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李氏部分字輩字派匯總(二)——李氏文化

2021-02-21 李氏李姓家族

651、 四川沐川:

鳳國自先,富貴代有,明澤世幫。


652、 湖北鍾祥:

鋒亨道懷德,加國文光士。


653、 河南信陽:

鳳洪光行仁,守玉治國安邦。


654、 某地李氏:

鳳金耀玉樹,立志建偉勳;

振家義光遠,厚德照乾坤。


655、 湖南冷水:

奉君道季添,德盛陰景新;

萬廷呈章大,約紹必承仙;

敦敘傳謨典,洪基肇吉安。


656、 漣源橋頭:

逢年基振發,蘭桂世芳新。


657、 某地李氏:

逢生三元上,世應有賢良;

永為先朝繼,定能向遠方。


658、 某地李氏:

鳳世炳常現德壽。


659、 內蒙赤峰:

鳳世大貴,樹枝(志)相槐(懷)榕。


660、 武漢李氏:

逢世士起明正道,國廷光有仕大德。


661、 山東沂縣:

豐壽永德文,芳寶玉鳳振。


662、 重慶武隆:

鳳首自知,白玉朝庭;

世德昌雲,忠信唯孝。


663、 河北保定:

鳳書景存,青玉秀慶,維林振寶發。


664、 遼寧凌源:

奉、樹、瑞、國、井。


665、 湖北荊州:

逢水仕金廷,陽一可必自;

居世成善國,其家祥光美。

666、 山東商河:

豐、堂、林、文、澤。


667、 某地李氏:

鳳、廷、樹、朝、陽。


668、 隴西李氏:

奉維錫從仲,家厚傳長遠,堯舜恩德普。


669、 山東蒙陰:

鳳、祥、太、保、吉、昌。


670、 廣東鶴山:

鳳象文雲集勝,永慶振少昌。


671、 安徽濉溪:

鳳、學、萬、延。


672、 常德六李:

鳳遜淵洪茂德(友)伏木大國朝(萬尚登啟)學水本元家傳樹聲榮華承。


673、 常德六李:

鳳遜淵洪茂德伏木大國應勝,世代宗祖承先啟後榮華恆。


674、 某地李氏:

奉宣大道,開光明從。


675、 黑龍江李:

鳳、選、權、枝、樹。


676、 山東濟南:

奉有可修克,元叔世德永。


677、 遼寧李氏:

奉(鳳)、迎、福、敬。


678、 重慶李氏:

奉諭顯呈祥,天子召四應;

文官鴻相兆,城民祖德高。


679、 某地李氏:

豐雨韓晉,翠師燈新。


680、 山東嘉祥:

鳳、玉、恩(如)、兆(基)。


681、 江蘇李氏:

鳳、雲、啟、祥、紅、暈。


682、 某地李氏:

鳳兆瑞嘉,慶林福祥。


683、 安徽利辛:

鳳、振、山、紹、傳(金,登)、小。


684、 河南方城:

鳳振春金,萬福文建。


685、 徐州李氏:

鳳、宗、保、善、紹。


686、 雲南曲靖:

福本迎國光,仙樸平鵬揚;

春芬崇根茂,德永濟朝唐;

居家承孝友,盛世選忠良;

克昌純祖武,鴻文紹宗繁。

687、 湖北宜昌:

福成永嗣彥,顯達祚其宏


688、 山東陽穀:

福、登、傳、保、永。


689、 天津李氏:

福發錫榮芝,德(汝)文(茂)寶玉。


690、 宜昌李氏:

富、貴、安、康、大、先、銀。


691、 江蘇李氏:

富貴?

國?

寒章勇躍,克念卓盛。


692、 重慶銅梁:

富、貴、高、祖、尚。

  


693、 四川三臺:

富貴雲華,永遠奇方。


694、 連州元壁:

富貴榮華永樂昌,世代興隆萬壽長,欽成孝裕達玉堂。


695、 錢山李氏:

富貴顯耀升,榮宗時順文,行純震禮森,彬智萊煥圭。

 


696、 福建梅縣:

富貴永昌,文運家升。


697、 蒲江李氏:

福開先朝,文成洪家,學光明允,德沛榮昌。


698、 蘭溪孟湖:

富良魁名顯,紹通美經倫;

聯枝芳盛昌,積善鴻漠遠。


699、 湖南郴州:

福祿加增,茂承先志,紹啟正英。


700、 河北阜城:

福、慶、長、耀。


701、 孝感大悟:

復、其、祖、則。


702、 邵陽城福:

福瓊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繼龍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際明良,元善其修維德斯昌,敬心恆存天錫祥光,        榮先裕嗣萬年永長。


703、 某地李氏:

福、榮、景、耀』。


704、 河南林縣:

甫、瑞、加、道、光、昌。


705、 某地李氏:

富瑞大宗,因長秀光正。


706、 濟南李氏:

福壽因德善,同心可光格;

宗華自永恆,溫公允名升。


707、 安徽懷遠:

付、同、保、順。


708、 江山大陳:

福文景萬良,廷祖德光士;

貽謀先德業,孝友傳家寶;

詩書能繼世,蘭桂永流芳。


709、 湖南李氏:

福喜相金,?

肇;

國源世順,大雲仕澤。


710、 河南林州:

甫、獻、瑞、家。

  


711、 四川廣元:

福、興、恩、德、久。


712、 廣東新會:

夫宜奕正,履秩秉睿,允昌會成;

修道立德,象賢希聖,學家孔孟;

儒紹周程;

揚名上國,建積大延,聯芳濟美,世祚詒榮。


713、 山東郯城:

福、蔭、慎、永、長。


714、 山東洪溪:

福、永、玉、景。


715、 湖北大冶:

福、攸、長、加。


716、 四川廣漢:

輔、育、恆、豐某地李氏:

高大文光,祥雲五彩,日月輝倫。


717、 山東平陰:

福元金玉柱,慶清朝萬年。


718、 山東新泰:

福在方文秀,清傳宗柏明。


719、 雲南會澤:

福澤傳萬世,平明永德順;

文武安天下,中華本衛尊。


720、 京江李氏:

福澤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721、 遼寧李氏:

富、振、慶、家、幫。

  


722、 四川資中:

綱常克定,明庭增光;

孝敬和順,貞吉安康。


723、 某地李氏:

綱常維劭德,繼續永鹹昌;

定國文章重,傳家孝友揚。


724、 安徽蕭縣:

綱常治世,純忠厚傳,家有逸方。

    


725、 陝西富平:

剛明敬春先,隆文士生,正成林元華,廣田環爾羅,有利定高?


726、 郴洲李氏:

高曾衍慶,祠依維凡。


727、 廣東李氏:

高第開基,廣衍雲礽,偉烈始興(或豐),樹績文章(或允章),家國宏猷。


728、 某地李氏:

高厚光明,維汝賢士。


729、 某地李氏:

高、舉、清、雲、祿。


730、 某地李氏:

高騰秀品章,宗仁忠萬歲。


731、 萬盛李氏:

高廷光明祥,榮華富貴登.


732、 雲南昭通:

高顯應明宗,祖先持維茂;

文紹仕朝廷,永遠萬世興。


733、 河南商丘:

高展先世德,敬紀依葉閒。

 


734、 廣東連州:

高增文明秀,喜光福德興;

旺家其財顯,賢章壽萬年。


735、 湘鄉李氏:

高中仕成文,元彥永錫隆。


736、 湖南郴洲:

高中燕順,次依維方。


737、 華容李族:

革潮啟鹹賢,繼志益惠廉;

國太君自重,紹業穎超群。


738、 石圳李氏:

各敬爾儀,聿修厥德;

長發其祥,子孫千億。


739、 開縣李氏:

根大升長,德厚純良;

明志立心,化善有方;

克守先訓,思能裕光。


740、 某地李氏:

庚大申長,德後順連,明治工賢,如林世家,榮華富貴。


741、 湖南新寧:

庚豪永廷生,惟玉仲應春;

學文先天上,榮華富貴興;

至厚存忠孝,創業顯賢能;

秉正必廉潔,治家宜儉勤;

立        世存信義,樂善有餘慶;

增德揚祖美,萬代定昌威。


742、 某地李氏:

根永枝常秀,德隆運必昌;

成仁培大本,守道定家祥;

思義和忠絮,懷禮正朝堂;

智慧文章顯,立信全紀綱;

霖        雨森玉樹,榮茂萬載揚。


743、 山東鄆城:

耕知汝延,悅翼吉慶宗。


744、 梅山芙蓉:

功成昭模紀,奕世永流芳,子孫賢且美。


745、 湖北棗陽:

公傳金訓,永振書聲;

家以為寶,同錫之貞。


746、 邵陽李氏:

功德光揚遠,修齊紹述長,傳家崇孝敬,敷治尚忠良。


747、 山東曹縣:

功德光榮久,乾坤健順精;

忠信傳世永,方正延慶長;

弘揚冉國志,鎔龍官民安。


748、 海南三亞:

恭恩季子清秀德,春開瑞錦廷宗孝。


749、 福建泉州:

公侯駙馬伯,彌孫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誠弘國盛,仁禮蔚嗣賢,興復我邦家,齊美萬斯年。


750、 安化李氏:

功績恢先緒,忠孝啟後英;

詩書廣化育,耕稼樂昇平;

互助全大義,親愛尚精誠;

賢裔知謹守,其昌莫與京。

    


751、 蒼南李氏:

功進大日雲,長志延寶義,知新若敏求,軼思銘景慕,簡靖迪先猷。


752、 竹樹下李:

恭敬惠義允,宜詒謀燕翼。

  


753、 某地李氏:

恭良齊傳中孝子,埋普典章。


754、 廣西桂平:

宮袍世澤,永子回朝,……,潤志光明,國太平安。


755、 梅山芙蓉:

