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太極拳如何健身養生?
那麼太極拳是如何做到健身養生呢?養生功效在哪裡?有的太極愛好者甚至教拳師傅都不明白太極如何健身養生,只知道出汗了,鍛鍊了就達到養生目的了,錯!錯!錯!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對太極健身養生的研究和理解。 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以我的理解要從健身和養生兩個方面來練。 健身是練外,養生是練裡。什麼是練外呢?我們身體是內在骨節支撐,外在肌肉經絡包裹。
-
太極拳氣沉腳底與重心線的關係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如何做到氣沉腳底這一要點呢?身體的偏離使修練太極拳難以做到去僵催揉.纏圓靈靜.松活虛實.隨曲而伸,更達不到急動則急應、慢則慢應,周身無處不是手.渾圓一體的高深太極境界。太極拳講究以弱勝強、四兩撥千斤,尤其注意對人體平衡、力學原理和重心線的研究。
-
淺談太極拳運動「氣」的理解和對人體的價值
「氣」,是太極拳運動不可或缺的一個概念,太極養生莫不談「氣」。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要解》中說:「氣遍身軀不稍滯」、「腹內松靜氣騰然」、「意氣」三處關於「氣」不同的說法,一是講周身之氣,二是講腹中之氣,三是講意與氣的關係。
-
須知前輩所傳上乘功法"渾圓功"
而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優秀拳種,所有訓練離不開內氣和內功,楊式太極拳"渾圓功", 是太極拳特有的骨骼鍛鍊和保護內臟的功夫。何謂"渾圓"?太極前輩大師傳"雙魚太極圖"解:"蓋天地未分之前,曰太極。
-
孫氏太極拳流變之思考
孫祿堂祖師創立孫氏太極拳已百年餘,幾經世事滄桑流傳至今,已為世人所歡迎,惠及無數喜愛太極拳的廣大拳友。 自己初學孫氏太極拳時,總感覺與孫祿堂原著《太極拳學》有不相一致之處,甚為困惑,自從讀了孫婉容大師主編的《孫式太極拳劍》一書後,才知道這些現象叫流變。孫婉容大師在書中十餘處提到流變,在現實中,流變的地方更多。有時候自己在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處流變?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流變後和原著哪個更好呢?還是都好呢?這種流變會不會持續下去呢?
-
馬權友談太極: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練太極拳講究意守田丹,是說時刻想著以丹田為中心練拳並氣沉丹田。通過氣沉丹田能使身形上輕下實,從而讓拳架穩當,打出的拳才漂亮,才能達到練太極拳養生的目的。同時,氣沉丹田,還能讓腳下生根,對實用防身有作用。說氣沉丹田,先明丹田。丹田的概念是一個理論上的一個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對丹田的說法也不一,我練太極拳有自己的丹田說法和用法,下面結合自己30多年練拳的實踐,談談體會,是自己練拳的總結,也為指導弟子練拳。
-
太極拳內功修煉法
由此我對太極功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不知疲倦的進行太極內功的探索和修煉。不要認為太極功法是盤拳以前進行的樁功練習法,那種一練拳必須先站樁的刻板做法與融會自然的行功境界相悖。為了不出偏差,學者應依書中提示的順序學練。
-
果春大成拳渾圓養生樁
今天跟大家聊聊大成拳站樁功為什麼能治病養生的問題。以渾圓樁為例,此樁練的就是渾圓一氣固本培元的功效。渾圓樁站好後看似一動不動其實是在微動,只是肉身不易察覺而已。大成拳站樁功可以培養人體正氣,理順筋脈,正氣生則百邪不侵百病可治。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康復養生的功法。這種功法自古已有之。
-
每日打三套太極拳養生、健身法
有的拳家嚴守規範,中規中矩;有的拳家肆意縱橫,揮灑不羈。為規矩束縛一生的為「拳奴」;不守規矩而隨意為之的為「拳票」;能謹守規矩並能出的規矩的可謂「明家」,即所謂「明白的拳家」。董家太極自董英傑始,以紮實的太極基本理法修養為基礎,以一種近乎傳統太極拳「衛道士」的立場,在精神修煉過程中衍化生成了個性化的太極風範,是為太極大家。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太極拳以陰陽、五行、八卦、導引、吐納的哲理為拳理的基礎。那麼,我們就應該把陰陽、五行、八卦的哲理弄明白並使其在自己身上體現出來,就是悟對了拳理。怎樣才能儘快地將拳理悟出來呢?我認為,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必須運用我國的傳統思維方法去悟太極拳的拳理,即象數思維方法。
-
文化太極 | 太極拳以拳悟道,悟了什麼?
