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播帶貨怕被坑?

2020-12-16 是是是小可愛啊

直播帶貨現在真的太火了,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銷售額讓很多實體店主嗅到了風口的味道,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大部分實體店鋪紛紛轉行做線上銷售了,希望也能撐著網際網路經濟這艘船獲得更好的銷量。還有很多新朋友真的是擠破腦袋要加入直播帶貨的領域,想從中大賺一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直播帶貨中的那些套路你弄懂了嗎?我們要怎麼規避直播中的那些「坑」呢?

第一:很多電商想通過直播幫自己店鋪提升銷量,都會找所謂的網紅或者帶貨達人幫自己的產品直播,但是這些主播們的費用都是非常高的,然而你的產品到底能不能賣出去還是個未知數,反正主播們是不會對直播效果做任何承諾的。與其花重金邀請網紅,還不如我們自己當主播,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做,沒有頭緒不要緊,只要你有一顆學習的心,只要你肯腳踏實地的做,那離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第二:大部分直播平臺都是由佣金的,而且隨著你直播的熱度提升,佣金比例也會不斷上漲,商家拿到手的錢真的少的可憐。所以在開始直播帶貨前,我們要儘量選擇大平臺直播。首先大平臺的規則比較完善,而求流量相對穩定,就拿淘寶來說吧,它的產品種類繁多,自身流量比較有針對性,給用戶的感覺非常直觀,所以很多做直播帶貨的商家都會選擇它。

第三:很多直播平臺都會跟商家承諾銷量,給商家畫餅,剛開始先開出誘人的合作條件,一旦你開始直播後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最後只能獲得一些假數據,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們想做直播推廣,可以選擇一些靠譜的輔助工具,用流量補補或者海淘流量助手給直播間補點讚數,提升在線人數,這部分數據的增加可以幫你吸引更多精準流量,花小錢辦大事。

第四:作為網店的運營者,我們要用自己的口碑獲得用戶的認可。但是很多網紅帶貨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各位小夥伴在選擇合作機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審核,不要覺得只要她有流量,只要她火,就真的能幫我們把產品推銷出去,主要還是要看她的直播間內容,畢竟現在直播帶貨才剛剛起步,有很多東西都還不太規範,真的要選擇跟網紅合作,還是要選擇正規機構。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我們做直播帶貨,還是實體經營,產品本身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我們的產品質量好,價格優,才能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

