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直播帶貨下半場 :掌握規則才能倖存

2020-12-22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作者:薛富倡,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雙十一」的戰火已經燒了將近一個月。

很多商家提前一個月就已經開始預熱,各大帶貨主播們也提前幾個月就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狀態。李佳琦和薇婭在10月20日晚的「雙十一預熱直播」中,累計觀看量分別是1.62億次和1.48億次,直播成交總額近80億元。

在電商直播的「人、貨、場」三個方面,「貨」自始至終是最關鍵的一環,也是連接主播團隊與品牌方的主要紐帶,但內容和傳播同樣重要。

這一次,渾水將從多維度解讀電商直播驅動力以及直播為品牌帶來的增量價值。

一、是直播選擇了CEO,還是CEO選擇了直播

每個人在直播間都扮演者一個特殊的角色

從2019年底成為風口到2020年直播帶貨行業的持續火爆,電商直播爆發出驚人的增長速度和商業潛力。

對於很對品牌而言,直播解決了把營銷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問題,增加了品牌信任度。諸多品牌商家紛紛轉戰線上,明星、達人、素人搖身一變成為主播入局電商直播,掀起了全民帶貨的大潮。

電商直播的火爆同樣也吸引了很多像雷軍、董明珠、羅永浩等行業大佬參與進來,親自進入直播間並向大家推薦產品。

以CEO的身份進入直播間,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為正常直播做好充足的準備,還要為商品品質、售後服務、供應鏈體系以及銷售數據作保障。

復興國際董事長郭廣昌5分鐘賣出一隻2.8萬的Lanvin女包;銀泰商業CEO陳曉東直播4小時觀看人數超222萬;轉轉CEO黃煒直播一小時賣出700多部手機,總銷售額近400萬元....

蜜芽CEO劉楠,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電商直播領域開始布局,並在今年7月決定入局直播帶貨。

9年的電商創業經驗以及她和團隊在產品供應鏈上的先發優勢是她快速入局電商直播並能站穩腳跟的根本保障。

目前蜜芽MCN孵化的帳號主要集中在抖音平臺,主打帳號是「劉楠Talia」(176.3萬粉)、「大話方便麵」(179.9萬粉)。

10月31日,蜜芽創始人劉楠在抖音直播中,搭檔知名主持人沈凌,選品覆蓋母嬰、美妝、日化、食品等品類,並設置了」1元秒殺「、LV包包、戴森等抽獎福利。

6小時直播在線觀看總人數超過187萬、已售出超過20萬件商品、總銷售額突破2560萬元。銷售額最高的是蜜芽自有品牌、兔頭媽媽甄選mompick紙尿褲,銷售額超過1050萬元。

供應鏈在電商直播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對接貨源和主播,解決線上商家供應遲緩、貨樣單一的問題。

蜜芽相關負責人表示,蜜芽在天津、西安、香港、金華、廣州、重慶、四川全面七座城市建立了數字倉儲配送中心。蜜芽針對直播搭建了專屬的客服團隊,母嬰、美食專場會配備30人客服團隊,綜合類直播專場會配備50人。

二、直播帶貨兩大驅動力

1、選品邏輯

成為一名職業帶貨主播最終要的就是選品,並且這與主播的人設是密不可分的。

以羅永浩為例,本身做過產品經理的經歷和對產品設計上獨特的追求,選品邏輯首先要打動他自己且滿足大眾消費者的最真實的需求。

2、內容邏輯

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核心還是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選品與直播節奏把控的恰到好處是每個主播的必修課。

如今的直播平臺引起社交屬性和用戶屬性的不同,對於品牌的影響也不言而喻。

品牌的宣傳陣地是電商直播,選對直播平臺尤為重要。

淘寶用戶有很高的購買屬性,用戶看直播就是為了買東西。短時間內通過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是淘寶直播的一大特色。

而抖音不同於淘寶,其本質是內容營銷,正如羅永浩的一句話「不賺錢,交個朋友」,帶貨其實傾向於內容的釋放和品牌的傳播,使得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

三、電商直播可以給品牌帶來什麼?