先賢有云:「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以也。」細細品味前人遺訓,用自身的體感去領略太極拳的韻味,用思想去驗證太極學說的真諦,就可以不斷地在心靈上得以升華。
-
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
作者馬權友拳照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為了提高拳技,他來到我這裡進修。確實,在他人眼裡,此弟子比一般人練拳架子漂亮,低架行拳,但在我看來,其應重新學來。因為,一是其低架無功行拳會傷膝,二是其拳中無含金量,也就是拳中無內勁,其原因是中氣不足,越低越沒勁。針對他的問題,我因人施教,讓他明確,「不是低架行拳就顯功夫,功夫拳架的低是沉氣、沉肩、落胯形成的,而不是為顯功夫給人看故意下蹲,否則會造成大小腿之間的弓彎變小而失勁。
-
心性太極降龍伏虎拳(29勢)
太極拳很多人都熟悉,然而,太極思想很多人並不知曉;很多人以為太極拳,就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漂亮動作或公園老人家養生的老年拳、健身拳;或以為是體育比賽的一種競技項目。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之太極降龍伏虎拳,是專門為希望松腰松脊松胯者而編創,並為未來修煉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核心拳法之松腰太極拳奠定基礎。何為心性太極拳降龍伏虎拳?其一,本拳中,和龍有關的招式;有十勢;和虎有關的招勢共計四勢。其二,練太極拳者,應該成為一個可以降龍伏虎的英雄豪傑,這是從人生層面而論。我們主張,先成為英雄豪傑,再成為聖賢。
-
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形體在運動過程,大腦卻靜若止水,正如無極之靜而生太極之動,恍若動中求靜,神情內守而保持中庸……即~使大腦皮層獲得抑制性呵護,從而達到鍛鍊形體,頤養精神,這是太極拳精髓所在。從今天開始與朋友們分享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何謂太極拳踵息法?以「天人合一」理論學說,用踵息法,可體現飲地陰而再領氣上升,吸天陽而再沉氣下降,即以地精補氣血,為中和之大用也。
-
80%練太極拳的人都不知道的,氣是什麼?氣與力又如何合?
李術然老師講太極(七)現在練太極拳的都知道氣與力合,那如何合?氣是什麼?氣有什麼滋味呢?氣與力合是什麼感覺?氣與力合就是一發力,體內能量有種收縮聚斂的感覺,體內的能量一回縮,就會不自覺的帶動肢體打拳,這種氣與呼吸之氣不一樣。一吸氣,身體裡的氣(能量)就感覺到收縮;一呼氣,就能體會到發放的感覺。這種氣(能量)不是呼吸之氣。
-
孫氏太極拳3原則5特點 孫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區別?
想要練好孫氏太極拳就必須要先練級這套拳特點及原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認真閱讀哦! 孫氏太極拳的拳勁介紹 不同的太極拳流派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點才能更好的掌握各個流派的精髓,讓我們來看看孫氏太極拳的特點。
-
張恩平和他的渾圓正一功
一百年前,河北武學宗師王薌齋先生在宋代名將嶽飛所創心意拳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創立了意拳—大成拳武學體系。王薌齋的優秀傳人王斌魁先生傳法於王安平先生。安平先生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創立中華渾圓功。後傳法於河北大名府司鵬先生,司鵬先生傳法於張恩平先生。
-
太極拳內功修煉綜述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內功訓練的。太極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藝,沒有肢體運動不成拳。但沒有內功的太極拳,亦不過肢體的運動而已。太極拳內功的表現是:「棉裡藏針,棉裡裹鐵,身如百鍊剛,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有內功者,極柔軟然極堅剛。無內功的人,非軟即硬,失之於偏,而不能剛柔相濟。
-
渾圓正一功
渾圓內功再升華渾圓正一功,全名渾圓正一回春功。主要是根據渾圓內功一步一步的提高,讓更多的中、老、青年受益。養生原理採用體內無處不在的膜啟動,讓氣血加快運行,讓能量提高、增強。再用得舍、捨得法靜養,讓能量滲透、通達體內各個器官、組織。