道我吃的是啥嗎?」韓大爺賣了個關子,引得幾個人哈哈大笑。圖為韓大爺從袋子裡拿出五味子讓遊客觀看。
正在做飯的林大媽聽到幾個人在院外說話也走了出來,幫大爺把五味子搬回家。韓大爺坐在牆圍子上休息一會。目測,大爺採摘的兩袋子五味子約有60多斤,韓大爺每次上山採藥材要走二三十裡路。餓了就摘些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泉水,這段時間五味子成熟了,就吃五味子充飢,他說,五味子解渴、提神、解乏。攝影師聽韓大爺這麼一說,覺得挺神奇的。圖為林大媽把袋子搬回家。
五味子,具有潤肺滋腎,生津止渴斂汗,降血脂,安心神,治療心氣不足,護肝和鎮靜等功效。是一種藥性極高的中藥。攝影師看到韓大爺頭上包了一圈黑布條,問他是上山採藥和這有關係嗎?或者有啥講究。大爺說,黑布條是包紮頭上的傷口的。那是前天,一般五味子是長在山坡的草叢裡的,他背著幾十斤的口袋在草窩子裡採摘時,一腳踏空,摔倒後,頭部磕到一塊石頭上,磕了一個口子。
韓大爺老兩口在山口撿的核桃,林大媽把核桃皮剝掉後放在柴堆上晾曬,這些核桃不管遊客給多少錢他都不賣,說是給大孫女留的。村子裡也沒有啥好吃的,這些核桃給孫女帶上也算是做爺爺奶奶的一片心意。
韓大爺在五味子成熟季節每天和村裡的幾個老人相約一起上山採藥,到了山口,一個人選擇一個山坡小道,順著小道往上爬,這一天誰也和誰聯繫不上,各在各的山坡上採藥,他說,在山裡遇到任何事情沒人能幫上你們只有靠自己。從早上6點開始上山,能採摘五六十斤的五味子,已經相當不錯了,能收入百十元錢。攝影師嘗了幾粒,入口酸甜後口略帶苦味。韓大爺說,衝洗乾淨可當做水果吃。你吃過新鮮的五味子嗎?圖為韓大爺採摘的新鮮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