直播帶貨,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又因其極強的互動屬性,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而對於企業和品牌而言,電商直播其實是一個效果顯著的銷貨渠道。

因此吸引了大批品牌商的關注,對於品牌商來說恰到好處的投放可以實現銷售額短期暴增,而投放不當對於產品的銷量和品牌的推廣都無益處。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的影響,很多品牌的線下營銷鏈路受阻,電商直播為他們提供了新的思路,結果這種新型的營銷方式帶來了令人驚喜的價值。

而直播在幫助品牌方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穩定聯繫,提升私域流量質量的同時,也構成了一套完成的營銷體系。

高效迅速的內容傳遞,加上主播的引導,「秒殺」、「限時折扣」等有實現的功能加持,加速了消費者們消費的決策,也漸漸印證了,直播帶貨不只是特殊時期產生的可替代的消費方式,而是一個日漸常態化的消費模式。

而在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不僅僅意味著商品的銷售,它也可以為品牌帶來營銷價值上的加持。因此直播帶貨的商業價值,渾水總結為以下幾點:

1、為企業和品牌提供高質量的私域流量。

2、超級內容形態助力,提升營銷效率。

3、提升零售銷量的銷量渠道。

當然,越是站在風口上越應該清楚如何靈活運用電商直播帶給品牌的增量價值,避免內傷。

選擇主播,首先要「找對人」,主播的人設決定粉絲群體,直接決定品牌在直播中的的帶貨數據。

品牌需要精準用戶畫像,找對人。粉絲們粉主播也是因為主播更了解用戶的痛點,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一來,不僅成就了品牌方的合作夥伴,更為直播間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商品和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直播帶貨作為品牌傳播的重要陣地,可以幫助企業沉澱品牌價值,構建內容生態。

蜜芽目前搭建起「自有品牌+獨代品牌+知名品牌」的品牌模式,並在母嬰、美妝、個護、家居、服飾等各個領域進行品牌擴張,正逐步完成母嬰電商向品牌管理運營公司的蛻變。

在採訪中中,劉楠表示未來的直播帶貨也不會僅局限於抖音,對全網內容的合理運營,為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流量來源,也為她在將來的電商直播領域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和可操作性。

在新消費時代,品牌的打造和內容生態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親力親為,合理入局電商直播,品牌必須要有自己的冷靜思考。