相關焦點

  • 做直播帶貨被「坑」百萬!深扒直播4大「割韭菜」套路
    理想情況是,消費者、商家、達人(KOL)三方共贏;然而現實往往是,三方互坑。直播帶貨火爆的表象背後,其實藏著很多灰色操作。坊間傳聞,行業某大佬搞直播帶貨虧損上百萬。0180%的帶貨達人不靠譜百萬粉絲個位數成交「說實話,現在做直播帶貨,80% 的帶貨達人都不靠譜。最搞笑的是什麼?
  • 直播帶貨不翻車你必須避開的那些'坑'
    「這個行業水很深」,K總說道,接來下縱橫君就聊聊直播帶貨常見的「坑」1. 流量不等於銷量。80%的帶貨達人不靠譜百萬粉絲個位數成交「說實話,現在做直播帶貨,80% 的帶貨達人都不靠譜。最搞笑的是什麼?我見過四五百萬的粉絲量的達人,帶貨數據慘不忍睹,只有個位數成交……」做過直播的人都知道,直播間裡一定會有「機器人」(虛假粉絲),粉絲量做不到完全真實。起初這些「機器人」行業默認的增加直播間氛圍、以帶動吸引真粉絲的做法,後來情況就變得不可控了之,比如之前曾有個合作的百萬粉絲級別大咖主播,實際互動卻只有2W。
  • 我被直播帶貨坑慘了
    燃財經採訪到了六位直播帶貨行業內人士,他們中有剛入行的主播、MCN機構負責人,也有廣告代理商以及直播行業供應鏈從業者,以下是他們的口述,品牌商家、主播、MCN三方是如何互坑的,直播帶貨的狂歡背後到底有多少連環坑?
  • 直播帶貨,眾聲喧譁
    不過這波操作的真正目也顯而易見:直播賣貨是真,但賣多少不重要,帶貨數據反應不出實際盈利效果,夢潔股份也不過是借用薇婭直播帶貨的風頭撬動資本市場,賺個盆滿缽滿。陷入資本圈套的,不止被割韭菜的倒黴股民,也坐實了直播帶貨的名聲與實際效益匹配懸殊,這讓正處紅利期且越來越多人湧入的「直播帶貨」又要多打幾個問號。
  • 楊坤直播慘澹被質疑作假,只許自己演唱會帶貨,不許別人做直播
    最近,歌手楊坤幫某商家做直播,就因為效益太差而遭到質疑。根據網友的描述,在直播當晚他介紹了羽絨服和面膜等各種不同的商品,前後大概有40個商品左右,為3個商家共同支出坑位費播出。
  • 流量造假頻發的直播帶貨「坑位」水深幾許
    本刊記者 徐明皎  「雙11」「雙12」接踵而來,購物狂歡節熱度未消,直播帶貨「翻車」的消息就屢屢見諸各大媒體。「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流量」……直播流量造假成為關注焦點,大量的退單退貨也讓參與直播的商家叫苦不迭。
  • 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真的只怪明星嗎?直播帶貨成功之路在哪裡?
    從野蠻生長到回歸冷靜,明星直播帶貨不該一地雞毛。 「據說挺坑的,我們沒做過」 「我們之前想過合作,但是太貴了,沒敢嘗試」 「太坑了,幾十萬血本無歸」 當商家們被問及「明星帶貨值不值時」,這都是商家的真實吐槽,就連很多的MCN機構都有說過「明星直播帶貨不合算,不值得。」
  • 復盤網傳明星直播帶貨只賣了5個保溫杯,直播帶貨領域已飽和?
    以下內容將對黃聖依工作室發的聲明中主要回應與網絡謠言做對比。事件起因追溯:網絡上能找到的事件源頭是一段記者採訪當晚直播的商家配上發的一些截圖製成的視頻。視頻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名為「蘇藍」的商家,當事人蘇藍的一句「我都快氣瘋了,花10萬坑位費找黃聖依直播,才賣出去5個杯子!」
  • 直播帶貨真的那麼賺錢嗎,普通人都可以做?小心掉這些坑裡
    從實體店到電商網店再到直播帶貨,這一路走來經歷了千變萬化,也讓很多人吃到了螃蟹,然而也有很多人後知後覺盲目跟風的,最後落得一地雞毛。今年直播帶貨的風口正火熱,被炒得人人都想去分一杯羹,那麼直播帶貨真的那麼好賺錢嗎,普通人可以做嗎,這些坑還是小心掉進去。
  • 坑位費是什麼意思?帶貨量10W+的大主播帶貨需要多少錢?
    「坑位費」對於電商圈的很多人來說不陌生,但是對於沒怎麼深入接觸過電商,對於不太了解直播帶貨的人來說,可能並不知道「坑位費」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理解,坑位費就是指佔坑需要付的費用。以前的公廁大多都是需要付費的,不知道發明「坑位費」這一說法,最初的創意靈感來源是不是來自於蹲茅坑付費這一典故?那麼,作為如火如荼的直播電商,坑位費是什麼意思呢?在了解直播賣貨裡的坑位費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認為自己的產品多好,網紅主播就可以免費幫你帶貨,那當然是有償幫你賣貨。
  • 農產品直播帶貨,如何避「坑」?王小毅做客浙江衛視《今日評說》揭秘