公卿侯世德,丕承遠垂芳。


756、 華容李族:

功全忠孝,啟緒仁從;

宏才大志,道隆裔宗;

去德蕃遠,青雲長松;

善惟繼述,祥慶永逢。


757、 湖北漢川:

公汝從屬階雨柏,奎章鴻綠應師中;

仰維顯祖成先烈,譽頌循良書紀名;

修德廣仁掩世澤,忠君為國作幫真;

張        祥美勝人文茂,長發定生繼啟英。


758、 湖北天門:

公雙明慕尚,維文觀汝夢;

敏匯袤雲漢,仁義禮智信;

新肇經綸本,鈞培德業崇;

衡芳庭佑順,餘慶啟賓鴻。


759、 重慶奉節:

功業著朝堂,天可自有邦;

國正家星順,祖德應榮昌;

經綸延統緒,奎壁煥文章;

敦本流芳遠,續源衍慶長。


760、 湖北枝江:

公印受一,善必志詳。


761、 南岡李氏:

公禹仲叔皆如伯,圭章弘元宗思應;

仰維顯祖承先烈,譽頌循良書紀明;

修德行仁衍世澤,忠君為國作邦楨;

彰        傳美盛人文茂,祥發定生繼起英。


762、 四川南溪:

共子成川升,洪世紹榮。


763、 李湛後裔:

谷琰宣閎伯,居均元景昌;

思時嘉顯廷,希承李會象;

淑廷德茂儲榮恩。


764、 李湛後裔:

谷琰宣閎伯,居均元必寬,本沅理春家恢宏學時逢泰。


765、 四川重慶:

谷在種子思,受遇加上文,承先啟後光;

忠孝必然芳,奇策丹廷現,祥開徹祚昌。


766、 湘鄉黑門:

觀利貞懷常榮用邦,騰升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先世祖澤長,家聲定發祥,詩書易孝遠,本教萬代康。


767、 山東濟陽:

官名成世澤,道德繼家傳。


768、 某地李氏:

官清民自安,立新陽樂美……花叢吉仁紅。


769、 湖南邵陽:

官汝幸士,子思在天宗;

祖崇國尚,生德永宏;

錫祚榮昌,萬代興隆;

學成孔孟,孝濟周公。

 


770、 重慶李氏:

光長言維文,天明啟仕坤,萬福曾延壽。


771、 貴州李氏:

光春庭懷永,世大正成昌;

本志先宗茂,年念少貴芳。


772、 湖南常德:

光承祖德,宏典召先,柱才輝列。


773、 衡陽李氏:

光崇如仁應,彌昌紹升進;

祖宗有德存,世嗣必振榮;

忠孝傳家本……。


774、 重慶渝北:

光、大、富、貴。


775、 四川西充:

光大輝明遠,家清世澤燦。


776、 淄博淄川:

光、大、紹、先、緒。


777、 湖北李氏:

光、大、永、傳、克、昌、學。


778、 某地李氏:

光端英木重,楚國少衣先。


779、 河北滄州:

光風登全相,本培現豔芳。


780、 某地李氏:

光、廣、俊、美、英、奇。


781、 某地李氏:

光國成家維,仕紹先雲伸。


782、 寶豐李氏:

光、國、聯、宗、紀、念。


783、 湖南長沙:

光國隆鴻士,興賢起鳳枝;

克昌承盛千,世代慶邦基。


784、 四川奉邑:

光國玉之大,忠孝家傳遠;

詩書啟象賢,科名鴻世緒;

盛澤卜長年。


785、 貴州遵義:

光輝應正國,朝世學華文;

大中攀庭貴,廣德布生明。


786、 安徽李氏:

光嘉承祖德,佐國建宗功;

維念善益慶,永習孝哲忠。


787、 四川李氏:

光、金、先、守、清。


788、 松陽李氏:

光開顯通明,成家傳清英;

鴻蓮瑞世盛,國朝文士貞;

修孝悌忠信,繼唐虞夏商;

存仁羲禮智,學孔孟周姜;

慶          瓊林玉樹,喜蘭馨桂香;

懷厚德軾福,寶積善必昌。


789、 四川安嶽:

光可懷仁,再知昌盛貴。


790、 重慶江北:

光良久遠善,任孝一正方;

元啟天開宗,易長文明輝;

先緒克定大,吉昌榮國邦。


791、 湖南永州:

光 明 大 枝 茂 元。


792、 湖北隨州:

光、明、道、德、成、先、祖。


793、 重慶涪陵:

光明可三仕,月照正興福;

宗師傅在玖,長發龐其祥。


794、 四川廣漢:

光、明、庭、中、出、英、才。


795、 江西吉安:

光明永吉宗,榮華惠麒麟。


796、 廣西梧州:

光明正大傳家業,禮樂詩書啟後圖。


797、 湖北宜都:

光明正大(孝)友從家道,承先化澤長;

修德隆進運,宜日萬世昌。


798、 河南商丘:

光前德遠,玉洪澤勉。


799、 高陵李氏:

光前經學懋,裕後義方明;

斷述自賢哲,家聲日顯榮。


800、 某地李氏:

光前玉後,業廣為琴。


801、 邵陽大祥:

光清民自安,立新陽樂美,花叢吉仁紅。


802、 湖北鍾祥:

光榮立祖德,佐國建忠功;

為廉家毓慶,永世孝直中。


803、 貴州六枝:

光天化月照,鴻先喜泰堯;

才發興隆茂,林應登文朝;

忠厚傳家遠,開祥重得尊。


804、 陝西漢中:

光、天、孟、樹。


805、 四川江安:

光天紹正永,文林盛世其,春元朝萬國,先開登地芝。


806、 貴州李氏:

光、現、興、鬥。


807、 湖北李氏:

光先顯桂方,明成揚文國。

  


808、 陝南李氏:

光、先、裕、厚、昌。


809、 湖北宜昌:

光、先、緒、元。


810、 湖南邵陽:

光顯先德,少開大成。


811、 湖北宜昌:

光、文、國、勝、慶。


812、 某地李氏:

光、裕、聲、賢、遠。


813、 湖北潛江:

光兆萬國,庶民同德,玉章建業。


814、 湖北麻城:

光昭先德,培佐良慈。


815、 山東泰安:

光振慶遜志,雲鳳煥龍庭。


816、 四川李氏:

光中畢迪俊,益興成尚達,先業世長詩。


817、 某地李氏:

光宗必迪志,一興朝尚達。


818、 河南光山:

光(錦)宗(如)德(恩)永昌,世萬義文長;

先傳培厚澤,林春耀陰陽。


819、 江西萍鄉:

光宗日德茂,定則祖顯仁。


820、 四川定遠:

光宗揚祖,隆盛榮昌;

正家治國,賢孝純良;

才能增益,道德深長;

久存世澤,永紹書香。


821、 廣東陽春:

光宗耀祖,奕世傳揚。


822、 衡山南谷:

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來,萬甲和孫懋,群英象子開,向陽真泰遇,守政乃良才,有道芳聲大,逢年可作梅。


823、 江西豐城:

光宗由孝友,欲後必知書。


824、   某地李氏:

光祖正萬邦,維孝培基侯。


825、 某地李氏:

廣、大、聶、選、楊。


826、 某地李氏:

廣、保、常、桂、培。


827、 貴州大方:

廣芳天甫坤應文,佔永朝中正澤庭。


828、 江蘇金湖:

廣(如)進(賢)泰興,鶴逢培蔭,長大永久(九)。


829、 雲南昭通:

廣開仕德停,源發武陵聲;

仁孝昭揚豫,顯榮萬啟廷;

林之先洪明,亮元思泰清;

縉紳觀上國,一統富貴春。


830、 廣州李氏:

廣上日……廷家世永,昌茂明全衛秀,湛江徐聞海邊。


831、 江西玉山:

 廣廷汝業一 ,應開文世傳;

錦志依學告,興家裕六經。


832、 某地李氏:

廣效如克尊家訓,忠厚乃恆昌。


833、 某地李氏:

廣心明照,先學大義,習進孔孟,永佔忠孝。


834、 山東鄒城:

廣、秀、運、寶、紅。


835、 連雲港李:

廣、學、正、傳。


836、 山東牟平:

廣永文先德,詩書繼世昌。


837、 湖北襄樊:

廣、有、元、天、德。

 


838、 山西李氏:

廣、運、永、孝、常。


839、 山東濟寧:

貴、寶、彥、廣、常。


840、 四川李氏:

桂從魯大登文長,德厚開元世碧昌;

作棟維才枝葉茂,關光尚國顯明洋。


841、 重慶李氏:

桂楚齊正文,四代忠良雲;

邦國長安順,興元定太平。


842、 四川營山:

貴德子祺相,...;

文春開國成,家祥樹新遠。


843、 安徽李氏:

貴德安昌,松柏重隆慶,詩書傳萬民。


844、 山東高青:

桂、鳳、振、恩、廣。


845、 貴州開陽:

貴光可懷仁,再知昌盛清;

大宗世榮茂,明德永維新。


846、 山東李氏:

桂、明、福、印。


847、 山西李氏:

桂林永庭士,春景金東生;

光貴蘭遠逢,萬事慶大清。


848、 四川德陽:

桂仁才懷再,富思應文宗。


849、 四川內江:

桂榮盛昌茂,徵應念仕升。


850、 雲南永善:

桂、元、世、大、洪、恩、宗。


851、 山東蓬萊:

貴、志、春、清。


852、 山西孝義:

貴仲成盛現,增啟清開學。

    


853、 某地李氏:

圭仲思必,天祖宗庭;

世代學登,永昌隆興;

鴻基鼎建,運啟文明;

作成紹述,萬載長青;

法彰國正,元良德慶;            開育英才,大治安定;