如何借力直播電商為品牌提供全新的流量陣地,使其更加高效地觸達消費者,是品牌未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雙十一」開戰在即,各位CEO們又會交出什麼樣的答卷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隨著直播帶貨進入所謂「下半場」,究竟什麼才是良性發展的「王道」?  買它!消費者反被「薅羊毛」  「下單時有多痛快,收貨時就有多失望。」家住北京的陳雪(化名)這樣形容自己的直播購物經歷。然而,隨著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潛藏在低價與優惠背後的質量和售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期間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超過11萬條。其中,消費者對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 直播帶貨與不合理規則成槽點
    記者昨日從市消協、中消協了解到,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成為最大槽點,真真假假的數據流量以及直播人氣令消費者霧裡看花。   據消協人士介紹,今年的「雙11」不負市場厚望,釋放驚人潛力,相關快件數量、交易金額等不斷創歷史新高。然而,據中消協對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的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顯示,槽點密、熱度高是今年「雙11」線上線下兩個消費場域輿情的最大特點。
  • 帶貨直播平臺搭建,不是只有帶貨才能盈利
    帶貨功能作為帶貨直播平臺搭建的首要功能,擔負著吸流、變現、推廣的任務,在不少商家看來,直播平臺能有今天,完全得益於帶貨功能的出現。拋去帶貨功能,帶貨直播平臺搭建真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盈利方式了嗎?當然不是。
  • 雲遊戲、帶貨和陪玩:遊戲直播下半場的新一輪競爭
    可以說,直播賣貨是遊戲主播的一項傳統技能,而鬥魚最近悄然上線的「鬥魚購物」,算得上是遊戲直播行業的一次「文藝復興」。鬥魚的電商直播項目從2019年12月份啟動,到今年3月份,已經先後通過峰峰三號、正直博等主播在直播帶貨業務上進行了嘗試。
  • 第一次直播賣貨開場怎麼聊 直播帶貨開場白怎麼說
    不管你是商家,還是個人,第一次做直播,都是很蒙的。直播賣東西看著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第一次直播賣貨開場怎麼聊?直播帶貨開場白怎麼說?
  • 開課吧山頂Talk第九期:直播下半場帶貨如何入局
    本期活動以"直播帶貨下半場該如何入局?"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以2020年直播行業的發展為出發點,分析當下直播行業的本質和如何入局下半場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在近幾年發展態勢尤為利好,尤其是2020年,但高瑋直言2020年並不是直播元年,首先主播是非常泛的概念,主播是內容的表現形態而不是具體的業務環境或者具體的商業模式,第一種主播是電商帶貨相關的一些形態,第二種在秀場直播,第三種是遊戲直播或者才藝主播,所以直播這個詞的背後能衍生出來的業務形態和不同業務的發展狀況完全不同。
  • 直播帶貨開場白與結束語 直播帶貨常用的話術
    直播賣東西看著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第一次直播賣貨開場怎麼聊?直播帶貨開場白與結束語有哪些?給大家整理了直播帶貨常用的話術,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 新手怎麼做直播帶貨,掌握這些技巧很關鍵
    然而打通了電商後,出現了一個新的玩法:直播帶貨。在薇婭、李佳琦等一眾主播的帶動下,近幾年來直播帶貨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直播帶貨到底有多火?2019年10月20日,淘寶「雙十一」預售第一天,薇婭直播間預售的產品總值預估10億,相當於部分實體商場的全年收入。
  • 牛牛說|洛天依帶完貨,CEO帶貨走一波,直播帶貨大火背後的玄機
    隨著全國加速復產復工,直播帶貨成為經濟全面恢復快車道上最耀眼的明星。儘管多有曲折,也曾被王思聰等質疑商業模式不具可複製性,但自去年下半年起,在帶貨一哥一姐李佳琦、薇婭頭部效應帶動下,直播帶貨異軍突起,炙手可熱。繼影視明星帶貨、縣長帶貨之後,羅永浩來了,虛擬角色洛天依來了,格力董小姐來了,百度李彥宏也來了,直播帶貨真正大火起來。
  • 熟讀六大要點,你就知道企業直播帶貨怎麼做了
    在2020年,各大企業入場直播帶貨,有的帶貨成績慘澹,有的帶貨成績斐然,但總的來說,企業直播帶貨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企業直播帶貨本質上是電商直播帶貨,而直播帶貨又被各行業看重,那麼企業應該如何做好直播帶貨呢?我們可以從以下6點來思考。
  • 2020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前景怎麼樣?直播帶貨還能火多久?
    無論是直播還是短視頻帶貨,實際上都是流量的變現手段,通過直播或者短視頻積累大量的粉絲,也就是所謂的流量,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有商家主動聯繫要求合作,這就是將流量變現的最主要途徑,看現在的短視頻造就的網紅,基本都在接廣告合作帶貨。
