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一生確實為曹操鞠躬盡瘁,勞累一生,最後被曹操剝奪原來的官職,委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突然遭受如此待遇,荀彧心情煩悶而鬱郁而死。
那麼荀彧到了晚年,為何遭遇如此待遇以致抑鬱而終呢?
荀彧之死
荀彧是潁川潁陰人,當地世家大族,年少時期就負有盛名,被當時人稱為「王佐之才」。在投奔袁紹後不久就離開了,來到兗州見到曹操,於是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曹操東徵西討的過程中,荀彧一直堅守許都,呆在漢獻帝劉協的身旁,為曹操處理朝中關係,處理皇帝劉協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做出了不少工作。
等到北方平定,曹操的重心逐步南移,朝著統一天下的方向而去。此時的曹操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原來的地位和官職也不再滿足他正在增長的功績,於是在其他人的恭維之下,企圖進位爵國公,戴九錫以顯其位。
作為老搭檔的曹操也知道荀彧的想法,因此事先向荀彧通了氣,希望獲得他的許可,可是荀彧委婉地拒絕了曹操的要求,並且說道:「你起兵本來就是為了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保持著中興不二的胸懷,希望你能夠繼續保持以往那種謙卑的行為,作為君子應該有欣賞人的品德,因此不應該有這樣的賞賜。」
曹操收到荀彧的來信,非常不高興,但是討伐孫權,消滅劉表的戰役迫在眉睫。曹操讓荀彧持節來軍中犒勞軍士,鼓舞士氣。
荀彧來到軍中之後,曹操就讓他留在軍中,委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侍中光祿大夫為漢朝的官職,但是參丞相軍事則為丞相麾下的官職。
荀彧一直擔任的官職是尚書令,這個官職是漢朝廷的,並非曹操麾下的官職。從名義上看,荀彧是皇帝劉協名下的官,而非曹操麾下的官,然而此時曹操將荀彧拉到軍中,掛著侍中光祿大夫並且持節的名頭,而真正給予的官職是參丞相軍事,這就相當於把荀彧從皇帝劉協那裡拉到曹操麾下,從皇帝的官變成了曹操的官,這就有違荀彧報效天子的初衷。
正是如此,荀彧才抑鬱而終,死得不明不白了。
曹操為何要逼死荀彧呢?
荀彧之死頗有蹊蹺,有些地方記載是曹操送了一個空盒子給他,荀彧見了之後,二話不說就吃毒藥死了。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荀彧見曹操將自己強留軍中無法返回許都,因此病死了。
其實無論是哪種死法,都和曹操脫不了干係,肯定是和曹操有著密切關係,那麼作為曹操的左臂右膀,曹操為何要逼死荀彧呢?其實這就要從以下兩點來分析了。
其一,荀彧反對曹操進步。曹操是一個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從消滅呂布,袁術到袁紹,將凌亂的東南方,北方以及西北方統一在大漢的旗幟下面,讓許許多多的百姓免遭戰亂的痛苦,其功不可沒。
正是如此,曹操希望在擔任丞相之職後向前再進一步。丞相是官職,但是爵位需要進步到公爵。曹操的進步要求遭到荀彧的拒絕,他認為曹操應該是一個高尚的人,不應該覬覦那些作為人臣不該得的東西,但是曹操一直只是想著當人臣嗎?
荀彧拒絕了曹操的進步,這讓曹操非常不痛快,本來打算在得到荀彧的首肯之後,可以名正言順地當上魏公。在碰了釘子後,曹操也不再遮遮掩掩的,直接將他調到身邊,讓他再也看不到那個宮中的皇帝了。
在曹操看來,你不讓我痛快,我也不讓你痛快,結果荀彧比較小氣,就鬱悶死了。
其二,對世家大族搞極限打壓。曹操從起義兵伊始,創立的團隊是以曹氏和夏侯氏為基礎,以寒門士子為輔,世家大族為適當的補充。在軍中以及各級官僚體系中,世家大族的子弟均有進入,但是普遍地位不高,實權掌握在宗族以及寒門出身人士手裡。
荀彧作為世家大族的代表一直在漢朝任職,並非曹操名下任職。即使如郭嘉這樣的人,地位崇高但是實際權力不多。
荀彧作為一個特殊的例子而存在,其目的就是為了溝通皇帝劉協和曹操以及世家大族而存在。到了曹操統一北方,需要進步的時候,曹操發現當世許多士族們對於曹操的進步並不積極,這就讓曹操感到有些不快,於是荀彧就成了曹操進步的阻礙,也成了曹操練手的犧牲品。
在逼死荀彧之後,另外一個士族人士孔融被滅族,接著楊修被處死,緊接著崔琰也被處死。連續幾年中,四位人士均被處死,這些人無一不出自名門望族的世家大族。
荀彧出自潁川潁陰荀氏,孔融來自山東孔氏家族,楊修則出自弘農楊氏,崔琰則出自清河崔氏,均是當世赫赫有名的士族,他們的導向直接影響著當世人才的態度,忠於曹操還是依舊忠於漢室?
而荀氏作為潁川首屈一指,並且身居高位的名士來說,更是左右著當世人的看法,因此當他對曹操的進步說「不」的時候,曹操對他的屠刀就已經舉起來了。
通過幾年的屠戮和拉攏,到曹操後期以至曹丕即位的時候,世家大族已經明顯倒向了曹魏,等到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出臺後,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就完全倒向了曹魏,淪為曹魏統治的工具。
由此可見,荀彧雖說為曹操鞠躬盡瘁,操碎了心,但是由於最後在站隊上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肯屈服曹操的志向,終於落得慘澹收場,令世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