心向朝陽,光先維平;

忠孝傳家,遠景榮盛。


854、 江西豐城:

貴宗雲朝春光慶,天道顯昭崇典則;

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轉正直。


855、 威海李氏:

國寶維賢延世慶,家懋乃德培中昌;

仁廣永義樹先訓,文昭積善秉天光。


856、 遼寧遼陽:

國朝常治景,文貴德永興;

榮崇發正義,光耀知本龍。


857、 潛陽李氏:

國朝開景運,多士慶雲從,洪清文明盛,宏高道義宗,篤培光世澤。


858、 貴州東部:

國、大、榮、昌。


859、 北京順天:

國德鳳照瑞,嘉慶巖富祥。


860、 黑龍江李:

國德萬進舉,志松來克春;

慶居文明世 茂選坐良臣。


861、 山東滕州:

國恩綿代利,忠德紀詩書。


862、 遼寧蓋縣:

國富學長正;

家齊德治隆。


863、 河南李氏:

國華應兆,樹登本紹,慶祥修培。


864、 江西泰和:

國、華、在、文、章。


865、 某地李氏:

國徽善孫佑,元正達茂其。


866、 某地李氏:

國洪曾下,有文金卿。


867、 山東泰安:

國際元廷樂,秉恆昌平安;

吉祥衍樹炤,坊鎔克紹先,傳瑞慶忠貞。


868、 湖北大悟:

國、家、新、仁。


869、 四川綿竹:

國家之祥,永世其昌;

文武克建,久奉朝堂;

遵字更名,吾宗高清,祖傳下代。


870、 千丘李氏:

國見應天元,文學正在朝;

承先方命德,登廷長洪高;

百世其昌永,萬代興隆祥;

陽光潤大地,才智忠明君;

尚          武盛榮化,賢能傳家良;

耀祖錦輝煌,乾坤振綱常。

 


871、 常德石門:

國經廷顯文,宗如大紹有。


872、 沙陀李氏:

國、克、存、繼、重。


873、 江西大餘:

國魁首丹鳳,起朝陽蘭。


874、 重慶綦江:

國夢維時太,金安應世祥;

聲大振朝綱,名勝德永昌。


875、 江西瓦屑:

國念從家正,先敦孝友新,顯成四厚德。


876、 山東臨榆:

國、上、朝、萬、顯。


877、 湖北襄樊;

國尚西平吉,宗傳學士名;

啟承開世業,繼述永家聲;

克復昭臣節,中興佐寶明;

聖尊能取據,閣任得昌榮;

自          百光輝在,時聞俊傑生;

振宇生子績,紹美發雲程。


878、 重慶開縣:

國時先聯秀,如朝少祖光;

文明起盛德,四代大榮昌。


879、 某地李氏:

國仕玉其昌,敬先定有光。


880、 貴州李氏:

國世貞天祖,永遠佐朝廷。


881、 四川中江:

國太從天定,家齊祖德清;

文章開甲地,世代顯朝廷。


882、 某地李氏:

國、太、天、祥、順。


883、 某地李氏:

國泰民安,孝友宜權;

學道修德,佳聲永傳。


884、 湖南郴州:

國泰永安寧,榮華光宗祖,富貴遠傳名。


885、 湖北當陽:

國廷大運昌,道在可洪光;

學應陳中志,其家維德良。


886、 重慶江北:

國為輝宗遠,方澤應時清;

文新開井尉,世太慶生雲。


887、 四川李氏:

國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榮,宗之必永勝,光大為家庭。


888、 安徽無為:

國文天地寶,族華德澤長;

先聲齊克陣,永遠歸南方。


889、 廣東李氏:

國、相、朝、宗。


890、 山東黃縣:

國、向、興、德、克。


891、 某地李氏:

國、勳、業、秀、廣。


892、 湖北鍾祥:

國學中新昌,天開東方強。


893、 四川安縣:

國獻真祥瑞,時洪正吉昌。


894、 四川安嶽:

國、允、必、世、昌、小、榮。


895、 黑龍江李:

國永清鳳,明岐山秀。


896、 蓋縣李氏:

國永廷聲建,廣連振守田。


897、 遼寧湯池:

國永廷聲建,光連正玉成;

文忠良世克,兆萬肆家明。


898、 安徽巢湖:

國有登興志,典家維美德;

恆良忠孝世,發葉益廣昌。


899、 河北正定:

國有繼士 清殿尚書 文雪昭賢。


900、 湖北監利:

國有仁壽君,景運慶維新;

良士乘時起,克家在令聞。


901、 湖南新寧:

國友文汝孝,義必添祖宗;

廷大世學運,遇時加富貴;

名正言方順  ,德修祚克昌;

彝倫宜振肅,綱紀定昭彰;

          遠紹登龍弟,常懷旋馬堂;

開來傳作述,餘慶衍前先。


902、 湖南新寧:

國友文汝孝,義必添祖宗,尚大仁學應;

遇時加富貴,萬世永興隆;

正德光先澤,敦倫定克昌;

西平祚作遠,振          肅慶明良;

繼紹周武善,常懷敬修業,培訓開化純。


903、 湖南新寧:

國友汝仁仕,子思才添宗;

祖崇國尚,生德永宏;

錫祚榮昌,萬代興隆;

學成丘可範,孝繼周公模;

培賢當嘉善,真         英更豪雄;

先澤克遠紹,光裕慶攸同;

恭寬信義惠,剛正廉明忠;

修齊創大業,策勵競前鋒。


904、 湖北鍾祥:

國有元良,萬代永昌;

家傳正道,長發吉祥。


905、 湖北松滋:

國運維新,家道永成;

祖德安邦,長發其祥。


906、 蕪湖戈江:

國正大年少,須知孝弟先。


907、 廣元李氏:

國、正、大、維、子、思。


908、 安徽巢湖:

國正邦紅泰,家興子必榮


909、 廣東乳原:

國正朝元慶,開宗可萬春;

仕子安雲茂,明紀贊光先;

德傳文武用,世代永畢興。


910、 某地李氏:

國、正、家、昌、永。


911、 湖北鍾祥:

國正家福慶,民順澤安寧。


912、 四川瀘州:

國正家興順,可為世才能;

毅廷道高澤,麗學秀基純;

光中繼遠,萬代紅春。


913、 湖北荊州:

國正天興順,朝啟大昭祥;

官清民自安,萬代永遠昌。


914、 四川內江:

國正天興順,道德傳家良;

學士登魁首,榮華萬載香;

光宗思繼述,世代發籍長;

久遠綿祖澤,永賴振綱常。


915、 湖北宜昌:

國正天新順,法明德長安。


916、 四川李氏:

國正天興順,光明大有成。


917、 四川安嶽:

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道德昌萬世,文武顯家邦。


918、 貴州李氏:

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919、 湖北鍾祥:

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

坤賢乾和少,子孝父心寬。


920、 湖北仙桃: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家和世澤長)(守道得京城)。


921、 重慶李氏:

國正天星順,官清民自安;

傳家忠厚久,學道性情寬。


922、 貴州遵義:

國正天星順,官清貴治安;

賢良忠義福,德(碧)永長寬。


923、 四川自貢:

國正天星順,朝廷永遠興。


924、 江西九江:

國正天心順,家傳世澤長。


925、 江西九江:

國正天心順,家和業自新。


926、 回族李氏:

國正天心順,家和萬事興。


927、 湖北仙桃:

國正天心順,家和世澤長。


928、 四川德陽:

國正天心順,家和祖澤祺;

錫康鈡福祿,茂本載輯熙;

耀武隆奕葉,洪英長孫後嗣;

青蓮道常薄,榮蔭滿鳳池。


929、 花林太平:

國正天興順,家修治化成;

朝廷開昌運,萬世德太平。


930、 江西九江:

國正天心順,忠良萬世昌。

      


931、 湖北鍾祥:

國正天心立德,官清民安吉祥;

義源思本傳後,華家耀祖永昌。


932、 石首李氏:

國正天孫常有慶,家其祖佑自多雲,少先大義為忠孝。


933、 甘肅酒泉:

國正添必茂,高騰秀品彰;

尊榮長瑞慶,祖澤遠光揚;

美盛垂家祉,修悠發久祥;

隆時曾振耀,世代繼其芳。


934、 重慶開縣:

國正英才集,家和作述長,太平開郅運,盛世仰陶唐。


935、 貴州水城:

國正元慶廣,忠良志家邦;

福朝天上啟,開基百世昌。


936、 湖北鍾祥:

國政家昌,庭傳宏大;

培作純源,光毓長承。


937、 山東章丘:

國政修,教化民。


938、 某地李氏:

國治家齊維爾克昌,存心寬忍百世其長;

興宗耀祖富貴永強,繼傳忠義安吉宏揚。


939、 南安榕橋:

國兆世善先榮茂,家傳詩訓後汪洋;

書香丕振流芳遠,耀族光宗永吉昌。


940、 山東萊蕪:

海光秋乃(耐)盛(聖),萬國重宗嗣。


941、 某地李氏:

浩翰譜新章,俊嗣續長賡;

先聖會江山,全州晉雅名;

瑜劭貴行尊,立業建琦勳;

崇科舉秀欽,鵬程翔遠昀;

品          君廉道秉,施策群安順;

淳厚廣積恩,修善澤瑞寧;

宏宇韞瑋琨,英賢代恒生;

朝輝映美錦,萬象熙和平。


942、 四川筠連:

漢朝宗祖,貴義必榮,子思文廷。


943、 某地李氏:

漢承培紹世,國裕宏常。


944、 雲南永善:

漢高斯昌大,家到文成興。


945、 某地李氏:

漢陵黃金燕,鰲魁獨佔春;

南亭起風楚,永學昌道承;

善文英顯慶,德勝仲思賢;

世泰興隆順,高明正配天;