  • 大佬喊你買買買,CEO為何掀起直播帶貨潮?
    一、直播帶貨,讓老闆先上 最近,直播帶貨圈爆點不斷。
  • 2020肇慶關鍵詞盤點:直播帶貨
    直播平臺實時觀看量突破了370萬。 「有的客人團購一次買上百箱,一天就有幾百單,今天下的單要排隊到明天才能發貨。」高良鎮高良村的歐偉沒想到,因疫情滯銷的富筍乘搭著女副縣長直播帶貨的東風又火熱起來。 在過去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多地特色農副產品的線下銷路受阻,直播帶貨蔚然成風。
  • 做直播帶貨怕被坑?
    直播帶貨現在真的太火了,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銷售額讓很多實體店主嗅到了風口的味道,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大部分實體店鋪紛紛轉行做線上銷售了,希望也能撐著網際網路經濟這艘船獲得更好的銷量。還有很多新朋友真的是擠破腦袋要加入直播帶貨的領域,想從中大賺一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法網e事|直播帶貨怎麼才能不「翻車」?
    點擊上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要說當下最火的話題,「直播帶貨」肯定要算一個。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直播帶貨」是網絡直播+電商模式融合的產物,主要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藉助主播或者店主本身在線上展示、解答、推廣產品的一種服務模式,因其可視性、互動性強,能同時滿足消費+娛樂的雙重需求,當前發展勢頭迅猛,但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喊出「最低價」「最高級」?
  • 直播帶貨亟待法律攙扶
    近年來,主播帶貨、網紅帶貨成了熱門話題,在一些網紅直播促銷下,很多商品銷量大增。但近段時間以來,直播帶貨「翻車」現象頻現,有個別網紅直播間「買完不讓換」,有些直播中互動粉絲是虛假的機器人,還有知名主播推廣銷售假燕窩等不合格商品。
  • 直播帶貨能否成功的主要幾個因素都有哪些?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了解直播帶貨這種營銷模式,直播帶貨首先它是一種網際網路營銷方式,通過主播介紹產品,引導粉絲下單,購買產品的一種新興營銷手段。今年疫情防控,很多人無法出門,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線下實體經濟受到一定得衝擊,電商平臺受限平臺自身流量有限很多中小企業賣家產品銷不出去,所以有部分賣家就把目光投向了直播平臺帶貨這種方式,把產品賣出去,從而很好地促進了直播帶貨興起!甚至有些賣家通過YouTube,Tik Tok進行海外直播帶貨。那麼首先直播帶貨成功與否都有哪些因素呢?
  • 「直播帶貨」責任主體明確了?直播帶貨的未來到底該怎麼看?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可謂是一場直播帶貨的盛宴,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直播帶貨呢?首先,我們要一定要明白,直播帶貨對於中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你畢竟當前電商產業正在進入全面發展的下半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對於電商的整體流量都有比較大的擔憂,直播帶貨的普及無疑對提升電商的流量,增加電商的用戶粘性有著非常重要積極意義,特別是我們看到這一段時間快手上市,其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直播帶貨,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播帶貨無疑是對傳統電商還是新興電商企業都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所以直播帶貨整個產業,我們還是要用一個比較積極客觀的態度看待。
  • 你方唱罷我登場,CEO直播帶貨,應當適可而止
    據悉,近這段時間以來,已有二十多位企業CEO走進了直播間,玩起了直播帶貨行當。另有一些企業CEO也在積極準備或考慮走進直播間,玩一場直播帶貨的遊戲。如果說羅永浩是因為被巨額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實在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只能赤身裸體「下海」用直播拼命,看看有沒有翻身機會的話,其他企業的老總們也都加入到直播行列,給企業產品銷售服務,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企業產品銷售真的到了需要老總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才能維持了嗎?顯然,直播帶貨更像給病人使用蛋白,而不是輸血。
  • 直播帶貨需要「緊箍咒」套餐
    近年來,主播帶貨、網紅帶貨成了熱門話題,在一些網紅直播促銷下,很多商品銷量大增。但近段時間以來,直播帶貨「翻車」現象頻現,有個別網紅直播間「買完不讓換」,有些直播中互動粉絲是虛假的機器人,還有知名主播推廣銷售假燕窩等不合格商品。如何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促進其更健康、更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