    媒體聚焦如何做好直播帶貨「新農活」?隨著直播帶貨的火熱度不斷飆升,最近各地農產品也紛紛搭上了直播帶貨的快車。圖片來源:公益時報但看似門檻低的農產品直播帶貨也並不是對著鏡頭賣賣貨那樣簡單,這背後其實蘊含著很多「智慧」。比如農產品直播帶貨需要邀請網紅嗎?在與MCN機構的合作中,怎樣才能避「坑」?
  • 明星帶貨!商家:坑位費真的是「大坑」
    這三組商家均是11月8日晚楊坤在抖音直播的供貨商。這是楊坤「32場直播」中的一場。在擔任《中國好聲音》導師時,楊坤經常把「我今年有32場演唱會,你來做嘉賓」掛在嘴邊,邀請學員加入自己的戰隊。為了當上楊坤的帶貨「嘉賓」,胡浩、娜娜和小龍每個人都交了至少10萬元的坑位費。他們沒想到的是,滿心期待的直播帶來的並不是銷售奇蹟,而是「翻車現場」。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如何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防止消費者掉入直播營銷陷阱,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明確直播營銷活動中網絡平臺和網絡直播者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直播帶貨維權輿情有哪些?
  • 直播帶貨風涼了?
    最近備受關注的「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事件,是發生在三周前的直播,商家曝出汪涵直播坑位費達10萬,但ROI(投資回報率)僅為0.3。隨後,其背後直播機構進行否認,事件陷入「羅生門」,但影響還在發酵。而就在11月中旬,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的事件才剛剛平息。
  • 直播帶貨涼了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誌社"直播帶貨要涼了?隨著前段時間吳曉波直播一款奶粉僅賣出15罐,羅永浩帶貨量「斷崖式」下跌超過97%,這樣的說法甚囂塵下。在經過追逐直播帶貨的風口後,我們是時候對直播帶貨冷思考了。"
  • MCN機構直播帶貨避坑指南,1比3保底ROI也能被騙?
    有些品牌方的需求就是增加曝光,主要做產品露出和推廣。所以對於直播來講,可能在媒體屬性佔的比較多一點,所以很多品牌對於ROI 1:1的賣貨是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是5萬元坑位費+20%佣金,如果這場直播的銷售額沒有做到1:1,坑位費全退,乍一聽會覺得還不錯,可以接受。
  • 直播帶貨頻翻車,莫讓帶貨變「帶禍」
    而佔到快手電商直播交易額大半個江山的辛巴,在燕窩上也翻了車,其直播間涉嫌虛假宣傳,產品賣了1549.57萬元,但自身也退賠了超過6000萬元。而楊坤帶貨13.5萬元的坑位費,只銷售了3萬元,商家不滿楊坤直播帶貨刷單,直接選擇報警。
  • 直播帶貨亂象調查: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質疑帶貨賣假燕窩」……近期,直播帶貨主播和商家等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一方面,直播帶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主播置辦豪車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斷喊冤被騙,退款率99%的戲碼持續上演。那麼,直播帶貨的盛宴,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 明星直播帶貨,是風口還是該封口
    還在打假鬥士王海曝光辛巴一眾看客的一片叫好聲中,王海的手又伸向了自封為直播帶貨行業老四的羅永浩。或許幾年前當老羅還在望京花家地掄起大錘時二人還能惺惺相惜,但時過境遷,9年生意場起起落落的他已再難與打假鬥士牽扯到一起。他終究還是做了自己討厭的人。
  • 直播帶貨,消費者怎麼不買帳?吳孟達快手賣米15萬坑位費,賣了9單
    明星直播帶貨,消費者怎麼不買帳了呢?吳孟達快手賣米15萬坑位費,賣了9單。吳孟達28日的快手直播首秀,商家花了15萬坑位費,吳孟達承諾做一萬單銷量(1單約59.9元5公斤),當晚一共銷售掉9單大米。直播帶貨,尤其是明星直播帶貨,怎麼就不香了呢?網絡上直播帶貨不是火的要命嗎?你看薇婭,李佳奇,還有那個麻煩纏身的辛巴,一場下來動輒百萬,千萬,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讓左岸橋西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