元          亨懷美道,增厚自芳聯;

國朝欣至寶,榮華志光前。


946、 某地李氏:

漢天子萬年,永向太平春,道德成家學,雄開是才長,春元上光國,秀洪大田方。


947、 吉林農安:

漢、文、景、成。


948、 河北海興:

漢興思明金,繁心仁恩五;

吉學廣英連,文德擇玉慶。


949、 山東德州:

漢熙慶正廣,康風清太勇;

海紅祝德大,安登騰和忠。


950、 皖南李氏:

含、元、世、紀、春、光、裕、大、典。


951、 江蘇泗洪:

寒章勇躍,克念卓盛 。


952、 梅山芙蓉:

和宗睦鄰,敬老尊賢,仁義孝悌,培育英才,克繩祖武,奕世丕昌。


953、 山東安丘:

和、鳳、一、金、海、彥。


954、 嵊縣李氏:

和悅欽敬,齊莊中正;

嘉則唯賢,克念作聖;

學成名貴,大通時寧;

修德乃昌,積善有慶。


955、 新化李氏:

合譜聯蜀桂,俊彥建奇勳;

功名皓寰宇,循代篤群英。


956、 河南永城:

合、思、貴、成、俊。


957、 蘇北興化:

鶴、兆、德、山、春、其、建。

    


958、 四川儀隴:

亨本耳書德,棋太培修文;

懷芳中俊仕,萬有一家春。


959、 江蘇贛榆:

恆、長、懷、正、木、有、玉。


960、 重慶開縣:

亨、通、會、時、來、賢。


961、 益陽李氏:

亨吾際時景,仲希尚德(榮思日宗)賢;

洪(文)都(章)繩其(節)度,楚國紹伊先;

光輔家聲大,奇勳世澤延;         懋和昭典訓,慈孝代宣傳。


962、 四川安嶽:

恆鴻周國,明眸滄桑;

節良品正,睿智逐強;

心寰浩宇,百世留芳。


963、 遇家村李:

恆樹同宗本,遵先副俊名;

登魁洪啟運,殿甲廣聞聲。


964、 安徽蒙城:

恆、萬、乾、學、俊、文。


965、 某地李氏:

恆、望、少、書、香。


966、 某地李氏:

恆、一、本、同、宗、正。


967、 河南鄧州:

恆永天生,三元富貴。


968、 四川廣安:

洪才正邦國,俊秀樹明庭;

作為培先哲,榮華應萬春。


969、 湖北鍾祥:

洪材煥城鋒,泰本熙堯鎔;

源枝勳在錫,永葉烈垂宏;

淳模炳軌鈞,澤業耀堪欽;

法樹輝堂錦,流榮燦坐銘。


970、 安徽李氏:

鴻、昌、修、德、邦。


971、 湖北監利:

宏(音)承(音)貴顯,學守尊光。


972、 費縣方城:

紅、春、福(富)、守。


973、 揚州李氏:

鴻、大、朝、傑、天、元。


974、 莆田李氏:

洪、大、宗、繼。


975、 湖北鍾祥:

宏、德、明、傳、家、福、萬。


976、 山東登州:

洪、殿、顯、長。


977、 益陽西平:

洪都繩其度(文章繩節度),楚國紹伊先;

光輔家聲大,奇勳世澤延;

懋和昭典訓,慈孝代宣傳。


978、 河南光山:

鴻福映世,忠厚相傳。


979、 江蘇南通:

洪、公、繼、序、思。


980、 山東新太:

洪、功、嘉、儒、誠。


981、 遼寧李氏:

洪廣德啟天,興昌多家美。


982、 山東臨沂:

鴻、廣、應、永。


983、 山東西林:

洪、桂、煥、增、欣。


984、 江蘇南京:

鴻、鶴、家、紹。


985、 湖北利川:

洪、輝、顯、任、權。


986、 湖北宜昌:

宏、開、定、發、祥。


987、 源頭李氏:

宏開景象,家世克昌;

承宜祖德,永錫賢良。


988、 湖北襄樊:

鴻開澤家,成世方元。


989、 郴州永興:

鴻門必揚,繼方團永。


990、 利川尖山:

宏啟培基遠,登倫篤孝之;

國家中本池,華光永昌時。


991、 某地李氏:

洪勤廣志克從家,本同正承啟多方。


992、 河南商丘:

鴻儒繼世起,暇福慶德長;

傳家唯孝友,保國在忠良。


993、 福建李氏:

宏、升、克、紹、成、基、錫。


994、 廣西富川:

宏、世、開、慶、勝、玉、春。


995、 某地李氏:

鴻、世、耀、忠、玉、國。


996、 某地李氏:

洪、樹、延、廣、紀、中。


997、 某地李氏:

洪泰清明學,光宗耀祖。


998、 廣東李氏:

洪、廷、榮、志、旭、展、平。


999、 山東莘縣:

紅同懷善久,先吉兆銀衡。


1000、 溪東石古:

鴻圖開泰運,文章正達時;

朝廷逢科舉,世代顯榮旗。


1001、 湖北鍾祥:

洪衛祖德,永裕群方;

傳家有本,首道乃光。


1002、 某地李氏:

洪、文、井、運。


1003、 某地李氏:

洪、先、開、大、運。


1004、 某地李氏:

紅、心、運、雙。


1005、 山東沂水:

洪、修、金、樹、學。


1006、 某地李氏:

鴻業兆開,仁賢繼啟。


1007、 重慶彭水:

洪、應、世、棋。


1008、 貴州李氏:

鴻印文庭開,永志國安邦(開遠志國長)。


1009、 黑龍江李:

鴻、永、樹、成。


1010、 山東威海:

洪、永、錫、豐、盈。


1011、 高峰龍文:

宏永元如安國昌祖宗,世代上朝庭家中富貴。


1012、 某地李氏:

洪雲春鳳廣,慶殿國是芳。


1013、 河北盧龍:

鴻雲聯(連?

)紹,(維)樹志福。


1014、 某地李氏:

宏、振、生、肇、仁。


1015、 小李莊李:

宏正守鳳亙,明永其忠田。


1016、 瀘州李氏:

宏枝儒天廣,元含振太光;

清朝文學定,世德慶榮章。


1017、 山東萊蕪:

洪、之、承、先、業。


1018、 四川瀘州:

洪之無天光,元漢正太?

清朝文學定,士德敬雲章。


1019、 貴州遵義:

洪芝玉文德,正大光明昌;

承先為忠孝,啟後有義方;

長庚祖澤遠,青連紹書香,學士品高尚,治國定安邦。


1020、 某地李氏:

洪、自、樹、延、傳、繼、增、明、世、永、匯、清、泉。


1021、 廣西田陽:

宏、忠、元、春、馨、新、福。


1022、 某地李氏:

厚、超、仁、尚。


1023、 荊門李氏:

厚、傳、維、學、永、光、先。

   


1024、 湖北李氏:

厚代昌傳,家定國寶。


1025、 華容幸福:

厚德本延長,兆啟殷財盛,光輝達常有,幸芬忠孝美,走進蜜花香。


1026、 某地李氏:

厚、德、金、富、從。


1027、 山東鄆城:

厚的延美玉,樹立四家生。


1028、 湖北鍾祥:

厚景風孟文,成世大自啟;

維永正楚國,代鍾仕品乾;

滋培裕自發,建樹煥先傳;

顯貴耀宗祖,學治理安邦;

勤          儉家萬新,福貴壽茂昌。


1029、 山東單縣:

厚、居、心、和、平、紀、事。


1030、 某地李氏:

厚澤徵長發,良謨益顯榮;

懋昭家乘緒,相繼迪賢明。


1031、 廣東李氏:

富、貴、昌、盛、長、遠。


1032、 某地李氏:

花、開、富、貴、長。


1033、 湖南桃江:

花、繁、實、益、盈。


1034、 山東淄博:

化、成、守、克、傳。


1035、 某地李氏:

化忠興廣,繼開麗恆。


1036、 山東高密:

化宗春作,道來風和順。


1037、 四川安嶽:

華時應有,文才必仲;

仁義智信,正大光明;

克承先緒,世代榮昌。


1038、 某地李氏:

華國才猷真裕俊, 經邦讀列可光前;

雲初祖爾原同氣,源遠流長百世傳。


1039、 欽州李氏:

華、樹、開、清、秀。


1040、 某地李氏:

華、秀、榮、貴。


1041、 四川內江:

華源文師,宗祖仁庭;

永達逢茂,先安幫國;

存德本良,立忠尚正;

手紹道學,世延浮應。


1042、 某地李氏:

華維繼孟須世良,廣業文明聖道昌;

德煥天章日啟耀,學宗唐周粵東長。


1043、 某地李氏:

華、永、維、邦、國、瑞。


1044、 資興李氏:

煥炳昭文盛,高標步武清,聯芳鹹嗣美,萬禩永揚聲。


1045、 河北承德:

煥、德、佔、春、慶、福、永。


1046、 四川宜賓:

煥、培、忠、澤、樹、心。


1047、 某地李氏:

煥、英、安、運。


1048、 瀏陽李氏:

懷才逢盛世,行道有名賢,忠厚祥長發,榮華福永全。


1049、 某地李氏:

懷長金明,立志向前。


1050、 某地李氏:

懷東寶成茂,景晉忠啟學。


1051、 安徽宿州:

懷方端裡,季學德成,志家正國。


1052、 水口李姓:

懷光洪友華進,明誠信忠國平


1053、 成都洛帶:

懷國唐世金,相選永卓朝廷。


1054、 江西南豐:

懷、金、自、維、光。


1055、 安徽六安:

懷、立、邵、先、大、同。


1056、 四川營山:

懷仁成宗正,國家顯良臣,文明能光大。


1057、 山東嘉祥:

懷、效、若、兆、偉、祥。


1058、 山東泰安:

懷、延、恆、金、市。


1059、 甘肅民勤:

懷央萬壽山,清道仁善整。


1060、 新泰東都:

懷永冠慎,玉樹敬洪。


1061、 河南固始:

懷振洪廣,後慶寶福。


1062、 山東濰坊:

懷、之、傳、述、國、家。


1063、 遼寧鳳城:

會貴延雙全,潘凱秀玉連。


1064、 某地李氏:

會、洪、永、為。


1065、 貴州織金:

會、相、淑、延、德。


1066、 安徽亳州:

會一映宗,西如炳幫;

德善為師,傳芳萬春。


1067、 重慶豐都:

惠、長、永、文、明、盛、世、德、安。


1068、 湖北廟川:

惠、傳、家、深。


1069、 陳山李氏:

輝紹開奇,仁昭義立。


1070、 雲南威信:

輝枝柏永,章鰲應先;

如良鳳仕,承廷正肇;

文學朝宗,世發洪鳴。


1071、 廣東珠璣:

火三四千念,萬子吉宗時,仲若元伍禮,應承炳文明,群賢志道宏,世傳先祖德,超英振家興。


1072、 湖南江華:

火朝神州旺,歷代有賢良;

念祖光前輩,嗣孫裕後昌;

積善修餘度,詩書集錦章;

奮發求知識,科學新海洋;

平          生宜廉潔,嚴正立綱常;

振興偉中華,國泰民安康居家崇勤儉,仁和福祿長睦鄰恆忠信,文明禮義邦;史成傳寰宇,萬世永流芳。


1073、 四川武勝:

火土金水木,燦在忠(鍾)澤樹;

榮基建(鍵)致(治)?

,煥塘錫清才(材),光?

明(銘)洪炳(柄)。


1074、 某地李氏:

基、長、元、宗、時、如(音)、惠。


1075、 山東泰安:

 繼、成、平、雲。


1076、 某地李氏:

繼承先業,永書龍光。


1077、 江西吉安:

紀、承、祖、志。


1078、 某地李氏:

繼、承、宗、祖、澤。


1079、 雲南文山:

季嗣雲慶,文春有必,光明傳世,德安邦定,國顯朝廷。


1080、 雲南文山:

季嗣雲慶,祖宗鳳鬱善,樂仁正本春;

時方開元泰,奇茂兆生成;

孝友忠和信,節義智廉能;

敬勝宣端哲,文章          冠道經;

世濟升隆景,名昭邦國新;

徽猷當益盛,聖武紹令聞;

秀彥思昌熾,偉碩更蕃馨;

清香愈華美,瑞品慶加珍;

高瞻          如珠佑,厚福必恆臨;

甲乙長相繼,永遠振朝廷。


1081、 福建李氏:

繼傳忠孝紹先賢,振作家邦承祖德。


1082、 山東莘縣:

吉春學(克)玉,連文孟金,保憲童明。


1083、 四川富順:

紀德伯友宗,定再朝廷忠;

選大字光耀,富貴盈華堂。


1084、  上梅石坑:

積德世春,自大昌和;

高厚永榮,嗣顯儒科;

瞻懷道義,培訓菁莪;

恩隆澤盛,奕代鳴珂。


1085、 武威李氏:

積德字生廣,韓桂慶盛元。


1086、 江西豐城:

集、登、會、逢。


1087、 湖北赤壁:

雞、鵝、成、濤、鐵。


1088、 四川瀘州:

吉國真贏氏,如忠萬大川;

天朝光正有,思明文之安。


1089、 某地李氏:

季、海、天、長。


1090、 洪桐祖籍:

繼厚傳家廣,兆德炎思昌。


1091、 隴西李氏:

積厚流芳遠,功宏名教場;

鴻恩垂萬載,奕世發其祥。


1092、 湖北恩施:

吉厚流芳遠,貽茂繼世昌。


1093、 阜陽李氏:

繼金子寶嘉,鶴田玉鋒亮。


1094、 山東臨沂:

繼開德福祥,良友慶永昌;

榮立文治國,宗興祖恩長;

中貴啟運澤,賢仁振東方。


1095、 廣東英德:

繼開新世紀,漢子慶光榮。


1096、 湖南新寧:

吉康篤寧慶,湘嘉賀聯乘;

經緯昭江山,曲章頌乾坤,品行作典訓。


1097、 山東李氏:

紀克永傳,清明和順。


1098、 臺山李氏:

濟美多士,冠冕兆芳;

優遊列國,仁澤孔長。

 


1099、 渝梁大李:

繼、明、良、元、善、奇。


1100、 四川李氏:

積普可啟清,公玉鴻光國;

春林新盛世,定顯祖先奇。


1101、 江蘇李氏:

吉、慶、宗、鴻、良。


1102、 贛縣江口:

箕裘遠紹家盛振,仁厚相傳駿業開。


1103、 山東郯城:

寄、榮、洪、春、舉、學、慶、花、枝。


1104、 某地李氏:

積善慶餘盈,朝中道德;

詩書輝甲第,孝友美冠纓。


1105、 湖北鍾祥: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詩云啟禮,榮華富貴;

繼祖承先,傳宗奉獻;

忠孝為本,世代永光。


1106、 某地李氏:

積善之家,用宏世澤;

行修道立,文章華國。


1107、 江西瓦子:

繼紹傳賢德,天開井運生。


1108、 重慶巫溪:

繼、世、本、文、章。


1109、 山東陽穀:

繼世傳家葆,思國安慶章;

乃禎鴻秀順,福履永興昌;

德臻綿長久,廉潔恭學良;

忠義應琛省,立志建清光;

偉          業奇廣聚,春和壽益旺;

祝華延聖景,恩尊效平陽。


1110、 廣州獵德:

繼述豐功能濟美,宏開丕績自流芳。


1111、 某地李氏:

繼、獻、世、恆、傳。

 


1112、 福建汀州:

繼先續後,根枝一處;

綿延世澤,舉祖流芳。


1113、 重慶李氏:

吉星廣華,永遠出達。


1114、 貴州湄潭:

吉興方正,安堂映庭;

向堯開天,道德永存;

太宗定業,世代光明。


1115、 某地李氏:

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

大學文名顯,鴻勳泰運新。


1116、 重慶黔江:

繼緒承先德,。

若學思鴻道;

舉義立剛常,永遠定昭彰。


1117、 湖北荊州:

繼續承代忠孝子,宜光祖德振家聲,太運天開廣俊英" 


1118、 江西南昌:

集循慕學思,慎欽承彥敏。


1119、 廣西蒼梧:

際、耀、丕、文。


1120、 山東青島:

紀、業、守、先、志、書。


1121、 東北李氏:

繼、永、鵬、路。


1122、 貴州大方:

紀有三元兆,文章顯國豐(邦);

少青呈祖德,世代應光剛。


1123、 山東章丘:

繼毓嘉師慶傳世,思延福運興公英。


1124、 山東章丘:

吉、鈺、嘉、師、慶、傳、世。


1125、 四川冕寧:

基、正、沛、本、渙。


1126、 山東金鄉:

繼宗思善,開來克昌。


1127、 某地李氏:

紀、祖、汝、修、德。


1128、 山東齊河:

加昌吉運太,道德清士長。


1129、 湖北鍾祥:

家承義方,永繼中正,祖有餘德,世必昌盛。


1130、 四川洪雅:

嘉、傳、道、德。


1131、 廣州李氏:

家傳道德經,仁厚敦詩禮。

     


1132、 湖南麻陽:

家傳逢盛運,士克樹今光;

汝繼超名彥,中元耀國祥;

恩祿常群瑞,賢良詩書香;

耕讀千秋業,聯登顯威揚。


1133、 山東臨沂:

家傳之寶。


1134、 合肥大郢:

家道恆興,世守本業;

忠厚永慶,克勤榮昌;

正大光明,立志經幫。


1135、 湖南藍山:

家範嚴格,吉義忠清。


1136、 重慶江北:

嘉洪萬世興,北經現高堂,×××××,福祿顯名揚。


1137、 內蒙通遼:

家、進、化、繼。


1138、 江西修水:

佳克含芳久,駢枝煥若雲;

高曾揚俊烈,昆繼翠先鋒;

振志唯安本,傳家重策勤;

祖蔭槐櫻在,鳴鶴友聞聲。


1139、 湖北李氏:

家茂美錦,天開宜思昌。


1140、 安徽六安:

家、啟、宏、仁。


1141、 四川射洪:

家仁遲宣昌,鴻光大永安康;

國明珍世代,福州勝天長。


1142、 湖南李氏:

家盛美景,天開一世昌。


1143、 安徽壽縣:

家生景國光,盛世尚賢良。


1144、 貴州李氏:

家、聲、如、大、振。


1145、 江蘇南通:

家、世、有、長。


1146、 江蘇沛縣:

家書鳳傳成,本正尊祖訓,克夫紀世出長。


1147、 江蘇李氏:

家、同、興、立、志。


1148、 某地李氏:

嘉秀長興龍,文汝元和中;

金光兆華鎮,萬世道堂宗。


1149、 安徽張溪:

加、修、孝、雨、中。


1150、 某地李氏:

家業國陳記,鹹佔世袁長;

時來同照慶,欲俊迪前光。


1151、 福建連江:

嘉元乃慶,尊賢忠學。


1152、 山東李氏:

家蘊振淑景永傳厚德良,修忠正業詩文繼世長。


1153、 河南商丘:

加雲永廣運紅,龍閣殿生秀,鳳華錦官城。


1154、 某地李氏:

嘉植含芳久,駢枝煥若雲;

高曾揚俊烈,昆季萃先芬;

振志唯安本,傳家重策勤;

櫻川繁蔭在,鳴鶴友聞聲。


1155、 四川富順:

加正大國芳,天開沛春明;

三元光先代,上澤久昌榮。


1156、 四川樂山:

嘉、祖、宗、恩。


1157、 安徽宿州:

建、懷、輝、奉。


1158、 山東鄆城下:

建、復、俊、法、明、運、桂。


1159、 重慶萬州:

建立永昌,元本忠良;

尚仁崇義,善德聲芳;

登照福澤,長發奇祥。


1160、 山東新泰:

建樹長朝,國功印慶,鴻志然松。


1161、 山東李氏:

建、田、志、洪。


1162、 河北南宮:

建、祥、寶、西、同。


1163、 聊城東昌:

建、元、月、從、金、連〈佳〉。


1164、 安徽壽縣:

江海河,國恩家慶,仁壽年豐,宗功祖德。


1165、 湖北丹江:

教傲恆子金,正殿發典明,文(本)姓忠(漢)性張。


1166、 湖北嘉魚:

節豐明師,山川毓秀。


1167、 德陽李氏:

金、本、朝、廷、仲。


1168、 山東聊城:

金秉成廣,國保家祥。


1169、 河南白集:

金、丙、玉、振。


1170、 安徽定遠:

金(長)成(教奉)道(曾克)德,世鳳凱英。


1171、 江蘇徐州:

敬臣光祖德,盛世傳家遠。


1172、 江蘇沛縣:

敬承洪延緒,福厚毓德長。


1173、 河南商丘:

敬成先業,恪守書香;

秉麟衛起,鄞遠澤長。


1174、 安徽渦陽:

景(音)成心守,家學繼永。


1175、 山東費縣:

敬、東、化、思、文、國、士。


1176、 山東齊河:

敬風公,慶成方,林子祥。


1177、 四川眉山:

金崇玉仲雲先德,功順名成趙國圖。


1178、 湖北李氏:

經傳道德遠,業守文章長;

克繼先志茂,貽謀永昌良;

盛旺振禹甸,清廉固邦基;

宏教重科技,博學廣闢源。


1179、 山東齊河:

金傳家業久,山祖國運昌。


1180、 邵東砂石:

錦純君文紹澤長,忠信開基慶衍綿。


1181、 某地李氏:

靖大開保,書紅先志。


1182、 安徽淮南:

金、德、國、家、義、自、寶。


1183、 貴州開陽:

進德天元,世榮國先;

文光碧召,永遠安全。


1184、 山東陽穀:

金、佃、魁、彥、之。


1185、 山東惠民:

景、佃、文、相、豐、春。


1186、 某地李氏:

敬、奉、學、見。


1187、 山東聊城:

金、風、池、文、建。


1188、 黑龍江李:

金鳳雲成瑞,林志玉淑春。


1189、 天津李氏:

金、富(克)、恩、會。

 


1190、 湖南衡東:

金鋼在立本,翠植代春來。


1191、 安四李氏:

井、光、善、良、記、世。


1192、 黑龍江李:

景、國、興、家。


1193、 山東平原:

金、洪、邦、家、學、元、善。


1194、 某地李氏:

金、洪、常、清。


1195、 湖北荊州:

金、宏、祖、方、文。


1196、 豐縣李家:

謹厚居心,和平繼世;

德立道明,尊主淳敘;

樂善忠良,嚴守其長;

義方傳家,恆正安邦;

宜學仰效,繁盛永昌。

 


1197、 長沙楚塘:

謹厚貽謀遠,寬仁裕後長;

勳高華國策,道直永書香。


1198、 錢山李氏:

錦洄松燦,永聯倫敘,昭穆繁昌,長發其祥。


1199、 湖南沅江:

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

大學文名顯,鴻勳泰運新;

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

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

          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1200、 四川成都:

經、家、國、祝、昌、隆。


1201、 山東棗莊:

景[均][軍]文明傳,家孝慈繼世。

     


1202、 河南民權:

景、蘭、明、世、振、家、安。


1203、 四川安嶽:

景李必文,奉廷學林,長作玉大,世升代恆,培成茂華。


1204、 新化丹桂:

經綸承祖澤,光裕振家聲;

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


1205、 甘肅隴西:

經綸道節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臺,憲章祖訓揚先澤,洪起心傅慶方來。


1206、 成都李氏:

金滿玉子羊,天之齊長發,副貴萬年青。


1207、 某地李氏:

景明星和,道癸先澤。


1208、 山東萊陽;

景、明、學、秀、春。


1209、 湖南桑植:

金、明、左、國、進、建。


1210、 河南臺前:

金、孟、保、文、兆、為、祥。


1211、 山東萊陽:

進、茂、言、視。


1212、 河南嵩縣:

金木水火土,天道永昌明。


1213、 重慶萬州:

景、奇、才、雲。


1214、 某地李氏:

京慶德志安邦,忠厚傳家遠。


1215、 江蘇泰州:

進、慶、餘、志、如。


1216、 四川李氏:

金、榮、世、代、昌。


1217、 吉林農安:

景、潤、珠、明、浼。


1218、 河南武陟:

金、潤、永、建、鴻、世、榮。


1219、 河南光山:

金山世如廣,文德照永長;

譜成新家義,富貴保安祥。


1220、 湖北李氏:

景紹永士,如源仲伯,廷應(毓)之嘉(自)春(光);

嗣(友)必文學宗,先(乃)大(為)克家子;

成(希)               德(天)思元公(勳),懷芳步國士;

貽謀啟盛傳,永以紹宏(前)緒(美)。


1221、 某地李氏:

景、少、文、明、天。


1222、 遼寧營口:

景、生、寶、慶、德、全、勝。


1223、 邵陽學堂:

敬慎凝禧壽,謙撝兆熾昌;

綏予祺益遠,介爾福彌長。


1224、 某地李氏:

進、世、漢、相、新。


1225、 山西李氏:

金世學井,洪憲文成。


1226、 唐樓李氏:

覲壽貴仲永,文昌添邦榮;

升思萬自廷,端正應子仁。


1227、 河南衛輝:

金水木火土,……清林,燦在銘浦梧。


1228、 華容李族:

金水木火土,謙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順必興隆。


1229、 吉林李氏:

井、仕、紀、傳、萬、代。


1230、 梁平蔭平:

金堂衍聖,江佑開先,詩書繼首,代啟英賢。


1231、 某地李氏:

金廷國正義,文世天心奇;

洪道慶瑞珍,作忠開景應;

從本序人倫,平安富貴庚。


1232、 廣東惠霞:

進廷順華祥鴻兆,立綱紹武建宏模;

中國文明和煥耀,海濱英俊振邦都。


1233、 江蘇鹽城:

錦庭孝仕,成永居志。


1234、 壽縣迎河:

景文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1235、 湖南江華:

金文向光堂;

鉻甫樹熟芳。


1236、 湖南沅江:

景湘應玉鳳,春日時之成,大學文明顯,鴻燻泰運新。


1237、 河北保定:

景、相、廣、宗。


1238、 某地李氏:

景向東洋海,春秋福尚存。


1239、 山東荷澤:

景、效、朝、進、廣、憲、中。


1240、 河南濮陽:

靜心文明顯,慶善繼延昌;

天道有本運,世存永瑞嘉。


1241、 江蘇李集:

敬修甲章,大政提綱。


1242、 潛陽李氏:

錦繡流芳遠,光高紹榮華;

宇宙有月廣,勝世仁聞煥,國興開基業恩。


1243、 某地李氏:

錦、繡、文、章。


1244、 河南開封:

靜(敬)、修、志、廣。


1245、 陽穀李氏:

金、學、懷、忠、明。


1246、 山東李氏:

金言福基宗,繁榮世態昌。


1247、 山西運城:

景、耀、慎、克。


1248、 江蘇如皋:

錦、應、耀、盛、秀、長、子。


1249、 河南永城:

景、永、寶、貴。


1250、 江蘇李氏:

錦、永、長、大。


1251、 廣州獵德:

敬永聖傳宣義問,龍門奕業炯昭常;

宗支日衍恆昌大,祖德家承世澤長。


1252、 某地李氏:

景永祥光耀,建泰易恆平。


1253、 河南睢縣:

金、永、作(忠)、志、孝、克、紅。


1254、 佁公子裔:

晉有聖基,廣衍雲礽;

偉烈始興,奕世永昌。


1255、 洛陽孫旗:

金月修治慶,昭憲有正祥,興繼傳書道,萬世盡榮光。


1256、 河北威縣:

金、玉、汝、恩、子、元。

 


1257、 江蘇徐州:

景玉紹光兆,廣恩繼世長;

傳家維政治,孝聖保憲章。


1258、 江西李氏:

金玉騰鍾,秀中英美,連發群孫。


1259、 山東濟寧:

金、雲、繼、相、如、漾。


1260、 重慶銅梁:

錦、兆、益、長、慶。


1261、 營口博羅:

景、兆、廣、春、榮、昌、明。


1262、 山東梁山:

景、佔、廣、新、順。


1263、 邵陽砂石:

景政必宗祖,世代永興隆,順天福自至,安邦定太平;

學醇存語錄,道顯見經言,守家惟務本;

光國在培賢,大德         先克孝,宏謀貴能忠,詩書承聖哲,禮義訓乾坤。


1264、 重慶開縣:

金正美文定,儒應學榮芳,秀髮澤書高,前承裕光耀。


1265、 河南項城:

金治林西(熙)培,錦汝松照堂。


1266、 某地李氏:

金枝開玉樹,曉日會春風。


1267、 山東萊蕪:

敬、植、佩、基。

 


1268、 資興鳳凰:

景仲朝必彰,子仕宦廷光;

孫賢榮顯貴,福祿遠奇昌;

世永英雄茂,才高道義良;

德崇通達泰,學廣姓名香;

傳          家敦孝友,經國著平康;

志繼元科振,功垂善慶長;

派衍廷南楚,支分自豫章;

聲稱揚雲夢,令譽播瀟湘。


1269、 富縣太平:

錦仲守春成,必維滿克登;

應先鳳文生,世廷太和啟。


1270、 某地李氏:

敬宗昭世德,木本水源長;

富貴連阡發,榮華大吉昌。


1271、 浙江蒼南:

將、作、道、統、斯。


1272、 某地李氏:

江、河、湖、海、清。

      


1273、 某地李氏:

儉、乃、聿、廣。


1274、 某地李氏:

久、存、厚、光、明。

 


1275、 歷城野樵:

九培文宗永天長,宇國同興萬世昌。

  


1276、 濟南長清:

九士思念明,廷登貴(殿)化榮,溫良共簡讓。


1277、 四川富順:

九天仕則長,時兆光國成;

朝塾興德汝,然宗世正人;

祖萬……。


1278、 山東濟南:

九、秀、佰、寶。

       


1279、 黑龍江李:

九、修、學、林。


1280、 河南鄧州:

九學光顯文,純玉鎮金升。


1281、 四川威遠:

久遠昌盛,富貴榮華;

朝丞從重,永正家聲。


1282、 某地李氏:

九雲如碧呼為春,紹啟成文正朝廷。


1283、 某地李氏:

九洲?

國祿,世仕?

德則安。


1284、 湖北鄖陽:

九忠壽永連世天,正大光明兆豐年;

道德修成長生國,玉殿學傳元有仁。


1285、 貴州李氏:

巨、國、光、勳。


1286、 山東廣饒:

居懷長善,國泰民安。


1287、 南郭李氏: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

文獻日存,英明代作;

規啟來哲,道裕先覺;

美繼西崑,盛傅東洛;

奕葉香騰,新枝秀擢;         甘雨和風,增輝花萼。


1288、 重慶奉節:

居世成善國,秦楚正光華;

文明昭景運,道德永傳家。


1289、 合肥東鄉:

舉廷培興,家傳繼廣,昭憲慶樊祥。


1290、 四川瀘縣:

覺廷朝天應,明連行詳登;

紹正有成作,光昭大德興;

英賢詩書重,選舉用才能;

世秀忠榮遠,千秋萬古承。


1291、 江西吉安:

君、安、親、植。


1292、 河南登封:

君臣長曰善,懷逢廣積德;

金山雲獻祥,江海龍呈瑞;

福祿壽常存,禎志終有幸;

景輝運昌盛,錦秀業鴻生;

永          思先宗願,報孝祖意成。


1293、 江寧李氏:

君定國安,保萬年。


1294、 江蘇沛縣:

君爾元宣子若孫曾,汝遜念之其乃有濟,允以為吉亦克永迪。


1295、 某地李氏:

俊發齊英啟瑞祥,經倫華史慶賢良;

國正家興棟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296、 南安榕橋:

君景廣秉溥,維夫道克士,可子孫,公卿侯世德,丕承遠垂芳,厚導聲顯曜,賢富應揚輝。


1297、 湖北武漢:

君明風子玉,文運正書香。


1298、 江西贛州:

君民兆昇平,文明紹祖德。


1299、 山東無棣:

俊榮希澤延,元炳振光殿。


1300、 甘肅酒泉:

君如昔度函,東來克紹南;

繩基睹崇厚,衍緒定昌繁;

盤根識真諦,依樹喜鳴幹;

萬福宗開景,允朝遇之良。


1301、 河南濟源:

君如文宏思建,天發雲廣懷……。


1302、 四川三臺:

均、廷、舉、奇、祥。


1303、 臺山李氏:

駿有聲揚,光大業成,偉略(或烈)珠璣聯譜,祥慶永海遊圖。


1304、 臺北嘉義:

君曰權光際,永鳴國上樓;

文延開景運,世代德常新。


1305、 陝南李氏:

軍中林桂才,元明清友開;

錦繡紅春水,方永正英培。


1306、 河南信陽:

開本宗彥懷,振洪廣厚慶;

奕代建奇功,經緯奉龍廷;

忠孝傳家運,仁義敬世寬。


1307、 武漢江夏:

開昌明運,成功友堂,克繩祖武。


1308、 四川李氏:

開、春、正、太、祥、明。

     


1309、 湖北宜昌:

開、大、發、達、邦、家、之、光。


1310、 某地李氏:

開殿子光昌,傳世維修德。


1311、 四川閬中:

開國昌榮,聖德安康。


1312、 某地李氏:

開、國、傳、家、文、志、廣、華。


1313、 浙江湖州:

開、國、應、有、道。


1314、 湖北天門:

開國有文武,祖澤紅昌傳。


1315、 四川德陽:

開國弘基乾……明成本緒連業。

     


1316、 安徽李氏:

開光大典文名,少祖為忠孝傳家,貴德根成前雨,後雪百事顯方明。


1317、 山東齊河:

開連方會友,成學尚文傳。


1318、 河南南陽:

開門俊德,協火萬邦。


1319、 重慶永川:

開仕登吉祥,永安家生遠,昌洲世澤長。


1320、 瀘州小市:

開、祥、永、世、正。


1321、 重慶銅梁:

開應洪芝玉文德,正大光明昌;

承先為忠孝,啟後有義方;

長庚祖澤遠,青連紹書香;

學士品高尚,治國定安邦.


1322、 湖北李氏:

開永發育,時繼昌壽。


1323、 四川甘洛:

開元秀玉全,崇宗志萬。


1324、 哈爾濱李:

開運炳燦和,品義鵬方洛;

祥鳳來朝泰,玉石登文學。


1325、 某地李氏:

康、昌、玉、宏。


1326、 山東平邑:

康桂鳳長明德永,志善忠厚傳家遠。


1327、 福州李氏:

考、祥、榮、良、應。

 


1328、 雲南李氏:

克秉友開端,鳳龍運際昌。


1329、 四川大竹:

克、昌、天、祚、在、德。


1330、 湖北李氏:

克承先緒,進修有光。


1331、 江西建昌:

輅德寶弼,岑林松榮,義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處,如吉士春,韶淑近日,開正大光,明顯忠厚,傳家鴻儒.


1332、 貴州李氏:

可德祖世登,李朝廷顏國;

天順永長春,齊建中原定,人宏萬代興。


1333、 城福李氏:

可登大任,世際明良;

原善其修,催德斯昌;

敬心恆存,天錫福光;

榮行裕嗣,萬年永長。


1334、 湖南祁陽:

可登大任,世際明良,元寶大通。

    


1335、 大連旅順:

克芳遵茂德,繼作永延昌。


1336、 臨沂費縣:

克功鳳電堂,丙景忠(中)秀常;

存仁燕雨慶,建義欠一方。


1337、 江蘇東海:

可廣建興盛,克和同廷敬,安邦永士兆。


1338、 東海李氏:

克、和、同、廷、敬。


1339、 山東兗州:

克輝首(守)鳳慶,長志紅(洪)士春。


1340、 合肥南鄉:

克家有子,光昭先澤。


1341、 湖北公安:

克家惟孝友,正國篤真忠。


1342、 江蘇沛縣:

克景宗法,善承祖訓;

忠厚傳家,光大存心;

 興憲邦祥,洪慶敦芳;

敬慎廣允,榮昌繼長。


1343、 宿州碭山:

克鏡登德玉,朝繼學傳明。


1344、 河南南召:

克、連、書、長、文、金。


1345、 山東日照:

克茂見兆增,樹來延紀宗,永成世文明,續傳煥之卿。

某地李氏:

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

德遇明掦進,材資          作育興。


1346、 江蘇泗洪:

克念卓盛(竺),寒章允(充)耀;

輔國永祥,傅家厚德;

貞遠運會:

,富貴光昌。


1347、 某地李氏:

可培克廣,元令治順。


1348、 某地李氏:

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

德遇明掦進,材資作育興。


1349、 某地李氏:

克、全、德、廣。


1350、 山西平遙:

可、山、秉、世、光、清、國。


1351、 四川巴中:

克山恩映長,汝名大國光;

鍾毓延祥瑞,一元正紹壯。


1352、 山東掖縣:

克、山、吉、元。

  


1353、 安徽壽縣:

克、世、家、傳。


1354、 湖北鍾祥:

克紹先德,傳家必昌;

國民大事,一定興旺。


1355、 某地李氏:

克、紹、光、宣、連。


1356、 泉塘李氏:

克紹光祖德,詩書振家聲;

繼承常顯達,福祿壽康寧。


1357、 湖北監利:

克紹兆昌應,聯元定有光;

敬先承祖錫,福慶永傳芳;

振作安家國,和濟開吉祥;

仁愛貫宇東,賢才展宏圖。


1358、 山東鄄城:

克盛書孟,修(或振)長(或錫)洪慶(或福),瑞廣祥宗,傳道希殿,安效華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1359、 丹東東港:

克庭恩<福>玉,春樹延年;

茂仁新吉,世永盛常。


1360、 遼寧盤綿:

克廷清鳳桂,恆慶祥延長;

宏開本宗彥,懷德永其昌;

忠厚傳家遠,仁義敬世寬;

誠信守法紀,和善孝惟先;

自          強勤奮正,立志思國安;

嘉學升才智,業興富有源。


1361、 某地李氏:

克、先、玉、周。


1362、 某地李氏:

克孝家基立,全忠嗣緒昌;

體仁修順德,法祖守成章;

本茂榮華盛,心安富貴長。


1363、 山東東營:

克(可)、文(寶)、象、業(葉)、國、學。


1364、 山東郯城:

克、修、玉、德、善、守、寶。

    


1365、 山東李氏:

克興兆文學。


1366、 李鸞後裔:

克昱仕彥伯,彪思應子必,顯大明有得,傳才加正學,林燦榮華茂,清祚治業光,鴻酞輝寶鑑,慶瑞肇天祥。


1367、 四川長寧:

可應田方,華國共湘;

清登茂文,世代榮昌,家秀増良。


1368、 安徽無為:

克、正、家、邦。


1369、 某地李氏:

克、作、合、祥、金。


1370、 山東濟南:

珂作錫朝之良士,修德青年武萬春。


1371、 安徽李氏:

孔、道、大、光。


1372、 山東章丘:

孔(慎)夢(孟)延 嘉 兆,予宗際太昌;

惟源配孝友,詩書繼世長。

相關焦點

  • 李氏家譜大全,李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在朝鮮,自1392年起,李氏朝鮮歷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佔為止。李姓發展為朝鮮第二大姓。此前李姓人口列全國第一位。 炎黃子孫,華夏一統。天下李氏,同宗隴西。海外李氏華人與中華李氏同出一源,血濃於水,情系大唐。他們秉承著盛唐帝王之血脈,施展著帝王般的雄才大略,裂土封疆,稱王海外,延續著李唐盛世的帝王霸業。
  • 李氏族譜大全,李家人快收藏!(來源+字輩+祖訓+遷徙)
    在朝鮮,自1392年起,李氏朝鮮歷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佔為止。李姓發展為朝鮮第二大姓。此前李姓人口列全國第一位。炎黃子孫,華夏一統。天下李氏,同宗隴西。海外李氏華人與中華李氏同出一源,血濃於水,情系大唐。他們秉承著盛唐帝王之血脈,施展著帝王般的雄才大略,裂土封疆,稱王海外,延續著李唐盛世的帝王霸業。
  • 湖南省部分李氏字輩匯總——李氏文化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李氏班次錄:珍道/五才仲理,仁文必秀思,宗祖永遠萬,世束公忠啟,佑宏謨烈業,守先待俊賢,君王開顯運,輔佐自清廉,鍾靈芳百代
  • 百家姓:【李氏家族簡介】
    湖北紅安李氏:李氏——輝宗承大業,作述紹其堂。——紅安七裡坪聖人湖、紅安城關門前李家、張家堰、李太、李安、松林窪一帶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啟延宗慶;統承宏緒,基賢繼盛;顯揚先業,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河南省河南臺前清水河李氏字輩:金保懷秀清,永春富常明。(續)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鎮李氏字輩:紹在永文繼。三元金江長。
  • 全國李氏字輩字派1111例
    137、 湖北鍾祥:大道治世,立志茂名;學祖德永承,作佳今義文;宏揚中華久,本宗萬年安,為善何秀美。 138、 湖北鍾祥:大學開文運,道德克明興。 139、 湖北鍾祥:大清國平,發光祖瑞。 350、 湖南江華:火朝神州旺,歷代有賢良;念祖光前輩,嗣孫裕後昌;積善修餘度,詩書集錦章;奮發求知識,科學新海洋;平生宜廉潔,嚴正立綱常;振興偉中華,國泰民安康居家崇勤儉,仁和福祿長睦鄰恆忠信,文明禮義邦;史成傳寰宇,萬世永流芳。351、 四川武勝:火土金水木,燦在忠(鍾)澤樹;榮基建(鍵)致(治)?,煥塘錫清才(材),光?明(銘)洪炳(柄)。
  • 中華李氏家譜字輩【湖北】
    沔陽李氏:存仁其維遠,明德自必長;(賢)君定國昌,良臣振家邦;繼先承偉業,××耀宗芳。湖北十堰:大本成林,茂安家勤。武漢李氏:大道傳家寶。湖北鍾祥:大道治世,立志茂名;學祖德永承,作佳今義文;宏揚中華久,本宗萬年安,為善何秀美。湖北鍾祥:大德銀宗祖,朝廷萬世昌。
  • 金鄉縣李樓李氏家族軼事及家譜——李氏文化
    父母分別在一九七六和二00八年離世,我們姐、弟、妹將二位老人安葬在伊春秀美的北山公墓。 下圖是我父母在伊春的墓地。由於父親在世時寫信或辦事時常用"李兆祥「籤署名字,因此父親去世後墓碑也採用了"兆"這個字
  • 李氏字輩1888例(一)——李氏文化
    13、            貴州李氏:邦、應、世、忠、天、美。14、            江蘇李氏:邦、正、朝、興、國。15、            江蘇高郵:碧勝雲啟,三掌鈺宗純;震金大學,光道德永。16、            某地李氏:筆、生、芳、長、啟。
  • 全國李氏字輩字派1115例(8.20)更新
    137、 湖北鍾祥:大道治世,立志茂名;學祖德永承,作佳今義文;宏揚中華久,本宗萬年安,為善何秀美。 138、 湖北鍾祥:大學開文運,道德克明興。 139、 湖北鍾祥:大清國平,發光祖瑞。 350、 湖南江華:火朝神州旺,歷代有賢良;念祖光前輩,嗣孫裕後昌;積善修餘度,詩書集錦章;奮發求知識,科學新海洋;平生宜廉潔,嚴正立綱常;振興偉中華,國泰民安康居家崇勤儉,仁和福祿長睦鄰恆忠信,文明禮義邦;史成傳寰宇,萬世永流芳。351、 四川武勝:火土金水木,燦在忠(鍾)澤樹;榮基建(鍵)致(治)?,煥塘錫清才(材),光?明(銘)洪炳(柄)。
  • 全國李氏字輩字派綜合1125例(11.11)更新
    全國各地李氏字輩1、 江蘇李氏:安、永、懷、瑞、興、啟。
  • 岐陽王李文忠後裔明清分布考——李氏文化
    滇中地區指位於雲南中部的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四個城市,包括雲南省中部以昆明為中心的部分地區。其後代定居雲南。(請查明光岐陽九修宗譜,第一卷世襲,第十一頁)    次子德耀,年方十七,清政府授四川成都府,大邑知縣,歷任泗洲知州,子孫分布四川大邑縣。德耀子,延基、延埰、延塽。
  • 李氏文化:李氏尋根敬祖的聖地
    崇為隴西郡首任郡守,是隴西房李氏始祖。李璣及子孫初居山西晉陽,後遷河北邯鄲,成了河北趙郡房始祖。這樣就形成了以李崇為首的隴西房和以李璣為首的趙郡房,為李姓的兩大支柱。西部歷史文化名城臨洮,戰國後稱狄道,是人文始祖伏羲後裔的食邑地。周朝稱隴西邑。自秦獻公(公元前384年)滅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縣,為臨洮建縣之始。從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設隴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
  • 江西李氏五大支系——李氏文化
    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們分別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豐城的曹王世系李氏、豐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吳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 李氏播遷遍天下——李氏文化
    由隴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被尊為「天朝」而盛極一時,僅李淵一族就有39房之多,且以武陽、姑臧、丹陽、敦煌為盛(這是隴西李氏的「定著四房」),成為歷史上李姓不同於其他任何姓氏而迅速發展、播遷的一個黃金時段。其緣由雖多,主要有四:一是王子分封各地。皇帝的妃子多,兒子便多。
  • 隴西李氏文化
    隴西十三房支 隴西李氏十三房支,他們是: 範陽李氏,始祖李向(尚弟,李崇6世孫); 頓丘李氏,始祖李忠(李廣孫)。北朝時期有李平涉獵群書,好《禮》《易》,頗有文才。子李諧,文辯為時所稱,與盧元明二人才器,並為鄰國所重。
  • 隴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證說——李氏文化
    「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李姓李氏總群」,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李氏大家庭天下李氏皆冠「隴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隴西,但這隴西指的是戰國,秦漢時期,以狄道為郡治的隴西郡轄地,而非今日的隴西縣。
  • 嶽陽李氏——李氏文化
    「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李氏李姓宗親會」,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李氏大家庭。嶽陽毛田李氏     始遷祖龍公,字萬甫,號巨卿,宋鹹淳元年(1265)由江西豐城縣鐵樹觀磨刀山壁廂街遷湖南嶽州金鶚山芭蕉盤。後其子分遷新牆松櫟園(遊港)、茅田聚龍坡(小港)、巖嶺平地(石港)。嶽陽月田李氏     始祖綱公。
  • 【李氏】福建李氏--漳州歷史源流
    李火山裔孫在城安分系大、二、三、四房,清康熙三年,東山「遷界」後,第四房移居雲霄縣院前村,再傳石壁,南湖二村。其他守祖房繁衍至銅山古城、隨鄭経入臺者甚眾。1945年臺灣光復後,第20代孫李延貴等人隨國民黨入臺參與接管主權事宜。1949年前後,被國民黨抓兵到臺灣的李才桂等28人,散居在臺灣花蓮、宜蘭、桃園等縣、市,至今已傳衍至24代。
  • 隴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證說——李氏文化
    隴西李氏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部隴西李氏的發展史,就是中華民族興起、發展的歷史縮影。研究李氏文化,就是研究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尊重歷史、還歷史的真面目。其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從老子李耳「飛升」(隴西)狄道,隴西房始祖李崇家居(隴西)狄道,漢徵西將軍李仲翔戰歿葬(隴西)狄道,西涼武昭王李暠籍是隴西狄道,唐高祖李淵其先隴西狄道。
  • 李氏家族簡介
    清初,開封猶太人有李、艾、趙、張、高、金、石七大姓,李氏仍居首位。現在開封猶太人尚有四姓,仍有李氏,他們已完全接受了漢族文化。   7.蒙古族:   源於陳蒙古八旗李雅拉氏,原居於丹東岫巖奇風嶺地區,後取其姓首字諧音漢字「李」為氏,隸屬鑲紅旗蒙古。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駐守岫巖奇風嶺一帶,今後裔散居於岫巖湯池、鳳城賽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